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吴小飞,题图来自:东方IC
如何做好“最后一公里”的灌溉、供水,如何使得工程设施福泽到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是后续抗旱工作亟待完善的部分。
2019年11月25日~30日,安徽省内合肥等沿长江城市迎来数月以来连续天数最多的一次降雨,虽然只是断断续续的细雨,这对于已经数月未形成有效降水的重旱区,仍是一场不可或缺的“及时雨”。
11月27日,安徽省防汛抗旱处处长蔡正中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此次降水基本上能实现秋种保苗、待种耕地的土壤墒情改善。但是皖南地区黄山、六安宿松等未降雨地区除外。此次的有限降水,主要河湖未形成径流,未来人畜用水保障问题仍然面临压力。
至11月末,安徽省内用水困难人口累计约45万人,其中有9万余人需要送水。据《安徽日报》11月29日报道,受冷空气南下和当地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影响,截至11月28日,安徽省内已无特旱地区,重旱县市也由44个减少为4个。
2019年11月20日~27日,经济观察网记者走访此次受旱严重的沿长江城市六安、安庆、池州等地发现,所到的舒城、怀宁和九华山风景区等地,已经处于多处主干流见底、多湖塘干涸、晚水稻减产以及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的境地。
安徽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徐维国坦陈,这场40年不遇的大旱,极大的考验了此前重防汛轻防旱的水利体系。“这次大旱确实对原来的水利工程做了一次检验,我们的水利工程在抗旱方面短板还是存在的,之前很多灌区水利工程的标准是75%~80%,80%的抗旱标准22年一遇,目前的旱情超过了这个标准。”
从省属到地方防汛抗旱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均指出:如何做好“最后一公里”的灌溉、供水,如何使得工程设施福泽到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是后续抗旱工作亟待完善的部分。
数十年不遇大旱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消息,至2019年11月11日,安徽省内有70个市县维持重等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淮河以南至江南北部有51个市县达特旱。安徽省遭遇了近40年来最严重的伏秋旱。
从2019年8月12日台风“利奇马”结束至11月11日,安徽省面均雨量8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2少,仅多于1966年(73毫米)。同时,安徽省内平均无降水日数78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4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降雨持续偏少,是造成今年干旱的主要原因。
8月12日至11月17日,安徽淮北均雨量97毫米,江淮之间77毫米,大别山区101毫米,沿江江南58毫米,皖南山区11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8成。其中江淮之间、大别山、沿江江南、皖南山区降雨量均为有记录历史最少。此外,江淮之间东部、大别山区南麓、沿江江南及皖南山区大部连续无雨日72天~81天,均为有记录历史新低。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安徽省水利厅获悉,至2019年11月20日前后,安徽省先后发生两个阶段的干旱:第一阶段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淮河流域及长江以北山丘区干旱,在全力供水浇灌和“利奇马”台风降雨的共同影响下,目前第一阶段旱情基本解除。第二阶段是9月份开始并持续发展至今的,淮河以南地区严重干旱。
“我今年49岁了,是第一次碰到这么长时间不下雨。”11月24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该居民是怀宁县高河镇全丰村黄冲组人,承包了100多亩地,干旱导致了她耕种的水稻大面积减产,且本应该早就完成播种的油菜也因为土壤墒情不足而错过时节。
安庆怀宁马庙镇 干涸的稻田 吴小飞/摄影
同样在怀宁县的马庙镇,当地一位承包约250亩地的种粮大户告诉记者,从7月晚稻出穗期,当地就处于缺水状态,整季稻都是在较为干旱的时期生长,直接的影响就是水稻出穗少、穗头短小。“以前丰年,一个稻穗能有200粒(稻米),稻苗能长70公分、80公分,今年这穗头不到50粒,苗高不到40公分。”这位种粮大户估算,今年水稻的收成难以覆盖成本投入。“不仅白忙一年,还要亏钱”。
安庆怀宁 短小的稻穗 吴小飞/摄影
河、湖、库告急
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安徽省水利厅获悉,至11月17日,安徽省内大部分干支流来水严重偏少,淮河以南蓄水严重不足。8月12日以来,淮干王家坝来水较常年少9成,支流颍河界首站较常年少8成;长江大通站来水量较常年少3成,支流滁河襄河口站较常年少7成、皖河石牌站较常年少6成。
受水利工程调控影响,淮河干流、沿江、沿淮湖泊蓄水总体和常年基本相当,但沿江湖泊蓄水不均,西南湖泊群较常年同期少5成~9成,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总体较常年同期少2成~4成,淮河以南小型水库及塘坝蓄水较常年同期少5成以上。
