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界杂志 (ID:shangjiezz),作者:石晶,编辑:赵春雨,题图来自: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界杂志 (ID:shangjiezz),作者:石晶,编辑:赵春雨,题图来自:受访者供图
学习静不下心,捏一捏;上班心情烦躁,捏一捏。“捏捏”玩具悄然兴起,成为年轻人的解压新宠。继“养芒果核”“盘手串”之后,捏捏在社交媒体上走红,这一风潮迅速在年轻人中蔓延开来。
捏捏产品,宛如私人定制的情绪调节神器,通过简单的挤压动作,释放紧张与焦虑,带来片刻放松,让人暂时忘却烦恼。通过一次次轻轻地“捏”动,在无形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小世界。
实际上,捏捏并非新鲜物种。作为一款解压玩具,捏捏在2022年广泛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其在淘宝天猫整体增速近40%,更在下一年成为淘宝销量快速增长的玩具品类之一。
在这背后离不开两点,一是,大厂商携手大热IP如猪猪侠、线条小狗等,推出联名产品,在潮玩店拥有捏捏的一席之地;二是,手作博主们也在“捏捏”领域卷起热潮,做工精致,设计独特,定制化服务精准满足需求,引来大批粉丝和消费者的追捧。
相较于工厂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价格通常不超过四十元的捏捏玩具,手作博主匠心独运的“高价”制品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精致的捏捏是如何一步步制成的?这一行业是否真的“低成本高回报”?
一、令人好奇的手作“捏捏”店
多位“捏捏”重度玩家均表示,对捏捏之所以上头,不仅仅是因为萌趣多样的外观,最主要的原因是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软弹手感。“当好奇者试图打开捏捏大门时,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当你捏过这个玩具之后,就再也忘不了这个手感。”
令人上瘾的手感背后的制作过程,远比想象中更难。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呈现,都需要时间与耐心的双重磨砺。
啵啵是制作“捏捏”的个人博主之一,也是“我好生气啵啵捏”店铺的老板。她制作的是各种样式的吐司,可爱造型搭配活泼的配色,用吸睛的外观和解压手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她告诉记者,做捏捏很麻烦,通常分为调胶、组装、脱模、清洗和装袋五步,调胶水、调色,每部分至少半小时,比较复杂的款式,胶水和调色要调不止一层。组装制作时,不同款式占用的时间也不一样。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
受访者提供
以王牌产品芋泥蛋糕“捏捏”为例,她需要先调出主体需要的胶水——不同胶水按比例混合,加入色膏,调制出需要的紫色和白色。倒胶前给模具涂上凡士林。等模具中胶水半干,再重复主体调胶部分。等待2~3小时胶水变干后,在水中一边脱模,一边洗去凡士林。到这一步,蛋糕的主体就做好了。接下来用画笔给蛋糕加上奶油点缀,增加细节。最后用镊子挑出小黑点、毛发等,装袋包装。
“看似简单,但是稍有不慎就会让努力白费。”胶水与色膏的混合不当影响手感;胶水太稀或太稠都没办法进行后续绘制;脱模一不小心戳出一个大洞……繁复精细的工艺流程里,瑕疵,是手工制作不可避免的困扰。
更为棘手的是,偶尔还会遭遇原因不明的“中毒”现象,整批作品仿佛被湿气侵袭,变得湿润不堪,无法彻底干燥。面对这些挑战,成功制作出一只完美无瑕、令人满意的捏捏,其概率大约仅为六成,这不仅是对技艺的考验,也需要运气的加持。
曲折的制作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定价。对此,啵啵表示,她是按克重给捏捏定价,每克约0.2元,单个价格在58元-118元之间。当前市面上价格大多是每克0.4元、0.6元,一些店铺甚至达到每克0.8元。相比之下,啵啵的高性价比,迅速赢得了消费者青睐。仅四个月,就已经成交了一千多单。
二、“捏捏”的钱,不好赚
现在的捏捏市场更像是手作圈的狂欢,除了啵啵店主这样的高性价比捏捏外,也有原创设计捏捏店。“造物茧”就是其中之一,凭借独特的蝴蝶元素设计,用设计留住消费者。
记者调查发现,店里出售的捏捏价格为70元~500元。在圈外人看来,捏捏溢价严重,小小的玩具配不上这个价格。实际上,店主将时薪25元作为定价标准。按每周工作五天,每天8小时计算,月薪也仅有4000元。
由于设计制作耗费工时长,人工成本高,捏捏的价格也跟着上涨。因此,在一些孤品捏捏上,店主们会选择拍卖的形式售卖,这也将“捏捏”的价格推向了新高度。
高价的背后,是物以稀为贵在小圈子里的具象化。
受访者提供
