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直接地谈论自杀,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2024-09-10 15:47

正常直接地谈论自杀,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江湖边,题图来源:《丈夫得了抑郁症》

文章摘要
直接谈论和理解自杀念头,有助于预防自杀。

• 🧠 直接和正常地谈论自杀念头,不会引导自杀

• 🗣️ 共情和理解自杀意念,是危机干预的关键

• 📚 提供了危机干预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推荐

“自杀意念,一个非正常遭遇中的‘正常反应’”。


——当我第一次听到专业的危机干预者这样描述自杀意念时,内心那种想要逃跑的感觉,似乎也被安抚了。


对于自杀这件事,人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道德判断。


自杀是一种逃离手段,因为ta们普遍感觉“被困住”。但自杀的人不是想逃离生命,而是想结束痛苦。


美国自杀学会前主席David A.Jobes认为,在危机干预中,来访者想要自杀的愿望必须首先被共情——虽然这极其困难。但只有当来访者与自杀的关系被充分理解之后,自杀倾向才能被拆解。自杀作为ta曾经应对痛苦的唯一手段,才能被逐步替代和放弃(PS:共情愿望而不是行为)


今天(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写一篇关于自杀的小文章,祝你平安。


我第一次想到自杀是在高中。


冒出死亡的念头后,我心里几乎是立刻涌起一阵巨大的松快感。


因为你知道自己就要离开了,从此痛苦有了DDL。面对这样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你反败为胜了。


每当我觉得再也忍不了的时候,我就回到这个想法里,甜蜜地琢磨。是的,甜蜜地琢磨我要如何准备工具?怎么死?时间设定在什么时候?——以此获得几分钟的平静。但我从未付诸行动。


虽然孩子从三岁开始,就会探索死亡的问题,但你很难跟一个成年人挑起这个话头。在我的成长经验中,他们通常都会被吓坏,继而否认。“小小年纪说什么鬼话”之类的。


不能被谈论的东西,就会被妖魔化。


实际上,有过“自杀念头”的人是很普遍的


一项美国的调查显示,约五分之一的高中生都曾“有过自杀念头”。在简单心理一份关于自杀念头的投稿中,你可以看到这些念头的细节。


仅仅是冒出自杀的念头,就已经足够吓人了。


从危机干预角度来说,自杀念头是一个光谱,可大可小。它存在不同的强度等级。


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预测因素,需要引起警惕,但大部分并不是危机情况。从“只是想想”,到“有了详细具体的计划”,到“获得了致死性工具”或“存在自杀行为尝试”,存在不同程度的干预建议。


▷如果你出现了自杀念头,可以拨打热线、进行心理咨询或专门的危机干预。对于已经有自杀计划甚至尝试的人,则可能需要立即进行精神科入院治疗。


用正常的语气直接谈论自杀,并不会引导自杀


另一方面,关于自杀意念的袒露却常常遭遇轻视。


当一个还活着的东亚小孩说“想死”,这约等于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俗话说“一哭二闹三上吊”。上吊通常是贬义用法。“自杀意念的袒露”作为工具性的情绪勒索手段,最常遭遇的就是关于它的真实性怀疑。比如:“嘴上喊着要死的人,不是真的想死”。


在危机干预中,咨询师通常会温和但直接地询问来访是否想自杀。


使用“正常语气”,这是最难的。就像“你今天吃了吗?睡得怎么样?”一样正常。既不会受到惊吓,又不会过分窥私,同时不带有贬低、评判或羞辱,比如“你不会是想要自杀吧”?


以正常的语气谈论自杀,并不意味着“轻视”自杀。


阅读一些危机干预著作时,我常常觉得“阅读”本身存在治愈力。


——作者对自杀的事实了然于心。他用平常的语气列举了常见的10种自杀驱动力,而你的麻烦显然就在其中,并被赋予了一个相当精准的学术概括——我不知道你是否领略过“诊断”或“命名”的力量。当你的感受被命名时,你首先会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你一直以来那种独自一人的感觉是场骗局。紧接着,你会将自己与那种无法摆脱的感受分开。你知道,自杀是一种症状,而症状不是你。


从头到尾,咨询师很注意没有假设“你想自杀是因为有抑郁症”。而是想问问你:是什么驱使了你的自杀念头?又是什么推动了你的自杀行为?


