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小黑工”的金融实习生,开始涌向下一个高地
2024-09-10 19:41

不想当“小黑工”的金融实习生,开始涌向下一个高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温度纪,作者:昔今,编辑:齐木,头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金融行业降温,实习生转向其他行业寻找机会。

• 🌡️ 金融行业降薪裁员,实习生市场冰火两重天

• 🏦 优质实习生涌向银行、国央企和互联网行业

• 🚀 金融行业光环褪去,实习生重新调整职业方向

9月5日深夜,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的消息传出,券商从业者们又度过了一个无眠之夜。


基层的金融民工,关心的并非两家券商合并后1.68万亿的总资产,而是28108名员工的去留——这回又有多少人降薪,多少人裁员?


寒意从上层传导到金融实习生的招聘市场,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一端是“清北复交”学历含金量的水涨船高,普通985、211的金融专业迅速贬值。曾经是文科录取分数制高点的金融,大多数需要考虑贴钱买一份实习机会,为简历镀金。


而另一端,投行、券商研究所的招聘者们,发现校园群里发布的JD,越来越难钓来优质实习生。过去没钱都抢着干的小黑工们,忽然硬气地挺直腰杆,挑剔起薪资待遇。


实习留用的大饼不香了,谁都知道,在寒冬里,这是张“白嫖”廉价劳动力的空头支票。


当金融退潮,当不了“王公子”的实习生们,不得不赶在毕业前,重新调整就业航向。趁年轻,他们或游向银行、国央企,或涌入互联网和制造业,寻找下一个避风港。


2018年读金融,就像在4000点买入A股


2018年开年,上证综指站上3307点。券商们满怀信心,预判A股将会在这一年迎来慢牛结构牛,并会站上4000点。“


6年过去了,打开同花顺看眼上证指数,仿佛时间停滞了一样。


2018年初,券商们普遍乐观,海通证也预料不到2024


这一年,上市券商员工人均薪酬的TOP5排行榜里,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以61.09万和51.31万元,位列第二和第五。这二位也是今年这场合并大戏的主角。


高薪给券商员工镀上一层精英光环,身着西装革履,上班开保时捷,下班打高尔夫的VIP王公子,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金融精英的刻板想象。


百万年薪,诱惑着各省学霸涌入。被誉为中国财经类院校天花板的两财一贸——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数线远超普通985。


当年,中央财经大学在陕西的文科投档线为632分,计划招收16人。戴靖以全省第200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而北京的雪莉,凭借六百七十多分的成绩,也进入了这所学校。


他们两人拥有相似的背景:来自城市普通中产家庭,亲友对金融的理解,还停留在银行、会计之类的基础工作上, 而年轻人则是望向了券商,基金,PE,VC其他财富更为聚集的工作类型。


彼时,寒门学子择校路上,还没有张雪峰指路。填报志愿,就像在参加超市年末积分兑换活动。听取师长意见,精打细算,争取让每一分都物有所值。“能赚大钱”的金融自然成了首选。


“读商科的话也不用为工作发愁。”看到学校当年97.58%的就业率,戴靖感觉未来安稳落袋。而雪莉则默默盘算:“枯燥的理科,并不符合自己的个性发展。在文科专业里,最有钱景、分数线也最高的就是金融。”


学长学姐CBD逆天改命、跨越阶层的传奇,也在学弟学妹们之中流传。


雪莉回忆,自己熟悉的一位学长,在三所头部券商里都有过长期稳定实习经历,毕业后顺利留在投行部。“2021年之前,当时一个IPO项目,他们七人小组的奖金池就有几百万。”


然而入学之后,金融行业的走势谁也没有料想到。2018年成了全球金融资产表现最差的一年,这一年结束时,上证综指定格在了2493.9点。


券商投行年薪百万的时代已然过去,证监会严把上市入口关,IPO持续收紧。券商投行的业务越发艰难,营收接连下滑,三年间,收入在亿元以上的投行,近乎减半。


随之而来是节衣缩食,降薪裁员。Wind数据品牌统计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九成以上券商薪酬下降。2021年,海通证券的人均年薪达到78.45万元,但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跌落到49.4万元。