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数据,至11月11日,安徽省内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较常年同期低1米~2米,沿江中西部的大官湖、武昌湖、升金湖、白荡湖蓄水偏少2成~7成。安徽省大型水库总蓄水量35.9亿立方米,较常年少2成,其中梅山、佛子岭、花凉亭3座大型水库水位已低于死水位;中型水库蓄水6.33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4成;小型水库及塘坝蓄水偏少5成;全省河道干涸793条,水库干涸1452座。
经济观察网记者实地走访获悉,六安舒城万佛湖周边、安庆怀宁县诸镇、滁州九华山风景区等地主要河流、湖泊和农村居民灌溉当家塘,不仅水位急速下降,且多处河流干涸断流、当家塘大面积见底。
以六安市舒城县著名的万佛湖为例,2019年11月21日~22日,记者走访湖区和上游河道获悉,万佛湖水位下降约7米,原来在丰水期被淹没的湖中小岛因干涸裸露。万佛湖上游的晓天河、河棚河等主要入湖干流,几乎处于断流状态。晓天河自上游晓天镇自入湖口河段,河床均不同程度裸露,河棚河入湖口的河床,更是干涸开裂,土壤硬化到可以行车。
另外,万佛湖上游多处不知名支流干涸断流,沿湖区的多个大小鱼塘、沟渠均处于干旱见底。
此外,在安庆怀宁县马庙镇、高河镇,多数当家塘是干涸状态。在马庙镇,整个镇上约10个当家塘,大部分干涸见底。同时,当地原来依靠地势引水进田,用于截流灌溉的河塘沟渠,大都处于无水可用状态,水稻田干涸裂口清晰可见。
安庆怀宁高河镇 干涸的当家塘 吴小飞/摄影
农村用水成短板
安徽省防汛抗旱处处长蔡正中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至11月27日,安徽用水困难人口累计45万人,其中有9万余人需要送水。需要以消防送水的方式来供水的人口,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和偏远的农村等地。
在安庆怀宁县高河镇全丰村,村民的饮用水是自来水供水,但是洗衣、浇菜的水均是来自村上的一个水塘,目前该水塘已经干涸见底,且原水塘边缘土地已经久旱开裂,现在村民洗衣服要到离村两公里外的高河河边。浇菜来自部分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和外挑。
在六安舒城三七镇,沿晓天河大桥有一个狮口村,约70户200人。当地村民此前饮水主要是山泉水,浣衣浇菜均用河水。久旱之后,山泉断流,山上浅井干涸,村民就从晓天河挑水饮用,而饮水的自净方式为“在家放两天,澄一澄”。
六安舒城河棚河河床 吴小飞/摄影
在六安裕安区徐集镇、离三七镇几十公里外的晓天镇、池州九华山风景区等很多未铺设自来水管道、交通不便的地区,均需要消防送水来保障安全用水。
针对记者了解到的居民用水困难,蔡正中回应道,前述走访区均为此次大旱的重旱区域,分处于九华山山区、大别山腹地以及部分丘陵地带,先天条件恶劣,较易受干旱影响,而数十年不遇的大旱也加剧了一线工作的困难,目前一线工作正在全力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确保没有一人“无水可用”。
蔡正中进一步解释,一般类似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或者较大城市,都是多水源保障供水安全,而小微城县,一般是单一水源保障,因而缺水时面临的境况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原来通过山泉水来解决日常用水的地方,干旱期应急的措施就是送水。未来这些山区还是需要建设更多的水库、大小水厂、水站等联通起来防旱治旱。”
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称,前述农村用水问题不属于该部门负责,未做针对性回应。不过,该负责人坦陈,此次大旱,确实暴露了部分水利工程在抗旱方面的短板。
多渠道抗旱
至2019年11月10日,安徽省水利厅已将旱灾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针对大旱,各部门以“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采用拦截水源、拦截调配、就地挖井、灌区管网延伸等方式来增加水源供给。
具体措施为:蓄水保水方面,今年三夏期间,充分拦蓄“利奇马”雨洪资源,淮河流域主要蓄水量1.8亿立方米;抓长江、淮河干流外水较高时机,开启窑河闸引淮水8356万立方米入高塘湖,从凤凰颈站闸引水3.92亿立方米。
安庆市调度杨湾闸、华阳闸、皖河闸、破罡湖闸、枞阳闸等通江闸蓄水保水5.09亿立方米;芜湖市联合调度澛港闸与十甲任节制闸,实现青安江及以上区域河道蓄水保水6000万立方米;黄山、宣城市积极拦蓄洪水尾巴,中型水库蓄水较常年分别多3成~5成。
调配水源方面,“引江济滁”调水有效缓解了滁州全椒、南谯的旱情。合肥市亦每天通过八级泵站从长江提水80万方,长江水逆流而上172公里,水位抬高38米,以保障城市供水。
大型的调水工作还包括从驷马山引江、经4处梯级站提水向合肥、滁州等沿线地区城乡补水,已累计提水7亿方。凤凰颈泵站持续开启4台机组抽提江水,保障巢湖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已累计提水1.7亿方。上桥枢纽累计开机10次,保障茨淮新河灌区生活生产需求,已累计提水7.21亿方。
