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作者:倪蒹葭,题图来自:东方IC
马格南摄影师斯图尔特·富兰克林,曾在90年代来到北京和上海。
在那个剧烈变化的年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通讯方式从大哥大到BB机,再到互联网……
斯图尔特拍下时代变化中普通人的日常:
1993年,上海街头拿着大哥大的年轻人
民营商业兴起,上海新开的美容院
北京1992年有了第一家麦当劳,一个小孩在麦当劳叔叔身边休息
斯图尔特1956年生于伦敦,曾任马格南图片社主席,他拍摄的北京和上海系列,成为当时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1999年斯图尔特在北京潭柘寺
一条视频连线了居住在挪威的斯图尔特,请他回忆了90年代的两次中国之旅,以及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几位照片中的相关人物,比如第一代股票交易员、上海早期模特,对他们进行了回访。
上海,1993
南京路
淮海路上购物的女人
1993年,摄影师斯图尔特·富兰克林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托,来到上海记录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剧变。
“我在上海拍摄了3个多月。对不了解中国变化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对中国最后的印象还停留在每个人都穿着一模一样的中山装,满街都是自行车。所以去拍摄新的上海,是一个大的报道,封面故事。”
浦东新区文登路(后改名东方路)
浦东新区
杨浦大桥正在建设
就在他来的一年前,1992年邓小平1月31日~2月20日在上海期间,要求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中国也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普通人的生活以意想不到的飞速被改变着。
出发之前,斯图尔特知道浦东新区正在建设,黄浦江上正在新修一座大桥,连接起浦西和浦东。他拍摄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这座杨浦大桥。
上海花园酒店时装秀
斯图尔特去了花园酒店拍摄时装秀。“时隔快30年,我记不清了。但很有趣,时装是关于个人主义的表达、个性化的美丽,中国那样的一代正刚刚开始。因为距离所有人穿着一模一样中山装的年代并不远。”
1993年,斯图尔特在上海还拍到一张照片,上百人在等红灯,每个人都穿着款式一样的雨衣,他相信这样的照片,今天是绝对不可能拍摄到了。
富丽华餐馆
他拍摄了上海的私营美容店、餐馆。“90年代初,中国的民营商业兴起,西方记者的很多文章在报道中国新的私人餐馆、私人精品店、合资企业,上海是中国经济结构最先发生变化的地方”。
成人去上商学课程,是一种新流行。
海鸥相机工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外合资企业兴起。斯图尔特拍摄了和日本美能达相机公司合作的海鸥相机厂。
德国大众与上海合资合作经营轿车厂,是当年的合资先锋。
“工厂里的人让我印象很深,他们很勤奋,早上在进工厂之前会锻炼身体。和西方的工厂相比,我在这里感受到更多统一性,人们更团结在一起。”
可口可乐工厂
改革开放后,可口可乐在第一时间重返中国内地。1988年,在上海建设了全国浓缩液厂,自此,全中国的可口可乐浓缩液都在这里诞生,源源不断为各地顾客带去“快乐水”。
1993年上海一家西部主题的酒吧,服务员全部打扮成牛仔模样。
当年上海的部分基础设施是由德国公司建造,比如西门子公司正在建上海地铁1号线,所以很多欧洲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在上海生活,这个酒吧显然是为在上海生活的外国人设计的,想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虹桥开发区,新建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体操队
当年外交部门安排了导游和翻译陪着斯图尔特,如果跟他们一起出行,就开一辆车。如果是斯图尔特一个人,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到处逛。
“我现在还记得我在上海的导游,有时候我们整天都待在一起东聊西聊,他非常聪明有趣,是很好的路上伙伴”。
上海的学校,在做课前眼保健操。
上海市场。1992年1月28日上海市政府决定,即日起取消食糖、鲜蛋和食盐票证,敞开供应。
