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头图来自:旅界实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头图来自:旅界实拍
一
上周末,一条#因为年轻被低价旅游团拒收#热搜引起了我的关注。
B站UP主“滤镜粉碎机”爆料称,其在成都报名10家100元以下的旅行团都被拒收。
旅行社的理由是“你们又不消费,老年人才想消费,有消费实力!”
随后这名UP主花费280元报名了峨眉山、乐山两日游,该产品价格比四川旅游协会发布的热点线路跟团参考价大约便宜45%。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旅游局已明确低于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就可以被认定为“不合理低价”,所以他“有幸”体验了一趟低价旅游团的满满套路。
在几天参团过程中,这名UP主在该低价旅行团里遭遇了一系列“霸总戏”、“苦情戏”,他披露官方指定以购代捐大凉山、买玉偶遇霸总视察当场打骨折价、遭遇丈夫出轨闺蜜单身妈妈需要工作支持…………
该UP主发出灵魂一问:低价团为何总有人买单?背后运营逻辑是什么?
“滤镜粉碎机”的遭遇并非个例,早在今年3月,旅界曾经报道一些港澳组团社非常排斥接待年轻人,称“港澳全组00后、95后是走不了的,你们找一组姐姐同车或者找一组叔叔阿姨同车才行。”
有人不理解,“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啊?您这怎么还排挤上了?”
立刻这个旅行社负责人出来解释,“因为年龄大点的不会写小红书造谣,相对来说情绪稳定,有消费能力,也不会突然放鸽子。”
毫无疑问,年轻人更有能力和意识保护自身利益,一言不合拿起手机记录,新媒体玩得飞起,对强制购物和额外收费项目也更警惕,这直接影响了低价团的主要盈利来源。
泰国清迈/旅界实拍
旅界获悉,按照当下旅行社的一些“潜规则”,不仅太年轻的年轻人不收,老师、记者、律师也是“高危职业”,会以各种理由搪塞不接待,反而正经旅行团提起来头疼的“老年人”是低价团的最爱。
与其说“倒反天罡”,不如说低价旅游团盯紧了相对视听闭塞的老年人。
二
为何低价团、购物团屡禁不绝?
实际上,尽管一些年轻消费者对购物团的体验持有负面看法,但购物团在中国旅游市场依旧占有重要地位,并将继续存在。
我们与其一味批判“购物团”为何一直存在,不如追根溯源此类旅游团长期生存的土壤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购物团长期难以根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国内很多人其实难以承受正价旅游团,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以及老年人群体中,购物团成为他们能够唯一负担得起的旅游选择。
对于这些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来说,正价旅游团的费用常常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
而旅游本身又是一种奢侈消费,购物团通过将部分消费转移至购物环节,降低了整体旅游费用,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享受旅游的乐趣。
巴厘岛/旅界实拍
由此,在一些低线城市居民和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尚未得到显著改善的背景下,购物团以其低廉的费用赢得大量潜在客户欢心。
换句话说,有些人出门,他真的只要便宜,但从组织低价购物团的旅行社来说,接待同样一群想占便宜的游客,自然要选风险系数最低的人群。
例如,除了“年轻游客”受到低价团歧视,蓝鲸新闻此前报道称,旅行社要卖的产品各异,对应拒收的地区也不一样。
“比如,全国购物团一般不收山河四省(俗称大饼团或馒头团)、云南团一般不收东北游客,因为东北人当销售的较多,本身就比较懂推销话术。”
一系列的复杂“不收”背后,是购物团的精心算计: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客人,你又不是我的目标客户,来参加旅游团不是浪费大家时间嘛?
正如我之前曾经在一些文章里表达过的观点,国内低价购物团经过多年“千锤百炼”以及各种媒体曝光,商业模式远远领先传统纯玩的旅游模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背后是有着大量的市场需求在支撑。
另外,中国人对于服务费的不认可也让旅行社纯玩团很难适配每一个人,这是中国人本身的消费习惯问题。
一个旅行社同业A君曾和我举例,一个纯玩组团社一天接待几百个咨询非常正常,客人都在白嫖出行信息。
“但是你能问客人收咨询费吗?”
“收不了。”
前几天,一个刚刚接待了一群00后年轻游客的B君则吐槽,“这些客人全程都在算我到底赚了多少钱。”
B君说,他组织的一个好吃好喝的川西旅游团因为寺院方丈请吃了一顿饭,团里的00后就让他退餐标,一个按次数而非人头统计的渔子溪景区门票,00后们以为门票金额不对,又让他退门票差价。
四川青城山/旅界实拍
多重因素下,几十年来,购物团只会在风声下偃旗息鼓,而不会消失根源或正在于此,拒绝接待年轻人只是低价旅游团“各有各命,最好不要互相打扰”的常规做法。
三
年轻人与低价购物团渐行渐远之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成为旅游市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
就我在国内多地下沉市场观察,一些老年人对于北京、西安、上海、桂林等如雷贯耳的城市非常向往,但至于去看了什么,玩了什么并没有太多兴趣,重点在于自己去过,心里有一股不愿落人之后的倔强劲儿。
曾经有个老家的老叔和我讲述过这种心态,每次听到老友们炫耀他们在北京的见闻和买来的纪念品,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报个低价团要去北京看看,“看看这个他只在电视上和别人嘴里听到过的地方。”
整个行程中,购物确实占据了很多时间,但在那些有限的观光时间里,老叔抓住每一个机会,尽量多看看北京的风景。
每当团友们因为购物忘乎所以时,老叔就会走出商店,静静地坐在街边,看看这个陌生而又新奇的城市。
北京故宫/旅界实拍
或许旅行并不完美,购物团也不可能一分钱东西不买,但老叔明白,重要的是那段走出去、见世面的经历,那些独自坐在北京街头,感受城市脉搏的片刻,这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宝贵回忆。
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是一次槽点满满的“雷人经历”,对于老叔来说,这一次的北京之旅,他已经收获了足够多的满足和快乐。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低线城市的老年人收入普遍较低,退休金有限,并且他们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也未必像年轻人那样高。
对于这一群体而言,购物团的性价比优势显著,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社交和休闲的途径,这种双重满足提升了他们的旅游体验。
由此,对于媒体曝光过的低价购物团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往往一车都是老年人,这并非巧合,而是时代的症结。
在打击“非法低价旅游购物团”的宏观命题下,如何才能让老年人用自己支付得起的价格完成一次旅行?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低价购物团只会屡禁不绝。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