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逢胜犯了什么病,五十多岁的“猪蹄子”还要做女大学生“哥哥”
2019-12-10 11:05

钱逢胜犯了什么病,五十多岁的“猪蹄子”还要做女大学生“哥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cereview),作者: 关不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知道有多种脑部疾病和精神疾病会导致人失去自控能力,以至于兽性大发,如海象、野鸭、海獭一般粗暴对待异性。


如果钱逢胜先生患有那些疾病,那么他应该认真治疗,这不是舆论评论的范围。


钱逢胜


否则,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权力的放肆。


两张面孔


时下,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们的性事已成为街头巷议的常态。当我以为自己已经见怪不怪时,财大副教授钱逢胜的性侵事件仍然令我惶恐。丰富的细节让人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丑陋。


从已经公开的性侵细节看,钱逢胜的强制猥亵行为堪称猥琐至极,而且人伦观念异乎常人。新浪新闻引用了受害人提供的录音证据的文字记录——“你把我当家里人吧,好不好?当家里人,就是当哥哥。把我当恋人。”真不知道钱逢胜是怎么看待家庭成员、兄妹关系的?细思极恐。


上海财经大学事后的回应


事后钱逢胜的表现却是淡定得令人发指,和受害者微信聊天时非常轻松,仿佛一切顺理成章。谈谈受害者的文学气质,说说人生感受,言之谆谆不可谓不绅士。由此不得不佩服钱逢胜强大的心理素质。不是久经考验的老手,怎能如此淡定?


钱逢胜的表现像是一枚硬币,一面是师长,另一面是禽兽。一体两面,无缝对接。


失控的风控专家


钱逢胜是1964年生人,九三学社社员、博士、副教授。无论是学历、职称,还是政治身份,都是名副其实的高级知识分子。现年55岁,在高知群体中也算是黄金年龄——有足够的资历,也有上升的空间。


更令人羡慕的是,他还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董,据媒体报道担任多家独董的收入每年高达50万元。作为成功实现了学界和财经的跨界人士,钱逢胜先生可算是名利双数的双料人生赢家。


曝光钱逢胜的自媒体文章


如果不是这次事件爆发,可以想见正高职称和更多更大牌的企业礼聘,都将一一添上他的履历。很多人的梦想人生,对他而言唾手可得。此外,他还能继续享受隐秘的“性福”。因为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他对女学生的“关怀备至”是长期的、习惯性的——有评论者称“钱逢胜的事终于曝光了”。


“终于”二字值得回味,如释重负的意味让人感到悲哀。


当下的钱逢胜可能已经追悔莫及。他可能没想到会被如此曝光,更没想到曝光后学校方面如此果断地处理。他多年苦心经营已经毁于一旦,将来也难有翻身的机会。如果司法介入,损失还会继续扩大。


无论如何,他将不再是受人敬仰的学者、独董,只是一个身败名裂的老男人。这当然是咎由自取、大快人心的结局。但是,这样一位功成名就、名利双收的成熟男性,为何会如此轻率?




钱逢胜辞去多家上市公司独董职位


作为上市公司会计业务的专业学者,钱逢胜应该是企业风控的行家里手,却让自己如此失控、失态、失败。


这是一个奇特的案例。


权力是春药,更是肿瘤


事后其他学生反映,钱在任教期间以考试难著称。如果全班同学不请他吃饭,那就有挂科之虞。而在这个饭桌上,他会加所有学生的微信——可能这才是他重视师生宴的理由,缺的不是那点吃食,而是猎艳的名单。因为很多女生在事发后都反映受到过钱的言语骚扰,微信很方便。从这套驾轻就熟的操作看,钱老师的“性福”建立在挂科权的基础上,又不止于此。


很多女生曾遭钱逢胜的骚扰


一般教师也有挂科权,并没有他那样明目张胆的疯狂自信。钱逢胜的多重身份、业内影响力,让他处在了更高层次的安全区、提供了更高的自我评价——五十多岁的大猪蹄子,还要做人家的“哥哥”“恋人”?


基辛格的名言“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足以解释他那不安份的下半身。


还有一句不那么著名的隽语,针对的是他失控的大脑——“权力是一种足以杀死患者同情心的肿瘤”,出自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


如果钱逢胜能够有正常水平的同情心,就不会把如同子女般的学生当作玩物、当作满足自私欲望的工具。



同情心是道德感的起点,而道德感是自律性的保障。如果钱逢胜有足够的道德感,本就不必患得患失地计算“眼前性福”和声望地位财富之间的轻重缓急,也不会产生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所以说,道德自律是人的“天然风控”,而权力的肿瘤会拆除这一重要的屏障。


没有道德自律的“阻碍”,权力会带来更多的“自由”,但是这种虚假的自由会因伤及他人、危害社会积累风险,直至导致权力者的毁灭。从这个角度讲,社会舆论的谴责、学校按照相关制度法规的处理,只是对权力肿瘤晚期的确诊,开除决定只是发出了一张“无药可救”的诊断书。


真正导致钱逢胜一败涂地的是他的权力成瘾症,是他失控的大脑、丧失道德感的肆无忌惮,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他已经走得太远。


结语


权力充满了诱惑,社会精英阶层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就要有更高的道德自觉,这就是传统所言的“德配位”。钱逢胜的事件就是一位精英人士德不配位、害人害己的典型。


高官、高管、高知的“三高”精英中这类丑闻事件频发,不得不让人反思多年以来道德虚无主义的危害。贬低道德的自律作用,抬高和迷信所谓的制度约束,是一种妄见,强行把道德自律和制度约束对立起来没有依据。


道德自律是“防病”和“自愈”,制度约束是“确诊”和“外科治疗”。两者非但不冲突,而且是有机的联系和互为补充。


试想,如果钱逢胜的道德感健全、自律良好,事件本不该发生。如果学校能见微知著,制度约束能及时发挥作用,那么也不至于到这样丑陋的程度。因此,这类“德不配位”的恶劣事件总是道德沦丧和制度约束不足的双重缺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cereview),作者: 关不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