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706青年空间(ID:qnkj706),原文标题《资本主义消亡后,合作社将主导世界吗① | 传统合作社在经济危机下的表现》,作者:小五,录音整理:YINLI、阿克加
本文内容根据分享沙龙《经济萧条下的合作社十年:增长,挑战与新趋向》的现场录音稿整理而成,在录音稿的基础上有增删和调整。
该系列有三篇文章:
(一)传统合作社在经济危机下的表现
(二)全球合作社运动的复兴与挑战
(三)新突破:平台与开放合作主义
大家都很清楚,2008年经济危机可以说是全球局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那以后,更多人开始反思目前社会运作的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办法去应对或者解决,寻找替代的方案。合作社作为一个存在了200多年的另类经济运作方式,重新被人们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实践它。
今天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类型的合作社在经济危机下有什么样的表现,第二部分是合作社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是合作社面临当下新的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中跨国资本的垄断,它自己经历了哪些变化,会有哪些更新。
我首先从占领华尔街运动讲起。2011年,在美国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草根性运动事件,就是占领华尔街。大部分人认为经济危机首先是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大量报道指出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家精英通过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实际上为自己谋取了大量的利益。这个过程也导致了整个金融运作的不稳定,最后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可以说揭开了黑锅的锅底。但在经济危机爆发以后,政府不但没有去惩罚华尔街的精英,反而对破产银行进行巨额经济补贴,所以说当时的民众其实非常不满的。我的印象里是只有冰岛的民选政府之后真正把几个银行家关进了监狱,其他的政府完全没有采取任何针对金融业精英的强硬措施。在华尔街运动里其实就有人提出合作银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储蓄和信用合作社,可以作为主流金融银行的替代方案之一,这是我们的开头。
在那以后的很多年,不光是一些草根性的理论家和运动家,实际上包括比较主流的官方机构也都在提合作社在经济复苏、提供就业等方面可以起到的巨大作用。联合国在2012年就把当年定为国际合作社年。国际合作社联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 ,ICA)发布了一个文件叫做《2020年远景规划:未来10年合作社发展蓝图》,里面提到了一些设想,希望合作社能够成为一个主流的经济组织形式去支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更喜爱的经济模式,成为增长最迅速的企业形式。它能够去跟现在存在的那些资本公司抗衡,最终起到替代的作用。文件也提到目前全球面临的几大困境,包括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不稳定的金融体系,社会不平等加剧,不断拉大的全球治理鸿沟,年轻一代权利的显著丧失,传统政经机构的失信。而合作社被认为是可以积极改变现有困局的一个重要力量。
我们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从文件提及的目标来看,落实情况在全球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接下来我们主要讲讲合作社实际上的表现。
1. 传统合作社在经济危机下的表现
《合作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对2015年后发展的贡献》
这是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一个文件,提到经济危机以后出现了大规模失业的状况。2013年全球累积有2.02亿人失业,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就业缺口在当年还在不断加大,达到6200万个。
稳定和促进就业
那合作社的就业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般提到合作社,可能都会倾向于认为它是一个非常边缘的组织形式。但是如果通过一些已有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边缘。
从上面的图表我们看到合作社在2014年为各国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美国是200万,法国有100万,意大利有110万等等。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官网有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有10%的就业人口是通过合作社就业的。而在经济危机中,合作社在就业方面也表现出明显优势。我们看连续的一组数据。
在意大利、法国、德国、加拿大魁北克和哥伦比亚,合作社部门的就业增长在经济危机期间的表现要优于经济各部门的整体情况。代表合作社就业增长数据的加粗黑线基本处在每张图其他线条的上方。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更具体的数据,比如意大利在2007年到2015年之间,合作社的就业人数增长了17.7%,而同时期其他形式企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6.3%。而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意大利合作社工作岗位数量增加了76,197个,长期雇员所占比例增加8.6%。今天一个常见的观点是,合作社它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其实是反资本主义周期的,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期间,合作社反而能够增加就业,能够促进增收。
现场讨论
听众A: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合作社会反资本主义周期?是因为当很多人失业的时候,他会加入合作社吗?
