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News大学排名母校暴跌40名后,我看不开了
2024-09-25 15:08

US.News大学排名母校暴跌40名后,我看不开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星球,作者:Wendy,原文标题:《刚刚US.News大学排名母校暴跌40名,我看不开了》,头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美国大学排名暴跌引发学生转学思考,分享留学生活挑战与收获。

• 📉 母校排名暴跌,学生纠结要不要转学

• 📚 留学生活忙碌,AI辅助学习成救星

• 🍳 自己做饭初体验,独立生活挑战多多

大家好,我是Wendy,正在美国波士顿一所研究型大学读大二。


去年此时,我满怀憧憬进入了一所USNEWS排名TOP35的大学,没想到,每当新的大学排名发布,暴击一次比一次来得更凶猛:


刚开学一个月,我眼睁睁看着学校从USNEWS30名暴跌到60名!为了拯救暴跌的学位,上学期同学们纷纷转学,我却选择了留在这里。


只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已经跌到了谷底的大学排名,还能再跌!今天早上新一年USNEWS排名发布,我颤颤巍巍地点开,好家伙,又降了3名,直奔70去!



今天,我跟爸妈朋友聊天的心情“非常平静”:



令人更平静的是,QS排名里我的大学已经沦落到大三位数了,毕业后准备回国大展宏图的我碎了。当年我拒绝了的英国UCL伦敦大学学院,已经排在了QS全球前十!


按照现在流行的重生网文套路,如果有时光机,我要演一部《重生归来我在UCL傲笑江湖》——我重生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年想来美国的自己摇醒,先去把UCL的offer接了!


那么,要不要转学?这个问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回顾了留学第一年的生活,我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又经历了哪些许许多多“人生第一次”呢?文末也想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我和朋友的聊天。


——最新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完整版——


一周几百页的阅读任务


今年暑假里,我见了不少在国内读大学的朋友,比起她们一周五次的早八以及到晚上九点才结束的晚自习,我那一天最多三节课的课表显得很是清闲。


我的父母也在视频中问过我,“你每天都在忙什么?”


我意识到,在很多没有留过学的人眼中,每天只有三节课的我好像有许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在这种轻松状态下依然抱怨着“忙碌”的留学生们,似乎有些矫情了。


身为留学生,我一直在平衡学习和生活的挑战中。


跟国内大学基本上都是安排好的必修课不同,美国私立大学第一年的课程都是自由探索,找到兴趣,确定专业,第一个月基本就是“shopping购物周”,仔细阅读课程大纲,教授的背景,选好课试听,随时退出,最终确定自己的课程表。


■给教授评分的网站,是学生们选课的参考。


我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高中读IB时候就被不得不选的理科折磨得半死。而当进入大学后,我终于再也不用学那些令人头疼的课了,选择自己想上的课。


第一年我选的四门课都跟人文艺术有关,课程并没有许多的测验与考试,而是被大堆阅读材料和写作作业淹没了。


有时,一门文科课程一周的阅读材料就有几十页上百页,大多是经典著作和大部头。所以看起来课不多,但是要学好这四门课,课下的阅读,课上的讨论,课后的作业加起来也得要淹没了我。


如何阅读如此大量的英文文献,是前两个月的我最大的困扰。如果靠自己的阅读速度,我可能只能完成三分之一的阅读材料。


于是,我只好像别的同学一样求助AI,感谢ChatGPT,让我能筛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细读,而剩下的则先借助AI帮我总结文献的主要论点,着重阅读和课程比较相关的部分。


■两门课人类学导论课和比较文学导论课的阅读材料。


以艺术史课程为例,不仅包含写作任务,还设有几次随堂测验,教授会从艺术家的作品库中随机选取几幅画作,要我们判断出这些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创作地点。


我需要大量浏览作品库,而如果没有AI,需要去Google检索每一个画家,筛选画作整理成表格。


对于一些晦涩的阅读材料,试图凭借我那不够熟练的英语水平去征服这些文献,无异于班门弄斧。


比如有次文学课就布置了一百页黑格尔,要求我们在周末完成阅读。面对这些用中文我都无法理解的,充满哲思的字句,我先硬着头皮浏览一遍,让ChatGPT为我解释其中的主要观点。


学校禁止AI代替学生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但大部分老师持赞同、鼓励我们用AI学习,在上学期我修的性别研究课程中,有一项作业就是使用ChatGPT生成一段人物故事,随后分析这段故事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


如果没有AI,熬夜啃书的漫漫长夜一定会变得更痛苦。


除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外,还有许多的写作作业需要完成。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我先需要完成第二天上课讨论的课前阅读材料,再根据计划去逐步完成一些在“不久的将来”需要提交的论文。


如何将自己的脑子里零碎、片段化的概念组织成一个逻辑严密的论文至今还困扰着我。我经常和朋友们开玩笑地说:要是我哪天醒来可以文思泉涌、笔走如飞就好了。


留学不仅要学习


大学生活和高中完全不同的点在于,生活不再是被别人安排且富有规律的。


之前我每天六点二十起床,去上学,回家写作业,睡觉。偶尔有一些零散的时间需要我自己去安排,但大多数人都有人告诉我每天要做什么,也有人帮忙做好饭叠好衣服而我只需要安心学习就行了。


