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晶荣
编辑 | 黄青春
题图 | 东方IC
靴子落地。
自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同意中国平安筹建消金公司五个多月后,平安消金公司终于在昨日(4月9日)获得批复。
4月9日,上海银保监局披露,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开业,成为第25家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国平安也正式添加一张消费金融公司牌照。
从已有公开资料查询可以发现,平安消费金融注册资本50亿元,仅次于行业龙头捷信消费金融。
其中,中国平安出资15亿,占比30%;其余3家公司均来自陆金所旗下,融熠有限公司出资14亿,占比28%;未鲲(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出资13.5亿,占比27%;锦炯(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出资7.5亿,占比15%;而担任董事长的陈东起和总经理的倪荣庆则均是来自平安普惠的高管。
上海银保监公告截图
所以,从平安消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就能发现其背后实控人正是陆金所。很多人由此认为,陆金所将正式开启转型之路。
陆金所此举为转型还是兜底平安普惠?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开业尘埃落定,多位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平安消费金融公司的诞生,一方面为弥补严监管下隐退的陆金所P2P业务,另一方面则是对平安普惠的承接。”
一直以来,市面上针对平安普惠“强制搭售保险,收取服务费”的投诉就居高不下。
21聚投诉截图
2019年11月,平安普惠因为法院的一份民事裁定书,引发了媒体对平安普惠涉嫌经济犯罪的关注,一度“声名狼藉”。
平安普惠内部亦有工作人员对媒体爆料,“此前,碍于相关的法律条文并未完善,搭售保险、收取服务费的业务,还能坚持一段时间。但随着监管规范趣严,这些业务模式或许会暂停,或许会归入平安消金公司。”
这名爆料者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首先,作为内部工作人员,他经历了公司人员变动。后来媒体曝出平安普惠工作人员频频调入平安消金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事实。
其次,从平安消金人事任命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平安消金的高管名单中有两名此前是任职平安普惠的高层:陈东起此前是平安普惠常务副总经理、首席销售官,现任平安消费金融的董事长;倪荣庆此前是平安普惠总经理助理、首席产品官,现任平安消金董事总经理。
由此可见,平安消金是否能够平稳接替平安普惠,完成业务过渡,对于平安意义重大。
一方面,此举很大程度上将抹掉之前平安普惠对整个平安集团的负面影响,手持消金牌照,此后很多“合规性”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平安获得消金牌照加持后,不仅能解决陆金所转型“持牌经营”的问题,还能享受一些政策优惠,比如进入金融科技的“监管沙盒”,这能进一步释放陆金所的创新能力,打开新业务的市场空间,继续冲击此前折戟的上市梦。
消金牌照“拼爹”局面还会持续吗?
这块消金牌照有多重要,从陆金所的人事任命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
4月4日,陆金所先公布了一则人事任命:冀光恒加盟陆金所控股,担任联席董事长、党委书记兼执委会主任。
冀光恒 / 图源:中国金融政研会思想教育部
冀光恒此前在银行、投资以及大型产业集团拥有26年的丰富管理经验,先后出任过上海总行副行长、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和宝能集团副董事长、联席总裁。
这样的老炮不仅为陆金所带来通达的人脉和资源,还有金融领域最为看重的“监管意识”。要知道,消金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同系一处,对监管的嗅觉一定意义上关乎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另外,冀光恒被业内公认为颇具战略创新能力,且“雷厉风行、创新进取”,这样的管理型人才对任何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都可遇不可求。
也难怪陆金所在回应冀光恒任职一事时难掩得意,“其在金融行业的丰富经验和多元化产业集团的管理经历,将有助于陆金所控股的业务发展探索和转型,进一步强化陆金所控股在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地位。”
其实纵观其它24家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要么银行出资,要么互联网巨头的附庸,大家背靠大山,皆有“爹”撑腰。
而草根出身的金融科技公司拿到消金牌照的几乎没有,玖富、闪银、萨摩耶金服等也不过进入持牌消金公司股东之列。
平安消金背靠平安集团拿下消金牌照,一方面是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加持;另一方面也赶上了监管调整消金准入资格的时间窗口。
去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中预测,我国消费金融行业仍会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今年1月,小米曾传出获消金牌照的消息;也有业内人士对虎嗅表示,“建行近期也在拟注资100万成立消金公司,而且不少城镇银行都在积极申请消金牌照。”
相信在国家对消费金融的持续倡导下,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一波爆发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