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刺儿(ID:haozhugongshe),作者:御寒,编辑:石灿,题图来自:IC photo
刘亦菲又上热搜了。有网友称,华裔影后奥卡菲娜在形象、气质、演技等方面,比刘亦菲更适合演《花木兰》。
3月27日,真人版《花木兰》即将在北美和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由刘亦菲饰演女主角花木兰。近日,刘亦菲凭借在电影宣传活动和各大时尚杂志的高调亮相,和此前预告片中的惊艳表现,成为当下的话题人物。
事实上,敲定刘亦菲出演《花木兰》,是迪士尼在经历了为期一年的搜寻、面试了近1000位试镜演员之后的慎重决定。
根据多家外媒报道,刘亦菲除了进行文戏试镜以外,还进行了90分钟的体能训练,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器械等。《花木兰》导演也证实,刘亦菲在严重的时差下试镜依旧表现得很好,尤其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体能训练,“当她试镜结束后,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我的战士”。
图源:微博@娱闻蜀黍
如此漫长而艰难的选角过程,在影视行业中非常常见。原因很简单:一个好演员可以还原一个鲜活的角色,甚至成就一部好作品;同理,糟糕的选角很可能会毁掉整个团队的心血。一个叫做“选角导演”的群体,需要对这个结果负一定的责任。
选角工作室CD Home创始人、选角导演魏伟告诉刺猬公社,选角不是可以被标准化衡量的固定流程,而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艺术创作过程。然而,无数的现实因素,正在成为选角艺术的枷锁。
不仅要考虑角色的外形、性格、戏份,还要考虑演员的档期、片酬、咖位……选演员到底有多难?
演员脸重要吗
不难发现,在近年来取得良好口碑的影视作品里,至少会有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也会声名鹊起。例如《都挺好》里的“苏大强”,《想见你》里的“李子维”,《复仇者联盟》里的“钢铁侠”,《小丑》里的“亚瑟·弗兰克”等。
这也说明,演员和角色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选角是确定剧本后的又一重要环节。
魏伟形容自己是一个“特别不愿意给演员设置条条框框”的选角导演,他接触过的所有演员,也都不希望观众或者导演把自己固定成某一种形象,而是希望去尝试更多的类型。
在尝试过程中,演员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他会找到自己驾驭得非常轻松的一类角色,但是在其他类型上也不会逊色。
以巩俐为例,她既可以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演王后,也可以在《艺伎回忆录》里演头牌;既可以在 《秋菊打官司》里演一位农村妇女,也可以在《归来》里演一位失忆的知识分子,还可以在《夺冠》(原《中国女排》)里把郎平演得惟妙惟肖。
图源:豆瓣《夺冠》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员的标准开始多元化。这种“演员要靠作品积累成长”的逻辑,在当今已经不完全适用,最典型的例外就是网剧。
作为一种新形态,网剧在影视行业里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量,也催生了新的选角标准。“一开始有网剧这个概念的时候,网络平台给我们提出的一个要求:有网感。”魏伟说,当时很多资深选角导演,都无法理解网感到底是什么意思。
来自爱优腾的网剧项目负责人汪颖(化名)开玩笑说:“这是一个所有做网剧的人都在问自己的问题。”在她的理解中,网络的核心用户大多为15岁到35岁左右的青年男女,这个圈层里的人所喜欢的东西就可以理解为“网感”,容易预测且相对固定。
为了满足这一群体的观影喜好,互联网影视公司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运营体系。“以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来说,青春和悬疑两种类型比较受欢迎,青春剧里的甜宠和耽美又比较出彩。那么如果是一个没有作品积累的年轻演员,选择这些类型就是一条捷径。”汪颖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亲爱的,热爱的》中李现扮演的韩商言,以及《陈情令》中肖战扮演的魏无羡。“这是两个非常讨好的角色,如果其他演员来演大概率也会火,并且不排除比他们(指李现和肖战)更火的可能性。”
图源:豆瓣《亲爱的,热爱的》
同时,随着文娱行业进一步细分,演员和其他类型的艺人之间也存在新的区分标签。例如,电影演员就有“演员脸”之誉,和“爱豆脸”区分开来,前者需要“高级”,后者需要“精致”。
在魏伟看来,这并不是一条铁律。影视作品需要大量不同的面孔来呈现不同角色,同时也要满足所有观众的不同审美,所以并不存在纯粹的“演员脸”的概念。不过,演员的长相特点也会成为选角导演的一个参考因素:“有些人长得很凶狠,有些人长得妖媚,我们也会考虑到演员的外形条件,让他更贴合剧中的角色。”
