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郭梓昊,编辑:徐达荣,题图来自:AI生成
四周一片漆黑,手电筒的光束打在不锈钢铁架上,折射出满屋银光。
像是发现了宝藏,龙哥的脚步停在一台海鲜蒸柜前,凑近端详了会儿,“2023年早产(行话,即2022年下半年生产),品相还行。”
从事餐饮设备回收十年,龙哥今天算是撞上了大单:2000平米的大店,从厨房到员工仓库到一应俱全,宴会厅里的吊顶水晶灯、大几万的微瑕红木圆桌、4D环绕音箱,整店投资少说千万。
“运营方是来自香港的上市公司,光是设备就花了几百万。”餐厅老板努力挤出笑意,全程陪同左右,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对方抬点价。
黑暗中,龙哥正在检查设备的新旧程度。(图/郭草莓 摄)
但龙哥似乎对此见怪不怪,清了清嗓子,开口便打了预防针:“东西都还不错,只是价钱,你不一定能接受。”
对方的期待,最终还是落空了。几十套桌椅板凳、两套厨房设备、8台音响和电视机,以及少量的铁架杂物,龙哥只报价5万元。
话毕,老板熟练地起身、送客、锁门。
他显然并不打算留下这个没有“眼力见”的生意人。龙哥倒是不在乎,“现在餐饮行情不好,收了也不一定好卖。你可以再问问其他同行,比下价格”。
不同于一般买卖的你来我往,这并非什么砍价话术。
两个月前,龙哥收了58万的货,却只卖出去了50万,是少有的“倒挂”现象。就在外界对餐饮设备回收生意的印象还停留于“永不亏本”“一夜暴富”时,部分从业者已经感受到了些许入秋的凉意。
工人正在清洗收购来的厨具。(图/郭草莓 摄)
这是一门饱受争议的生意。
餐饮设备回收的生意好坏,往往取决于店铺的迭代——倒闭和创业速度越快,回收商机越丰富。也因此,餐饮设备回收,素来被贴着“吃着行业恶性发展红利”的标签。
但眼下,餐饮设备回收行业却处在一个尴尬期:
市面上,撤店的多,开店的少,收来的货物变得难以卖出。“别看市场上还很热闹,实际上很多人都在清理库存、准备过冬。”一位广东的回收商说,在珠三角,每个月都有几家餐饮回收门店悄然消失。
不知不觉间,餐饮行业正在经历的阵痛,也蔓延到了回收商身边。
餐饮回收商的2024
东莞常平,一个不起眼的露天小院里,静静躺着上百家餐饮店的“过去”。
两台四开门冰箱、日料料理台,像俄罗斯方块般垒成两米高;柜台上的咖啡机表面覆盖着一层薄灰,走近仍能闻见淡淡咖啡香气……
龙哥就坐在堆成小山的桌椅板凳间,像是这座“餐饮博物馆”的国王,向来人炫耀起身后的战利品:这款红木圆桌来自一家湘菜馆,老板整店投资了230万元,只回收了9500元;那台不锈钢灶台,前任主人是一名00后老板,网贷十几万开了卤味加盟店,最终血本无归。
龙哥为来访者讲述餐饮故事。(图/郭草莓 摄)
从业十年,龙哥见证了太多繁华背后的苍凉收场。
“你知道开一家饭店倒闭速度多快吗?”“装修到一半,门框还没钉上,就因为信心不足整店拆掉了。”这就是烈火烹油的餐饮行业现状——闭店周期从三年缩短到一年,再到如今的一个月,甚至更短。
今年9月下旬,仅半个月时间,龙哥就回收了40家餐饮店,平均每天2家,“仓库都堆不下了”。
采访当天,新周刊记者随龙哥辗转了东莞和惠州,稍晚他又独自去了一趟深圳。全天下来,收了一家西餐店、一家中餐店和一家烘焙糕点店。
相比以往回收时“我全都要”的状态,龙哥正肉眼可见变得挑剔。
曾经炙手可热的新式茶饮和咖啡店设备不敢收了,从年初到目前为止,二手咖啡机的价格掉了1/3;各式加盟店的灶台、收银台只以废品价回收,因为大多是卖不出去的定制款。
只有冰柜、空调、大众厨具等硬通货,龙哥才会多瞧上几眼,但回收条件仍然“苛刻”——只收三年以内的新品,稍出现些“微瑕”都得谨慎考虑。
采访间隙,龙哥接起了手机,电话那头是寻求接盘的同行。“实在吃不下了,现在拿货怕是囤到明年卖。”龙哥的语气仿佛是在拒绝一个烫手山芋。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如何把货卖出去成了回收商的首要任务,一切都需要向周转率看齐。
“回收是为了再次销售,但如果只进不出,餐饮设备回收这门生意就失去了价值。”奇荐二手回收的联合创始人张健估算,目前倒闭和新开的餐饮店比例接近3比1,这导致设备回收的周转率从原本的两三天延长到了一周以上。
