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虎嗅科技组
作者| 张雪
封面| IC photo
时隔一年,百度智能云的命运终被下了定论。
3 月 11日,百度CTO王海峰发布了题为《‘新基建’号角吹响 智能云一往无前》的内部邮件,宣布“对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通过扁平化管理,提升组织效能,以加速百度智能云发展。”
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莫过于将“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整合进“百度人工智能体系”,原来的业务负责人尹世明、张志琦将另作安排。
调整消息一出,外界也纷纷进行了解读和猜测,声音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百度发力To B业务的必经之路,也有人认为,这是百度酝酿云业务撤退的信号。
与外界的热闹所不同,百度内部似乎已经对百度智能云的调整有了免疫。
百度智能云一位项目测试员告诉虎嗅,“我们是看了新闻才知道这件事的,大家也没有议论,感觉跟我们关系不大,更多是高层之间的事情。”
据悉,这封邮件并未发送公司全员,只发给了百度中高层。
频繁调整,到底是谁的不安?
2016年7月,百度正式宣布进入云计算领域。
而当时,2009年成立的阿里云已经手握超50%的市场份额,2013年开始进军云计算的腾讯云也已经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虽然百度在李彦宏口中是“天生具有云计算基因”的公司,但这丝毫不能掩盖百度智能云起步晚的事实。
先天的不足并没有打击百度做云计算的信心,在2016年百度云计算战略发布会上,百度云的三位关键先生——李彦宏、张亚勤、尹世明,共同为百度云定下了“做国内公有云领头羊”的目标。
在随后的两年,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可以看到,直到2018年底,百度云才在榜单上有了“姓名”,成功挤进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前五名。
或许是因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或许是看到了云计算产业背后更大的潜力,在2018年底,百度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来的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首次将AI To B业务与传统云业务实现合并。
而这次调整也成为了百度智能云接下来数次调整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阿里云和腾讯云也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具体为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以及腾讯云与零售、教育、医疗等板块被整合进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表面上看,2018年BAT三家在云业务方向上的调整大同小异,但实际来看,则是百度与其余两家真正拉开距离的开始。
2019年,架构调整后的腾讯云向市场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不断开疆拓土,而阿里云也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百度智能云在调整之后,也努力践行着百度 AI To B 商业化的使命。
然而一则人事变动却开始悄悄影响百度智能云的走向。
2019年3月,负责百度智能云业务的原百度总裁张亚勤宣布将于10月退休。而尹世明继续担任公司副总裁、百度智能云总经理。
一个月后,百度云更名为百度智能云,并开启了下一个三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了规模化做大AI智能产业的发展思路。
同年5月31日,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晋升为百度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同时继续担任AI技术平台体系(AIG)和基础技术体系(TG)总负责人。
转折点在四个月之后到来,2019年9月,智能云与CTO体系融合,公司副总裁、百度智能云总经理尹世明向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汇报。
在2020年1月,百度对AI体系进行组织架构升级,将原来AIG(AI技术平台体系)、TG(基础技术体系)、ACG(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整体整合为“百度人工智能体系”(缩写为AIG)。新AIG包含技术中台群组(TPG)和智能云事业群组(ACG)两大群组,继续由百度CTO王海峰负责。
这前后的两次调整则意味着,从人员上和业务上,将百度智能云正式划分到了技术体系。
就在外界以为百度智能云持续了十个月的频繁调整终于画上了句号时,出人意料地,3月11日,百度智能云的云计算竟沦为了和智能金融、智能客服、渠道生态成为了并列的业务单元。
毋庸置疑,在百度的AI和云计算能力排名上,AI能力显然更胜一筹,但以AI为中心,不该成为百度智能云沦为附属的借口。
扶正AI,百度技术为上?