留学生活最大的挑战是独立求学,也是独立生活,而谁会做饭,你的留学生活就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还记得去年八月底,我满怀兴奋,激动,又有些许胆怯的心情,搭上了前往美国波士顿的飞机。


新生需要参加为期半周的Orientation,由学长学姐带领着熟悉校园。看着网络图片上的一栋栋教学楼真正出现在眼前,我和室友一边感叹着官网图片的真实,一边走进了食堂。


半小时后,坐在几盘“形状不明”的食物面前的我们不禁感叹,原来食物也和网上说得一样差强人意。



学校食堂的饭虽然干净,也并非难以下咽,但是调味实在是不符合我的中国胃(虽然也有外国同学说食堂很难吃)


我和室友经常游走于食堂的各个窗口前,却找不到想吃的菜。在学期初就为宿舍添置了冰箱的我们一合计,正式开始自给自足的历程。


虽说自己做饭,但是不可能一日三餐都满头大汗地在厨房的炉灶前切菜颠勺。我们去超市买很多牛肉和鱼,用保鲜袋分成一餐的量,冻在冰箱里,煎熟后配上米饭和蔬菜,完成一顿“糊弄定食”。


我和室友调侃自己是“糊弄学大师”,因为我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用重复的食材为自己翻着花样做饭。


我居住的宿舍楼的厨房在我的房间楼下,有时做一顿饭,我需要反复地爬上爬下,像是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一次次搬运着需要的厨房用具。


自己做饭虽然麻烦,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乐趣。我会因为每个月省下的下馆子、点外卖预算而窃喜,也会期待着前往超市采购的日子。



寒假回国后的一周,我妈嘲笑我是“饿虎下山”,吃什么都像是珍馐美味。


坐在餐桌前的我,一想到这些菜回去上学之后都吃不到了,恨不得自己长出四个胃来存放这些好吃的。


去年在国外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我和和好朋友们一起包饺子,用宿舍违禁品电热锅,一边涮火锅一边看春晚回放。


那一刻,乡愁正浓,也在异国的欢声笑语和熟悉的食物中,得到了消解。



许许多多人生第一次


在美国读书的第一年,许多事情也需要我独自去办理。


第一次自己坐校车去银行存钱的我,下车后在街上紧张地左顾右盼,生怕有人觊觎我书包夹层里小小的信封。


这样无措的情况,也发生在我第一次自己去邮局寄材料的时候。


出生于千禧年之后的我,从小到大唯一几次踏入邮局,就是去旅游的时候给自己回寄明信片。对于如何在柜台寄件,如何贴邮票,我一概不知。


于是我很快因为无法购买汇票而被友善告知需要去镇上最大的邮局,排队人非常多,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美国网购退货,也需要自己开车带着包裹来邮局,以及寄信的老人们。


在漫长的排队后,一位无比友善的工作人员像幼儿园老师一样耐心,我也在她事无巨细的指点中,第一次为自己的包裹写上地址,贴上邮票。


■来美国后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希望未来每一天都如此阳光璀璨


像这样莽撞的“人生第一次”,在我来到美国的短暂半年里发生了无数件:


在下暴雨的夜晚因为买了太多箱水而差点被uber司机拒载;宿舍楼凌晨响起火警,我却在熟睡中浑然不知,幸好室友把我叫醒;圣诞节和朋友一起去看演唱会,散场后在路边等车时被形貌可怖的流浪汉搭讪。


很多事情在事后都让我感到心有余悸,似乎自己就差一点掉进陷阱,身陷囹圄之中。


但就像是我最喜欢的漫画作者高木直子的书《一个人的第一次》一样,人生的“第一次”总是会在后来的回忆中散发着淡淡的光晕。


我和直子一样,是一个有些没主见,优柔寡断的人,我胆子很小,遇事也总是选择“随大流”。


但是人生的河流不会永远为我分配同舟共度的伙伴,我总是会遇到无数次需要一个人解决的事,面对无数需要一个人整理的情绪。



来到国外我才知道,社交媒体上热度颇高的留学生vlog,似乎将“光鲜亮丽”这个词与留学生活绑定在了一起。


然而抛去“留学”这个词带来的身份光环,大部分留学生依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宿舍、教学楼、食堂,像直子一样生活得有些重复、琐碎。


就算是琐碎的生活,也能像盲盒一样开出意外的惊喜。有时是一篇非常有共鸣的阅读材料,有时是超市里价格便宜的冰淇淋,或是一觉醒来后外面被大雪覆盖的草地。


用一件一件小事填满我的每一天,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感知力,是一个人的留学生活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对抗重复生活的最优解。


最后,因为暴跌的大学排名,我还需要转学吗?


我有点舍不得,这里有很好的朋友,一起逛街一起做饭一起哭和笑;这有非常好的教授,给尚未确定专业的我提供了许多实践性的建议;还有非常多有意思的课想去上,今年我选了五门课,每一门都非常喜欢,有挑战也有期待……


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星球,作者:Wend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