曾有研究关注,到底是什么让“危机干预”对来访起效?


答:除了治疗联盟之外,可能是“评估过程本身”。


克制对自杀动机的猜测,倾听他自己的叙事


来访谈论自杀,不仅是71%心理咨询师都会在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自杀也是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


世界上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同时有更多的自杀未遂发生。同时,自杀是全球15-29岁年轻人的第二大死因。


在公共领域“以负责任的方式谈论自杀”,也是世卫组织所推荐的4种主要干预措施之一(另外3种是:限制自杀手段可及性、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情感生活技能、及早筛查和随访受到自杀行为影响的人)


如果我们看到某个自杀的新闻,评论区常常会见到道德污点式的指责和关于自杀动机的不当假设。


打个比方:


  • 自杀的人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


  • 家里养你这么大,自杀太自私了


  • 自杀就是因为心理有疾病


自杀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有自杀倾向的来访通常会在心中存在生死的矛盾纠葛(例如下图中的比尔,他的生存理由和死亡理由是重合的)



美国自杀学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uicidology)出过一本《自杀幸存者急救手册》,在有关自杀动因的部分,它写道:


自杀发生之前,大多存在一个“催化剂事件”。比如工作丢了、关系破裂或得知某个坏消息。但这些孤立的事件不完全是自杀的原因,更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高危因素”可能包括:


  • 情绪问题。死于自杀的人有高比例的精神疾病确诊史(但不是全部)


  • 曾有过自杀尝试;


  • 经常谈论死亡,确信自己未来的命运一定是黑暗的;


  • 对痛苦高敏。自杀者对问题和困难的情绪反应,常常超出自己的承受度;


  • 对控制的长期需要。许多自杀者拥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这迫使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精心安排。


自杀者所经历的,通常是一种不同经验下的“累积的痛苦”。


当痛苦到极致,他们可能会觉得,自杀是一种临时问题的永久和唯一的解决方案。但他们的首要目标不是结束生命,而是结束痛苦。


“如果我当时发现他在告别,如果父母做得更好,如果我能更关心他”……这类单一归因并不能完全解释极端的痛苦。


一个人必须能够克制自己的判断,明白自杀不是个人的弱点或某人的“错”,并认识到自杀往往是心理健康和环境变量的产物。


具体到个体来访者,每个人的自杀驱动力都不同。每个有自杀倾向的来访,都有一整套自己的“自杀故事”。如心理学家DavidJobes所说,“每个自杀患者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帮一个想自杀的人?


我接触到的心理咨询师普遍认为,来到心理咨询室本身,即是一类“求救信号”。代表来访内心对死亡充满矛盾的感觉,也代表其中存在可被干预的空间。


在一个被充满误解的领域,能有一个人试图理解ta的自杀,用不评价也不轻视的态度靠近ta,与ta结成治疗联盟,让ta面对复杂且难以承受的生活时发展出自己的力量。这可能就是危机干预的意义。


写在最后


如果对危机干预感兴趣,有没有推荐的学习材料?


这是我跟公司有四年危机干预经验的蒙琳徽老师要来的一份list。分享给大家。


1. 书《危机干预策略(第七版)》


关于危机干预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著作。作者是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Richard K.James和Burl E.Gilliland。从危机热线、案例处理到丧失支持都有涉及,是比较全面的一本书。



2.书《自杀风险的评估与管理:一种合作式的方法》


作者David A.Jobes研究自杀患者30多年,是美国自杀学会前主席。在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自杀干预的临床框架CAMS,真诚、细致、克制、温暖。



3.油管账户@SPRC


SPRC是一个预防自杀资源中心。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技术援助和专业培训材料。主要适用于自杀预防从业者和其他为自杀风险人群服务的专业人士。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