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关移动搜索的话题已成了浆糊。俞永福、王小川、周鸿祎等人围绕着UC神马一直纠缠不休,仿佛百度已成案上鱼肉,就等神马之类的刀俎给剁了。
尤其是俞永福,昨天他在互联网大会上向百度开炮,我觉得更像拉百度垫背为神马推广。这场合太难得,他干得不错。
但自称低调的他,语言充满太多蛊惑,有些无视商业常识。让我们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1、“搜索市场是创新者的地盘,以往的优势在现在都是包袱……移动搜索的用户是全新的。”
2、“用户在PC时代通过输入字符文本产生搜索结果的方式不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延续……”文本输入在移动搜索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低,最终由新体验代替。
这是一种典型的“断裂论”,与过去几年一些人言必称的“革命”与“颠覆”一个逻辑,视市场为一种突变与激变的逻辑,忽视行业的缓慢积累与长期的量变过程。这种逻辑,骨子里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刻意强调神马,真的无可厚非,新的领域,总要有一批人站出来为它壮行色,喊号子,毕竟人们都觉察到它确实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再喊号子,也用不着建立在打到过往的市场基础上,何况你还刚刚开始。
俞永福的“断裂论”,其实,明显是要与百度PC端搜索地位切割开来,以突出百度在移动时代的“破落户”地位。
我认为,移动搜索确实算个“新物种”。但是,将PC端搜索定义为移动搜索市场的包袱,难道后就是凭空产生的么?过往多年的PC业搜索,没有给予它任何启示与经验?既然如此,在移动浏览器领域有较高市占率的UC,为啥进入PC端浏览器市场呢。你这不是背着包袱走路么?
移动搜索固然是个蓝海市场,也并不意味着PC端搜索会被取代。而且我敢断言,PC形态的终端依然会占据个人、企业、行业、商务等核心的市场,与它匹配的搜索会长期存在。
俞永福昨天的话不靠谱。他认为移动端搜索的用户与PC端搜索用户完全不同,是全新的用户,因为用户越来越依赖语音。
我也认为语音搜索会有市场,未来还会有其他形式的搜索形式。
但我坚信,即便是移动终端,文本搜索依然会最核心的形式,语音搜索只会是补充,且具有以下特点:
1、不像PC搜索多是搜索信息内容,带有知识与认知特征,而更侧重应用与生活服务;
2、由于1,它对即时性的要求更高,对搜索时间要求更短,对搜索结果要求更精准;
3、物联网背景下,行业应用会更多。
为什么说,语音搜索只是补充呢?那是因为它受现实生活的环境影响太大。比如说俞永福昨天在互联网大会现场,人声嘈杂,他用语音搜索,打电话给周鸿祎,搞一下李彦宏,效果会好么?他搜索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记者递名片打招呼要采访的声音,被人家录下来,马上就是一篇独家。无论移动搜索还是PC搜索,用户行为,很多时候都有一点私密特征,不是所有信息都适合语音搜索。这还不包括方言与口音的识别率问题。
我理解俞永福的用意。未来,移动搜索的形式一定会更丰富,会分流文本形式的搜索。但是,人类搜索的大部分目的,还是为了基本信息,特定的搜索行为一定只会是补充。
其实我更认同王小川的部分观点。那就是未来社会化搜索的普及。我对“社会化搜索”的理解是,未来,搜索引擎的功能,将会比现在更加趋于嵌入在各种应用与生活服务中,让人感觉不到这是搜索的过程,而是与消费与服务无缝衔接,融为一体。
事实上,移动终端已经弱化了过往多年浏览器、搜索、操作系统的价值。用户越来越习惯直接点击APP应用。手机的界面本身的导航功能,甚至大于搜索的功能,或者它将搜索的功能隐藏在APP背后了。
即便是社会化搜索普及,涵盖PC端、移动端的通用搜索服务,也将依然会独立存在。一个市场离不开通用的标准的服务,除非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它是用户最基本的需求体现,意味着大规模使用与成本的摊薄,这里面有经济与效率的门径。
从这点说,尽管俞永福、周鸿祎、王小川这几天不断为移动搜索拉风,他们之间也互相攻击、揶揄。但在可见的周期,神马之类的移动搜索不会改变整体搜索市场格局,它们的对手其实不是李彦宏,而是用户搜索行为以及移动搜索背后,用户需求与现实世界的紧密嫁接与融合挑战。
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俞永福、周鸿祎、王小川等搜索人所能左右的。大数据时代,O2O产业链条,所涉环节,远超过搜索引擎厂家的力量。大数据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时代。唯有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在互联网与现实经济之间寻找更多嫁接点、关联点,并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才可能成为下一轮胜者。它适用于移动搜索服务,也同样适用于整个互联网业。
俞永福的“断裂论”,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他看不到,或许是装作看不到,互联网业里越来越明显的竞合,只管刻意突出神马搜索与PC时代的断裂。
我从来不认为百度搜索很完美。它的PC端搜索,消费体验总那么不尽人意。上周,我家修理燃气灶,用百度搜索到一家400电话,来了一个朴实小伙,最后生生骗走我家500大洋,我冲到他留的地址,原来是个毫无关联的破旧垃圾厂房,杳无人影。百度PC端搜索确实急需一个净化的过程,而不能任由无良的信息泛滥。
不过,我对此倒是越来越充满一种体谅。中国互联网也就20周年,正处于青春期,活蹦乱跳的,躁动、愤青,蕴含着荷尔蒙的伟大力量。当然,若不能控制它的破坏性,也可能给世界以毁灭。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认真看待互联网青春期破坏性的创新,但更要关注它与现实经济、大众需求的融合,而不是发一通快意的革命与颠覆的言论,就以为天下事定则定矣,这不是创新,而是强暴。
后退一步说,面对这样一个成长迅猛的互联网业,你连未来半年的局面都无法预测,何来未来5年、10年的情况。
俞永福的市场“断裂论”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