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华晨宇《歌手》夺冠,粉丝张灯结彩夸实至名归,路人满腹狐疑说歌不配位。配不配的问题,向来是随心的,就像阮籍对楚汉之争的感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到底刘邦是竖子,还是项羽是竖子,抑或在阮籍看来他们都不硬?华语乐坛也走到了群雄逐鹿的年代,只要一个结果并非“众望所归”,那么诸侯会盟的时候,下面总有人嘀咕:“呜呼,你也配?”
华晨宇拿歌王有道理吗?当然是有的。当周深表演结束被奇袭的时候,歌王已如探囊取物。
其他人拿歌王有道理吗?当然也是有的,甚至更有合理性。金曲歌王萧敬腾、日本唱将米希亚、唱“疯”了的袁娅维,决赛的表现同样有底气。
让90%的人感到10%的快乐,和让10%的人感到90%的快乐,哪一种音乐更震撼?华晨宇只是分众音乐的“一方诸侯”,而《歌手》决赛是“多方会盟”。当圈层文化向外扩张,路人的抵触和粉丝的反抵触,都很好理解。
不拿歌王,屁事没有。拿了歌王,天雷击来。这就像修仙求道之人,想要踏破虚空,便要遭受五雷之劫。甚至身体尸解后,元神还要找个新的马甲换号重练。华晨宇的夺冠,把耀眼的光芒舞到了大众面前,势必要遭受围攻的诘难。
无论华晨宇和粉丝们有没有意识到,他正在经历一场“渡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饭圈自嗨的废话。歌不配位,必遭反噬,这是路人想当然的自欺。真正的问题在于,他如何在大众舞台上站好自己的位置?
虚心接受批评,那便不是华晨宇。但继续收割光环,路人的口碑不会好转。与其说这是华晨宇的症结,倒不如说是华语乐坛乃至整个娱乐圈的窘境。你们这些人啊,天天想着“出圈”,殊不知群嘲才是出圈的第一声号角。
歌王花落
华晨宇得了歌王,可能太多人不满意。但如果你把整个剧本,看成一个亲情故事还是很圆满的。一个从湖南台走出的好孩子,兜兜转转得到了老父亲深情的嘉奖,留下其余“三好生”的错愕:“那我的小红花呢?”
单看常规赛排名,四冠的华晨宇确实能打。论起场外人气,也只有周深可以勉强较量。而从亮眼程度看,也只有背水一战的袁娅维和放飞自我的徐佳莹,可堪称对手。辈分奇高的米希亚,似乎更应该出现在前六季的《歌手》。
即便这一季,总是强调“当打之年”(老实说,这更像体坛词汇,而非乐坛术语)。但无论谁拿了歌王,还是要和韩磊、韩红、李玟、林忆莲等“前歌王”比较的。客观来说,华晨宇确实还没到那样的地位。出道和被骂的年份,都还不到。
以至于结果一出来,“华晨宇歌王”的热搜,反而排在了“歌手剧本”的下面。对获得歌王的“程序质疑”,甚至超过了“实力质疑”。戏剧性的峰回路转,让路人觉得铺路过于明显。
先是袁娅维正赛里被吉克隽逸奇袭淘汰,“刘门”两大vocal窝里斗本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戏码;随后袁娅维突围赛夺冠,取得了决赛的入场券。骚操作接踵而至,她奇袭了整个赛季都没有被奇袭过的米希亚,然后成功了。
与此同时,吉克隽逸奇袭同样没被奇袭过的周深,也成功了。《千里之外》写得好:“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刘门娇娃分别除掉了歌王的两位“大种子”,然后拖着残躯走到华晨宇面前,献上王冠。这还是《歌手》吗?这是《马栏山攻略·深宫歌手记》。
周深和米希亚,巧合地双双陨落,让华晨宇的加冕显得合理又无趣。10场正规赛中,华晨宇的夺冠次数=周深+米希亚。其余6次则是两次第二、两次第三、两次奇袭赛获胜。按照这种走势,放周深和米希亚杀过去,会产生另一种结局吗?
跟常规赛成绩一直被谭晶碾压的林忆莲比,华晨宇的夺冠还算理直气壮。人们质疑的只是,为什么连决赛神仙打架的局面都不敢造。当一个比赛,弄成了一只兔子和几只乌龟的赛跑。说不清是节目的胆怯,还是支持者的无畏。
稍微理智的粉丝都应该明白,歌王的座位是针毡。宋丹丹也想华晨宇拿第一,但还是说如果没拿到,对华晨宇可能更好一点。“你受点挫折吧,不能太顺了。”
不愧是《小崔说事》常驻MC,这话怎么听怎么在理。
不配谁配
宋丹丹以为没拿歌王是挫折,但硬糖君却觉得拿了歌王才是。它标志着,华晨宇的音乐旅程进入新阶段:那就是,不管他愿不愿意向外看,他都走到了更广阔的大众视野下。
尽管被调侃为“华(晨)宇乐坛”(中间晨字不发音),但现在的时代风向的确和二十年前大相径庭。曾经,天王巨星的粉丝们不管骂战如何,都不得不承认对方的爱豆受到了广泛喜欢。如同谭咏麟和张国荣的纷争,没有哪一边觉得对方是不会唱歌的鸭子。
而现在个性解放,年轻人自我意识觉醒得比罗志祥变心的速度还快。既无法再造出天王天后,也无法对“敌军”产生客观认识。在粉丝眼里,华晨宇是潮流音乐的领军人物,能唱到灵魂深处;在路人眼里,他是华语乐坛唯一会跳大神的巫师,咿咿呀呀的吟唱宛如萨满。
过去发生在年轻周杰伦身上的,是代际问题:老一代质疑,而新一代力挺。现在发生在华晨宇身上的,则是圈层问题:老一代还没发出意见,新一代的群体内部已经打得不可开交。
即便是华晨宇的粉丝,也不能尽会他的歌唱、尽学他的手势、尽仿他的倒地。甚至有人怀疑,就连华晨宇自己,也不能再哼跟决赛一模一样的《哥谭》。那么,人们为之疯狂着迷的又是什么?
