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作者:傻狍子,题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作者:傻狍子,题图来自:AI生成
曾经,年轻人的光鲜是靠交“体面税”维持的,“护肤靠大牌,颗粒度细到连毛孔都要付费雕琢;吃饭首选bistro,一桌小碗菜外加几杯酒,美美干掉两天薪资……”
被各种溢价消费教育后,他们发现自己的钱包其实比啥都要脆皮。于是,一批痛定思痛的年轻人,开始回归一些实实在在的消费——比如从“攻占”超市开始。
以前为了买一些实惠的东西,他们会在周末专门跑去周边农村赶大集,后来发现这不过是一时兴起。“不光得早起,还得打长途,算下来也没便宜多少。”然而真正精明的年轻人,早就先人一步,把家门口的商超,爆改成大集。
如果说白天的超市还只是平平无奇的囤货渠道,那么当夜幕降临之后,进入大减价时段的超市,才是新世界的大门。“8点半开始优惠的超市折扣区,不光有大集的价格,还有山姆的品控,一顿买下来,轻松获得县城进货的爽感。”
起初,年轻人是硬着头皮解锁商超折扣区的,没想到却意外收获了许多能量。“以前习惯在北京独来独往,买菜全靠线上,如今爱上逛超市打折区,忽然与附近建立了联系,有了一种落地北京的踏实感。”
因为超市打折时间通常在晚上八九点钟,这和打工人的真实下班时间不谋而合,以至于很多人将逛打折区视为一种班后疗愈,“不光是看到便宜的物价开心,就算什么不买,只是在超市走走,看看货架上的春华秋实,也会被这些生活的秩序感治愈。”
甚至有人将逛超市视为恋爱第三程场景,“第一程约外食,第二程约家宴,比家更私密的则是约超市,因为在对生活细枝末节的对比和点评中,你可以轻易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与此同时,懂事的商超也率先爆改自己了。海陆空小吃应有尽有,到了打折点,价格堪比大集自助。“半价寿司、各国烘焙、地摊小吃和乡土碳水……就跟老鼠掉进米仓一样。”
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抱怨大集太远,胖东来怎么还不来,而是主动出击,在商超挖出县城物价:
一、超市打折区,正被年轻人开发成矿藏
曾经,逛超市打折区,还是家庭主妇(夫)的生活思路。如今这种通透的活法,被最懂精打细算的年轻人盘活了。有人将这种小众爱好解读成中年血脉觉醒的表现之一,“即使你现在没有注意到超市打折区,也会在某个时刻,走进这里,爱上这里。”
今年,95后北漂赵迪习惯在下班后去逛逛超市打折区,“菜市场是属于大爷大妈的福利地带,而超市8、9点的打折区则是年轻人自留地。”
赵迪最常逛的是家附近的物美超市。都说北京有三美——物美、果多美和味多美。物美本就属于低价超市,最近又开辟了早晚市,老人抢早市,年轻人则可以赶10点的晚市。
“周一是肉品日,周二是面包日,有时候还有折上折,约等于白送。逛饿了还能在便民食堂吃个炒饼,买个盖饭,急赤白脸一顿消费,也不过五六十。”
00后苏打自称沃尔玛的“精神股东”,说自己只逛晚上8点30的沃尔玛,因为熟食区全部半价,一到9点30直接买一送一。“到了打折时间,人流量明显增多,有人害怕抢不到,都是提前把东西放在购物车,到点再去贴半价标签。”
图源@Nati爱好者
苏打说,打折后的蛋糕、面包尤其划算,烤鸭烤鸡则是两大顶流,“到点大家都聚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其中的较量,因为一不小心好东西就会被别人包圆儿。”
而喜欢逛七鲜超市的新晋宝妈Pin则发现,有时候从傍晚五六点开始,七鲜就会成为黄标折扣菜的购物乐园,“东西齐全,一顿火锅的菜加上全家工作日的早饭,才花了80块。”
“如果你的口条优秀,跟工作人员混熟了,黄签折后还能买一送一,属于隐藏优惠。”
二、是谁在关门前的超市宴请自己
对年轻人来说,逛超市打折区不仅是为了榨干消费溢价,更重要的是,直接买超市熟食当工作餐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超市出品的食物毕竟主要面向家庭的,比起看不见来源的外卖,让人放心不少。”
