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姐,内容摘编自《阳明心能源》,作者:水姐,头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姐,内容摘编自《阳明心能源》,作者:水姐,头图来自:AI生成
人应该持续不断地研究自己的心,人类的心。不光要研究人性,而且要研究人心本身,因为研究人性总是容易二分法,明明暗暗,太过理性,研究人心可以统一自己的意志,统一自己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研究阳明的41~50岁,真是一段奇妙的过程。37岁龙场悟道,48岁水火悟道,悟后不是遁入空门,而是迎接更高阶的悟。悟才是入门,后面的过程会更加立体,生命会更加丰富。悟也不是万事大吉,大彻大悟,无所畏惧,内观无限,风生水起了,反而是所遇之事复杂度更深厚,水深火热,心力所磨需更加精一。
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应次第尽”“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楞严经》),刚好你可以通过你的底层悟道,开启更多层面的精进学习,越来越坚实自己的核心。你也体会到悟道再生的巧妙,很多熟悉的事物都可以重新审视一遍。见山,见不是山,见还是山,之后仍有新的绵延。
你所好奇的一切,会让你的悟更加立体,生命更加丰富。
人只要活在这世上,若不是隐居山林出家避世,在人世间还会再历重重考验,也会迎接闪亮的挑战。但一旦有儒释道合一的穿透底层逻辑和本质的智慧,你将迎来的是那种对于熟悉的事物的不同视角的丰富错落的理解,你生命里滋生出来的是多元、丰富,而不再是单一的执着。
对,让生命丰富和活跃起来。你的心,一点灵明,会告诉你各种现实场景应该怎么办。
历史发展势不可挡,风云变幻之下,你被世人看见的、肯定的东西的优势和才华,将成为你的“定路”和定局。你就在你的“定路”旁,如其所示,从容不迫,并可将心路历程转为心学体系。
我们一定要创造。创造心学,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悟道,二是找源头。王阳明37岁龙场悟道心即理,41岁在大学古本里面发现诚意功夫。
苏东坡也差不多,42岁经历生死劫,46岁开始悟道水哲学,同时躬耕东坡,在荒地里找到了水源,就如找回了自己。(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东坡八首·之三》)
找自己的原创感,持久的创作感,用生命为它雀跃。
(问:“先儒谓’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同一活泼泼地。”先生曰:“亦是。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传习录》)
我发现了苏东坡的水哲学,他形成了“无-水-有”,将水作为创造主体,离无入有,随物赋形,形成心物一体。而王阳明,则是“无-行-知-有”,把水其实分解成了行知,是先点燃那个意,然后扩充推致,像气像水一样流出去。
所以,阳明在苏东坡的水哲学之上,融合了儒释道的“火”性,活泼泼的,有温度的,他肯定了光明的绝对性。
他们相差435岁,文化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让个人除了凭借自身的力量发挥最大能力之外,也扩大了领域及其融合,不仅可以注解传统经书,形成自己的独特学派,也可以建立新的新核心。集大成的第一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出现在历史的必然图景里。
如何让自己的内核稳定,就是“致良知”,保持和相信光和热。他怎么验证的,在极致条件下验证,比如生死之间,在水深火热的战场中,虽然他承认黑暗的存在,但也相信光明的绝对力量。
源头观,光明观,最终形成的是澄澈而光明的心,就是那个稳定的自己常常修炼的动态内核。这个内核周围形成了很多的影响力。
心学在阳明研究的时候就同步到了很多朋友和弟子心里,也同步传到了日本等外地。所以这股力量是第一性的,底层的,没有什么分别心的,所以适用范围很广。想修炼的人绕不开这螺旋向上的一路,心纯见性,充满悟后能量。比如,在日本现代最著名的是实业家稻盛和夫,他的一生信念就是提高心性,磨练灵魂。燃烧的斗魂,产生于善意的动机。你看,这股温暖的火一直自燃着。
孟子说,他四十岁之后就不动心了。怎么不动心?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日积月累。孔子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倒。
我们现代,是孤独社会、风险社会,人要有能力让自己活在不需要考验人性的生活情节里。孤独要用更宏大的世界去稀释,而不是太依赖于亲密关系;风险要用自己的理性,定期评估分析,远离内耗和外耗你能量和资源过多的人和事。
希望人人都是内核自足的人,修炼自己的专注和判断力,有笃定的内核,有自我蜕变的能力。然后,哪怕微弱,也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活在当下,是有平和的价值心境和周全的方法论的,去傲,去燥,去惰。
改革开放到现在也是四十五年了。高速增长中,很多时候,大家忽视了周期,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低谷期,顶多是蛰伏几年,心力和外部动力,还能自我修复。
但时代和周期,是不一样。周期永循环,时代是特定的。
行业轮动发展,一个行业衰落了,另一个行业会崛起。人们把趋势看得清晰、通透,但内心还是不安的,现在甚至有些生死疲劳的感觉。
提问就是答案(Prompt生成Token)。45到50岁,这是个宝贵的思想成熟期。不仅是王阳明,苏东坡和塞涅卡也是。
45岁,西方斯多葛学派代表塞涅卡被流放,此后8年,也是他著作的集中书写期。写作和研究,帮他度过漫长、恐惧和无望的流放生活,困顿中学益力、思益勤,对自己内核思想的确信与日俱增,使命感和天命感就自然有了。
塞涅卡和苏东坡之间确实有很多相似点。