可能是当歌手的台下际遇和舞台人格契合时,发出的充满宿命感的光吧。在华晨宇参加这次《歌手》前,他背着“难听”的骂名已经好几年。所以他首次登台时,歌词里的“向暴戾迎击”无疑和现实形成了某种呼应。
这种回应当然是很勇敢的,但和他的音乐质量无关。以《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为例,在2019火星演唱会上首唱,后段的哽咽和停顿是没有问题的,至少证明歌手唱歌带了唱商。
而从跨年晚会直到《歌手》,华晨宇把情绪失控做了复制粘贴。催泪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低廉的是直接哭,更低廉的是一直重复无偏差地哭。华晨宇曾批评“音乐裁缝”李袁杰套和弦创作,但这种情绪粘贴其实也没高明到哪儿去。
如果说崩坏的《我们》,混合了听众对饭圈文化和节目组的不满。那么《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也不该是华晨宇“会玩音乐”的论据。“不要再怀疑”“经历了潮起潮落”这种命题作文式歌词,即便他唱得再投入,也只算中庸之作。
和那种动辄几十万评论的爆款相比,硬糖君反而觉得《Here we are》这种歌好听。看《使徒行者》电影版的时候,莫名觉得片尾的吟唱空灵幽邃,翻出是华晨宇唱的还颇为震惊。
渡劫躲劫
《Here we are》的电影原声带,在QQ音乐的评论寥寥7条。只包办了谱曲的歌,或许不能完全体现华晨宇音乐的独立性。今天人们的爱如此纯粹,以至于觉得“作词、作曲、编曲”一体的歌,才算完美。
华晨宇有好听的歌、也有难听的歌、还有很多人听不懂的歌。这是所有风格化明显的歌手的共性,但套到华晨宇身上尤为扑朔迷离。听不懂只能说信号频道不同,和审美高低扯不上关系。
实在疑惑粉丝强行安利如同卖假药的行为,那些文意不通的乐评更像是白日梦呓;而路人的愤懑也很奇怪,在你耳朵里这么难听的歌还坚持听完,是信了什么治疗疑难耳疾的“偏方”?耳机一扯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演变成圈层大战。
华晨宇一直没变,变的只是他被更多的人看到了听到了而已。把7年前他参加《快男》的视频翻出来,那弹着键盘哼着歌如痴如狂的样子,和现在的倒地降神有何不同?
火星文神曲,让陶晶莹坐立不安。蔡国庆老师的365个祝福也不送了,直接按了暂停。只剩下刚换完头的尚雯婕大加赞许,仿佛眼前那个狂敲琴键的疯子,就是她寻找良久的千里马。
老尚关心华晨宇的起居和创作状态:“是否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架钢琴一台电脑,做一个人的音乐。创作出一个好东西后如同精神失常,人像飘着一样走路?”华晨宇惊了:“怎么被你全部猜中?”尚雯婕得意地说她也是这样。
今天看来,有这种创作状态的音乐人,造出的作品都挺遭骂的。尚雯婕并不是华晨宇的伯乐,她只是用了街边老大爷的算命碰瓷法唬住了小孩。哪个独立音乐人家里的摆设又不是那样的呢?
能够包容的,证明你是同样放飞的尚雯婕。不能接受的,也不能当成蔡老师处理。作为末代快男(2017年那届算是彻底糊),当年的华晨宇本就缺乏“感动中国”的基因。
自理能力差,洗衣机不会用,盛饭时直接把碗放到盆里。相比那些苦情的音乐追梦人,华晨宇的故事太都市、太个人化、太缺乏社会环境映射。所以陶晶莹说他:“这个孩子不是有才,就是有病。”(从她当年力保于朦胧,就知道姐们儿只看脸。)
而如今的华晨宇又缺乏“稳坐歌王”的基因。没有出圈歌曲,表演动作极端扭曲,标榜音乐只做给懂的人听。相比唱片没落之前的天王天后,他失去了和大众共情的能力,甚至也不想做出媚合的努力。
从那个带着眼镜的“火星弟弟”,到现在的“挨打歌王”,华晨宇经历了歌坛的七年之痒。他其实没有病,也没有才,可能有那么一点病态的才气招人爱。
一朝被粉丝送上顶流,接下来便是路人群嘲,这点谁也跑不了。而群嘲之后,等待他的命运是鹿晗、吴亦凡,还是蔡徐坤、肖战?虽然感到可悲,倒也很想看。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