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消失5600所,小学也开始关停了
2024-09-19 07:50

一年消失5600所,小学也开始关停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作者:澜瑟,编辑:暴雨,原文标题:《小学关停潮,来了!一年消失5600所,但更让人担心的还在后头》,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少子化导致小学关停潮蔓延,全国一年消失5600所。

• 📉 学校缩减:农村和民办学校首当其冲,东北、山西尤为严重。

• 🚸 城市压力:大城市生源爆满,与乡村形成对比。

• 🏫 教育变革:教师过剩、学校转型,未来或迎来宽松教育。

学校关停,已经从幼儿园蔓延到小学了。


就在前几周的开学季,山西朔州一所民办小学静悄悄关闭,很多家长去学校领学籍卡才发现,整个学校人去楼空。教育局通报更是让人傻了眼:


该校未经批准擅自停止办学。


而7月份,福建泉州下辖的晋江市永和镇黎山小学发布拟注销公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泉州已经有22所小学发布注销公告。


跳出山西和福建,俯瞰中国大地,仅2023年一年之间就有5600多所小学的欢声笑语和上下课铃声戛然而止。


这是少子化时代,幼儿园关停的延续。


事实上,中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下降,连锁反应就像竹子开花渐次发生:


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幼儿园关停潮到来;


2024年,第一波少子化浪潮的孩子7岁,小学关停潮初露端倪;


可以预见,2030年的初中、2033年的高中、2038年的高等教育也都将一一迎来拐点。


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已经七连降,生育意愿还在持续走低。


一场汹涌的教育大变革正在发生,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关停潮来了,但我怎么没看到周边的幼儿园、小学关停呢?


其实也有先后之分,目前率先倒闭的是乡村学校和民办学校。


乡村学校撤并本不是新鲜事。21世纪初,国家发起过一轮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后来由于盲目撤并引发不良后果,被及时制止。


而如今少子化时代呼啸而至,乡村学校迎来新一轮撤并潮。就在202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以后在很多乡村,找不出一所学校会是常态。


各地撤并乡村小学及教学点的步伐明显在加快,比如江西上饶万年县,在今年秋季就对23所村小进行调整;



比如清远市清新区结合农村常住人口减少的实际,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撤并工作方案(2021—2023年)》,明确2023年前要撤并完全小学16所、小学教学点44个。


这里就道出了乡村学校最先受冲击的直接原因:规模缩小、分布太散。


另一个重灾区,是民办学校,从此前的幼儿园关停潮中可以看到线索。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在2020年就开始下降,到2023年减幅达32.38%。相较之下,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2023年才开始下降。


为此,不少民办幼儿园“一孩难求”,打起了“生源争夺战”:山东临沂有民办幼儿园一度喊出“交100元顶300元,交200元顶1000元”等口号;有的幼儿园还私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满足家长对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期待。


此次初露端倪的小学关停潮中,首当其冲的也基本上都是民办小学。


这也可以理解,公立学校是吃“公家饭”的,靠财政拨款,民办学校缺少官方背书,高度依赖学费收入,受在校人数的影响更大。


此外,经济不发达或人口外流地区的学校更容易率先受到冲击。


东北就最先迎来“学生荒”。有报道显示,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东北的小学消失得触目惊心:


黑龙江“消失”近六成、合计1900余所小学;

吉林“消失”近五成、合计2600余所小学;

辽宁也“消失”2200余所小学,降幅近一半。


相较于全国,东北在人口负增长上早已一骑绝尘。


一边是经济上走进“漫长的季节”,让东北人只能跑出山海关外找生计。东北2011年就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七普时人口净减少数量排在全国前三,十年间外流1100万人。


另一边是,东北人不爱生娃,黑龙江、辽宁、吉林2022年出生率分别只有3.34‰、4.08‰、4.33‰,包揽了全国倒数前三,甚至比全球最低的韩国(5.5‰)还低。


部分中部地区也未能例外。比如此次爆出民办小学未经批准就倒闭的山西朔州,从2010年开始常住人口就开始下滑,到2023年时已减少了13.47万人。出生率也从2018年开始下降,到2023年只有5.75‰,和韩国半斤八两。


朔州只是山西的缩影,山西省常住人口从2011年开始下滑,到2023年减少了108.01万人,2021至2023就有411所幼儿园倒闭。


连人口外流大省中经济情况较好的湖南,2023年也提出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提出调整幼儿园布局的省份。



不过,在东北、山西的学校“一孩难求”时,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却上演了反常的一幕,去年和今年这些城市迎来小学“最难入学年”


有的家长吐槽:因为生源爆满,自己家的小孩被迫分流,调剂到离家较远的学校 。


为什么东北山西的小学已经在“抢孩子”了,北京广州杭州却还“一位难求”?


