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能自称“小镇做题家”?
2024-09-28 08:15

到底谁能自称“小镇做题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陈子垚(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编辑:歪歪,原文标题:《陈子垚丨我自称“小镇做题家”,结果被群讽!》,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谁能自称“小镇做题家”?解读标签内涵迁移

• 🔍 小镇做题家内涵已变,自嘲到正向展示

• 🎓 社交媒体推动词汇泛化,使用者多样

• 🗣️ 争论背后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隐忧

有一天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标注了我从小学到博士就读的学校及其地址,本意是想追忆青春岁月,并给自己接下来的读博生活打打气,却引来了很多不友好的评论,原因是我在发布的时候带上了“小镇做题家”的标签。有网友说:“xx市区也算小镇吗?”“他们太过富有,以至于连小镇做题家的名号都想拿去。”还有网友顺带贬低了一下我的院校水平:“这种学校的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做题家?”


先不论我作为一个出生在十八线小城市、本科来自末流211的人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是否准确,网友的评论的确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哪些人能够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小镇做题家”的意涵是否已经发生了迁移?


我们都是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这个词并非最近才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早在2020年,“小镇做题家”的说法就在网络上走红,引起了青年群体的共鸣。“小镇做题家”一词源于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的网友发帖,豆瓣用户“水果糖”在小组总结称,“小镇做题家指的是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现有的关于“小镇做题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表征、困境、话语分析、心态和行动逻辑分析等方面。


社交媒体上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称号已经不再是出身乡村、家境贫寒的学子专属了,很多出身二三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学生也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做题家也不仅仅用于考大学,很多考公考编上岸的人也开始这样称呼自己。


“小镇做题家”的意义已经与最初在豆瓣上出现时有了很大的不同,最初这个词是被来自小城镇的重点大学学生用于自嘲,展示了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均导致的个人成长差异,但是现在“小镇做题家”一词被更多的年轻人作为在社交网站上进行积极的自我形象展示和构建的标签,抒发自己多年寒窗苦读后终于达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后扬眉吐气的快感。


那么为什么“小镇做题家”的使用场景和人群变得越来越广泛了呢?我有几点推测。


一是社交网络和部分典型案例的宣传作用使得“小镇做题家”一词快速地被社会公众所熟知,而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碎片化、海量化的特征使得网民们能够快速地接受这个网络热词,但不会深究某个词的出处和意涵,而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主观性的理解、使用和传播,这使得网络热词的涵义被不断地加工和扩充,最终从一个小众词汇变为广大网民都使用的热点词汇。


二是从“小镇做题家”一词背后反映的社会心理来看,这个词一方面蕴含着青年群体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教育资源导致的不公时衍生的自我安慰心理。部分青年由于家庭能够提供的支持作用有限,即使进入了重点大学、获得良好工作后仍发现自己在能力和眼界上与城市学生有很大的差距。“小镇做题家”一词隐含着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无奈,能够在社会上引发大量群体的共鸣。


另一方面很多青年在社交网站上分享自己成功求学和求职的经历,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逆风翻盘的“爽文”剧情,对目前仍旧苦苦追寻这一目标的青年群体起到了激励作用,同时这个词也暗含了发帖人对目前取得的学业、考公考编等方面成就的满足感,帖子的发布同时给予了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正向的反馈和激励,进一步提高了青年群体对这一个词的接受度。


说自己是“小镇做题家”就是蹭热度?


通过浏览社交平台上大量自诩为“小镇做题家”的帖子及以下的评论,可以发现,这些年轻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最低学历的生源地域来划分,可以分为来自县级及以下地区的学生和来自非一线城市市区的学生。按照院校水平区分可以分为重点大学学生(211、985高校,双一流院校,港澳以及qs排名前100的海外高校等)和普通大学学生。根据这两种分类标准,可以将所有的“小镇做题家”们分为四类,这四类人群在社交网站上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的时候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论。


可以看到,来自县级及以下地区并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是社会广泛认可的标准“小镇做题家”,而其他三类青年称呼自己为“小镇做题家”的话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抨击。抨击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点上,一是“小镇”,二是“做题家”。


对于“小镇做题家”一词中“小镇”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来自什么地域的人可以使用这一个词,从语义上来看小镇是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但是随着“小镇做题家”一词使用范围的扩大,很多来自二三线城市的青年也自称“小镇做题家”,他们认为非一线城市的小城市青年也属于小镇青年的一员。


这样的想法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批判,毕竟即使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来说,二三线城市的教育资源虽然有限,但是这些城市地区的青年享受的教育资源仍旧远远优于乡镇地区的青年享受的资源,更遑论当中家庭条件优渥的中产家庭青年,他们的成功除了个人的禀赋和努力外,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和托举。


如开头一位网友所言:“他们太过富有,以至于连小镇做题家的名号都想拿去。”在真正来自欠发达乡镇的青年看来,城市青年这样的说法无异于得了便宜还卖乖,占用了更多资源的同时还不珍惜,将成功全都归咎于自己个人的努力,这种行为进一步激化了网络上对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负面情绪。


另一个争论点在于“做题家”三个字上。“小镇做题家”最初的定义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什么等级院校的学生才算是“做题家”,因此当青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的时候,就读高校的排名也成为引发网友争论的因素。部分网友认为,要在某方面称自己为“xx家”,那就应该具备强劲的实力,也就是说只有顶尖的名校学生才能称自己为“做题家”,这就使得那些就读于普通高校和排名相对靠后的211、985高校的学生遭到“学历歧视”。


网友用尖锐的语言对很多发帖的青年进行“辣评”的原因在于,网络互动具有匿名性,根据个人发言进行追踪的难度较大,也不需要承担现实生活中因为发言而得罪他人的人际交往成本,给了网友“大胆开麦”的勇气,能够用最尖锐的语言对陌生人进行抨击和批判,甚至嘲讽谩骂,这也是现代社会社交平台上不友好的戾气时而出现的原因。


同时也表明小镇做题家的定义存在模糊化的问题,在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后内涵不断泛化,成为被广大青年群体熟知的词汇,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在使用的时候必然招致不同意见的争锋。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小镇做题家”?这个问题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你认为你是那你就是,关键在于“小镇做题家”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问题,那才是我们更需要关心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陈子垚(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编辑:歪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