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寓扬,原标题为:《摸底风口上的测温枪:市场缺口达到千万,核心器件暴涨10倍 | 深度》,题图来自:IC photo。
2 月中旬,王军(化名)突然收到朋友的一条信息,对方要 50 万把额温枪,问他是否有认识的具备生产资质的工厂。
在深圳供应链摸爬滚打十多年,他已然是行业老炮,自然有通路。但对于这种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品,他没多大兴趣,索性直接推荐给了生产厂商。
不过一问报价后,王军震惊了。额温枪报价竟高达 280 元(产品出厂价,并非最终零售价),并且还需要红头文件“协调函”及相关证件。他暗骂一声,多年对供应链的了解让他很清楚,正常额温枪的物料成本不过三五十元,零售价不过百元左右。
又过两天,朋友告诉他工厂报价已涨到 400 元。“这有种今天不上船,你觉得明天会便宜点,但你发现明天市场已经疯了”,他吐槽道。
不仅如此,随着额温枪价格水涨船高,王军做硬件时的代理商,朋友圈里的工厂老板、产业链从业者,甚至卖化妆品的这些完全不相关的人,都在卖额温枪。
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的短期主义与群羊效应下,产业链上百万个工厂伺机而动,粗略估算上百万人涌入原本狭小的额温枪产业,狂热仍在上演,一场即将到来的悲剧或正在酝酿。
一、小产业被砸出大缺口
额温枪本是个小产业。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在 2020 年之前,国内手持红外测温计每年产量多在 20万~30 万把。
红外传感器,是额温枪的核心元器件,准确来说是热电堆传感器,技术已相当成熟,门槛并不高,原来报价便宜点的仅 4~5 元,贵一点的 10 多元,利润较微薄,以至于一些大的芯片代理商都不愿代理。
然而随着疫情这只“黑天鹅”到来,额温枪成为“战时”管控物资,优先供给公共防疫使用。紧接着一纸政令下,额温枪又成为复工必需品。一面是物资管制,一面是需求暴涨,供需的天秤极度失衡。
2 月 2 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披露国内共收到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约 2 万台,手持式测温仪需求 30 余万台;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 6 万台,手持式测温仪 55 万台。
目前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量已达 800 台左右,未来日产能有望达 1500 台,手持式测温仪日产能达 15000 台。
狭小的产业,与庞大的需求,就好比千百万人争食一口水井。“一枪难求”下,引无数眼红者折腰入场,不但炒额温枪,还炒元器件、炒配件。
供需失衡与市场炒作下,主要物料价格均上涨 5 倍以上,核心器件涨幅甚至高达一二十倍,价格涨幅一度失控。
最为核心的热电堆传感器,从原来的 4~5 元,涨到如今的 70~80 元,涨幅已超 10 倍!也成为众多代理商、倒爷争抢的热手货。
其他元器件,如 MCU(微控制单元)从 2~3 元涨到 9~10 元,运放从 1 元多涨到 4~5 元。甚至配件都为之疯狂,普通的黑白液晶显示屏,竟都从 1 元涨到 8~9 元,壳料已经从 3~4 元涨了不下 5 倍,15~16 元的都大概率是山寨货。
供应链端的疯狂传导到额温枪产品端,正如王军所言,短短数天,出厂报价已从 280 元涨到 400 元,而零售端的价格一度炒到六七百元。目前尽管有所回落,政府采购价格仍需四百多元。
相比额温枪日常百元左右的价格,其涨幅已达四五倍。即使如此,在最为紧缺的 2 月,用户依然难以买到。
之所以价格猛涨,一个原因是,疫情突然袭来,小产业面对大需求,再加上春节期间人工与原材料不足、物流受限等,产能本就十分有限。
纳入管控物资后,为了保证公共抗疫应急需求,各地政府、公共单位往往同时委托多家采购商,颁发“协调函”进行采购。由于委托方采购数量有限,一旦采购商超量采购或多家同时完成采购,多余的部分则会间接流向市场。
而管控之下,额温枪很少在市场直接流通,连药店都难以买到,这部分商品成为渠道、倒爷竞相争夺的对象。
另一个原因是,额温枪短期市场需求极为庞大。据彤芯科技 CEO 蒋卫华估算,国内需求可能在 5000 万把左右,而算上全球需求,甚至到 1 亿把。
这一估算并非没有依据,从交通枢纽到社区、医院、学校,再到写字楼、工厂、超市,甚至洗车场、家庭都在购买。我国有超 3000 万中小企业,仅以此数据来看,全面复工复产,额温枪显然少不了。
二、上百万人涌入,全产业链疯狂
巨大的市场缺口,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机会与重利之下,全产业链倾巢而出,乱象与疯狂夹杂,上演一场群魔乱舞。
深圳产业链上,原来做手机、MP3、智能硬件的,以及芯片厂、电路板厂、贴片厂、模具厂等等都涌入进额温枪产业链。
一位业内人士感叹,全产业链至少上百万个厂商都涌入进来,这一举动太疯狂了。
重利之下,不少厂商开始做起了额温枪。比如有的电路板厂商,依托自身电路板,采购一些外壳,自己组装下便流向市场。
一些山寨工厂更是大行其道,使用公模,采用一样的外形,紧张拼凑下,产品半个月上阵。这些山寨产品性能是否可靠,是否通过国家标准,都无从知晓。
不仅如此,即使是正品包装,都可能有假货,这更让购买者措手不及。
更有不少厂商,如今依然在各种群里求购现货红外传感器。彤芯科技 CEO 蒋卫华称,市场现货传感器 2 月底基本都卖掉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浮出水面,拆机料、混合料,各种非传感器充当传感器卖,因此购买需特别小心。
