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真的要死了吗?
2020-01-10 11:09

内燃机真的要死了吗?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ID:autocarweekly),作者:Dopey,题图来自:图虫


在每一年开端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科技公司汇聚一堂,展示最新技术的同时探索未来移动出行理念。圈外人看个新鲜热闹,圈内则通过亮相的产品透视未来的发展走向。


在CES 2020的展厅中,拜腾首发的智能互联纯电SUV M-Byte、奥迪的AI:ME自动驾驶电动概念车、福特全新纯电动SUV Mustang Mach-E上配备的最新一代SYNC4系统和整车OTA技术、日产展示的一款基于纯电动 e-NV200的冰淇淋车……这些新产品、新理念无一不饱受关注。


很显然,无论造车新势力还是老牌车厂,都纷纷加入了电动车的研发大军,在这场狂欢背后,却几乎很少有人想起:那么,燃油车呢?


如果你看过迪士尼的《寻梦环游记》,一定会记得这么一句话:“肉身的腐朽不能宣告一个人的逝去,被遗忘才是。”对于汽车内燃机来说,它们正身处被遗忘的边缘。



全球汽车行业的新一轮裁员潮已经到来,仅在一周时间内,德国两大汽车巨头戴姆勒和奥迪宣布的裁员总量就接近两万,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总裁也向媒体们做了最新预告:


汽车行业工人即将迎来寒冬,德国汽车行业的裁员幅度将在2020年更加显著。



尽管内燃机拥有辉煌的历史,但时过境迁,伴随着电动车厂商的崛起、电池电动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越来越多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国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们不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曾经看似不可能的问题:电动车真的要取代燃油车了吗?


电动汽车结构简单、零件更少,并且能与目前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汽车智能化和无人驾驶紧密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喜欢这些概念,这些噱头,看到“零排放”就心生向往,且十分享受比肩跑车的百公里加速。


对于传统厂商,生产电动车意味着可以控制人力成本、优化现有的供应链,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研发支出和运营成本。对于新入场的玩家们,同一起跑线没有任何历史的阻碍,只要生产出足够优秀的产品,就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靠贩卖一个光明的未来就可以支撑高股价从而赚得盆满钵满。当然,也不乏反例。


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一定充满了艰难险阻。在2019年,似乎也只有特斯拉一家活得还算体面,其余电动车企业总是有那么一点难念的经。同时,在2019年,传统车企受困于全球车市的不景气,也想来一次华丽转身。本就已经十分庞大的集团,势必无法将赌注全都下在电动车一方,所以他们的转型从削减传统汽车研发人员开始。


事实上,2019年令我们感觉最无奈的事情,就是有些车企暂时不招收机械类以及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其本质是目前的科技水平已无法大幅提升燃料的燃烧效率以及材料的实际承载极限,或是提升的成本极其高昂,已经没有必要再投入大量的资金招收相关人才进行研发了。


那么,学传统发动机的学生,又是如何看待这波时代的浪潮呢?就此,我们采访了几个学传统发动机的毕业生,试图寻得一些答案。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学发动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当问起是否还在继续读发动机专业,或者找相关工作时,所有人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有的研究生转学了,有的则是选择了其他方向的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燃油汽车更多一点,但是燃油车在中国的发展形势不太好。”本科学发动机的TT这样告诉我,“我们本身技术比较落后、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也难向汽车发达地区看起,再加上现在这种状况,我觉得在之前、现在甚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突破性进展。另一个,在技术很成熟发达的汽车国家,燃油车还是市场的主流,但是厂商势必要向新的战略方向倾斜资源。所以总体来讲,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学发动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硕士读了发动机相关的JC也同样没有选择相关行业。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自身对发动机不感兴趣的原因。他主动聊起了关于就业的话题:“你可能是想知道,就是发动机方向的同学找工作的时候会不会刻意避开发动机方面的职位,是这个意思吗?”“这个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就不是王牌了,更多的人都想去汽车电子相关的方向。”


“企业招聘从这两年来看,发动机并没有很差。偏传统的方向都不太好找,整个行业寒冬了,感觉除了新能源和智能驾驶,其它方向都差不多。”JC总结说。



其实汽车动力电气化并不代表纯电动,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多种供能方式起码是目前的大势所趋。在纯电动车方面,还有太多问题没能解决,在电车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不仅是为了现在,更多的是在竞争未来。


没有哪个行业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提到中国发展电车是否是弯道超车这个问题,TT表示:


发动机是一个有技术壁垒的产业,技术的积累对于机械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弯道超车就是自我安慰的伪命题,没有哪个行业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现在的内燃机,将来的电动机电池,都需要脚踏实地的研发。但是,我也没想到电动车这个势头真的这么快就来了。”


同样的,另外一些被采访者也给出了相似的回答。即使外界对传统发动机一片唱衰,在课堂中,气氛依然是好的。“学术和工业还是要分开,任何方向都有前沿的研究,不同研究方向之间很多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路是共通的。”



在电动车行业,也依然在等待着技术与人才的积累。投入最多、最先开始研发的未必是赢家,最终要看是否能够突破电动车技术难关,包括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用户续航焦虑与其他使用不便的核心痛点问题,会被哪家逐个击破。


现在投入电动车市场无疑是正确的


关于未来,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可,未来电气化是不可否认的趋势。从政府政策到车企的发展策略都是这样,有技术有经销商有现金流,而传统燃油汽车会逐渐落寞。


TT说他之前其实并不看好电动车,“电池就其生产过程和目前的无法回收性,这东西很难说真的环保。二是燃油车太成熟了。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燃油车的污染其实并不严重,不知道为什么要背不环保这个锅。把管理和制度上的疏漏,非得甩给技术本身就很搞笑。”然而随着特斯拉技术的突破,他开始转变想法了。



“大厂感受到了危机,刚开始时确实是在保持观望态度,但特斯拉的技术进展实在有些恐怖。如果传统车厂不在这个方向投入,万一有一天政策发生了变化,高端车的市场将会成为特斯拉的天下,而这个风险他们无法承担。现在这个时间段投入电动车市场无疑是正确的。”


无论大厂骨子里有多“传统”,面对未来,说到底谁也不想输。车企总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资源就那么多,投入电动车,相应的就是传统内燃机那块儿投入越来越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最终会造成一个不知道算好算坏的循环:不太会有人再费尽心思考虑传统发动机的技术突破了。有人说发动机一百多年了,发展该到头了,其实仔细想想,电动车的历史也不见得短。


但投入才有回报,这是一定的。


一定要去学夕阳产业的话靠梦想也没饭吃


无论是否热爱发动机,毕业生们给出的择业原因终究还是落回现实。


“其实我在机动车检测中心实习过几天,感觉从业人员就不是很懂这个东西。”


“现在都在砍燃油车的经费,砍燃油车的人。大厂现在都搞模块化生产,效率提升了,砍经费啥的也不会造成品质突然下滑,还是市场上最好的,他们就不怕。”



“机械方面这些年有所发展,但和顶端技术还是有差距。企业缩招内燃机方向的人才,不能说未来人才断层吧,只能说势必会跟着市场走。”


本来就缺乏的信心,在戴姆勒裁员等新闻中又会进一步动摇,即使已知晓如此这般,是因为冗员与全球市场不景气的原因造就的,但慌张是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而已。梦想无法当饭吃,大多数的学生毕业后,也只能积极地去寻找其他相关实习,随着时代的浪潮前行。


无论是整个行业的寒冬,还是燃油车发展的穷途末路,汽车人曾经讲起发动机时那种神采飞扬,确实在逐渐消逝。人怕入错行,当一个事物开始崩塌,一定是先从内部的人心动荡开始的。如果曾经带着热爱选择的人都放弃了,还有谁会看好发动机的未来?



采访的最后,一位被采访者告诉我,除非石油可再生,否则内燃机只会越来越困难。


面对内燃机并不是太好的现状和前景,我还莫名有些小忧伤,想到了文章开头的那句引语,肉身的腐朽不能宣告一个人的逝去,被遗忘才是。


戴姆勒和奥迪开始大幅度裁员,国内一汽大众这种大厂开始停招机械专业毕业生,上汽集团今年的招聘方向只涵盖电动化和自动化,以上种种,均宣告内燃机已成为夕阳专业的事实。梦想终究抵不过现实,没有办法当饭吃。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内燃机去选择新兴产业。




对他们来说本来是对口专业、对口方向,现在却怎么也对不起来了。想让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顺应发展主动转型也并不好开展,在校期间纯机械类的学习已经使他们再难选择其他的就业方向。市场对此不再有需求,报考人数就会逐年递减,内燃机人才就会逐渐减少。未来一旦电动车的发展受到阻碍,内燃机市场就会形成人才缺口。从而,内燃机将会慢慢地被人类遗忘,退出历史的舞台。到了那个时候,内燃机就真的要死了。


对于热爱内燃机的汽车人来说,这无疑是令人伤感的时代。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ID:autocarweekly),作者:Dope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