此外,淠史杭灌区今年累计供水37.5亿方。淠史杭六大水库持续保障六安、霍山、金寨、叶集等城镇供水。各地还因地制宜的采用城市管网延伸、水厂联网并网、启动备用水源、修老井、打新井、截潜流、掏山泉、应急提水、拉水送水以及优化水库、灌区、泵站工程调度等措施,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至11月18日,在抗旱方面,有关市、县级水利部门派出工作组469支,出动抗旱服务组织1119支、29.5万人次、3.68万台次机械,提供设备维修、沟渠清淤和打井、提引水服务。受旱地区应急疏浚开挖沟渠2166公里、延伸管道719公里,架设临时机械10.14万台套、34.94万千瓦时,采取打、洗井7761眼等开辟应急水源9.38处,并通过引提调等工程措施增加供水量32.08亿立方米。
安徽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徐维国表示,在后续的抗旱工作中,省水利厅已拟订明年3月底无有效降雨情况下的大别山六大水库及淠史杭灌区、驷马山引江工程枢纽、茨淮新河、怀洪新河、高塘湖窑河闸等省管工程供水方案,督促合肥、滁州和绩溪、明光、定远等12个水源紧张城市制订应急供水方案;
同时也会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城镇供水、规模养殖畜禽饮水安全和农作物按农时播种用水为目标,督促淮河以南各地根据今冬明春城乡供水形势,分阶段算好用水帐,逐城镇、逐片域、逐工程制订供水应急预案,跟进落实配套措施;此外,安徽省水利厅亦指导水厂按照“一厂一策”的原则,制订每个规模水厂详细的、分阶段的供水应急预案,对规模以下及分散式供水工程分片分区域制订预案。
如何逢旱不成灾?
安徽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军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此次安徽省遭逢数十年不遇的大旱,而此次抗旱工作,未出现有人无水可用,整体抗旱工作平稳可控,正是多年来不断完善的水利工程发挥了作用。
“在防汛抗旱方面,主要依靠的还是水利工程,在农业技术上能够作为的空间有限。”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教授朱林亦表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靠天生长的大田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还是依靠水利工程的调节。
蔡正中表示,在安徽省内大型的水利工程,如淠史杭灌区的存在,为江淮地区的旱涝保收,发挥了支柱性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淠史杭灌区始建于1958年,工程历时14年,有“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之称。灌区灌溉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
灌区以大别山区六大水库为主要水源,由3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和水利旅游等功能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此外,正在建设中的世纪大工程—“引江济淮”工程,也有望在未来惠及工程沿线区域。王军介绍,“‘引江济淮’工程期是六年,预计到2022年完工,主要是解决皖北地区一些水源问题,这个工程兼具有生态效益、航运效益,未来将在改善巢湖生态,保障沿淮一千多万亩的农田发挥巨大作用。”
不过,目前的水利工程,更多的关注的是防洪问题。针对前述偏远或农村地区在干旱期存在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更为完善的水利设施。
以安庆为例,据安庆市水利局防汛处负责人介绍,如安庆市下浒山水库,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但该水库目前仅具备防洪功能,在供水和灌溉方面尚未发挥作用,原因是水库下游三四个县区的灌区尚未建设。
不过灌区的完善还考验地方的经济实力。“下浒山水库下游单是灌区的工程建设估计至少需要20亿元,供水体系还要另算。”前述负责人表示,如果灌区建立,那么周边的农业灌溉就能覆盖,包括用水困难的怀宁高河镇。
另外一些灌区也需要改造。据前述负责人介绍,安庆市花凉亭水库的灌区建设年份已经较为久远,设计的灌溉面积能够达到110万亩,但实际有效的灌溉面积是70多万亩,也就是70%的利用率,灌区的引水作用未充分发挥。“目前这个灌区也需要进行一些节水改造,修建配套设施,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针对修建水库问题,蔡正中指出,修建水库并非易事,一方面水库修建耗资巨大,从数十亿到数百亿,另外水库会较大影响库区的生态环境,工程开展难度非常大。“目前政府在水利工程方面投入还是比较大的。从干流到支流,再到网点,有些细致末梢可能无法一步到位。部分地区尽管本地也有一些水库,但在今年这样的大旱情况下也很难充分保障。水库引水项目,耗资也比较大,对于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很难有效实现。”
“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做好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方案,以今年旱情为样本,进一步完善全省水资源配置体系,提升现有水利工程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和供水蓄水保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徐维国说。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吴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