造物茧店主告诉记者,以孤品为产品的捏捏店铺里,一“捏”难求,有钱也抢不到是常态。一直以来,二手交易市场存在着超出原售价几倍的捏捏挂售。专心做手绘的店主,时间精力有限,大多制品都是孤品,每次开售都是近百人抢一个制品。
比起让消费者到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收黄牛代拍,偶尔采用拍卖形式也是买卖双方的一种双赢。据造物茧店主介绍,第一次开售捏捏时,就发现存在黄牛与代拍的问题。仔细考虑后,她从淘宝迁到了微店,借助会员制功能维护顾客权益。
今年四月份,造物茧公开一款名为“血爵蔷薇”的蝴蝶“捏捏”,以拍卖的形式贩售,最终3100元成交。
目前,孤品捏捏单个款式的最高拍卖价格高达5582元,但四位数的“捏捏”并不多见,大多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
多多在今年2月份入坑捏捏,大大小小的捏捏买了一书架,粗略计算,已经投入了近8千元。“收集不同的形状和配色,特别有成就感”,多多也告诉记者,捏捏更多还是一种消耗品,捏上几天就捏废变形了,还要再买新的。捏捏寿命短、收集捏捏上瘾是大多数人复购的主要原因。
当然,为“捏捏”一掷千金总归是少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愈发趋于谨慎。对于捏捏店主们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只有快速找到新的突破点,才能让自己活下来。
于是,店主们开始重视赠品内容,甚至衍生出了赠品排行榜。店家为了吸引顾客并提升顾客满意度,利用剩余材料创作出小巧精致的“捏捏”作为赠品,同时,还会精心挑选一系列与店铺风格相契合的个性化小物,如设计感十足的贴纸、富有文艺气息的书签等,力求通过这些细节触动消费者。
当赠品未能达到消费者的期待,或是与个人喜好相悖时,很可能会引发“爱屋及乌”的反向情绪,导致消费者对整件商品产生不满,进而选择退货。这对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赠品的选择与设计上,同样需要下足功夫,确保每一份赠品都能成为促进销售、增强品牌忠诚度的加分项。
此外,店主们开始“严选”包装。包装细节的处理也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另一重要标尺。消费者关注包装背板是采用纸质材料,还是更具质感的亚克力板;在意身份牌是否细心地套上了保护套,以防止磨损;同时,包装袋的材质也备受关注,是安全可靠的食品级材料,还是可能含有有害物质的PVC材质?这些看似细微之处,都在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对商家来说,入局的店铺持续增多,捏捏制作的外观越来越复杂,价格却越来越低;消费者越发理性,对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市场趋势让“低成本,高回报”的猜测显得更加苍白,不明真相的人们只看到了捏捏生意的冰山一角。
三、大流量市场中沉浮
捏捏玩具在中国迅速走红,其背后汇聚了庞大的市场流量,也吸引来了大批短视频博主。一系列以“小心,不要让你的孩子再玩捏捏了”为主题的科普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些视频以警醒的口吻,强调捏捏玩具存在安全隐患,含有有毒物质。
科普视频中,引人注目的是甲醛检测仪的反应。小红书博主“冷静克制理性”发布的视频中,检测仪被置于“捏捏”袋子内,检测仪的指示灯瞬间变红,甲醛严重超标。严谨起见,在评论区建议下,博主重新检测了塑料包装袋,发现是塑料袋导致检测仪出现高浓度报警。塑料包装袋本身在生产过程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醛,这些物质在狭小空间内累积,超过人体可承受的阈值。
记者调查后了解到,捏捏制作过程中,商家会注重通风,但是他们并不认同捏捏具有高危毒性,“除了颈椎出现问题,没有其他的身体不适”。
虽然在“资深”玩家内部已经达成共识,捏捏本身不会产生足以危害人体的毒性,但是在营销号博主的视频里,捏捏就是危害孩子们的“毒物”。这类视频成功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也让圈外人对捏捏误解更深。
捏捏圈子和别的圈子一样,涉及到利益,该出现的早晚会出现。
不过在捏捏店主们看来,玩捏捏的圈子还是比较小的,店就那么几个,玩捏捏的,也就是那么一群人。或许圈内存在商家盗图宣传、消费者恶意退款等不良行径,但总归是小圈子,无法出现统一的规范监督。
当监管缺位时,内部的道德谴责将显得尤为重要。流量和热度可以带来短期的关注和销售,但只有高质量的产品、信誉度高的商家,才能在这个小众市场中站稳脚跟。
捏捏就像一场你情我愿的“为情绪付费”的生意。但,情绪营销只能维持一时,当情绪消退,跟风而来的年轻人们也会像潮水一样退去,捏捏也只能回到原来的小圈子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界杂志 (ID:shangjiezz),作者:石晶,编辑: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