寒意是普遍性的,银行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金融民工遭遇“反向讨薪”。市场波动,投资者信心低迷,规模缩水,公募基金管理费腰斩。过去财大气粗的公司,现在开始计较起了员工的差旅费、餐饮费报销。


寒意传导进校园,金融学子们也完成了一次对行业的集体祛魅。


雪莉谈到,“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人确实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炫耀。”但在行业降薪普遍达到30%-50%的背景下,大家也都认清了金融牛马的现实。“还精英呢,周围同学一打听,可能就券商赚得最少。”


这些在2018年选择金融的名校生,像被套牢的A股散户,眼睁睁看着学校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


“两财一贸”、金融研究生学历,难入HR法眼。“这个暑假实习,同组竞争的十个人,八个是清北的,只有一个中央财经,一个对外经贸。”


没有名字的小黑工,贴钱打白工


券商行业降薪裁员,实习生小黑工招聘形式也攻守易势。


往年,无薪资、不留用、甚至无实习证明的小黑工不愁招,因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如今券商业绩下滑,不确定自己是否会留在金融行业的实习生们,不再为简历镀金委屈自己。


他们主动询问:“是否提供实习证明?能否支持背调?有没有工资补贴?”


下行周期里,实习生开始拒绝做金融牛马,制造业也吃香


不过,即便社交媒体上,实习生们呼吁不要做免费劳动力,但卷成麻花的金融就业市场,总会有人妥协做小黑工。哪怕是“两财一贸”这样的重点院校,贴钱打工依然是普遍现象。


对于没有背景的普通学子,进入金融行业的垫脚石,就是稳定长期的实习工作经历。


有人通过金融实习招聘类小程序、实习生公众号、JD群之类的渠道联系,也有像雪莉这样,直接通过社团的学长学姐“传帮带”。


“我们的实习资源,其实都是学长学姐传递下来的。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我们本着兴趣,去帮他们做一些杂活累活。行业里面一般叫dirty work,比如查找数据、清洗数据、整理到excel中,形成底稿。”


券商行业研究,是小黑工盛行地带。


为了能够新财富评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曝光量,每个券商研究所都会对报告的数量作出一定要求。行研报告每周都要更新,涉及大量数据的整理,需要许多高素质人才参与。因此也有了免费小黑工的“妙招”。


没有实习证明,是因为本质上都不是走HR途径,不过是免费的劳动力。但是小黑工是金融行业默认的“潜规则”,可以将其作为项目经历写入简历。招聘者看到后,自然心知肚明。


尽管雪莉课上学的是高深的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但她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简单得连小学生都能轻松完成——打开手机某生活APP,点开买菜界面,逐个记录品类的SKU。“比如说茼蒿,有多少克,卖多少钱。”


每到周末,雪莉就会坐在电脑上,用整整四分之三的时间整理数据。一连半年时间,她都在重复着这样机械化的劳动。“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有时候我数着数着,就感觉自己被夺舍了。”


带教学姐许诺她,等数据做扎实之后,可以让她跟进一篇深度报告。然而雪莉早被这些繁琐的工作磨得失去了热情,直到离开,也没有参与其中。


回忆这段实习经历,雪莉直到大三才醒悟,自己只是人形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器,她根本不了解这些报告的逻辑和汇报过程。“也许当初做这个项目时,应该问一问带教。” 


即使招聘小黑工,985院校也是最基础要求,受访人供图


雪莉的这次实习小黑工经历,主要是线上远程工作。虽然枯燥,好在没有通勤费用。


那些线下实习的小黑工,只能赔本打工。每天早上挤早高峰地铁,从校区赶往公司。没有门禁卡,没有电脑,没有工位,仿佛公司里的隐形人。午休时间,没有餐补,还得自己点三十多一份的外卖。虽然没有薪水,手机却要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接带教的电话。


为了得到一份入行的通行证,金融实习生们甘愿压榨自我。有时,看着周围卷得风生水起的同学,这些卷王们甚至还会暗暗怀疑:“是我不够吃苦吗?”


