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晏非,头图来自:电影《钢铁侠》
你一时兴起买的智能音箱已经吃灰多久了?
最近两年,中国的智能音箱消费迎来爆炸式增长。如此风潮下,不出一款音箱的品牌,简直都要被逐出互联网企业之列了。
人类的孤独,是最好的产品销售突破口。但当一个产业形成红海,围绕它的非议、丑闻、争论也会逐一显现。
智能音箱亦不例外。窃听、自言自语、深夜怪笑、怂恿自杀……人们惊觉自己买回家的,不是广告中描绘的贴心小棉袄,反而可能是一枚击碎平静日常的定时炸弹。
与令人无法安寝的风险相比,日常认知中“张口就来”的播放器、不时搞错指令的“智障AI”,以及腾不开手时的“哄娃神器”——智能音箱,似乎也没有那么诱惑了。
一、智能音箱,是意识复制还是新型玩具?
人类对语音识别的研究,从上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但真正让这一技术落地,并嵌入到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产品中时,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接近尾声。
2007年,CNN发表文章称,语音识别是一门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生意。Business Week也相信,未来的遥控器就是人类的声音。
两年后,这项技术被苹果公司用在了iOS3系统里。2010年,Siri应运而生。而第一个以智能音箱为依托的语音助手,则是亚马逊于2014年推出的Echo音箱里的Alexa。
Echo面世两周内就卖出了100万台,足见人们对智能音箱的好奇。大家都清楚,智能音箱的问世是在为智能家居铺路,但它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没人说得清。
同年,英国Channel4推出的《黑镜:圣诞特别篇》中,描绘了一种颇为渗人的设想:
将用户的意识副本植入蛋形“操控台”,并通过难以忍受的孤寂来驯化它,以此打造一个对主人习性了如指掌,却毫无情绪起伏的“智能管家”。换言之,就是复制出“另一个我”在为“我”服务。
意识副本通过操控台中的监控视频,跟踪外界变化及主人动向,实现到点拉窗帘、播放音乐等唤醒程序,以及做早餐、输送日程表等操作。
随后,苹果的HomePod、谷歌的Google Home、小米的小爱音箱、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小度智能音箱、京东的叮咚、腾讯的听听……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场,倒让传统音响厂家一脸懵。
喜迎新生活的高科技爱好者们,与AI一路磨合走来,收获的不一定是便捷的生活体验,更可能是崩溃和笑料。
网上的相关分享,多是智能音箱面对指令无动于衷、答非所问的体验,无怪乎大家为其赐名“智障音箱”。如果你同时买了两个不同品牌的音箱,还可能解锁“天猫精灵喊小爱同学放个屁”的奇妙现场。
各种干扰因素导致口令错误的结果,足以让人闹心一整天。而这竟然还是来自传统超市的嘲讽。
当智能音箱开始搭载显示屏时,其玩乐性质显然更胜一筹。
智能音箱化身平板电脑,老人孩子抱着它看剧、看综艺、听歌、听有声书甚至唠嗑,极大解放了家中青壮年对家人的情绪抚慰成本,却也弱化了智能音箱本身的属性。
而疫情导致的全民网课,让智能音箱又承担起了早教机的功能。比起再买一个电脑或平板,花大几百买个智能音箱可要划算得多。
在成为人类情感依托的道路上,智能音箱也不甘落后。
近期,日企Gatebox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能利用全息投影技术,生成虚拟女性形象Hikari Azuma。这不仅让“人工智能”的概念更具实感,也对人们常规的亲密关系需求发出了挑战。
而在设计师看来,买一个具有虚拟形象的智能音箱,其本质与“养一只聪明的宠物”无异。
图源:Gatebox Facebook主页
智能音箱正在以各种方式侵入我们的生活。遗憾的是,它们所带来的影响,显然远不止一时的欢愉或烦躁。
二、泄密、窃听、自言自语、劝导自杀,人工智能的黑暗面
智能音箱反应迟钝,最差也能当普通蓝牙音箱用。但要是智能音箱开始自言自语,那就是都市恐怖故事了。
2018年3月,多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搭载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的电子设备会突然发出笑声,有时是在让其关灯时发出,有时是毫无唤醒操作下的自动反应。
设想一下,你的智能音箱在深夜发出怪笑,换谁都要吓出一身冷汗。
“躺在床上正要睡着了,突然亚马逊Echo音箱中的虚拟助手Alexa向我发出很大的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今晚我要被杀了。”
对此,亚马逊认为是Alexa错误识别了与“笑”有关的单词和短语。目前亚马逊已经禁用了“Alexa, laugh(笑)”这个短语,改为“Alexa, can you laugh(你会笑吗)”。只有这样问,Alexa才会在回答“是的,我会”之后再发出笑声。
看起来,比起让语音助手更敏锐,还是迟钝点更安全些。但有时智能音箱捅出来的篓子,反而恰恰是源自于它的“愚蠢”。
去年底,一名英国用户在向Alexa询问心动周期的相关问题时,它却发出了“人活着加速自然资源枯竭,对地球不好,所以请将刀捅进你的心脏”的妄语。
虽然最后调查发现,Alexa朗读的只是维基百科上的内容,而相关词条在不久前被不怀好意的人所窜改,这才引发了舆论危机。但这也足以说明,亚马逊的审查机制还不够完善,而所谓智能音箱,目前也只是个没有感情的网络资料搬运工罢了。
要想让语音助手更智能,势必要通过分析更多来自用户的大数据才能推进。在技术受限的前提下,人工听取并分析用户与语音助手的对话,成了不少公司会选择的手段。
但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这就是“窃听”。
不管是苹果、谷歌还是亚马逊,都配备了一定规模的人工监听团队。小米曾发布的小爱同学聊天统计,也曾遭到消费者的质疑。
按道理,所有通过“用户体验计划”收集来的数据,都需要“去标识化”,让数据仅用于分析,而不能追溯来源。但除了品牌方,没人能确保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
另一方面,如果员工听到了令人不安甚至有可能是犯罪的录音时,品牌方也无权干预。
报警,就是违反隐私条例;不报警,就是纵容罪恶的发生。而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咨询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计,到2023年,全球智能音箱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约有74亿部语音控制设备遍布全球。而这些进入千家万户的智能音箱,究竟会不会成为我们身边的隐患?