据《深响》报道,百度智能云这次的“被改变”,源于其内部正在从销售导向转向技术导向。
“当百度智能云与AIG合并到一起,技术派和销售派的想法肯定会有一定的冲突。”一位知情人士如此说道。
而百度基因里向来是技术至上的。
所以,在百度人内部看来,这次调整之后才更“百度”,甚至他们认为在尹世明掌舵百度智能云的时期,有些颠倒了技术和销售的位置。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尹世明的到来为百度智能云带来了营收的飞涨。
2019 年,百度智能云更是立下年营收百亿元的目标。
2019年5月17日,百度在发布一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中第二次公布了百度智能云的销售数据,当季百度智能云营收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2018年四季度同比增长100%。
百度内部员工称,在2019年前三个季度,百度智能云都完成了目标。
在采访中,多位百度员工也对尹世明的业务能力表示了认可。
百度云市场部的一位员工透露称,百度智能云的大客户基本上都是尹世明和张志琦拉过来的,如果他们被调整,那么对百度智能云短期的营收会有不小的影响。
据悉,百度智能云一部分销售人员本就是尹世明的老下属,所以由销售转到技术的阵痛也将非常明显,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要想稳住营收,除非李彦宏再次出来站台。
一位百度智能云前员工告诉虎嗅,“之前AIG和ACG之前有很多业务都是重合的,但百度所有的To B业务,包括AIG的,出口都是云这边,其实多少有点AIG给云打工的意思,因为AIG本身是不背营收的。”
如此看来,AIG和ACG合并存在着某种合理性。但当百度智能云的航向变为技术时,不知道被“百度们”排在后面的营收会如何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的“师傅”谷歌云也在年初宣布将发挥AI优势争取市场份额。
此前百度智能云副总经理李硕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家都在做“云+AI”,不同厂商优势不同,侧重点不同。云能力更强的厂商是云延伸到AI;百度AI积淀深厚,是AI融合云。”
换言之,也就是百度智能云要走“百度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今在中国公有云市场马太效应已经越发明显,主流厂商的云技术与AI能力也在逐步趋向同质化,而越是在这个时候,木桶效应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百度的AI虽然是云计算领域的加分项,可百度云技术起步晚的先天不足也暴露无遗了。
与此同时,排名相对靠后的云厂商,另辟新路,开始深耕细分垂直领域,乘胜追击。
这样一来,百度智能云则是处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位置。
要想真正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阿里云、腾讯云落的太远,如今停下来,补齐云技术短板未尝不是一个最优解。
所以对于此次调整,也有人认为是百度正式进入了云业务技术的补课阶段。可留给百度云补课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To B市场,销售分量几何?
不可否认,国内云计算战局仍然焦灼,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行业壁垒不断被抬高,云计算巨头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码。
当然,能够做到技术与营收齐头并进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但云计算盈利一直是大厂们不能说的秘密。
长期来看,云计算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是必然趋势,同样,基础设施的技术天花板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而到来。
最先尝到市场甜头的,也将最先碰到技术天花板。
阿里云在云计算市场的地位已经无需赘述,腾讯云争夺市场的野心也显而易见,从这两家的现状来看,营收能力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的是技术能力。
但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销售层面,百度智能云显然还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资格。
即使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百度智能云从曾经“others”一度成为国内前五,握着国内云市场5.2%的市场份额。
目前来看,百度智能云此次调整会给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带来多大的水花还未可知。
不过,无形中却给火热的To B市场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To B业务技术和销售的优先级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谈到这个话题,不妨先看下,那些跑在前边的人是怎样做的。
To B业务是从传统IT行业创新而来的。
在传统IT行业之中,技术逐渐同质化,各家产品技术侧的差距并不和市场份额成正比,由此来看,当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在市场上拓展客户,服务好客户似乎更为重要。
在阿里云和腾讯云扩展市场的经验上,也可以看到,不管是张建锋还是邱跃鹏,都曾在采访中谈到,当公司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做好产品并非难事,真正难的是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
调整之前,按照规划,百度将集中更多资源支持智能云业务发展,把AI技术、云计算、基础技术体系进一步整合,使更多的技术能够通过云输出到更多行业。
而有着深厚技术背景的百度CTO王海峰也一直在强调AI to B能力,云则是从AI to B的最重要的窗口。依照常理来看,拥有丰富销售经验的尹世明和张志琦此时正应该为百度智能云冲锋陷阵。
另一方面,从百度技术体系成长起来的王海峰在销售上的能力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这次百度选择给百度智能云“降级”也可以说是一个断臂求生的选择。
毕竟当百度的“技术至上”理念碰上掌舵的CTO,或许技术与销售的优先级在百度们心里早已显而易见。
但这个选择究竟让百度一飞冲天还是一落千丈,没人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