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卖肉不灵了?“火腿大王”双汇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2024-08-15 19:46

屠宰卖肉不灵了?“火腿大王”双汇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闫晓寒,编辑:宋然,原文标题:《屠宰卖肉不灵了?3年前曾“废太子”的火腿大王,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经历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后,今年上半年,头部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发展(000895.SZ)(下称“双汇”)业绩仍未扭转颓势。


8月13日晚间,双汇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当期公司实现总营收276.72亿元,同比下降9.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6亿,同比下降19.05%;利润总额为31.53亿元,同比下降14.16%。


对于营收下降,双汇在财报中解释称,受包装肉制品、生鲜猪产品销量下降,以及禽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等原因导致。财报显示,上半年,其包装肉制品和生鲜猪产品销售量分别为70.44万吨、61.94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7.4万吨、10.28万吨。而利润总额下降主要由于生鲜猪产品、禽产品市场价格低迷,产品毛利下降。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前低后高,毛鸡价格持续回落,行业竞争激烈。”双汇在8月13日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双汇开拓创新业务,扩增网点、提升薄弱产业并强化内部管理,但受行情、市场等影响,销量、收入、利润同比下降。


8月15日,双汇股价报收23.06元/股,较财报发布前8月13日23.54元/股收盘价,下跌2.04%。


屠宰业务营业利润降幅明显


双汇的主营业务为屠宰业、肉制品业和其他,主要产品为生鲜产品、包装肉制品等。以“屠宰卖肉”生意起家的双汇,如今依然以屠宰业务为主,今年上半年,屠宰业为其贡献48.29%的营收,第二大业务肉制品的营收比重也已经达到44.84%。


作为双汇最大的营收来源,今年上半年,屠宰业务营收在三大业务中降幅最大,同比降幅为16.14%;营业利润同比下降约43.8%。双汇在上述业绩交流会上称,该业务营收下降是因为今年以来市场竞争激烈,且去年同期,因冻品储备导致产销基数较高。


不过,申万宏源在8月14日发布的研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双汇屠宰业务(生鲜产品)营业利润为1.56亿元,同比增长8%。由此或可见,双汇的生鲜产品在今年第一季度受到更大冲击,而第二季度则出现回暖。


猪肉市场的波动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双汇的生鲜产品包括鲜品和冻品,在8月14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双汇称,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生鲜品业务利润中,“鲜品盈利占比70%左右,冻品盈利占比30%左右。”


双汇同时表示,上半年生鲜产品经营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第一季度冻品价格低迷、利润下降明显;第二季度,随着猪价上涨,生鲜品业务盈利明显改善,由降转增。


二季度生鲜品业务的盈利改善,主要来自冻品。8月15日,时代周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双汇证券部,相关人士表示,今年二季度,主要是冻品提供了一定增利,因为公司去年在生猪价格低价期做了一些冻品储备,今年行情上升时,中间的价差产生了收益。


上述人士还表示,而鲜品一季度盈利基本稳定,二季度因为猪价处于上行阶段,鲜品虽然仍保持盈利,但利润有一定压缩。


双汇的生鲜肉主要是猪肉和鸡肉,因此其生鲜产品经营情况同时受到生猪市场和毛鸡市场的影响。但生猪价格却并非单一影响因素,双汇从上游养殖企业手中购入生猪,进行屠宰后,再将猪肉卖给下游渠道,即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之差,才是其屠宰业务的利润来源。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生猪供给波动性远高于猪肉消费需求波动性。这意味着,生猪短缺时,生猪价格的涨幅要高于猪肉价格涨幅,也为双汇带来更高的采购成本。


而今年上半年,正是处于整体生猪供应短缺的阶段。以今年6月生猪与猪肉价格涨幅为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8.15元/公斤,环比上涨16.4%,同比上涨26.1%;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28.31元/公斤,环比上涨12.2%,同比上涨19.2%。


对于屠宰业务而言,沈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在双汇发展屠宰业务的成本端形成一定压力,同时受到需求转弱的影响,生鲜业务将这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的能力受到限制。


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但屠宰业务始终是个辛苦活,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只有5.17%。而毛利率更高的肉制品业务,虽然总体盈利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达到33.24亿元,但今年上半年,这项业务营收同比下降9.64%。


实际上,肉制品业务营收已经连续三年缩水。2020年到2023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280.98亿元、273.51亿元,271.89亿元、264.14亿元。