分享者:这是一个原因。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合作社内部的机制,因为它是社员联合所有,你不能说因为我们经营状况暂时不好就把你开除。
听众B:资本主义那种公司企业它本身稳定性太差,它就是被周期影响很大,然后在经济低谷的时候,他们会大量裁员,肯定会有一部分流入其他的企业形式。
分享者:其实我们说的是一个问题,公司大量裁员的原因是他想要减少人力成本,但是在合作社看来,人力从来不是一个成本。它不是一个负担,而是每个社员都应该享有红利,风险共担。其实我们上一次分享会提到蒙德拉贡,它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实现了零裁员。它是一个很大规模的合作社,通过社员内部共同协商:如果我们这一段时间总体营收降低了,那么我们不应该裁员,因为大家都不希望有同事被裁掉,那么我们就一起降低一个比例的个人收入,一起渡过难关。它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不让少部分人因为失业就陷入到困顿当中。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它就会选择裁掉一部分人,也不管那些人以后怎么办。
我前面说的那几个例子是状况比较好的,但是也有情况不太乐观的国家,比如像在西班牙就可以看到,合作社的就业形势其实没有其他国家表现的好,这可能也跟西班牙本身是当时欧洲债务危机里面最严重的一个国家有关。可以看到下图,在2007年经济危机后西班牙合作社的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都出现下滑。
即便如此,除去政府支持的大规模吸纳就业的新兴服务业,与公司的就业相比,西班牙合作社的就业情况还是相对好一些。2008-2009年,西班牙工业合作社的失业率为6.4%,而其他类型企业的失业率则达到11.9%。在下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
尽管损失惨重,但合作社的复苏相比公司来说要快一些。2007年西班牙每1000名工人中有15.3人合作社工作,2015年为16.3,相当于合作社的就业人数在2007-2015年期间占工作总人数的比例增加6%。西班牙就业部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显示,合作社增加了22,800个工作岗位。合作社的创建数量也逐年增长,从2007年的711个新合作社增加到2016年的1,058个。
初创存活率
在经济危机发生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合作社作为创业企业的形式。合作社在初创的存活率上,其实也要高于一般的公司企业。
这个图表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统计了魁北克地区、英国和意大利的数据。三个地方合作社的初创成活率都要大大高于初创企业的整体存活率。法国的情况也是类似的。职工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社(scop和scic)的存活率很高,有67%的合作社在创建后五年仍然存活。相比之下,非合作社企业的全国平均水平为60%。根据法国职工合作社联盟(Les Scop)的说法,在2012到2017年之间创建的三分之二的员工所有合作社在2017年底仍然活跃。
现场讨论
听众A:为什么合作社形式的初创企业存活率比一般企业要高?
分享者:我觉得还是跟合作社的机制有关。我们下一次可也许可以有另一个分享,专门来讨论这个问题,目前我其实也还没有准确的答案。
听众B:我有一个想法,是不是因为资本主义企业创业一般都以扩张性为目标。比如说前几年国内搞创业的人是很多的,我接触过一些这种朋友,人家想的就是怎么干一年两年,怎么a轮b轮拿投资对吧?就是想着拿一笔很大的钱。他们一个初始目标就是拿到大笔的投资,但是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其实是很难的,所以10个创业9个死。可能合作社的出发点以及目标是跟它不太一样,不是为了疯狂扩张或者是拿到多少投资。
听众C:有很多创业团队,比如说他在预定的创业计划书里面,如果目标达不到,他这个团队可能就散了之后就不存在了。
分享者:所以因为出发点不同,目标不同,所以可能所有人对合作社的认同和对公司的认同也会不一样。驱动力其实是不同的,这也是一个原因。
听众A:应该也跟投资方的要求常常与创业团队的想法相悖有关。比如说投资方要求公司要这么做,但是创业团队那些人不是太同意。但是这种问题合作社就不会有,因为合作社是社员自己的,有冲突可以内部共同商议。即便给合作社投资的人,他可能不光是为了投资获得收益,还有是希望支持这份事业。
接管破产企业
经济危机后还出现一个现象,除了有人创建新的合作社,提供新的就业,还有很多职工接管了破产的工厂或企业。
当然这个现象它不是在08年危机爆发之后才出现的。其实早在21世纪初,阿根廷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阿根廷接受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的援助,实行了一系列新自由主义改革,经济上反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时很多工厂破产以后,一些职工他们就失业了,但是这些工厂是还在的,部分的设备机器也是还在的,然后他们就去接管工厂,进行自我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合作社。有一部纪录片反映了这个状况,中文译名是叫做工人当家。
在2008年危机以后,这种状况不仅是在南方国家,而且在北方国家,就是我们传统说的主要发达经济体也出现了。有一本很新的著作叫做《另类劳工史:工人控制和工作场所民主》,里面就提到了很多这种员工去接管工厂和企业的情况。当时这种现象是遍及整个欧洲,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德国、美国、加拿大都有。
我从书里摘出来一段话:“所有接管过程和接管后的工作场所均由民主管理。决策始终以直接民主形式为基础,在所有参与者中,无论是通过理事会还是议会,投票权均平等。职工控制的公司采用的这些直接民主机制不仅提出了有关单个企业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如何在整个社会中做出决定的重要问题。这样做不仅挑战资本主义企业,而且挑战自由主义和代议制的'民主'治理。"
有数据表明,法国人以这种方式在2012年至2015年间建立了160个职工合作社,存活率也高于其他法国企业。
现场讨论
听众A: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些人把企业接管了之后,和政府那边有没有一个博弈的过程?
