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笑超女海选多奇葩,我倒怀念她们还敢做梦
2020-04-07 11:58

人人都笑超女海选多奇葩,我倒怀念她们还敢做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头图来自:视频截图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要搞明白现在电视上层出不穷的选秀综艺,实在是越来越难了。差不多的舞台布置,差不多的表演风格,甚至连评委阵容都来回串场。


而每当粉丝们热血沸腾地安利某个新晋流量爱豆的名场面,脸盲症们也只能一次次发出“这谁?”“这是哪个节目?”“TA俩不是同一个人?”的连环天问。


面对“我认脸速度比不上TA们出道速度”的局面,跟不上潮流的“老年人”们却不约而同地开始追忆国内那档最古早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超女”无论从造型到画风都充满了浓浓的杀马特气息,还屡次陷入抄袭、炒作的争议,但却依然无损它国内“选秀之王”称号。


毕竟,与现在专属于饭圈小群体的“打榜大赛”不同,当年的《超级女声》,可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


1


这么土的选秀节目,当年却火遍全国


2005年8月26日的超女总决选,就算放在现在都绝对算得上是现象级的娱乐圈事件。


在总决选直播的2个小时里,全国观众总共通过短信投出了8153054票,而当时短信投票费用的最低标准为0.5元/票(移动用户是1元/票)。



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晚粉丝们豪掷了408万真金白银,将心仪的选手送上“花路”。而当时的前三甲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一夜之间成为了老少皆知的大明星。


时过境迁,如今的网友可能已经忘记了超女们当年青涩的模样。


但最近一个引发网络上大型怀旧的“超级女声海选沙雕集锦”,却瞬间把大家带回了那个“土到没眼看”的选秀年代。


不得不说,当年的选手既没有精致的妆容造型,也没有滤镜加持,看上去确实是各有各的好笑。



甚至还有人唱到一半突然停下来,在众目睽睽下接起了电话。



现在我们看这些片段,仿佛是一场充满噱头的审丑大会。但对比如今个个训练有素的新一代选秀爱豆,当年的超女海选,才是普通人在舞台上第一次面对镜头的真实感受。


在那时,人们对在选秀节目中出来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草根明星。而在超女之前,大多数人都没想过当明星、上电视这种事跟自己能有什么关系。


上一个被大众熟知的唱歌比赛节目,是央视在1984年开始举办的《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



参与者大多由文工团、艺术大学等声乐专业单位精心选送,整体上更像是一场高水平歌手的“艺考”,只不过是把过程通过电视屏幕展现给大众。


然而《超级女声》颠覆了这一切。


在新的规则下,你无须受过训练,也没有年龄要求,只要性别为女,就可以来参加海选。如果表现得足够出挑(或吸睛),就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自己。


到节目后期,给选手打分的权力更是直接转交给了大众,评判标准的“去专业化”也大大消解了以往歌唱比赛设下的门槛。


于是我们看到,无数女孩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明星梦。比如模仿港台歌手,突然冲到摄像机前深情演唱,却看不懂机位。



手拿双截棍,学着MV中的舞蹈尽情摇摆。却没意识到,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这么做有多尴尬。



现在的网友热衷于重温这些令人脚趾蜷缩的海选片段,可能更多是为了在各种沙雕表演中寻找笑料。


但另一方面,在那个野蛮生长的选秀年代,无数普通人站在镜头前拙劣模仿歌星范儿的那种真实,也确实被很多人怀念着。


只可惜专属于那个时代的造梦狂欢,我们很难再看到了。


2


一场全民沉迷的“白日梦”


别看如今的饭圈男孩女孩对着台上的练习生,满嘴“弟弟”“女儿”喊得欢实。但除掉彩虹屁的成分,很少会有人真的相信这些早在参赛前就已经受过几年训练的“圈内人”,真有多么贴近自己的生活。


然而在超女、快男的时代,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其貌不扬,平时也看不出任何艺术细胞的同学或朋友,跑去参加过自家赛区的海选。



就算没胆量真的去参赛,大多也在私底下偷偷练过几首歌,梦想着有一天能够一鸣惊人。



可能上了台才发现,平时在家练得再熟也无法避免在评委面前忘词。但起码也亲身实践了“想唱就唱”的全民娱乐精神。



这种全民的参与度,在当时选手的年龄跨度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有身穿旗袍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精神阿姨;也有奶声奶气唱童谣的5岁小朋友。



虽然,这些充满原生态气息的选手大多也只是在台上短暂停留后,就被唱功扎实、经验丰富的学院派PK了下去。


但平民选秀也确实让一些自学成才的“民间高人”走到了公众面前。07年的快男冠军陈楚生,19岁开始当“深漂”,参赛前曾在酒吧做了两年的跑场歌手;



09年快女季军黄英,曾在上海一家服装厂打工。一首《映山红》打响名号,被粉丝称为“大山里走出的黄莺鸟”。



就算正经音乐学院出身的选手,缺乏舞台经验的她们在海选时灰头土脸、手足无措的样子,也跟大众没什么分别。



何洁在海选时不小心碰掉了话筒,发出的巨响把评委吓了一跳。


于是,在全国观众的见证下,普通人一夜成名的故事反复上演,更多人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而各大电视台也看准机会纷纷下场,开启了草根造星的大潮。


