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投研
作者 | 丁萍
3月23日晚,顺丰控股披露2019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21.93亿元,同比增23.37%;归母净利润57.86亿元,同比增27.23%。
近年来,顺丰一直处于市场份额持续被压缩、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但在此次疫情下,顺丰借助直营模式和电商件的进军实现突围,但此时的领先是否可持续?顺丰面临的困境是阵痛?还是真痛?未来发展是否可以一路顺风?让我们通过2019年财报一探究竟。
此次疫情,让顺丰迎来了高光时刻。但此时的领先并不可持续,顺丰长期业绩隐忧仍存。
国家邮政局公布2月份数据:顺丰业务量达到4.75亿票,同比增长118.89%,市占率达到了17.15%,创历史新高。反观通达系,因受疫情影响表现得黯然失色:圆通速递业务量达到2.33亿票,同比降低21.9%;韵达股份完成2.97亿票,同比下降13.41%;申通快递完成1.58亿票,同比下降37.26%。
为何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快递行业几近宕机,顺丰还能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绩?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具备直营体系的顺丰,更具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直营模式下,顺丰对各个环节具备完全的掌控力,员工稳定性更强。而且顺丰在春节期间不仅没有停摆,还在各大加盟制快递企业无法全面复工的情况下,增加人力物力投入。
二是在2019年5月推出的电商特惠专配,在2019年11月承接了唯品会的订单业务,增加电商业务量,扩大电商件市场分额。
此次疫情凸显了顺丰直营模式的优势,市占率大幅提升,但很难延续市占率持续提升的趋势。主要由于快递行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基本不存在转换成本,疫情过后,加盟制快递企业全面复工,顺丰将面临市场份额持续被挤压的风险。
一、顺丰的成长能力如何?
因错失电商红利期,缺乏电商的流量支撑,导致顺丰近几年的市场份额逐渐收缩。业务量增速放缓,核心业务增长乏力,致使营收增长疲软。
顺丰业务量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18.8%下滑至2017年的7.6%,跌了60%,之后在近三年维持市占率不变。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国家邮政局
顺丰市场份额逐渐收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快递行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二是电商行业需求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其他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提升,但顺丰的直营体系、较高的成本与电商件的需求并不非常匹配,错失了电商件需求激增的红利期。
从数据来看,顺丰2018年和2019业务量增速分别为26.8%和25.4%,与行业平均数据持平,这也意味着其市占率保持不变。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保持市场份额不变,这也是顺丰多措并举之下的“战果”。
在业绩承压之下,顺丰推出电商特惠产品,但在2019年并没有驱动市场份额扩大。这意味着,牺牲利润换取的市场份额与在竞争中丧失的市场分额相抵。
顺丰的业务量市场份额被电商快递企业持续挤压,主要是错过了电商高速发展的红利期,为了填补此处空白,2019年5月,顺丰推出价格在10元以下的电商特惠专配产品,其配送产品定位中高端,服务、时效好于通达电商件,同时价格也要高于通达系。
为了响应顺丰进军电商件市场,2019年11月,顺丰承接了唯品会的快递业务,提升电商订单量以此扩大电商快递市场。
此次措施对加盟制快递企业形成降维打击,获得了一定的电商件市场份额,但也拉低了顺丰的票均单价。
由于快递行业同质化较为严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导致全网平均快递单价维持一路下滑的态势,从2014年的14.65元下滑至2019年的11.80元。但顺丰票均单价保持高位且一直坚挺,但在2019年同比下降1.26元至21.92元,主要是推出价格较低的电商特惠专配产品,拉低了顺丰的整体票均单价。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量价齐降,营收“减速”。
相比加盟制快递企业,顺丰在营收规模上遥遥领先。2019年,顺丰实现营业收入1121.93亿元,突破千亿,成为第一家年营收超过千亿的快递公司。
顺丰的营收规模领先于其他加盟制快递企业,主要是顺丰采取自营模式,收取的快递费均计入营收,而加盟制快递企业只计入面单费、中转费和派送费,像中通连派送费都没有计入。再加上顺丰定位高端,票均单价接近行业均值的2倍。所以顺丰的营收规模领先于通达系,是在情理之中。
自2019年3月起,顺丰DHL业务开始并表,顺丰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3.26%,但相比2018年还是有所放缓,主要是2019年业务量增速放缓和单票收入下降共同导致的。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新业务有待规模化。
时效件作为顺丰的核心业务,2019年营收增速仅有5.9%,只有整体营收增速的四分之一,面临增长瓶颈。
而新业务(包含快运、冷运及医药、国际业务、同城急送、供应链等业务)收入达274.62亿元,同比增长59.77%。而发展较快的是同城急送和供应链业务,尤其是供应链业务同比增长了11倍,但由于两者收入占比不足10%,所以很难扭转整体营收增长疲弱的颓势。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二、顺丰的盈利能力如何?
盈利能力趋强,但相比通达系依然处于弱势。
顺丰控股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2017年和2018年明显放缓,并远低于营收同期同比增速,且归母净利润在2018年出现负增长。
主要是公司在报告期内开展一套专属于经济产品的独立运营模式,并加大了对重货、冷链等新业务的投入,因此人工成本,场地租赁成本及运输成本较往年出现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顺丰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1.17%,远高于营业收入27.60%的同比增速。
2019年,顺丰实现归母净利润57.97亿元,同比增长27.23%,增速同比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2018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4.57%,基数下降;二是得益于费用管控能力的提升,2019年期间费用率同比降低0.5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虽然顺丰的盈利能力在2019年趋强,但相比通达系,其盈利能力处于行业低位。而直营模式带来更高的管理、运营费用是顺丰净利率始终低于同业的主要原因。
2019年,顺丰的销售净利率为5.01%,同比微升;但从以下数据来看,自2016年起,顺丰的销售净利率显著低于通达系(除百世)。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三、与通达系比较如何?