汪颖则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如果演员的脸长得太精致,肯定会对他的戏路有所限制。演员如果想要可塑性特别强,首先就不能长得特别有型。”
唯一能肯定的是,在当今的影视规则之下,演员的选择越来越多,走红的路径也越来越短。如何将演员和角色对上号,得靠选角团队的功力。
百里挑一的选角工作
“选角导演”一词和国外的“Casting Director”完全对应。在这个称呼出现之前,国内影视行业一般都用“副导演”或者“演员统筹”来指代这个职务。
魏伟说,这两个称呼都不能完全概括选角导演的工作:前者过于笼统,后者则有一定的误导性。据他介绍,选角其实是一件工作量很大的事情,除了负责前期演员的选择、联络工作,开拍之后还要全程跟组,负责演员的统筹、沟通工作。
以选角工作室CD Home为例,一个选角团队由一位导演带两个助手组成,同一时间只能负责一个项目的任务。导演郭东岳在参与《都挺好》选角的时候,从2017年的5月份进入这个项目,一直到2018年的1月份项目开始,大半年的时间里只负责了这一部戏的工作。
目前CD Home一共有20个这样的选角团队,每个团队一年最多接一到两个项目,整个工作室一年负责的项目大约在30到40个之间。创办至今,CD Home参与了《地久天长》《飞驰人生》《芳华》等电影的选角工作,也承接了《九州缥缈录》《大江大河》《伪装者》《都挺好》《知否知否》等多个剧集项目。
图源:豆瓣《大江大河》
和电视剧相比,电影的角色较少,并且会给选角团队非常充足的时间去寻找演员,保证选角结果和导演的要求达成高度一致;而电视剧的角色众多,无论是对制作团队来说,还是选角团队来说,工作强度和密度都要大得多。
一般来说,制片方在将项目交给选角团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仪的演员候选,选角导演只需要负责沟通和联络;在少数情况下,则由选角团队来选择合适的演员,梳理出每位演员担任的番位和大致的戏份,以此和演员、经纪公司沟通。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交流都是顺利的,戏份、片酬、角色、进组时间、拍戏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演员和经纪公司的决策。
“如果我们有强烈的合作意愿,演员也有回旋的余地,我们也会利用我们所掌握的剧本内容和团队情况——比如说制作公司、导演、摄影、美术,或者和他合作的其他演员——综合来和他聊。当然,如果对方非常明确表示拒绝,我们也不会穷追猛打。”
据汪颖介绍,互联网影视公司平时还会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前期的演员筛选。她所在的公司有自己的艺人储备和演员库系统,“比如说我们有一部悬疑剧,主角是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性格上比较冷酷和利落,系统就可以根据我们输入的这些信息,匹配年龄符合、性格相近,并且出演过悬疑剧的演员,供我们参考。”
“这种手段应该在互联网影视公司比较常见,传统制片行业主要还是凭借选角团队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汪颖补充说。
CD Home规定,选角导演在进入项目之前至少要把剧本研读三遍,对故事和角色有深入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判断为制片方确定演员名单。同时,很多选角导演就是表演专业出身的,像魏伟本人还多次参演过电视剧,可以从理论知识和自身经验出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选角任务。
如果没有明确的选择目标,选角团队还会将项目通知给广大的经纪人和演员群体,鼓励他们主动投递简历和资料,再从中进行挑选。
就大部分选角导演而言,在行业里浸淫多年,对行业信息和知名演员的基本情况都掌握得比较清楚。“所以这些资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要给导演看,尤其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导演,可能不太会关注年轻人的动态,直接给他们展示照片和视频会更清晰一些。”
魏伟透露,一个项目最多时候收到的资料可以堆满整个资料室。在这成百上千份的简历当中,只有寥寥几位能脱颖而出。
“剧组临时换人是很常见的”
张艺谋曾经和高晓松谈到自己选演员的逻辑。
他认为,在选定之前,一定是角色大于演员,你要拿着模子去套、去筛;但是在选定之后,则是演员大于角色,演员是一个鲜活的独立的人,是他本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定义你让他出演的角色。
背后的含义是,演员应该源于角色,又高于角色。
一般来说,试镜是检验演员是否能“高于角色”的重要手段,好莱坞经常会发布新片的试镜通知,网络上也会流出国外演员的试镜视频。但是在国内,试镜的步骤并不那么透明,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被简化和省略。
网曝《上气》试镜邀请 图源:新浪娱乐
据魏伟介绍,如果是年轻演员,无法找到可以有效证明演技的视频资料,就会通过试镜来考核他的演技。但如果是已经非常知名的演员,有大量的视频资料供导演参考,试镜这个步骤就会被略过。
