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选择
2020-03-19 07:33

腾讯的选择

来源|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ID:TMTphantom)

作者|怪盗团团长裴培

头图|视觉中国


腾讯的2019年财报已经于3月18日晚公布。这个财报在多个指标上稍微超过了市场一致预期,不过也有人觉得缺乏实质性的经营亮点。公司一如既往地不提供下个季度的业绩指引,信息披露范围甚至有所缩小,例如端游和手游收入不再分开披露。财报全文是公开的,电话会议也是公开的,本怪盗团就不再逐一分析了。


穿越财务数字和短期经营业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键点:腾讯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很可能是现阶段最正确的选择,也是对未来数年影响最大的选择——腾讯正在逐渐淡化自己的“战略/财务投资者”色彩,反而在积极扩大并表范围,并且在新兴业务上更重视自研、自主运营,而非依赖投资对象。


总而言之,腾讯在日益强调“自主性”和“控制力”;曾经的“非正式帝国”正在日益“正式化”。


收购Supercell是一个重要象征。


从财报数据估算,Supercell的并表可能刺激腾讯四季度游戏收入同比上升了7~10%,是游戏收入维持环比增长的最大推动力。事实上,腾讯早已拥有Supercell的多数经济利益,只是由于投票权等因素而未能并表。在收购完成后之后,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包括将Supercell的新游戏引进中国,也包括在研发和IP上的紧密协同。



事实上,腾讯对游戏行业的战略投资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几乎每个热门品类、每个知名研发公司,能站位的它都已经站住了。从2017年开始,当字节跳动打算以收购、投资等方式进军自研游戏时,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值得被投资的海外游戏公司几乎全被腾讯投了,剩下的则是不愿意被投资的。


不过,腾讯全面收购游戏公司的案例很少,近年来典型的仅有2011年收购Riot Games——那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收购,确保了腾讯在MOBA品类的统治地位。2020年初,腾讯还收购了北欧游戏公司Funcom,尽管那只是一次规模较小的收购。


如果今后几个季度,腾讯全面收购更多的一线欧美游戏公司,我不会感到意外。腾讯的很多联营公司可能都是潜在的被收购标的:Epic Games, Netmarble, Bluehole......说实话,就算腾讯明天突然宣布收购任天堂或动视暴雪,我也不会感到意外,虽然这两家公司应该不会同意被收购。2019年,腾讯曾经严肃考虑收购Nexon,即DNF的母公司。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腾讯乐意对业内重要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


在重要的新兴领域,腾讯也更加依赖内生的子弟兵去打天下。2020年开始灰度测试的微信视频号,是腾讯迄今在短视频领域做出的最成功的尝试;最令人兴奋的是,它确实与抖音、快手打出了差异化。


此前,整个互联网行业都认为,腾讯会以与快手战略合作、增持B站等方式维持在短视频市场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战略投资路线”。现在,腾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通过它最强大的微信事业群,对短视频市场发起新一波完全自主的冲击。


在远程办公当中大放异彩的腾讯会议也是如此:它是100%的腾讯内生产品、内生团队。其实,企业微信的增长也还不错。


根据手头的因素,要判断腾讯正在走向“扩大并表范围”和“从战略投资转向自主控制”的路线,似乎为时过早。我们只能说:从各种迹象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2016~2017年,阿里巴巴做出的类似的战略转变:此前,阿里也曾经以战略投资、联营为主要外延扩张思路;当时,人们一般认为京东比较喜欢凡事“自己干”,而阿里喜欢“交给合作伙伴干”。然而,收购银泰、收购饿了么、并表菜鸟网络、收购Lazada等一系列举措,彻底改变了上述格局。阿里的并表范围迅速扩大,在它的战略主攻方向——智慧零售、O2O、物流、海外电商等方面——它越来越倾向于全面收购,在收购之后还要派驻管理层和业务骨干。