从《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到《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尽管节目形式和选拔标准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低门槛的平民选秀。


《星光大道》走出来的阿宝


而在选秀节目之外,也诞生了一大批”草根明星“:旭日阳刚因为一段在出租屋光着上身翻唱《春天里》的视频爆红,后来登上了春晚舞台;



在地下通道里卖唱的“西单女孩”,在演唱《天使的翅膀》时被网友拍下,成为2008年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为什么草根歌手总标配一把吉他。


虽然有人质疑,某些草根明星的传奇故事背后有网络推手的作用。但这些故事却传递给大众一个观念:只要你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总有一天你能像TA们一样,得到想要的生活。


在21世纪的开头十年里,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对个人而言更是机会遍地。没上过大学的韩寒成为了知名作家,靠写小说办杂志名利双收;英语老师俞敏洪,靠创办新东方学校获得“CCTV年度经济人物”;高考数学19分的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


全民都裹挟在“英雄不问出身”的情绪中,有关成功学的书籍总是跟教辅资料一起,摆在书店里最显眼的位置。


资料图,图文无关。


我们不去评价这种对成功的狂热是对是错。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时人们大都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差一个机会。


在那个机会到来之前,自己可以节衣缩食,可以居无定所,只为做好万全的准备去迎接成功。


而大众对于草根选秀节目的热衷,也不过是时代在娱乐圈中的一个缩影。现在我们看某些选手在参赛时的那些豪言壮语,大概会直接把他们归到自我炒作、博眼球的阵营当中去。



但是当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可能真的相信。


3


从“参与者”到“旁观者”


2014年的娱乐圈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湖南卫视的快男快女选秀正式停办(17年重启时改为网综)


2013年快男六强


第二件事是韩国偶像团体EXO前成员吴亦凡提出与SM公司解约,回归中国发展。


吴亦凡回国发展后,出演徐静蕾的电影。


仿佛是一个预兆,自此国内的平民选秀渐渐式微,以韩国练习生模式的工业化偶像培养体系开始逐渐占据主流。


如果关注过近两年的选秀节目就不难发现,与当年很多“苦出身”的草根明星不同,现在的年轻偶像中来自富裕家庭的比例大大提高。



随着娱乐圈造星的逐渐工业化和标准化,偶像所需要的能力也越来越跟家庭条件绑定:仅靠天赋在圈里已经行不通了,有丰厚的家底支撑,才能有成熟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出头机会。


而另一个变化则是,现在的偶像们大多是以公司的名义参赛。就拿最具代表性的《创造101》举例,经纪公司的名字会与选手名字并列出现在名牌上。



可以说,随着资本的逐渐进场,如今活跃在选秀舞台上的更多是已经受过练习生体系训练的“半成品”甚至“回锅肉”。



看着激烈非凡,但来来回回还是圈内人的游戏。大众虽然还是像超女时期一样热闹地打榜、做数据,但却已经彻底沦为与舞台无关的旁观者。


更重要的是,“草根翻身”的故事已经没人相信了。无论是选手和观众都已经默认,要想在娱乐圈出人头地,要么有钱要么有颜,总得占一样。


即使是出身农村普通家庭的杨超越,也有粉丝口中的“神颜无敌”。



而在节目中,我们更是常常看见舞台上的练习生们,对某个选手背后财力强大的经纪公司投去羡慕的目光。


这不仅让人唏嘘,TA们大多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却已经不再有“不切实际的明星梦”,反而如此笃信资源、背景的力量。


但我们也很难去指责些什么。与其说选手们“拜高踩低”,倒不如说是难得的清醒——当“逐梦演艺圈”门槛高得让人难以企及,普通人再也做不动“一夜成名”的白日梦。


《立春》中的县城女青年王彩玲,一心想去北京成为歌剧明星。


而放眼全社会,这种务实的心态正在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随着各个行业上升通道的缩紧,普通人面对生活中背景、出身带来的鸿沟,已经不再相信靠个人改变命运的传奇故事。


成功学的心灵鸡汤再也没人买账,“有人生在罗马”的论调,反倒越来越多地引起大众的共鸣。


而随着个人特质突出的富二代成为网络上新的公众人物,人们兴致勃勃围观富人生活,热衷于追捧TA们因家境优渥而天然带着的从容气质。


王思聪吃热狗曾引发网络玩梗。


在陷入不自觉财富崇拜的同时也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绝无可能踏入他们的圈子。我们曾经呐喊“年轻人才有任性的权利”,却发现其实是“有家底才能瞎折腾”。


从娱乐圈到公共空间,普通人都真正成为了旁观者。这次网友对着超女快男海选视频集体陷入怀旧的情绪时,大概也是在怀念那时的自己。


曾相信奋斗的力量,愿意花精力去做些无用的努力。相信


“只要我足够真诚,评委老师就会给我一张PASS卡”。



但也总有人嘲笑当时选手的自不量力,并对着“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歌词嗤之以鼻。


而那也意味着他们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你当年曾有多么想成为李宇春,现在就有多么不敢奢望自己是杨超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