分享者:纪录片有空大家都可以去找来看,里面其实就提到了这个冲突。老板在经营状况不好的时候,他把企业给抛弃了,把职工给抛弃了,职工失业了。职工他们自己想自力更生来接管企业,运转的挺好,又重新盈利了。然后这个时候老板又回来说这个企业是我的。当时阿根廷的情况就是经历了好几次选举周期。接管企业的浪潮发生后,第一轮选举选出的是一个右翼总统,他是支持老板的,所以他通过法案说这些被接管的企业应该还给老板,之后在警察和职工之间就爆发了冲突。但是第二轮选举之后是一个亲劳工的总统上台,他就说这些企业还是应该所有权归职工。其实是会根据政局的变动产生变化的。在老板声索企业所有权期间,很多职工进行了很顽强的保卫,很多企业还是被他们给保留下来的。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The Class Strikes Back:Self-Organised Workers’ Struggl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这本书里有提到:不仅是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这种资本主义企业的环境下,而且在委内瑞拉的这种国营企业,还有包括意大利的合作社系统内部,都会有一些新的职工要求自我管理。为什么合作社系统内部也会有,因为当时是有一个合作社的物流部门雇用的是外国移民劳工。这些移民劳工和正式社员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他们实际上没有自我管理,所以他们会要求自我管理。像委内瑞拉的国营企业,他们虽然名义上说是全民所有的性质,但实际上由于官僚体制的影响,职工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管理。
金融合作社的稳定
现在我们回到金融领域。开头讲到2008年经济危机首先是次贷危机引起的。有人就提出通过储蓄和信用合作社来替代传统的银行。有强有力的数据证明,合作社性质的银行即便在危机期间也能够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而且能够实现资产和客户的增加。
2009年4月,尽管许多欧洲的传统银行都在苦苦挣扎,但合作银行的评级仍为A或更高,荷兰合作银行维持AAA评级。2007年至2010年,合作银行的资产增长了10%。合作银行客户增长了14%。信用社的储备增加了14%以上。储蓄互助社的储蓄在2008年增长了1%,在2009年增长了15%,在2010年增长了7.3%。信用合作社贷款在2008年略有下降,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分别增长了7.6%和5.3%。在危机期间,只有7%的欧洲合作银行遭受了损失,但合作社的大部分财务损失都是在一两年之内完成弥补的。
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低迷时期的韧性:金融合作社的力量》提到:“储蓄和信用合作社、合作银行不断发展,使得信贷一直流向中小企业,并且在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在世界各地保持了金融稳定。成员所有权、控制权和利益的独特组合是其弹性的核心,并提供了优于竞争对手的一系列优势。随着金融合作社在全球银行业市场中占有惊人的份额,我们需要迫切地深入理解该模型。”
消费合作社的稳定
消费合作社也表现出了显著优势。《资本与债务陷阱——向全球危机中的合作社学习》一书指出:尽管欧洲的消费合作社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在大型超市方面。但合作社的销售比率和成员人数还是增长了。大家都知道家乐福,这是一家跨国零售业巨头。在2008-2009年的时候,家乐福的全球销售额下降了24%,并在很多国家地区都撤出了,裁掉很多员工。但是同时期意大利的消费合作社销售额上涨了0.9%,员工数量上涨了1.1%。
提供住房
住房合作社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因为次贷危机,很多西方国家的人民失去了自己的住房,沦为无家可归者。如果大家看过前一段时间纪录片《美国工厂》的话,会发现里面有一位女工就是在经济危机期间失去了自己的住房。她一开始是搬到一个地下室,后来是搬到亲戚家寄住,其实这是一个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故事。
那么住房合作社其实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住房合作社由所有的住客来共同购买所有权,并进行共同的管理甚至建造,因而规避掉了向大银行贷款的风险。
除去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表现,合作社公认的一些优点至少还有这些方面:消除社会不平等、女性和青年赋权、工作场所民主等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706青年空间(ID:qnkj706),原文标题《传统合作社在经济危机下的表现》,作者:小五,录音整理:YINLI、阿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