德兴坊
斯图尔特骑自行车逛了很多弄堂。“上海有两面性,时髦的同时也有古老的区域”。
苏州河上的居民
他惊讶地发现人们仍生活在苏州河上,全家人一起住在船上,运输煤炭、重金属,还有肥皂、蔬菜等上海人需要的日用品,感觉像是60、70年代的场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州河,两边是机器隆隆的工厂,沿线是热闹的码头,河面上是穿梭繁忙的小货船。这样的场面在2000年之后逐渐消失,2003年河上的最后一批船民上岸了,河面干干净净,沿线也没有了工厂和码头,变成高楼和住宅。
斯图尔特和张姓家庭一起度过除夕
春节玉佛寺的香客
斯图尔特和一个张姓家庭一起度过了除夕。“整个家庭都绕着桌子聚在一起,对年长的人会特别尊敬,人们为了团聚大老远地回来,这感觉很好,像是我们的圣诞节。我很惊讶地看到人们会一边吃饭一边抽烟,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烟。”
上海街头,人们戴着口罩。“因为很多家庭都还在用煤球、煤饼炉子,所以空气污染严重,我原本习惯每天出门跑步,但在上海,离开旅馆跑了50米,就感觉空气质量在下降,这让我印象很深。相信现在上海人已经不再用煤球了吧。”
斯图尔特离开上海后,杨浦大桥1993年10月23日建成通车,建成之际是世界第一斜拉桥,浦东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北京,1999
1999年,北京建设中的购物中心
1999年,北京燕莎友谊商城
和去上海的机会很相似,1999年,北京在进行着高速猛烈的建设,旧城区的改造速度加快,建起新的商务区,拆迁人口大量迁往郊区。斯图尔特花了两个半月,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变化中的北京。
“我拍过两个在院子里吹泡泡的小孩,他们笑得很开心。我和这家人相处了很长时间,他们胡同里的房子要拆了,要搬到郊区的公寓里,但孩子们对此一无所知。我觉得从孩子的眼睛看这个变化中的世界,是很有趣的。”
还有一家人已经收拾好了,在等搬家师傅过来。家里5岁半的小朋友,自己跟旧玩具玩了一会。
西绒线胡同,一家人即将搬走。
1999年,北京燕莎友谊商城一带正在建设中
“我看到人们搬出他们的家,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因为很多街道都还没有名字,当时没有GPS,道路焕然一新,所以是一段很迷茫的时期。”
当时,燕莎友谊商城一带正在建设。该商城1993年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逐渐地与周围的五星级酒店共同组成了京东地区的高消费商业圈。
东长安街
1999年建设中的北京东方广场,坐落于东长安街的绝佳位置。到今天,它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商业建筑群之一,北京的“城中之城”。
五里坨垃圾堆填场
“30、40年前的中国,人们的垃圾很少,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全民都在消费,买的东西更多,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垃圾,我拍摄垃圾堆填区,也是在表现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结构变化。”
斯图尔特·富兰克林拍摄的五里坨,在80年代还是一个山谷,1999年,这里成为42个收废品的人居住的垃圾堆填地。外地人进京捡垃圾谋生大体始于80年代末,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河南。
三八妇女服务中心门口,寻找雇主的人
三八妇女服务中心,在长椅上等工作的女性
一位37岁女孩,原本是乐器厂的职工,失业后成为茶叶商店的经理,店里的生意还不错。
一名失业的男人在协和医院门口卖北京晨报。
北京的红磨坊夜总会,表演者做法式的歌舞表演。
“人们对北京的印象是一个相当严肃的政治城市,所以拍到它丰富多彩的一面是很有趣的,我不太记得红磨坊的环境,但是我记得很喜欢在那拍照。随着中外合资企业的增多,越来越多西方人搬到北京上海生活,他们晚上能做些什么呢?所以有了这样的娱乐场所。”
《梦开始的地方》电视剧拍摄,主演刘蓓、陶虹。
艺术家方力钧
“有人推荐给我一位有趣的当代艺术家,我很好奇,就去他北京郊区的大工作室拜访”。
画家方力钧当时已经成名,1993年他笔下打哈欠的光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泼皮幽默的光头形象也是他的作品标志,被认为是一代青年的迷茫、反叛、自嘲的精神代表。方在创造第一批油画时曾说过:“我们宁愿被称作失落的、无聊的、危机的、泼皮的、迷茫的,却再不能是被欺骗的。别再想用老方法教育我们,任何教条都会被打上一百个问号,然后被否定,被扔到垃圾堆里去”。
