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饿了么的各类报道满天飞的时候,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淘点点吗?
从口碑网到淘宝本地生活,最后从淘宝本地生活剥离出来的淘点点,作为一项阿里内部的O2O战略项目而存在,众人的期待自然少不了。从2013年12月20日正式上线,至今已有近半年的时间,淘点点从名声大噪到近期的低调不语,笔者谈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阿里不善于做生活服务类产品
按照道理说,淘宝的用户都是消费者,阿里在做任何一项和消费者有关的项目,应该都是无敌的,但是事实不是如此。早些年的口碑网,其实并不比大众点评网差,而最后大众点评起来了,口碑网消失了。口碑网早前一直处于烧钱,无赢利能力,再加上阿里高层对于口碑网的未来也没有很好的判断,口碑网在阿里的地位向来低,最终导致这个项目的多重变化,以至现在回天乏术。阿里做传统电商牛,但是生活服务类的项目能力稍微欠缺,生活服务类电商确实和一般意义的电商项目大不相同,阿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口碑如是,淘点点亦如是。
平台价格体系混乱
淘点点上的价格体系很混乱,同样的新白鹿餐厅,都会有好几种的价格,加价出售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消费者消费完之后都会大呼上当了,被坑了。这已经是影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价格混乱这个事情上,淘点点应该对于品牌商户进行特别保护,与品牌商或品牌商直接合作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深度整合,对于加价销售的行为给予扼杀,确保消费者的利益,这才是平台健康发展的基础,否则淘点点最后只能成为品牌商厌恶的平台。比如,为淘点点一家名为新白鹿(锋哥送代送)的店铺,米饭价格比新白鹿贵0.5元,酸辣土豆丝比新白鹿贵2元,笋干丝瓜比新白鹿贵3元。
配送服务能力是短板
淘点点几乎照搬淘宝模式,商家入驻和第三方物流配送团队入驻的形式开展,别说是这类即时性的配送,就算现在淘宝店采用的申通,圆通,韵达等第三方配送都开始不断遭到客户嫌弃,反而是自建物流的京东开始收到了用户的青睐,第三方物流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而往往这最后的配送服务是和客户直接面对面的。大众点评在今年年初开始推外卖频道,初试这个行业几个月后,就开始8000万美金战略投资饿了么,之后饿了么迅速推出品牌馆,在上海地区上千台电瓶车购入,开始大张旗鼓的做起了配送服务,无论对于大众点评还是饿了么,都已经意识到配送能力是O2O战略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即时配送服务的要求十分高,同时又是O2O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说起这配送服务,在杭州一家比较低调的餐饮O2O企业点我吧,点我吧的在互联网圈内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但是在杭州以及上海口碑绝对是一流的,一家线下服务能力强于线上能力的企业,2009年开始运营至今,期间死了很多同类企业,但是点我吧依然还在强劲的活着,这两年也可以看到点我吧逐渐在发力线上体系,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这类模式的,因为O2O企业,一定不会仅仅是互联网企业,也一定不会仅仅是线下企业,线下服务是基础,线上能力是放大,先做基础再做放大,这是思路是正确的。
服务能力导致了流量无法消化
对于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线上的流量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是个问题,而线下的服务能力较差的话,根本没有办法接住这些流量,反而会因为用户量过大,导致服务更加恶化,这对于平台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毕竟O2O不是单纯的做好互联网部分就可以,线下的服务能力甚至决定了企业长期生存,笔者建议阿里学习大众点评,战略投资一家配送能力强的O2O型的互联网企业,抱团发展才有未来。
这正如当年腾讯收购易迅,腾讯电商一直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就是腾讯电商无法很好的接住腾讯的流量,导流的时候订单多,一旦断奶,就会一切照旧,之后收购了易迅网,这一切发生了明显的改观,易迅网在服务上的优势弥补了腾讯的不足,由于传统电商竞争过于激烈,易迅网无法一下子起来,之后腾讯战略入股了京东。而O2O平台也类似,这类即时性的配送服务能力对于平台接住流量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再说回淘点点,淘点点目前的发展状况正是如此,日均单量仅仅1万单,而其中属于外卖等即时配送类型的就更少了,每个月淘点点都会搞一次大型的返利活动,进行50%或全额的返现,一上活动,订单猛增,而随之各类投诉也猛增,活动停止一切照旧。这实质也说明了,这类平台的服务体系太弱,经不起订单量的冲击,即时物流配送和传统的物流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淘点点这类硬套传统电商玩法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在没有良好的线下服务体系支撑之下,这样的玩法,只会让用户远离淘点点。
淘点点在内部貌似已经从开始的战略地位到目前已经被逐渐弱化了,淘宝首页也已经看不到淘点点的入口了,阿里应该已经站在生活服务电商的十字路口,下一步的抉择对阿里未来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力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外卖这类对即时配送服务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阿里应该慎重,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