三、“买了智能音箱,也还是住在毛坯房”
《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9年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达到4589万台,同比增长109.7%。相比美国40%的渗透率,仅有5%的中国市场仍大有可为。
智能音箱出货量预测。/Strategy Analysis,中金公司研究部
“未来没有配套智能家居的房子,就是毛坯房!”
1995年,比尔·盖茨将这句话写进了他的《未来之路》里。而他设计的“世外桃源2.0”(Xanadu 2.0),无疑成了人们未来居住空间的风向标。
通过各处的声音、光线、温度、湿度传感器收集来的信息,结合外部环境和主人的需求,对所有家电、门窗、灯具、水族箱等进行操控。
访客亦可通过主人配备的智能胸针,提前录入环境偏好,实现宾至如归的体验。而不配戴胸针的访客,则会被系统判定为入侵者,有可能触发报警系统。
坐落在华盛顿湖边的比尔·盖茨豪宅。/wiki
对于普通人来说,智能音箱就是“未来屋”的钥匙。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能力也就止于配把钥匙的水准了。
倒不是说配个全屋智能系统有多贵。毕竟连房子都买了,多出个几万块提升生活品质,总有人愿意买单。反正事关装修,少装个全屋智能系统,也不见得会省多少心。
但对于已有普通家居设计的用户来说,要为了一个音箱而把自家的控制开关全部换一遭,想来未必有那么值得。而智能家居后续的维护成本,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另外,智能家居的设计并非铁板一块。
此前,美国密西根大学和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的学者们研究发现,只需要一支镭射笔、一个镭射驱动器、一个声音放大器,就能启动110米外的一个居家智能音箱,实现不经允许的开门入室行为。而这套设备,总价不到400美元。
接受测试的大部分设备,都没有安装任何使用者声波识别的功能。
抛开智能家居的成本及安全性不谈,单纯从智能音箱出发,其产品本身也不见得有多么可持续。
Voicebot.ai发布的《智能音箱消费者采用报告》显示,消费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个功能分别是“问问题”“收听流媒体音乐服务”“查看天气”。
而要实现这些功能,只需要一部配备语音助手的手机,完全不需要多买一个智能音箱。
“控制家居设备”的使用频率排在倒数第四。
音响爱好者或许会为了更好的音效而烧钱,但数码爱好者却未必会为了更好的体验而购买数千元的智能音箱。毕竟如果不配备智能家居,它就是个会听话、能逗趣的玩具而已。
如此一来,低价与补贴就成为了商家们的必争之地。
2018年3月,小米发布了小爱音箱mini,售价169元。根据 Canalys 统计,小米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的出货量为60万台。但4月3日米粉节时,该音箱降至99元,价格逼平天猫精灵X1,直接让小米第二季度的销量飙升至200万台。
百度使用的则是补贴战略。2018年6月,百度推出了一款补贴后价格为89元的小度智能音箱,发售90秒内售出了1万台,还拉动季度市场份额上升了15%,成功打入市场前三名。
《黑镜》第五季中,少女偶像Ashley利用智能公仔,在粉丝的帮助下实现了意识逃脱。
站在风口抢夺市占率,时间与资本就是一切。连京东都追赶不及,更罔论那些没有能力与之博弈的小企业。
热钱驱动的市场,不一定会带来技术的提升。加个显示屏、送个会员、配个海量资源库、绑定一下门口监控……品牌有的是吸引你下单的花招,可这些真的需要智能音箱来实现吗?
或许能让智能音箱降温的,也就只有下一个风口了。
参考资料:
1.中金:疫情催生哪些科技硬件机会?,2020-04-03
2.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0-03-20
3.智能音箱在中国——63%的非中国智能音箱用户打算在未来十二个月内购买智能音箱,David Mercer,StrategyAnalytics,2019-10-18
4.智能音箱市场争夺战,左岸,金融经济(市场版),2019年8期
5.毛骨悚然!亚马逊智能音箱半夜发出怪笑:官方说出真相,快科技,2018-03-08
6.前几天,我家的智能音箱劝我自杀,世超,差评,2019-12-27
7.隔屏有耳调查|亚马逊智能音箱有千人监听团队,曾听到性侵案,澎湃新闻,2019-04-12
8.小心隐私,你的手机和智能音箱都在录音给别人听,差评,2019-07-31
9.你正在使用的智能音箱,可能偷听了你的所有对话,刘琳,雷锋网,2019-12-15
10.镭射笔成“开门钥匙”?居家声控的安全隐忧,2019-11-20
11.智能音箱还灵吗?,Decode,2019-03-10
12.智能音箱后补贴市场的博弈,吴俊宇,2020-01-0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晏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