为什么?对于阿里来说,要实现新零售的愿景,要对合作伙伴进行业务流程改造、集中处理数据,收购并表是最高效的方法。在核心电商领域,加强履约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大数据也是重中之重。当然,有人觉得阿里花在收购上的钱太多、代价太高,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依靠投资、战略合作乃至高管的个人关系/校友关系,可以建立一个“非正式帝国”;依靠收购并表,则可以建立一个“正式帝国”。


两者并无明确的优劣之分,皆是在特定时期的特定选择。英国人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非正式帝国”,依靠“王座背后的耳语”来统治;与此同时,俄国人建立了最广阔的“正式帝国”,而且一直维持到20世纪末期。美国人一开始希望建立“非正式帝国”,此后却在“昭昭天命”的宣传之下,开始了“正式化”的过程。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认为,美国人建立的是一个“正式”(本土)与“非正式”(海外)结合的复合帝国。


在历史上,腾讯的文化和组织架构似乎更适合“非正式帝国”。但是,腾讯的内部赛马机制、团队独立运营的风格,也说明“非正式”与“正式”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一家创业公司被阿里收购,或许将面临完全不同的管理体制;被腾讯收购,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原有态势。即便腾讯下定决心建立“正式帝国”,这个帝国也不会像阿里那样组织严密、行动统一。对于那些被收购的公司而言,腾讯管理层大概会乐意充当“王座背后的耳语”。



过去几年,腾讯只做过几次大规模收购,每一次都产生了不错的成果:


  • 对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的收购,确立了腾讯在网络文学领域的统治地位,产生了阅文集团这个子公司,并为腾讯视频、腾讯动漫和腾讯游戏带来了丰富的IP库。


  • 对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的收购,催生了腾讯音乐这个子公司,确立了腾讯在网络音乐领域不可动摇的优势,还顺带促进了它的秀场直播、FM等业务。


  • 如同上文所述,对Riot Games的收购是非常成功的,不但带来了《英雄联盟》这个旗舰产品,也为后来的《王者荣耀》打下了基础(由此产生的腾讯内部矛盾则另当别论)。


但是,投资者惋惜的是腾讯错过了其他一些性价比很高的收购。例如WhatsApp,如果腾讯当时拿下了,它的海外扩张无疑将受益匪浅,甚至在海外再造一个社交帝国;例如Nexon,虽然并购它的成本可能很高,但是DNF这一个IP就可能值回票价。脑筋更活络的投资者还会设想,如果腾讯把Sea (Garena)也完全收购,是不是就能抵消阿里在东南亚地区的优势?如果把Flikpart也收购了,是不是能打开海外电商的新局面?


无论如何,由Martin Lau和James Mitchell主导的投资和战略团队,一定在衡量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我相信腾讯管理层的能力和视野,他们或许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也或许是我想多了。无论如何,我的上述讨论应该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阅读财报了。因为我发现,涉及长期的、战略性的问题时,严肃历史读物似乎比财报和研究报告更有价值,比如大卫·格兰茨的《巴巴罗萨脱轨》系列。在春节前,我已经基本读完了其第一部《斯摩棱斯克会战》。这个系列让我最着迷的,是其中的细节:具体到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的方面军、集团军级电报和地图。我喜欢战略,但是我更喜欢可执行的战略。



2020年及以后的互联网行业,正在变得更加有趣。在流量红利耗尽、用户日益成熟、经济面临瓶颈的状态下,每个巨头都在面临日益紧迫的资源约束,留给它们进行战略试错的空间也越来越少。每个“准巨头”或细分市场霸主,都面临着“进攻还是防御”的抉择。如果选择进攻,它们要非常谨慎地分配资源。


在全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做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都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现在可不一样了。


注:本文仅代表本怪盗团团长对腾讯财报的个人意见,而不代表任何机构意见。任何第三方平台或媒体在转载时,请不要将本文归类于研究报告,也不要加上任何机构的头衔。本文不构成正式的投资建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