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财联社,作者:肖良华,责编:曹婧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财联社,作者:肖良华,责编:曹婧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半决赛当中,中国选手郑思维/黄雅琼的一次跳杀,比赛用的羽毛球断了两根毛,在我们业内人士看来,这个球的质量可能有点问题,或者说其中有几根羽毛质量不是特别好。”江山市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斌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羽毛球价格飞上天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对于其涨价的原因,众说纷纭。财联社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制作羽毛球所需的刀翎毛主要来自养殖周期较长的鸭、鹅,近年来,规模化白羽肉鸭(养殖周期较短)对长日龄肉鸭养殖持续冲击挤压,导致刀翎毛产量大幅下滑,同时羽毛球作为一项国民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加,供需关系变化叠加,催动羽毛球的持续涨价。
在吴斌看来,在涨价预期下,产业链各环节抢购囤货,加剧了羽毛球的紧张程度。羽毛球原料没有统一的标准,部分品牌以劣充良,导致羽毛球耐打度下降,同时也是羽毛球消耗增加的原因之一。
财联社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寻找替代品,打造新的生态产业链或是解决需求紧张可行的方向。“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多个品牌的人造球,鸡毛替代鸭毛和鹅毛也在探讨中。”同时,目前35~40天出栏的白羽肉鸭中,一部分多喂养十多天,养殖场的投入产出具备经济性的情况下,刀翎毛的来源将极大丰富。
一、刀翎毛难求
广大市民喜爱的羽毛球运动,在今年,悄然变身羽毛球“刺客”。
财联社记者拿到的青岛卓恒体育用品店1月和7月的两份报价单显示,尤尼克斯、李宁、亚狮龙等羽毛球品牌的多个型号的产品半年内涨幅均在30%~50%之间。比如,尤尼克斯AS9在1月份售价为100元/桶,7月售价上调至150元/桶。
“各羽毛球品牌基本上在今年上半年都提价了2~3次,提价幅度最高的品牌我感觉有60%。”青岛羽毛球爱好者邓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羽毛球的耐用性不同于足球、篮球,高水平运动者通常一场下来会耗费5~6只,每次两个小时的运动,除了场地费,光球就要花费四五十元。“以前,球断一根毛我们就不用了,现在要打到断三四根。”
不仅价格上涨,货源也不足。邓鑫表示,这两个月,经常有品牌断货。吴斌也表示,最近几个月是公司这四五年来,产品库存最低的时期。“好多型号的产品一上市就卖断货,目前公司库存仅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二、鸭毛锐减
关于羽毛球的涨价,有从业者认为,毛片价格上涨是主因。那么近年,鸭毛和鹅毛供应减少了吗?
从数据看,并非如此。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对全国23个水禽主产省(市、区)水禽生产情况的调查统计,2023年全年商品肉鸭出栏 42.18亿只,较2022年增长5.40%;商品鹅出栏5.15亿只,较2022年增长10.04%。
中国畜牧业协会水禽分会副秘书长程好良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肉鹅的养殖周期较长,近几年养殖量比较稳定。山东春冠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立君作为山东的养鹅大户,也对财联社记者印证了这一点,她表示,这几年,山东、安徽等地,肉鹅的养殖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问题出在长日龄肉鸭上。
安徽一位“毛贩子”告诉财联社记者,羽毛球生产的核心是以鸭和鹅的刀翎毛作为原材料的毛片。其中,集中饲养的白羽肉鸭养殖时间太短,通常为35~40天出栏,因此还没有生长出刀翎毛,制作羽毛球的肉鸭来源主要是南方养殖的超过50天的长日龄肉鸭。因为白羽肉鸭规模化养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对散户不断进行冲击替代,这两年,长日龄肉鸭养殖量下降较为明显,翎毛收购难度不断加大,需求却一直在增加,因此价格水涨船高。
