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老家深圳的两地家庭:回不去也留不下
2024-08-03 22:09

分居老家深圳的两地家庭:回不去也留不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黄小邪,原文标题:《回不去也留不下,分居老家深圳的两地家庭》,题图来源:深圳微时光


“我老婆刚回老家那段时间,我特别想找个湖北的工作赶紧回去。看了一年多机会,感觉还是先留在深圳挣钱吧”,坐在石岩的一间奶茶店里,曾育致跟我说。


2022年夏天,曾育致的女儿到了入学的年龄,父母先带着孩子回到老家湖北麻城。半年多后,妻子也离开深圳回到麻城。一家人在西乡租住的一房一厅里,局促热闹的六口之家只剩下曾育致。


曾育致是一家三代人的经济支柱,妻子回去一年多,先后换过好几份工作,每份工资都不超过2000元,父母没有养老金,一家六口全指望他一万多块的工资。过去一年,了解过武汉、麻城的工作机会后,曾育致回家的希望被彻底浇灭,“回老家能拿到的工资大概只有五六千。”


“等不得不回的时候再回去吧”,曾育致指的“不得不”,包括了父母生病需要照料等万不得已的情况。


在一线城市,曾育致的处境颇有代表性。社交平台上,“回武汉还是留深圳”的话题讨论都非常热烈。“武汉”也可以是长沙、南昌、成都等多个城市,能替换“深圳”的,一般是北京、上海和广州。


在这些讨论中,不少家庭和曾育致一样,妻子带着孩子回老家读书,做全职妈妈,或者找一份收入远低于从前的工作,丈夫留在一线城市,一边赚钱,一边物色老家的工作机会。


即便丈夫在老家的工作落定,一家人结束分居生活,也不意味这场决择尘埃落定,一旦遇上失业或裁员,稳定将再次被打破。


小红书上类似的分享也有不少。一位小红书用户分享道,两年前,她带着孩子离开深圳,回到西南某新一线城市生活,是丈夫的老家。丈夫留在深圳,又花了9个月时间,才在老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家人总算得以团聚。谁知,丈夫入职新公司不到5个月,便遇上裁员,不得不再次到深圳求职。


留不下的深圳


2015年,新婚不久的曾育致和妻子来到深圳,自此在西乡片区租住9年左右。与大多数打工人不同,夫妻俩很少跳槽,曾育致只换过一次工作,妻子前后就待过两家公司。两人在深圳收入一般,每月工资加起来不超过2万元。2016年女儿出生,曾育致父母先后来到深圳,几年后第二个孩子出生。租住的一房一厅在过去数年里,月租从最开始的1500元涨到了3000元。


刚来深圳时,曾育致曾考虑过入深户。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房价消磨干净,他懒得再去研究入户政策,“买得起房,也就入了,买不起,入了也没有用”。2019年,在妻子的敦促下,他们掏出全部积蓄,在老家麻城买下一套商品房,从此他“彻底断了入户的想法”。



没有户口也没有房产,女儿临近入学前,曾育致已打定主意送她回麻城读书。女儿3岁时,他到家附近的六七家幼儿园,咨询入园的机会。可能是附近教育资源确实紧张,也可能是他错过了幼儿园的招生时段,各家幼儿园都表示生源已满。最后,他还是托熟人关系,才把女儿送进附近一间幼儿园。


从这以后,曾育致下意识地认为,西乡片区的教育资源紧张。邻居家的孩子,倒是排到了附近的公立学位,但那是个城中村里的小学,教学质量一般,距离他们的住处还有3公里,接送很不方便,“还不如回老家读呢”。


妻子更想让孩子在深圳读书,“但这事儿没得选”。丈母娘身体不好,2019年开始频繁住院,妻子时常要深圳湖北两地跑,一年到头赚不到多少钱。想想家庭的经济压力,想想宝安好学校的竞争激烈程度,夫妻俩只能屈从于现实。


社交平台上一位用户分享:教育问题是不少家庭选择两地分居的关键原因。


在小红书上,关于回家还是留深的讨论中,更多人提及的“回家”,还是回到老家的省会城市,比如武汉、长沙,其中不少家庭前几年已在省会买房。“回家”的理由集中在两点,其一,深圳的居住成本太高,房子买不起,租房“又贵又小”,其二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买房的事情上,曾育致庆幸妻子推了他一把。他们的房子位于麻城中心位置,女儿入读的学校就在隔壁。他老家位于麻城农村,没有这套房子,孩子入读城里的学校也不容易。2019年还是麻城房价高点,他们买下的是二手房,均价5000多元。夫妻俩东拼西凑交了约30万首付,剩下的五年按揭贷款今年已经还清。


妻子回去后不久,曾育致在西乡的住处租房合同期满,他没有续租,搬到了石岩片区,那里的一房一厅月租只要六七百元。全家在居住支出上缩减了2000块左右。


“回家”的代价


曾育致妻子大专学历,在深圳先后待过两家外贸企业,均从事跟单员工作。2023年春天回到麻城后,一直到年底才找到一份猎头工作,这份工作她只做了两个月,接下来又断断续续换过三份工作,其中一份在早教机构做招生,小孩子特别闹腾,杂七杂八的事情特别多,妻子忍耐两天再次辞职。


“老家的工作跟深圳没法比,根本不讲规矩,大多数就不是按5天8小时制来的,管理很乱,人员素质也很差”。


麻城属于湖北省辖县级市,工业相当发达。在麻城的工业区里当工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也有5000元的收入。但那不在夫妻俩的考虑当中,工厂工作实在辛苦,一天的时间都要搭在车间,根本无法照顾孩子。


