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城乡结合部”的互联网公司上班
2020-01-15 10:38

我在“城乡结合部”的互联网公司上班

作者:风吹稻浪,题图来自:图虫创意。

 

12月的一个周末夜里,刚结束和朋友小聚的谢广林,乘坐滴滴快车自北向南驶过钱塘江上的杭州西兴大桥,再从匝道进入萧山区与滨江区分界线之一的风情大道北端。


风情大道两侧,是截然不同的场景:西侧,滨江区摩天大楼群灯光璀璨,楼顶“安恒”、“海康威视”、“零跑汽车”等大字依稀可辨;东侧,灯光暗淡许多,一些在建楼盘的塔吊仍在繁忙运转。

 

载着谢广林的快车继续前行,左拐钻入灯光暗淡的一侧,路边是正在建设的水泥高楼或有待开发的空地。经建设四路、博奥路后不久,快车进入启迪路并在一个小区门口停下。

 

谢广林租住的小区名“霞飞郡”,是一个2013年竣工的楼盘。他上班的地方,在一路之隔的杭州湾信息港(下称信息港)

 

信息港开园多年,内有微医、云集总部,另有阿里云、网易、科大讯飞等的分支业务或浙江分公司以及创业型公司。

       

信息港小镇范围示意(蓝色部分),东侧为地铁2号线。(根据规划图制作)

 

2019年春,他在信息港一家互联网公司入职。图上班方便,他租住在了公司对面——近到可以在被窝里使用企业微信打卡。

 

站在信息港高楼层的落地窗前,能遥望正北方向的钱江世纪城。但是,在信息港与都市繁华之间,隔着大片空旷的过渡地带。缺商业配套、北侧的地铁站还在修建中,附近分布着数量不少工厂或油菜地……

 

这片在城市三维地图“E都市”上无法显示的“空白区”,被谢广林和同事们戏称为“城乡结合部”。

 

01.零通勤成本的“假象”

 

在杭州,一个常被谈起却难以证实的往事是,阿里巴巴也曾想择址萧山。

 

2008年,由于滨江园区空间受限,马云率先想到滨江隔壁的萧山。但是,当他向萧山提出要50亩地时,却因“要价”太高被回绝。

 

最终,马云选择了杭州城西偏远的余杭仓前。2013年,阿里入驻余杭的西溪园区。阿里的“西进运动”,带动了未来科科技城乃至整个杭州城西的崛起。

 

阿里总部没能落地萧山而去了城西,而谢广林则是自城西辗转到了萧山。

 

来信息港之前,谢广林在杭州城西的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一家大数据创业公司上班。海创园位于文一西路998号,十字路口斜对面就是阿里总部。

 

和配套日渐完善、热闹喧嚣的城西不同,信息港“安静”许多。一旦周末,写字楼内人去楼空,附近小区居民在信息港的空地上溜娃、跳绳、散步。

 

若未出差或“进城”——指前往滨江或杭州主城区,谢广林每日的活动半径不超过1公里。起初,谢广林认同这样的说法:住在公司对面,上班步行就到,通勤成本为零。

 

生活工作,两点一线。早上8点20闹钟响起,在企业微信上打卡。洗漱后,下楼前往马路对面的信息港食堂点1份葱油拌面并加个水煮鸡蛋,或在信息港底商的包子铺买2个肉包及一杯豆浆。9点左右,抵达17楼的工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站在谢广林租住的霞飞郡楼台上,马路对面是信息港,最远处高楼群是钱江世纪城。


信息港周围还分布着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河南烩面、四川火锅、重庆烤鱼、次坞打面等一众餐厅,但是他很少前往这些地方用餐。他的每日三餐在信息港员工餐厅解决。红烧带鱼、蒜苗肉沫、鸡块焖竹笋……

 

上班虽近,生活很远。

 

租住几个月后,他逐渐意识到,上班通勤成本为零,是一个“假象”。和上班方便方便相对应的,是其他成本的上升,比如饮食的单调,外出的交通成本。

 