相比深耕中低端电商件的通达系,主打高端商务件和时效件的顺丰在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均处于劣势,但票均单价和服务质量处于绝对优势。
(1)规模方面,顺丰业务量、市占率均位于通达系之后。
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偶然性因素,根据常态数据来分析顺丰和通达系之间的优劣。
从2019年的数据看,顺丰的业务量规模最低,市占率只有7.6%,均居通达系之后;且业务量规模比顺丰大的通达系,增速维持在35%-45%,远快于顺丰的25.4%,进一步拉大市占率差距。
但由于顺丰高端定位,其票均单价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与通达系相比优势十足。
且在市场竞争激烈,全行业价格缓慢下行的背景下,顺丰的票均单价依然保持坚挺。虽然在2019年,顺丰票均单价受电商件影响有所下降,但比行业平均价格高85.76%,票均单价优势比较明显。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公司公告
(2)盈利能力
上文已经阐述,相比通达系,顺丰的盈利能力处于劣势。
(3)服务质量
直营模式有助于顺丰对各个业务环节的控制,可有效保障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提升客户粘性。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18年顺丰有效申诉率为行业最低,只有0.49,圆通有效申诉率最高,达到2.70。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受益于直营模式,顺丰的票均单价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服务质量位列行业第一,但这些优势并没有使顺丰在业务量增速和盈利能力上占据优势。这说明顺丰的直营模式优势见顶。
四、顺丰能够一路顺风么?
随着快递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曾作为顺丰“三驾马车”的直营模式、时效件、高端定位,优势见顶,弊端逐渐凸显。
(1)直营模式。虽然此次直营模式在疫情之中优势凸显,但也不能无视直营模式的弊端。
直营模式属于重资产模式,前期投入资金较多,人工成本占比高,导致管理成本高。所以受资金制约较大,网络拓展速度相对较慢,顺丰网点无法触达更多的低端市场,这就导致顺丰很难在电商领域深耕。
(2)时效件。时效件作为顺丰的核心业务,2019年营收增速仅有5.9%,只有整体营收增速的四分之一,增长疲态尽显。而时效件主要依赖航空运输,所以时效件业务增长疲弱,意味着航空运力过剩,会放大航空成本高额的劣势。
(3)高端定位。顺丰因高端定位错失了电商件需求激增的红利,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而目前多家加盟制快递企业和京东物流也在发力高端市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顺丰面临着业务量增速逐渐放缓,核心业务增长乏力,主营业务陷入瓶颈期的困境。在业绩承压之下,顺丰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进行突围,可进展的均不顺利。
2010年,顺丰推出“顺丰E商圈”,以出售食品为主,试水电商市场,但无疾而终。
2012年推出了生鲜电商“顺丰优选”;2014年5月布局线下便利店“嘿客”,2015年更名为“顺丰家”,2016年9月更名为“顺丰优选”,公开信息显示,顺丰优选与“嘿客”在2013-2015年三年间亏损总额超过16亿元;2015年推出跨境电商“丰趣海淘”。最终均被剥离上市体系。
可见,在多元化这条路上,顺丰命途多舛,但并未阻挡顺丰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的步伐。2018年至今,顺丰相继入局同城配业务,加码冷链业务,切入供应链业务和电商件市场。
2018年7月,顺丰推出“同城急送”业务。
2018年8月,顺丰出资9.4亿元收购夏晖香港75%的股权,完成美国夏晖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冷链业务的收购,建立新夏晖,加强冷链业务的布局。
2019年2月,公司出资55亿元对德国邮政敦豪集团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地区供应链业务完成收购,建立顺丰DHL业务,以此布局To B端供应链业务。
2019年5月,顺丰推出价格在10元以下的特惠专配产品,重返电商快递市场。
但受限于顺丰直营的重资产模式,一是很难把网点铺设至更多的低端市场,全面渗透下沉市场;二是成本较高,将会给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压力。而且电商行业增速下滑将导致电商快递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其市占率的扩大依然很难。
而且同城急送、冷链和供应链业务目前对顺丰整体营收贡献较小,仅占整体营收的10%,因此很难扭转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态势。
所以,疫情带来的短期业绩亮眼,但长期业绩隐忧仍存。从目前看,新业务的推进也很难突破顺丰目前的困境,顺丰离一路顺风还很远。
#虎嗅投研为虎嗅Pro会员专享的二级市场研究版块,除了脱水财报,为你直击财报潜台词,现在加入虎嗅Pro会员,您还将获得如下权益:
·总价值2093元的16个专栏产品(除深案例外,还包括虎嗅研究总监李彤的《财报透露的真相》、梁建章的《人口保卫战》、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的《消费品玩家》等等),共计600+精品文章与案例;
·加入虎嗅会员社群,每周一次线上分享,与行业大咖、投资人直接对话;
·免费闭门论坛,针对各个行业不定期举行线下沙龙,往期实录可以戳这里。
在订购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请微信联系虎嗅Pro会员小秘书,微信号:huxiuProNo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