塞涅卡出生于公元前4年,是家里的老二,自幼在罗马学习修辞学,喜欢哲学。服务的第一个皇帝是提比略,平平无奇地度过了;第二个皇帝是卡利古拉,因嫉妒曾想杀了他,但因为他装病逃过去了;第三个是克劳狄乌斯皇帝,这次的劫没有躲过去,他被没收一半财产之后还被流放了。那一年,他45岁,妻离子散,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还夭折了。
苏东坡也是在虚岁45岁(1080年)时,被贬在黄州。他在黄州呆了快五年,写了《东坡易传》《论语说》等两三本书,躬耕东坡,建筑雪堂,还留下了璀璨的文学名篇《定风波》《浣溪沙》《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出了黄州,在江宁时候,朝云给他生的小儿子也夭折了。
他们人生的相似点还有不少,塞涅卡在八年之后回朝,原因是克劳狄乌斯被新皇后阿格丽皮娜说服,让他回的朝,还任命这位文化界名人担任自己儿子尼禄的老师;
而苏东坡能够重返东京,也是因为宋神宗驾崩之后,高皇后变成了高太后,让他这位文坛盟主也变成了哲宗的老师。尼禄后来毒死了自己的母亲,塞涅卡几次想向尼禄请辞,对价是交出全部财产,但也未被批准,最后受到皮索谋刺尼禄事件败露影响,尼禄顺势逼塞涅卡自杀了。
而苏东坡呢,在高太后1093年薨逝后,也开始了惠州继而儋州的贬谪生涯。
他们的人生,起起落落的曲线都如此相近。他们的人生容量和丰富度都极大,从绝境低谷到高峰,什么样的苦和乐都经历过。你看,他们在经历人生大劫之后,专注修炼的是自己的核心思想,并且一直输入输出完善它,超克或顺适。
如果人生面临巨变,做什么呢?稳固和更新自己的内核,做思想性的积累,为日后的心智自由做准备。你看,苏东坡比塞涅卡更顽强一些,他在日后的两次贬谪中,还在继续创造、继续更新。而塞涅卡丢了性命。
人生中途,西方人会靠近塞涅卡,而东方人会靠近苏东坡和王阳明。怎么应对不确定性、无常和命运打击?斯多葛主义提倡的是做好最坏打算并且随时准备着,他们明确要对逆境进行预演,认为逆境是上帝和宇宙给我们的训练练习。
因为无论命运赐予什么,智者都会把它转化成令人钦佩的东西。智者是驯服不幸的专家。
45岁后的人生,大抵就是什么样的生离死别都会发生的年纪,比如,工作会失去,事业会波折,孩子会叛逆,伴侣会背叛。很多人经历低谷之后,靠自己走出来了,但没有完成内心的升级,变得坚强冷酷(斯多葛学派强调不动心,巨量的宁静,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能干扰你,才是心灵伟大的证据)。
自我的精神力量是撑起来了,但内心失去了很多养分和爱,那不是真正的独立。
其实大家都是有志于哲学创造的人。阳明,是被动生死劫之后悟道,悟道了之后,还去主动体验生死劫,在水深火热的战场上,再悟自己的道。
人生的内核凝练就在于所有事情最后都要朝着获得智慧和培养更好的品质前进。这就是强者的温柔。
说完古人说现代人,其实一样适用。人就是应该用核心思想统领自己的所有行动,又用行动加固和稳定自己的内核。
你说起了芒格。2023年底走的芒格,他的偶像是富兰克林,这也是百科全书派,接近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圣人,做过编辑、作家、立法者、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官、独立战争英雄、美国的创始人之一。42岁,富兰克林退出商界,更专注于当一个作家、政治家、慈善家、发明家及科学家……他活了84岁(1706~1790年),四五十岁,人生半程之上,人要自己给自己颁发新的通行证,通向真正想去的地方。
主动去变化的动力,一定是自己的诚意和思想,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点亮的光明之路。
芒格自己呢,他提过“内心分数表”——“当你看到某样你真正喜欢的东西时,你必须依照纪律去行动”(芒格《穷查理宝典》),“如果你希望完成一件事,那就行动,如果不想,就迈步走”(富兰克林《穷查理年鉴》),也是知行合一的。
你还说起了德鲁克,他说知识工作者,尤其是那些业务高度精湛的知识工作者,很可能在四十五岁时陷入一场精神危机,工作不再能让他们获得满足感,15~20年后,对行业了如指掌,然后就会陷入无聊和枯燥乏味。
管理者必须在四五十岁发展组织外的自我生活,那个不再依赖组织,不再依赖体系和他人给的晋升和鼓励。
德鲁克说,我们必须学习为业务精湛且年龄达到四五十岁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发第二职业。通过一些不同的事务,或至少在不同环境和机构中发挥作用,来接受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
生理学上说大脑到25岁才在生理上成熟(枕叶-颞叶-顶叶-额叶,额叶在25岁长好),50岁,大脑就开始功能衰退。所以,45岁之前应该积累大量的知识、信息、智慧等等。
德鲁克其实是一名社会生态学者,他真正关心的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管理则是新出现的用来改善社会和人生的工具。他还特别注重“自我管理”的问题。
另外非常巧合的是,德鲁克(1909~2005年)的大部分著作出版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就是他的五六十岁时期。他的写作高产时间,也是五十岁附近。人啊,开始有内核就是近40岁,然后内核成熟、更加坚韧的时期就是50岁。
他认为,人本来就需要博雅(liberal)和技艺(art),一个是根本认知智慧,一个是实行和应用。你看跟阳明的知识和心力系统构建是一样的。功能社会和绩效要求需要你去适应,对人关注可以让你提升,自我管理,可以让你在四五十岁焕发第二次生命动力,而基于时间的、跨学科的、终身的学习观念,让你保持一种每一天都一样的那种惯常性。要做常青树,就要有很多的根系。
古今中外,内核稳定,就是多侧面建构、正面直面人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姐,作者:水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