没多久,他就注意到信息港员工食堂的菜品非常单调,周而复始、毫无变化。和菜品同样轮番重复,还有餐厅的音乐,“现在听到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就条件反射地联想起信息港食堂,而不是爱情。”谢广林如是说。

 

“偶尔中午和同事们下馆子,大家更喜欢开车去远一点的萧山万象城或钱江世纪城。”谢广林说,信息港附近还有1座宝龙广场,但体量太小,用餐选择有限。

       

信息港底商中的一家面馆。尽管店内油烟味浓重,但中午仍有不少人在此用餐。

 

信息港距离东、西两侧的地铁2号线、1号线均有数公里,经过信息港的地铁7号线尚未通车,公交车成为公共交通首选。连接信息港与地铁2号线的两条公交线路,晚上8点后就停运。

 

“虽然也有公交车接驳1号线,但路线太绕。”谢广林说。

 

有时,骑上红色涂装的杭州公共自行车,才是前往地铁站的明智之举。

 

“美团、哈罗单车在这里要么并无投放,要么偶尔看到几辆,还是别人违规骑出服务区的。”谢广林笑道。

 

02.“跋山涉水”的上班族

 

萧山是杭州的制造业“一哥”。

 

萧山境内,分布着大量的制造工厂,如万向集团、荣盛控股、大胜达包装等。依靠发达的制造业,萧山曾长期位居杭州GDP“一哥”位置。

 

鼎盛之时的2012年,萧山GDP曾一度占据杭州的1/5,但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缩小至15.9%。

       

万向一二三位于萧山建设二路的园区,设有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精神展陈馆。

 

但是,2018年,萧山GDP首次被余杭超过,自1995年以来萧山首次走下“王座”。杭州城市向西发展,未来科技城、城西科创大走廊等规划相继推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山慢了半拍。

 

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滞后,可从2019年3月在第三届万物生长大会上发布的杭州独角兽榜单上窥得一隅。30家独角兽和138家准独角兽中,萧山仅有微医、云集等9家企业上榜。相较之下,隔壁滨江区多达38家。

 

错失阿里的萧山,在阿里启用西溪园区3个多月后的2013年11月15日,启用了启迪路上的杭州湾信息港。信息港区域原是一片工业区及农田。“腾笼换鸟”后,谢广林和其他的互联网从业者涌进了这片土地。

 

谢广林感受到的是在“城乡结合部”的不便,但在另外一些需要每日“跋山涉水”的上班族眼里,这种想法却颇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

 

与谢广林不同,同样在信息港上班的王鑫的家在杭州城西闲林街道。

 

早前,她需打车前往距离闲林最近——约16公里远的地铁2号线丰潭路站。由于城西多条主干道正修建地铁,另有面积浩大的西溪湿地阻隔,高峰期路面拥堵严重。

 

2019年6月下旬,地铁5号线开通后,王鑫选择了骑车电瓶车至闲林北向、最近——约10公里的良睦路站乘车前往萧山,全程需花费将近1个半小时。在抵达地铁2号线建设三路站后,她必须赶上早上8点40或9点10分的通勤微巴士。

 

“每天通勤就将近3小时,留给睡觉的时间更短。我特别羡慕那些睡到8点多起床的人。”她说。

 

信息港距离最近的地铁2号线建设三路站约3公里,但两地并无常态化的直达公交车。前文提到的两趟直达公交线,需在更远的2号线建设一路站上车。

 

“去‘建三’?”在询问乘客时,通勤微巴士司机习惯性地把建设三路地铁站简称为“建三”。

 

“巴士没有没有比较明确的文字标识,有时会上错车。”王鑫说,有次她看见地铁口停着一辆公交车,上车后却被司机劝下了车,“原来是微医承包的通勤公交”。

  

   为地铁2号线建设三路站出口处,右车的信息港通勤微巴士,左车为微医的员工通勤公交。

 

不过,王鑫穿越整个杭州城上班并不是最远的,更有人每日从外市搭乘高铁而来。

 

刘青是信息港某电商企业的平面设计师,为了多在家陪伴家人,他选择了住在桐乡的家里。桐乡是浙江嘉兴下属的县级市,乌镇即位于境内。

 