而从双汇整体营收来看,2021年,双汇整体营收进入拐点。


2020年,双汇营收达到历史新高,为738.63亿元。但此后三年,双汇营收增幅进入下降通道,2021年至2023年,双汇营收分别为666.82亿元、625.76亿元、598.93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9.72%、6.16%、4.29%。


而将业务向上下游延伸,是双汇为自己寻找的新增长曲线。包括畜禽养殖、预制菜等新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是上半年唯一实现营收正增长的业务,当期营收同比增长6.19%。


双汇曾在2022年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中长期来看,屠宰业和包装肉制品业依然是公司业务的重点,而未来发展较快的新产业有两个:一是上游养殖业,二是预制菜业务。


这其实是双汇4年前就开始布局的业务。2020年10月,双汇发展通过新一轮非公开增发,募集到69.68亿元资金,其中9.9亿元用于生猪养殖产能建设项目,33.30亿元投入肉鸡产业化产能建设项目。根据财报,这两大项目目前均已结项,但均未实现正收益。


财报显示,包含这两项业务的“其他分部”,今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3.81亿元,去年同期为-0.85亿元。双汇表示,该业务上半年盈利表现较差的原因在于,虽然禽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养殖成绩稳步改善,养殖成本明显下降,但因毛鸡价格降幅较大,经营同比增亏。


双汇认为,禽产业下半年盈利能力将有所改善。其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下半年随着行情回升,双汇将继续加强管理提升,养殖成本有望继续下降,禽产业经营预计将扭亏为盈,环比上半年明显改善。


“公司养猪业和禽产业当前的重点工作都是提升现有项目的养殖指标和运营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经营效果,目前无进一步扩充产能的规划。”双汇方面表示。


父子之争后的双汇何时迎来业绩拐点?


站在当下时刻回顾,2021年无疑是双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年份,那一年双汇爆发“父子反目“大戏,同时也是双汇业绩走向下坡路的起点。


时间回溯至2013年,当年那场“蛇吞象”般的收购,是双汇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当时,万洲国际前身双汇国际斥资7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史密斯菲尔德。这刚好与双汇的屠宰和肉制品主业在业务上形成互补,看起来,这场“强强联合”的收购对双方都是利好。


2014年,完成收购的双汇国际在港股上市,并更名为万洲国际(00288.HK),自此,双汇掌舵人万隆坐拥横跨A股和港股的两家上市企业。


但这恰恰为万隆与其长子万洪建之间的冲突埋下伏笔。2021年6月17日,万隆与万洪建父子二人的冲突被摆上台面,上演了一出“废太子”戏码。当天万洲国际宣布免去万洪建包括董事会副主席、副总裁、执行董事在内的一切职务,并给出一个让外界一头雾水的原因:对公司财产做出不当攻击行为。


而在此之前,备受器重的万洪建一直被认为是双汇商业帝国的接班人。2021年8月,万洲国际发布人事变动通知:万隆任万洲国际董事会主席,原万洲国际CFO郭丽军接棒万隆担任公司行政总裁,万隆次子万宏伟当选董事会执行董事兼副主席。此后,外界一直将万宏伟当作双汇商业帝国的接班人。


万洪建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自己被“罢免”前两周,因公司CEO人选与父亲万隆爆发正面冲突,并在万隆办公室“挥拳砸门、以头撞柜”,导致自己头破血流。而他在此前的视频会议中对双汇产品发展方向的建议,也曾激怒父亲。


二人积怨由来已久,根据万洪建所说,他和万隆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未来发展道路上,其中就包括万洪建反对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在收购这家公司后,双汇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昔日被万隆寄予厚望的冷鲜肉不再被重视,美式肉制品成为万隆力推的产品,但万洪建更看好中式肉制品赛道。


2021年8月,万洪建深夜发布一篇名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的长文,细数父亲万隆的“三大罪状”,包括违规关联交易导致双汇损失超过8亿元;利益输送、偷税漏税2亿美元;以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借口,将资金注入自己口袋。不久后,万洲国际发文对上述指控进行否认。


这场家族矛盾看似时过境迁,从目前董事会结构来看,万隆任双汇董事长,次子万宏伟任双汇副董事长,长子万洪建似乎已经彻底远离双汇商业帝国。


但从万洪建离开那一年起,双汇业绩始终没有起色,如今猪周期或迎来拐点,双汇能否借势翻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