一位采购者吐槽,在采购红外传感器时差点被骗 100 万。对方用工业传感器滥竽充数,卖 80 元一颗,实际根本不能用,幸亏他让工程师带着设备当场验货,一看全是仿货。
这种对核心元器件倒卖的并非个例,这些人张口就是数十万现货,混迹在各种朋友圈、QQ 群中。“根本没货,都是骗子”,王军吐槽道。
他还在朋友圈看到,一些所谓的代理商在搞鬼,针对同一款芯片,他们包装成不同的名字,让采购者真假难辨。
这些倒卖者不但助推价格上涨超 10 倍,更恶劣的是,拿着假冒伪劣根本无法使用的器件,滥竽充数,破坏市场秩序。
至于额温枪产品端的倒卖与骗局,更不稀奇。
最为常见的就是进口货与资金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复工后不久,某贸易商声称在国外吃了一批货 250 万把,但渠道商、经销商想订货必须全款,15 天到货,并且没有任何合同与协议,唯一承诺是没货可全款退还。当时报价每把 230 元,总价高达 5.75 亿元。
试想将这笔钱放进余额宝,15 天会有多少收益。且不说能否找到这么多货源,即使有货,也会以供需原因,加价才能购买。这正是典型的进口货、资金盘套路。
至于骗子与假货更在紧缺的需求下潜行。他近一步指出,所谓现货、工厂取货,往往是圈套,工厂的货不会在工厂交易,没看到货之前,任何索要打钱的行为都是骗局。
骗局之外,你很难想象,朋友圈里的“熟人”、小区门口的大妈、快递小哥,可能都多了一个身份,“倒爷”。
王军感慨,“这段时间真疯狂,简直群魔乱舞。”他朋友圈里的硬件代理商,卖化妆品的,做旅游的都在倒卖额温枪和口罩。
据蒋卫华粗略估算,新涌入进额温枪产业的人,可能多达两三百万。
如此多人涌入,除了额温枪背后的高额利润和巨大缺口外,有一个原因也值得关注,疫情确实对许多线下行业带来较大冲击,而这些爆发的需求,则成为线下从业者转移阵地的一个导火索。
疫情当前,需求迫切,如果说有人看到机会,转入战场,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无可否非。然而有些人却打起了歪主意,炒产品、炒元器件,资金盘、骗子、假货横行,成了一股毒瘤。
三、超千万核心器件 3 月达产
针对额温枪的市场乱象,监管之手已开始全产业链严查。
早在 2 月 6 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已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依法严惩哄抬物价行为。
前不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出台政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额温枪全链条价格行为监督,立即开展额温枪销售领域排查,对发现的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要迅速依法严肃查处。如发现供应额温枪配件上下游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线索,要顺藤摸瓜,迅速倒查,严厉打击。
在陕西西安,警方公开向社会征集额温枪等防疫用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违法线索,从而尽快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热电堆传感器
另一方面,整个额温枪产业链加大产能,中国制造火力全开,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
西安中兴测控总经理古荣祥称,受限于管帽、滤光片及封装物料方面的限制,2 月份,国内主要红外传感器厂商产能有限,但随着下游供应商逐渐复工及加大产能,市场缺货现象将较快得到缓解。
他结合红外传感器厂商产能情况估算,3 月份国内主要传感器公司达到设计产能后,月产量可超过 1000 万片,后续配套产能几乎相当。
而国外红外传感器订货周期一般为 6~8 周,从 2 月初算起,3 月中下旬也将陆续到货。
王军称,按照国内的生产速度,只要其他物料准备充足,需求倒逼下,贴片、组装、测试,数天即可完成生产。
如此推算,3 月底额温枪的供给量将大幅提升,随着需求缺口的缩小,价格也将逐渐回落。
3 月 8 日,一位从业者称,当天其朋友工厂报价 295 元,前两天报价还在 300 多元。额温枪的价格已开始下行。
不过,蒋卫华认为,尽管额温枪价格在下行,但市场足够大,5 月份之前依然会有机会。
四、狂热过后,一地鸡毛?
回望过去 1 个月间,额温枪价格疯涨,全产业链涌入,上百万人为之疯狂。随着价格在 3 月份后渐趋下行,狂热过后留给市场的又将是什么?
对于一款新额温枪产品而言,从研发设计到开模、生产,往往要 40 天。即使新厂家在复工前后投入研发,也要 3 月下旬产品才能推向市场,“百枪”扎堆竞争下,又有多少机会可言?
对比 AI 红外测温仪,测温功能涌入门禁等产品,迭代了既有的方案,赋予产品新的价值。而额温枪这个本就存在的产品,除了满足应急需求,又为行业带来什么新的价值?
额温枪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生产方必须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即使销售也要具备相关资质。至于山寨产品、假货,倒爷、骗子,这些行为本身已属违法。
随着市场供需逐渐平衡,价格下降,山寨工厂倒闭,倒爷赔本离场,大量商品无处可销,留给市场的又将是一地鸡毛。
几个月后,当我们回首这段神魔乱舞的时光,是否会觉得荒诞。
文章来自公众号:机器之能(ID:almosthuman2017),作者: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