今年五月份,妻子在麻城找到一份新工作,负责更新公司在线上的各类信息。待了两个多月,她对这份月薪不足2000块的工作相当满意,只因公司管理相对人性化,执行一天8小时工作制。她庆幸地跟曾育致分享,“在老家想要找好一点的工作,还是要碰运气的”。



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回老家后求职机遇的吐槽枚不胜举。不仅平台差,工资低,上升空间小,工作时长、管理的人性化程度,都跟一线城市差距甚大。


即便是回到省会城市,工资水准也不尽人意。一位从深圳回到长沙的小红书用户,分享了她在湖南的求职经历。她原本在深圳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公司福利待遇优厚。回到长沙后,她先后找过三份工作,工资在5000元到8500元之间,其中一家还是单休。她先后辞职的原因差不多,三份工作与前公司差距过大,无法接受心理落差。最终,她决定做全职妈妈。



也有少数分居家庭,与曾育致的家庭状态刚好相反——丈夫带着孩子先回了老家,妻子忧心老家的工作机遇,不敢轻易放弃深圳的工作岗位。在开始这个选题之初,熟人M在朋友圈里跟我聊起她的状况:


M的丈夫已回老家四年,她带着孩子继续在深圳生活。老家工作机会太少,她不愿意带孩子回去,丈夫也想来深圳发展,但丈夫从事地产行业,再回深圳几乎找不到项目机会。令她更纠结的是,孩子继续留在深圳,教育也是个难题。


一位小红书用户也分享了相似的处境,她的孩子两年前回武汉读幼儿园,丈夫去年通过公司内调,转到武汉的工作岗位,薪资没有变化,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留在深圳工作,“回武汉5千月薪不知道能不能拿到,34岁了,不容易找到好工作”,这位用户分享说。


回湖北工作的话,曾育致期待的薪资是8000元以上。看了一年多湖北的工作机会,一开始曾育致还会宽慰自己“慢慢看不着急”,结果“越看心越凉”。


留在深圳这一年多,曾育致隔三差五地在招聘软件上刷刷武汉的工作机会。从麻城坐高铁到武汉只需40分钟。他在深圳一直做质量管理岗位,主要服务于生产型企业。这个职位找工作不难,但武汉挂出的相关岗位,薪资水准只有五六千块。翻来覆去地搜索久了,他甚至怀疑,有些长期挂着的岗位,本就没有招人的意思,“可能只是为了宣传”。


曾育致也关注麻城的工作机会。麻城有规模可观的工业区,2年多前,立讯精密也落户麻城。去年,麻城相关部门来深圳做返乡就业宣传,曾育致专程去了现场,他以为会有本地企业的现场招聘会,结果发现,那只是个政府宣讲政策的推介会。在推介会的宣传资料上,曾育致看到列出的岗位薪酬,也大都是五六千元。


定居,成为普通人的奢望


从日常抱怨中,曾育致听得出来,妻子不太喜欢麻城的生活。她老家距离麻城还有60公里,婚后一家人常年待在深圳,回麻城的次数屈指可数。回到麻城,对妻子和两个孩子来说,无异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抛开糟心的求职经历,以及低得可怜的薪资,麻城的生活环境远远比不上深圳。以前在西乡居住时,一家人步行几分钟,就到了附近的公园、商场。麻城的房子虽然位于当地繁华区域,附近找不到公园,商场倒是有一个,不过里面不少店铺倒闭关门,“逛也没啥好逛的”。


搬至石岩后,曾育致住处半径4公里内只有这一个小商场。


曾育致的生活环境,也远不及从前。他的住处距离最近的地铁站有4公里,在他生活的石岩塘头片区,沿路除了厂房,便是挤得密不透风的农民房,方圆几公里内,只有一家百货商场,或许是缺少竞争对手,商场门前人流涌动,密密匝匝的黑摩的挤在出口附近揽客。


最近这一年,曾育致渐渐生出漂泊之感,这是过去数年他未体会过的感受。今年上半年小长假密集,他几乎每月回老家一次,周五晚上到深圳西站坐火车,睡一夜再从麻城下车,回家。女儿大了,现在不黏父亲。儿子现在倒是挺黏他的,儿子太皮了,在深圳生活时曾育致经常凶他。孩子刚回老家那阵子,曾育致回去再凶他,他便回击说“回你的深圳去”。分开一年,父子俩的关系倒是比以往亲密,儿子时常追着妈妈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儿子在老家读幼儿园,女儿的幼儿园是在深圳读完的。两相对比之下,曾育致发现老家的教育水平跟深圳有一定差距,老家幼儿园里一部分课程内容,是教孩子识字、练字和计算,“幼儿园要学完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深圳的幼儿园不教识字、算数,“他们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绘画能力……反正更注重眼界和素质培养。”


最近几个月,妻子总跟曾育致念叨“一家人去苏州生活”。结婚前,妻子在上海工作过几年,她喜欢长三角的生活环境,也更清楚那里的经济水平和机遇空间,况且,从麻城坐高铁到苏州车程不到4个小时。但在曾育致看来,那只能是憧憬,“两个孩子都读书了,怎么出得去啊”。


曾育致的父亲70岁了,前几年住过两次医院,他不知道自己能在深圳扛到什么时候。“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教育,你愿意回老家还是在深圳”,我问曾育致。“那当然是深圳了”,他脱口而答。


小红书平台上,一位因丈夫在老家失业,全家再次返深“回笼漂”的用户,在分享的笔记里许下愿望:


“希望这一次,我们能在深圳定下来。”


(备注: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人物曾育致为化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