斯图尔特记得最清楚的是,“他工作室有一张乒乓球桌,我们对打的时候,我输得非常惨,他球技太好了。我猜他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每天都会练习。他的画也很棒。”
百脑汇商场
西有中关村,东有百脑汇。这句话一直流传在北京电子市场。
1998年6月,百脑汇商场在朝外大街开业,经营宗旨是推行电脑家庭化和平民化,是一个PC大卖场。当时北京家庭一说到买电脑,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攒一个”,不少人的第一台电脑都是在百脑汇攒机而来。
斯图尔特记录了1999年的百脑汇,“我看到信息技术越来越流行,商场里顾客很多,人们对那些产品非常着迷。”
百脑汇大门,曾是朝外地区的地标。在电商冲击下,2019年6月,有300多户商家的百脑汇市场正式停业。
北京火车站
西直门长途汽车站,刚到达北京的人
斯图尔特见证了城市化大浪潮的开端。当时人口移动非常活跃,很多人从农村搬到城镇,因为工厂纷纷开放,一些工厂迅速成功,有很多工作机会。
建筑工人
北京郊区的浙江村
他去了距离北京中心地带7、8公里的浙江村。八十年代初开始,以浙江温州人为主的外地人,北漂到丰台区南苑乡一带,踩起缝纫机,做裤子、做衬衫,天不亮就去露天市场占摊设点,或沿街叫卖。
闻讯而来的乡亲越来越多,温州人能吃苦,这片地盘先后建立起京温服装市场、大红门国际商贸城等数十个专业市场,成为北方首屈一指的服装集散地。90年代鼎盛的时候,聚居了十万浙江人。
“我拍摄的是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经济转型,中国的改变是逐渐过渡的,人们试图逐渐把国家推向更强大,寻找机会和财富”。
20多年后的回访
1999年,斯图尔特在北京
20多年过去,斯图尔特照片中的这些人物和场景,如今怎么样了?在搜寻的过程中,我们重新采访到其中的第一代股票交易员、上海早期的模特队员,回访了上海曾经的乍浦路美食一条街,也发现老北京人的共同回忆——京味茶馆,早已歇业。
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代交易员
中国第一代股票交易员
在许多老上海的记忆里,浦江饭店内500平方米的孔雀厅,是洋派、华丽和摩登的代名词。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孔雀厅正式挂牌成立。1992年1月19日至2月1日,上海在全国首次发行股票认购证,采用凭“股票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股的方式,共售出207.6万份认购证。
斯图尔特1993年来这里拍摄了第一代股票交易员。“当时东京、伦敦的证券交易所要大得多,我记得上海交易所非常小,但它代表了经济演变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回访了第一代交易员胡升阳,他看到这张照片,立刻回复:没错,就是我们当年工作的环境。1993年,他23岁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这份工作,对学历和工作经历都没有要求,类似于售货员。我学统计,有同事学畜牧兽医专业。在金融行业中,这个领域很新,我们很羡慕在银行工作的人,因为觉得自己的工作看不太清、不正统。”
2014年胡升阳回曾经工作的浦江饭店看看
胡升阳记得入职培训之后,拿到了上岗证件,交易所主任说,恭喜你们!这个可以抵得上硕士、博士文凭。当时交易员每个月收入两三千,还能拿好几万的年终奖,而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工资只有300、400块。
孔雀厅有将近400个交易员,每人一台IBM的电脑,一部电话,每天闹哄哄的。当时是人工报单,交易员可以偷偷挪公司的钱,去买股票,赚了可能一夜暴富,亏了就惨了。胡升阳回忆说:“几乎40%的交易员都做过这个事,有些人因为损失金额巨大进了监狱,我们开玩笑说提篮桥监狱可以再开一个营业部了。那几年下来,对于利益、诱惑、人性就比较明白了。”
交易员也是第一批被互联网替代的工种。1997年10月,证券交易所搬到浦东的证券大厦,胡升阳离职,因为有了网络,几乎不需要交易员了,也不会再因为人工报单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
证券交易的工作经历,让胡升阳对形势的判断比一般人要敏感。他目前在上海开了一家企业咨询公司,专注酒店行业的分析。
2018年,浦江饭店成为中国证券博物馆。