他表示,一只鹅的翅膀可以制作羽毛球的毛有40根,去年售价五六元,今年价格涨到了10元,即便这样,他现在收购的刀翎毛至少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0%。
潮汕一位毛贩子透露,8月初,鹅毛和鸭毛的整体售价是下滑的,其中鸭毛500克跌2元,目前收购价是20一斤,鹅毛目前收购价是 45元一斤,较上个月跌了5毛。“不过,刀翎毛价格一直在涨,从去年的36元/斤涨至目前的56元/斤。”
关于长日龄肉鸭的养殖量,市场没有公开的数据。
吴斌提供了公司市场人员统计的行业数据:2019年,当年肉鸭总出栏量48亿只,其中白羽肉鸭28亿只;2023年,全年肉鸭出栏42亿只,其中白羽肉鸭超过30亿只。“仅从鸭毛球来看,2019年可以制作羽毛球的肉鸭出栏量是20亿只,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2亿只,降幅达到40%。”
而羽毛球需求不降反增。
据《2023年中国羽毛球产销现状及市场规模》中的数据,2023年中国羽毛球产销总规模高达79.745亿元,相较2020年上涨了13.13%。2022年仅羽毛球产量就达到6.69亿只,同比上涨8.6%。
在涨价氛围下,整个产业链囤货、抢购成风。“毛贩子在囤毛,球友在囤球,虽然这种现象不足以导致羽毛球价格持续涨,但阶段性加剧了行业的紧张情况。”一位羽毛球销售人员表示。
财联社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江西的毛贩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他储存了十几万斤刀翎毛,货值近千万元。
三、人工球、替换与构建新生态
刀翎毛只是鸭、鹅养殖的副产品,即便价格涨幅较大,养殖户也不可能为了鸭毛去增加肉鸭的养殖量,羽毛球供不应求的局面如何破解?
有观点认为,未来羽毛球市场可能会转向使用高科技的新碳音球或塑料球替代传统的羽毛球。这些替代品有望缓解羽毛供应的压力,同时也为羽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吴斌表示,公司两年前就研发出了人工球,之所以没有推向市场,是觉得距离天然球尚有差距,因此一直在进行内部迭代。“现在已经迭代到第五代了,手感也越来越好,我们会尽快推出。”
此外,虽然大规模养殖的白羽肉鸭出栏时尚未生长刀翎毛,但是数量更为庞大的白羽肉鸡,出栏时有四五根刀翎毛可以用作羽毛球的制作。“前一阵公司探讨了鸡毛用于生产羽毛球的可能性,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涉及到生产线的调整,不会很快有结果。”益客食品(301116.SZ)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如果将目前一部分35~40天出栏的白羽肉鸭,多养殖十几天,等待其生长出刀翎毛再进屠宰销售,羽毛球的原料问题可以得到终极解决,不过,这牵扯到产业链方方面面的改变,需要重新构建一个生态。
吴斌认为,肉鸭养殖时间越长,肉质会更好,如果肉鸭产业可以分级,明晰标准,长日龄肉鸭会获取足够的溢价。“比如鸡肉是有标准、分等级的,长日龄肉鸡各种产品售价更高,但肉鸭没有相应的标准。”
对此,程好良表示,该思路理论上可行,但是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养鸭是为了屠宰,鸭毛收益是一部分(最近几个月这个收益较高),养殖的后期鸭子采食量比较大、且饲料转化效率随日龄增加而下降,鸭毛增加的收入不可能抵消饲料的多投入。此外,屠宰厂对出栏体重有极高的要求,还有延长饲养周期会降低鸭舍的周转效率,经济上也有影响。”
不过,程好良同时表示,协会这几年一直在呼吁用高品质饲料、延迟出栏时间以提高羽绒、鸭肉品质,行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行动上难以一致。“这是方向,否则肉鸭行业会越来越难。”
因为刀翎毛、毛片没有标准,行业内经常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比如一只羽毛球里,有养殖90天的鸭的刀翎毛,也有生长50天的刀翎毛,耐打度肯定有区别。
吴斌表示,部分品牌对此不做区分,或者难以区分,最终生产出来的羽毛球,很容易出现本文开头一幕,在单一羽毛球身上出现“木桶理论”现象,增加羽毛球的消耗量。
本文来自:财联社,作者:肖良华,责编: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