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很多情况下,演员的演技的确没有那么重要,这个现象在网剧领域尤为突出。汪颖告诉刺猬公社,年轻演员在入组以后会有一个集训期,集中拔高演技,“只要不是演得特别差,演技都不会成为一个网剧演员入选角色的阻碍。”
主要原因在于,网剧是一个“演员吃角色红利,而不是角色吃演员红利”的领域,尤其是偏向于低龄女性受众的剧,角色人设的加成远超过演员演技的作用。
汪颖解释道,在传统影视领域,不论是荧屏(电视剧),还是银幕(电影),释出方式都是一部接一部的,观众无法选择自己看哪一种类型的内容,演员也无法决定露出自己的哪一种角色。到了互联网影视时代,同一时间可以有多部作品同时上映,让观众有空间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类型,从而让该类型的演员有更高的曝光度。
《下一站是幸福》中宋威龙扮演的“小奶狗”元宋,《延禧攻略》中吴谨言饰演的“黑莲花”魏璎珞,《镇魂》中朱一龙饰演的“美强惨”沈巍,以及早年间《太子妃升职记》中“男儿心女儿身”的张芃芃,都算是靠讨好的人设火起来的角色。
图源:豆瓣《下一站是幸福》
这种重角色、轻演技的做法,其实是有风险的。年轻演员到了剧组后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个适应过程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甚至一直无法适应。导演在和演员沟通无法解决之后,就会交由选角团队来处理。“出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剧组临时换人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一旦进行到这一步,就要面临已完成拍摄的镜头全部作废的结果。对选角团队来说,这是“重大事故”。“谁都不想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发生了,我们只能这样处理,也是一种及时止损。”
这也证明了演员的重要性。剧本是“一剧之本”,导演是“一剧之魂”,而演员是直接和观众进行对话、将编剧和导演的工作呈现出来的关键。
然而,和演员接触最多的选角导演,却无法得到对等的待遇。魏伟坦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选角导演只起到中间沟通的作用。“如果比作一家公司的话,导演就是最大的领导,而我们只是一个帮忙解决问题和沟通和的部门,而不是一个决策部门。”
事实上,选角导演可以做的远超于此。好莱坞老牌选角导演玛丽昂·多尔蒂(Marion Dougherty)就曾说过:“选角导演需要创造力,他对演员的选择与把握,实际上是参与了这部电影的艺术风格。”
“内地选角行业至少落后好莱坞50年”
曾有媒体估计,内地选角行业至少落后好莱坞50年。资料显示,早在1968年,经典影片《龙凤斗智》就在片头字幕中加上了“选角导演”一职,但是在内地,直到2017年才在电视剧《白鹿原》里第一次露出了选角负责人的名字(不以“选角导演”称呼)。
1982年,好莱坞成立“选角导演协会”,到2017年,协会注册在案的选角导演大约有700人左右。1985年起,协会开始每年为选角业内的杰出成就颁发Artios Award奖。1989年开始,艾美奖也开始为选角设立奖项,《绝命毒师》《行尸走肉》的选角导演Sharon Bialy就曾获得多项提名。
2011年,HBO推出了一部纪录片《选角大师(Casting By)》,专门记录了好莱坞选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选角导演为电影工业作出的贡献。2016年,资深选角导演林·斯塔马斯特(Lynn Stalmaster)和成龙一起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曾参与过《根》《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超人》等多部经典老片的选角。
演员笔记 图源:豆瓣《选角大师》
在好莱坞这样一个高度成熟的工业体系中,任何一个细分工种都会被看到。为电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就能获得相应的荣耀。
反观中国,国内选角行业还停留在好莱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状态,选角导演的主观能动性很低,相关的专业教学、组织协会、荣誉奖项等软性设施都还未向好莱坞看齐,魏伟很清楚这并不是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
他坦言,选角导演投入的主要是时间成本和个人精力,因此在整个项目的主创体系里面,选角团队的位置比较底层,收取的酬劳也比较低。潜规则、灰色收入、克扣薪酬等实际存在的问题,也给选角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外,和剧组里的其他工种相比,例如导演、摄影、美术、化妆等,选角导演是一个工作门槛相对较低的工作,没有对口专业,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积累经验。同时,选角又是一个考验识人、辨人和用人能力的工作,尤其需要从业者对表演有深刻的理解。“首先还是要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如果我们自己不够强大,还能希望别人给予你什么?”