1993年,斯图尔特拍摄时装秀后台的模特
上海开风气之先的模特队
上海时装公司在1980年9月组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服装表演队”。我们回访了在1988年加入上海模特队的顾瑛,她当年只有16岁,身高1米72。“有2800个女孩去考,都是身高1米7以上,身材一级棒的,经过三轮考试收100个人,然后训练3个月,最后只留下我们8个人”。
训练的老师,是上海时装公司的模特表演队长姚佩芳,上海第一批红模特,老师让内向的顾瑛对着镜子练直视,并对自己大声说“我很美,我是最漂亮的”一百遍。
当时很多人的认知中,仍觉得模特是“搔首弄姿”,老师向她们解释,“模特不是你们想象中那么卑微,是一种表演性的职业,就是演员。”
顾瑛现在是上海的一名社工和心理咨询师
顾瑛第一个月挣了3800块,当时她父母加起来一个月只有500块,而且父亲还是干部。
随着商演越来越多,她每个月有一万多收入。但是因为家人朋友的意见,以及不喜欢应酬场合,她在18岁的时候退出了模特队。“当时我们8个人的模特队,年龄最大的是23、24岁,超过这个年龄一般就会退出了。”
顾瑛离开模特队后,被男友带上吸毒之路,但成功戒断,现在是上海帮助戒毒的社工和心理咨询师。
1999年,京味茶馆,左一是老板冯建华
老北京的共同回忆——京味茶馆
1996年,崇文门还是一片平房,29岁的北京人冯建华在琉璃厂中国书店旁租下两间房子,开了京味茶馆。很快就成了京城茶客喜欢聚齐的地方,掌柜冯建华戴着旧式黑框眼镜,穿对襟棉布褂子,客人进门,招呼一句“来了您呐”,地道的京腔京韵京味作派。
斯图尔特最喜欢的是这里喝茶的仪式感,“很有老茶馆的味道,茶馆的主人和客人在一起谈笑风生,他们听着相声,偶尔还会从观众席里请人出来唱曲。”
1999年,京味茶馆门口
郭德纲成名之前,在这里表演过两年相声,他在《过得刚好》里回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路过南城的一个茶馆,看见一帮孩子在茶馆里说相声。我坐在那要了一壶茶,太感慨了……我说我也是说相声的,他们就让我也说一段。说了一段,打那儿起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其实那茶馆也不挣钱,在墙上贴了一张纸,听相声、听评书两块钱一位。那段时间,对我后来把相声带回剧场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租金上涨得厉害,2000年京味茶馆关门。冯建华继续钻研民俗,在大学和电台节目中讲老北京的民俗和茶文化。至今网上仍有人怀念这家茶馆,”小时候,老跟着爷爷去京味茶馆听相声,最忘不了那儿的冰镇酸梅汤,那个味正啊,到现在想起来腮帮子还透着股子酸甜。”
1993年,乍浦路私人餐馆老板
曾经的乍浦路美食一条街
“这位先生92年在乍浦路开了自己的餐馆。乍浦路,是上海新兴的一条美食街,很多私人餐馆开张,是经济格局最早发生变化的一个地方。”斯图尔特说。
80年代初,在内蒙古插队的丁宝根回到上海,将分得的一套新工房换得了一家乍浦路上的街面房,开起了当时乍浦路上唯一一家个体饮食店,拥有虹口区“个体营业执照001号”,由于生意红火,几年后改造成“丁香饭店”。
1988年下半年,24岁的待业青年钱进,率先在乍浦路开设蒙利酒楼。这两家餐馆的红火引起了仿效。
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乍浦路美食店铺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由1992年的76家发展至1993年的108家,成为上海最早崛起的美食街。不少饭店装潢豪华,有沿街观光电梯和迎宾女郎。
由于各个美食街兴起,2020年再去乍浦路,这里已经没落,当年的大饭店只有金米箩还在,曾独占鳌头的王朝酒店去年也已经停业,只剩下一些街边小吃店。
1999年故宫
1993年,上海外滩
1999年,北京
一个开放、捞金、万物生长的时代,仅仅过去了20多年。斯图尔特拍下的这些照片,大时代下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现在看来尤为珍贵。
最初,我们给斯图尔特的个人网站留言,希望能够采访他。出乎意料,他很快就接受了,采访过程中他会询问我们当初的场景现在怎么样了,对中国依然充满兴趣。斯图尔特说,他有20年没来北京和上海了,面对新冠疫情,身在挪威的他,也深感难过。“我相信它会过去的,未来会有美好的日子,希望有一天我能回到中国再看看。”
图片由斯图尔特·富兰克林提供©Stuart Franklin/Magnum Photos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作者:倪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