当金融行业欣欣向荣的时候,当小黑工是一种荣耀,当下行时,当小黑工的变成了傻子。


越努力越不幸,成了这群学子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选择下一个避风港


金融行业普遍降薪后,敏锐的金融实习生们微一盘算,发现这已经不再是一件高性价比工作。


最聪明的牛马,值得最合理的报价。


外界或许误以为,券商们的薪资不过是从百万跳水到了五十万而已,但实际上,基层金融民工,现在第一年的薪水也不到20万,普遍的工作强度却是长时间出差,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上级或客户的要求。


卷不到好工作的名校生们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在经历了券商实习的高强度“摧残”后,雪莉在这个暑假实习期选择躺平。接下来,她打算丰富自己的实习经历,为进入商业银行或国央企做准备。


金融实习生,最怕和码农比收入


金融行业盛行的鄙视链里,哪怕咨询公司和都要在商业银行之上。“两三年前,在我们学校,只有中下游水平的人才去银行,但现在,可能会有50%的人,都会选择去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工作,有一套标准化流程,每个人都只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雪莉还记得,自己在国央企实习时,有一位带她的老师,就曾劝诫她,硕士毕业后,不要再读博深造,要赶紧出来就业。当时,雪莉还有些懵懂地追问:“博士来做的话不是精细化程度更高吗?”


可是实习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这些工作和专业关系不大,不继续做研究和学术,大多数都是“唯手熟尔”,每个人都只是在重复模版。


不过在敲开券商研究所的大门后,实习生们也同样会在“草台班子”的落差感中,梦想幻灭。


“我说这话或许有些得罪人,可券商的大部分重复性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核心在于混圈子,拼资源如何喝酒拉客户,争抢IPO业务,从而收取上市后的承销费用。”


戴靖说出了自己眼中的一些乱象:本该是市场守门人的券商,成了造假者的同谋。为了帮助企业上市,一些券商习惯掩盖问题。他们正是如今A股一蹶不振,行业萧条的责任人。


雪莉则在一遍又一遍美化PPT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行业的虚无。“本质来说,金融就是去舔更有钱的客户,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专业性。fancy(精致)就是你的门面,可这并没有什么意义。专业的人在听到演讲时,就已经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并不需要漂亮的图表。”


既然同样都是螺丝钉,那何不干脆去一个更安全的避风港?雪莉决定放过自己。


而渴望高收入,想要继续卷的年轻人,及时调头,开始在互联网行业寻找出路。


2018年考入港中大金融专业的刘致远就是其中之一,他进入某头部大厂做策略运营的实习生。他原本以为,内卷严重的互联网行业,也要过007的生活,但没想到这份实习的工作量不到在投行时的三分之一,还能有充足的时间吃午饭,喝下午茶。


以前在投行实习,他拿着每天一百块的薪资,去客户的项目地驻扎,跑二十来个公司做尽职调查。“2022年的时候,国庆七天我没有放过一天假,基本上每天都在干活,即便是出去玩,也要随身带着电脑。有时候半夜还会被电话吵醒开会。因为第二天早上,公司上层领导就需要开紧急会议,我得从床上爬起,连夜赶工,做好材料文件。”


相比于上下级关系分明,压力层层传导的金融行业,互联网企业的氛围更加平等。他不用再小心翼翼伺候客户,“老板”“老师”的称呼,也变成更加亲近的某哥某姐。,联网黑话也不比财报更难学习。


累还是累,但更加年轻化,脱掉金融的西装外套,换上互联网的T恤衫,对于精英来说,不过是换个地方开卷。


结语


张磊在《价值》的自序中写道: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判断,而每一次判断都来源于人们的底层信念。


然而在这个震荡悲观的下行周期里,那些曾经想做"时间的朋友"的信仰者们也开始纷纷熬不住了。


每个人的职业黄金期都是宝贵的,不论是实习生还是毕业生,不论是25岁的吗喽还是35岁的牛马,但是在大环境的背景下,所有人只会浓缩为历史上的一行简单的概述。


2018年选择金融行业的高材生们,注定不能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吃到时代红利,把握拐点,乘风而上。但是人生是马拉松,走的每一步都是未知,唏嘘完只能依旧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温度纪,作者:昔今,编辑:齐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