上班日的早上,刘青乘坐早上7点42的高铁,18分钟后抵达杭州东站,再换乘地铁、公交抵达信息港。由于高铁票数量有限,他必须提前提前预定未来数日的高铁票。

 

而需要在公司加班的日子,刘青就得提前将高铁票往更晚的时间改期。

 

 03.不完整的生活“系统”

 

当工作、生活都在“城乡结合部”里,世界就犹如一个大茧房。

 

除了谢广林,他的不少同事也住在附近,分布在霞飞郡、明怡花园、博奥城等多个小区。

 

“偶尔在小区里遇到同事,再正常不过。上班见过了,下班后又住在一个小区,工作圈和生活圈高度重叠。虽然没有上、下班烦恼,但生活空间却被变相压缩了。”谢广林感慨。


       

春天,信息港东侧的油菜花绽放。 


一位在信息港附近一家驾校学车的同事告诉他,某个周末学车时,在一辆手动挡桑塔纳教练车上的4名学员中,竟有1人来自微医,1人来自浙江省检科院(位于信息港西北角),大家都住在附近。

 

“我们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信息港。”谢广林认为。

 

信息港内,有食堂、星巴克、健身房、1家酒店、多家银行等配套,甚至还有一家新华书店、网易严选线下店,最近又新开了一家日料店、小鹿茶。

 

周边区域内,小区底商有药店、理发店、小超市、按摩店以及林林总总的餐饮店,稍远处的宝龙广场还有电影院、海底捞、永辉超市等。

 

但是,谢广林认为,严格地说,这些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系统”。

 

事实上,谢广林、王鑫等人所工作的信息港,只是杭州湾信息港的一、二期。根据规划,整个信息港小镇是个浩大工程,内含有总部基地用地、中国智慧家居谷、中国场景科技谷、互联网+产业带、世界500强企业用地及总部经济用地。

 

根据2018年的《萧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四年双倍增行动计划(2019-2022年)》,到2022年,信息港小镇建设将基本完成。

 

信息港内,原来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工厂,如今已有不少被拆除或停工。

 

在信息港小镇规划区域内的公交站台,信息港小镇规划图、导览全景图及人才招募广告随处可见。

 

信息港是个“魔幻”之地,传统制造业和新兴数字经济在此劈面相逢。

 

一方面,各种信息产业园区、楼房建设热火朝天,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制造的影子仍然有迹可循,比如建设一路上的娃哈哈童装厂已经停转,而建设二路上的“运城”制版公司仍在生产。

 

例如,密布的河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一条条横亘的热力管道——它们绿色涂装,装有阀门,每隔数秒就规律地发出“哧”的响声并冒出一阵热气。

 

而在建设二路上,一家名为“浙江华越家具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已经被拆除,西侧的信息港六期楼房已接近完工,但旁边的公交车站保留了原名“华越家具”站。

       

建设二路上,被拆除的华越家具厂房及旁边的信息港六期项目。

 

信息港已初步形成一个城市生活的小环境。但谢广林认为,这并不完整,甚至有点千篇一律。

 

“以吃饭来说。一日三餐都可以解决了,便宜实惠、稍贵点的美食都有。但仔细想,总觉得缺点什么。”他说:“比如,老城区小巷子内独具风味的苍蝇馆子,充满烟火气的小餐馆,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次坞打面或万州烤鱼。”

 

在他看来,信息港这片快速建设形成的工作、生活区,缺少一些“灵魂”性的东西,比如生活的气息、烟火气,而这些东西往往难以一朝一夕形成。或许,对于扑在工作上的人来说,倒是不错的创业热土——除了工作,没太多事情可干。

 

2020年元旦刚过,谢广林搬离了霞飞郡。搬到了更靠近杭州主城区的位置,地铁2号线就在小区门口。

 

“虽然上班稍远点,但起码‘进城’方便了。”他说。

 

(文中谢广林、王鑫、刘青为化名;所有照片为作者拍摄或受访者提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