说白了,除了2016年二孩政策带来的一波婴儿潮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的影响。


中国在2013年开启新型城镇化,年均增速曾达到1.39个百分点,到2023年末已经到66.16%。


城镇化加速意味着城乡二元制被打破,中大城市落户限制也在放宽,加速了乡村、小城市的人口流向北京杭州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延缓了倒闭潮的到来。


但,这依然不能改变学校关停潮的时代潮水流向。


随着中国少子化的持续,下一个倒闭可能是城市学校、公办学校、北上广深等人口流入地区学校。


别不信,以前公立幼儿园一位难求,家长们削尖脑袋想把孩子往里送,但现在有些公立幼儿园已经面临招不到孩子的局面。


比如武汉一所驻汉央企机关幼儿园就因生源不足,20年来首次对外招生。


而据最新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 2023 版》,在中预测和低预测的前提下,截至2035年左右,中国出生人口都会保持下降的趋势。


这里需要说明:低预测是没有采取实质有效的生育减负政策,中预测则是减负力度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预测要采取超过所有国家的生育减负力度,可暂时按下不表。)



那我们什么时候会迎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关停潮?


义务教育相对容易推测,加上相应年龄就可以。学者按模型预测的结果也是如此:2024年是小学适龄人口下降的拐点;初中适龄人口到2029年仍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到了2030年也开始迅速下降。



由于中高考的存在,高中和大学存在录取门槛,其招生情况会更加复杂一些。


高中方面,在考虑了不同职普比和毛入学率后,有两个学者给出“生源拐点”在2032年和2033年的答案。


至于大学,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将在2038年左右迎来“生源拐点”,因为高等教育会经历“生源数量减少—录取分数降低—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滑—招生严重不足—生存倒闭危机”的过程,有一定的滞后性。



当然,学校不是大门一关就完事了,这其中涉及到编制教师的安置、原有学校资产的再利用、教育的深层变革等等。


在这场连锁反应中,最受伤的是教师。有学者据出生人口模型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教师过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铁饭碗”碎掉了,这已经发生。


此前贵阳贵安、浙江宁波、山东平阴等地方,已出台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相关文件。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明确宣布了教师退出机制的已经超过10个省市。


教师退出机制的引入,让老师们端铁饭碗的手都要抖三抖。


未来形势或许更严峻。各地对于新引入教师变得审慎了,比如今年引起关注的厦门市翔安区教师招聘直接就不给编制了,采用合同制管理,聘用和退出机制更加灵活化,但也意味着“铁饭碗”属性消失了。


学校关停潮,也不全是坏事,对于在2024年后读小学,2030年后上初中、2033年后上高中、2038年后上大学的孩子们来说,学位宽松了,上学变得容易了,也不用那么卷了。


从“东亚体验服”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宽松教育和小班化教学离我们不远了,大家可以从单纯关注分数和排名转向关注知识本身。老师服务的学生数量也将减少,《江苏教育现代化 2035》就提出,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到2035年,中小学生师比由15.5下降至13(其中小学生师比由18下降为15)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讲的教师过剩,是根据现行的生师比给出的模型,如果将来降低生师比,也不会有这么夸张的教师过剩。


像台湾那种“0分也可以上大学”的场景,大概率会在大陆上演。


在台湾高校林立、学生稀疏的大背景下,大学录取分数已经低到不可思议:


2006年,台湾考生每科只需考到15分就可以上大学;

2007年这个纪录被打破,4科加起来只需18分;

2008年更夸张,总分7分就能当大学生了。


当时台湾年轻人默认的共识就是,“二十年前庆升学,办桌请客放烟火。二十年后上大学,缴费把妹等张纸。”


抢生源的奇招百出,台湾部分高校甚至搞出了住宿免费、iPad免抽直接送、笔记本计算机免费送等“三选一”大酬宾活动。


最后是学校的转型和出路,可以参考韩国的做法。


众所周知,韩国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学校关停潮来得早,现在已经蔓延到大学。


那学校和老师们怎么办?韩国表示:没有学生,我们就创造学生。


2023年3月,在韩国蔚山小学的入学仪式上,没有一个小学生,有的是140位55岁以上的高龄新生。除了历史等通识教育课程外,他们还可以参加社团活动、野餐、运动日和修学旅行等校园活动。


说白了,不就是老年大学嘛。


幼儿园招生不够,中老年来凑。中国也已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广州花都一幼儿园率先转型老年大学了,开设了茶艺、棋牌、养生、美容穿搭、书画、插花等课程。


更绝的是,他们目标群体是在园幼儿的祖辈,送完了孙子孙女去幼儿园,爷爷奶奶们直接上楼上课,送娃、学习两不误。



在山东也有一对开了11所幼儿园的夫妻,在2023年关停3所幼儿园,转型做养老服务,开启“托幼+托老新模式”。他们设想,如果再有幼儿园关停,老师也可以选择到托老中心工作。


以后,幼儿园老师们,教的不再是3岁娃娃的捏泥巴、画画,而是60岁老顽童剪短视频、形体、舞蹈。


不管是哪方面的探索,都值得肯定。


毕竟,普通人无法改变时代潮水的方向,但可以选择自己冲浪的姿势。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最新研究:学前教育已迎来总供求平衡拐点

财新网:封面数读|“学生荒”不止在东北发生

乔锦忠等:2020—2035 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研究

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 2023 版

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将在2038年左右迎来历史性“生源拐点”!

王骏 孙志军 王佩琪 李汉东:2021—2035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需求预测及风险预警研究,教育学报.2022(02)

安雪慧 元静 胡咏梅:“十四五”至2035年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适应人口变动.中国教育学刊 2021.08

极目新闻:孩子少三分之一,11所幼儿园关了3所,一家民办园转型样本调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作者:澜瑟,编辑:暴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