为了让“选角”这一工作更加专业和系统,2014年,魏伟和业内的几位选角导演共同成立了CD Home选角工作室,为的就是整合人才和人脉资源。
据魏伟介绍,CD Home从成立至今基本处于饱和状态,2019年有一些细微的收紧。部分团队偶尔能有休息的时间,这放在前几年是不可能出现的。对于这样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来说,这其实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专业、系统的精品团队能留下。
目前在市场上,除了CD Home,浩瀚星盘、牧星人工作室、萤火虫casting工作室等都以选角为主要业务,同时参与艺人经纪、影视投资,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整体的选角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对我们来说,感受到了一点寒意,但是并没有那么严寒。”
同时,魏伟也可以感受到,随着国内影视工业的发展,“选角导演”这个词正在被普遍接受。比如CD Home旗下的导演毕英杰,去年就以“选角导演”的身份出现在了《九州缥缈录》片头的制作团队名单里。
《九州缥缈录》片头截图
名称的变化,其实也暗含了工作内容的变化。
“选角导演可以是一个艺术创作的环节,而不仅仅是统筹安排的过程。”魏伟希望,选角导演能慢慢从一个被动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主动的角色。虽然近几年选角导演的话语权正在慢慢变大,但还是远远达不到“自主创造”的地步。
“其实还是行业素质的问题,这还是一个挺艰难的过程,”魏伟叹声说。
选角导演太难了
魏伟从2008年开始加入著名导演孔笙(曾执导《闯关东》《父母爱情》《琅琊榜》《欢乐颂》等作品)的选角团队,开启了自己的选角生涯。
2014年,魏伟参与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选角工作。《北平无战事》由孔笙执导,剧本由著名编剧刘和平(编剧作品:《雍正王朝》《李卫当官》《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花了五年时间创作,集结了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等多位优秀演员。
魏伟坦言,在接这个项目之前他的压力很大,面对一群“老戏骨”,他很苦恼要如何平衡所有人的关系。“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之后发现,当这样的资深演员碰到了《北平无战事》这样的剧本,碰到了孔笙导演这样的导演,碰到了正午阳光这样的制作团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投入,只想着如何把作品呈现好,不计回报,反而让我的工作变得格外轻松。”
图源:豆瓣《北平无战事》
对选角导演来说,由于更多起到的是沟通、协调的作用,团队的配合至关重要。能和这样一个自驱力、自制力都很强的团队合作,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运气。
现在的选角导演所起到的依旧是辅助性作用,工作却越来越难做。根据“毒眸”报道,前几年行业浮躁的时候,演员经常“哪里给的钱多就去哪里,有时合同马上就签了都能反悔”,同时“从主角到配角都在轧戏(艺人在同一时间参演超过一部戏)”,给选角导演的统筹协调工作添了很大的麻烦。
在片场之外,也有很多的糟心事。例如,对于常见的“撕番位”的事情,魏伟就觉得大可不必。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角色在戏中的位置,完全可以通过台词数量和戏份的重要程度来体现,但是演员和粉丝却经常为了“番位”大打出手。
“番位只是这个项目在前期给演员的一个名分,但是它到底会给演员带来什么,还是要看演员如何去诠释这个角色,以及这个项目最后呈现的效果。”比如《琅琊榜》的男主角毋庸置疑是胡歌,但是这部剧同样成就了吴磊、王鸥、刘敏涛、刘奕君等一众配角演员。
在如今的行业规则之下,影视作品的成功是没有固定公式的。编剧的剧本,导演的水平,都会影响到“选角”的最后结果,这些却不是选角导演可以控制的。汪颖也提到,即便选角团队做了很多工作,最后拍板的还是导演和制片方。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话语权分配不均、职责不清晰的情况下,很多选角团队很难正常真正参与到选角的过程中去。资本、演员、片方等多股力量的作用,都有可能将“选角”这个前期步骤的作用磨灭掉。
“一个项目最后的成功,收视率高,口碑好,所有在戏里面参与的演员都会受益。”像《北平无战事》那样,导演、编剧、演员以及所有主创人员,都互相信任、彼此负责、共同努力,“选角”的效果才会体现出来。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剧本、服装、道具、音乐……只有所有组成要素都在为作品本身服务时,作品才能呈现出最好的面貌。
虽然选角导演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认识和发挥出来,但是任何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的贡献。2019年,CD Home旗下导演冯雷参与了电影《地久天长》的选角工作。电影在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的金熊奖,男、女主演王景春和咏梅分别凭借该片获得了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并且在第32届金鸡奖上再次获得最佳男、女主角奖。
魏伟透露,柏林电影节获奖之后,王小帅导演拉上了冯雷导演和主创团队,在他家里开了庆功会,喝了很多酒。CD Home所有成员也在工作群里向冯导表达了祝贺,所有人都与有荣焉。
这是演员的成就,编剧的成就,导演的成就,电影的成就,也是选角导演的成就。
参考资料:
揭秘选角行业:做得出好角色,却养不活自己?.毒眸.2019.11.14
那些失败的选角,正在毁掉观众的观看体验.毒眸.2019.12.12
好莱坞选角导演进化史.画外hoWide.2017.9.21
Casting Directors Gear Up for Artios Awards.Backstage.2013.8.2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刺儿(ID:haozhugongshe),作者:御寒,编辑:石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