图源@佛罗里达州长大人王女士
在广东上班的小小,形容关门前的超市才是真正的自助天堂。每天加完班,她都会去永辉超市扫荡一圈,买齐当天的夜宵和第二天的早午饭。
“一到晚上熟食区直接变成几块钱。4块钱的精品蛋炒饭、炒粉,9块钱的烤鸭,7块5的奥尔良烤全腿,还有9块钱有菜有肉的盒饭,算下来一顿饭比一碗面还划算。对于打工人来说,这个价格不光便宜,还比小吃摊要干净卫生。20块钱就能搞定3顿饭。”
图源@麦maisie
而在北京,来自山东的本土超市家家悦,则被打工人视为鲁版“胖东来”。“这里就是我的碳水库,晚上8点全部打折,抹茶吐司6块多一袋,欧包3块多一个,把面包卖出了大馒头的价格。”
山东籍北漂佳丽告诉我,最近常营的家家悦已经被年轻人吃成了自助,“包子、大饼、蛋糕、肘子、烤鸡、海鲜、河鲜……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便宜。”住在东坝的佳丽,周末会专门来这边扫货,“山东超市主打的就是各种面食,大手抓饼最好吃,一般晚上8点后就会有折扣,在原本就低价的基础上给你敞开新的大门。”
图源@麦maisie
“以前,北京的水果和酸奶真的是贵得超出了我的认知,现在好了,每次逛超市都是直奔打折区,人一旦买过一次低价的水果和酸奶,这辈子就定型了。”
95后斥斥是在英国留学的时候爱上逛超市打折区的,“在国外是觉得贵,只有打折的时候才能敞开吃敞开买,没想到这个习惯延续到了如今。”成为沪漂后,斥斥也喜欢一个人定时定点地在打折食物区游荡,他形容这种消费快感,就像“在一个氪金游戏里发现了免费装备”,“十几块的寿司,一两块的法棍……普通人的快乐原来这么简单。”
三、打工几年,才懂“大姨严选”
如果说,中产的血脉觉醒,是让别人觉得你过得好;那么中年的血脉觉醒,才是真的学会开始对自己好。于是,有人将爱逛超市打折区称为“姨味智慧”——一种普遍来自最会过日子的大姨们的生活经验。
图源@馋鱼夜炖桃
比如搬到一个新的社区,手握“大姨严选”,不管消费啥都基本不会出错。“所谓大姨严选,就是以周围生活区的大姨大爷为雷达,扫射到的生活物资区,基本都是性价比超高的。比如他们吃的餐厅,通常都是几十年老街坊严选出的,味道不出错,价格都是友情价。他们购物的地方,便宜新鲜,因为没人敢坑蒙拐骗大姨。”
图源@雨林Taurus
以前总是习惯在买菜app下单的Pin告诉我,她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契机,就是被月嫂安利的,“坐月子的时候,我习惯一键下单,月嫂跟我说那样不划算。上户第3天,她就把小区附近的商超摸透了,后来我就沿用了她传下来的安利,开始成为超市打折区的用户。”
图源@Maxine.Z
在Pin看来,虽然不少app也会有晚间出清价,但是种类不如线下丰富。“而且在超市你可以挑挑拣拣,很少会选到不新鲜的,但是线上买菜一旦遇上已经蔫吧的蔬菜瓜果,再退货就很麻烦。”
在新北漂小威看来,逛超市打折区是一个人融入陌生城市或者社区最直接和快速的方式,“年轻人总归不会一大早去菜市场,那么晚上的超市就是属于他们的大卖场。”曾经年轻人的活法是体面为大,如今他们从“质疑大姨、理解大姨到成为大姨”,终于解锁了真正的生活和消费智慧。
ENDING
最早意识到关门前的超市才是天堂的,可能是被买菜软件坑麻了的那批年轻人。“一键下单的代价就是得交‘方便税’,牛肉120克要你38块,比去店里涮潮汕牛肉还贵。这不是市场买菜,而是米其林点单。”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逛超市打折区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忽然对物价有了概念,“爱上黄标折扣,这反而是一种消费态度的升级——毕竟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作者:傻狍子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