一系列微小的数字变化背后,是餐饮设备回收商们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去年,餐饮行业涌入了不少新玩家,二手设备需求旺盛,同行间的调货价不断上涨。张健身边不少传统回收商,不惜花费百万元高价囤积货物。
而今年形势急转直下,卖货开始比收货更难,仓库饱和滞销,回收商们不得不降价赔本,以求尽快回款。实在卖不出去的设备,只能流向废品回收站,被砸成废铁,以9毛钱一斤的价格出售。
回收商的仓库里堆满了桌椅板凳。(图/郭草莓 摄)
春天过后,张健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只是这次的回收对象,从餐厅店老板,变成了同行。
回收商们的倒闭潮,也在猝不及防间出现了。
张健重庆老家的小县城,原来有20多家餐饮二手回收商,去年新增到40家,不到半年关了5家。张健说,这些同行大多是沉淀了5年到10年的“前辈”,却意外倒在了二手行业最出圈的2024年夏天。
“只有回收商才知道,这一刻有多荒谬。”张健语带无奈。现实开出的玩笑仿如一记重拳,技术性击倒了一大片坐在“金矿”上的人。
从700%毛利到亏本买卖
十年前,二手回收行业被誉为“永远不会倒闭的金矿”,暴利是不变的底色。
“以前你能想象二手回收会倒闭?根本不可能。”点燃一根香烟,龙哥坐在奔驰车里,怀念起那个“点废成金”的年代。龙哥的老家在江西宜丰县,当地的不少老乡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二手生意,拉动了县城的GDP增长。
回收商正在将回收品搬上货拉拉。(图/郭草莓 摄)
靠着被外人视为“收破烂”的工作,龙哥的父辈不仅养活了几代人,还在小县城里建起了几层高的小洋楼。
“二手回收的早期模式,注定了它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龙哥说。
那时候的餐饮回收还处于“零元购”时期,回收商“拿店”无需花费一分钱。很多老板为了赶时间腾空房子,不仅不会收钱,还得倒贴钱让回收商把东西清空。而回收商只需从“废品”中拆卸出不锈钢、铝合金、铁等材料,转手卖到废品站,短短几天就能赚上几万元。
再后来,市场开始意识到“破铜烂铁”中蕴藏的价值,行业逐渐形成了具体的估价标准。回收商开始根据设备的类型、品牌、成色、功能等因素,按照原价的5%~30%回收设备,再以原价的七八折卖出。
不难看出,这仍是一个暴利的生意。一进一出之间的差价,毛利通常可以保持在700%以上。
由于父亲从事二手回收行业30余年,从小在“垃圾堆”里长大的张健,对黄金一代的故事耳熟能详,诸如北京的从业者靠着回收生意,买下了商铺开始收租;上海的回收商仅仅一年就开上了BBA……
因为赚钱过于简单,行业内流行着一句话:“如果某个人连二手回收都干不下去,建议直接打一辈子工。”
奇荐二手公司在东莞的回收仓库。(图/郭草莓 摄)
那曾是躺在废品上数钱的日子,直到这个“冷门”生意被更多人看到。
不知从何时起,原本依靠“同乡帮带”的餐饮设备回收行业,突然涌进来了许多“外来人”。他们当中有炒房失败的房产经纪人,也有从互联网大厂跌落的再就业人员,而更多的,是曾经“被回收过”的前餐饮店老板。
人多了,水自然就混了。
“之前是100个人分蛋糕,现在是1000个人分半个蛋糕。”龙哥说。现在业内的普遍回收标准是,原价3折以内收、5折以上卖,有时候想要抢到一个好单子,还要赔钱“进货”。
有一次,餐饮老板喊来包括龙哥在内十个回收商,宣布现场竞价。回收商你八百、我一千,中途加价了几十次,单价从几千一路涨到了快十万。就这样,一桩本来稳赚不赔的生意,从700%的利润降到两三倍,再到30%甚至更低。
龙哥和同行一起回收餐饮店。(图/郭草莓 摄)
不断压缩的利润,让二手回收从一门挑挑拣拣的粗暴生意,变成了关于人性的博弈游戏。
秉着从不做赔本买卖的原则,回收商碰上不赚钱的单子,通常会采用“拖”字诀,等到房租到期、物业上门清场,逼迫老板不得不答应提价拆店;碰到一味想卖高价的老板,回收商会安排同行去跟老板去沟通,故意报低回收价,类似于工程项目里的“围标”。
几番下来,餐饮老板们也学精了,携定金跑路、三匹空调谎称五匹等操作司空见惯。即使回收商再细心,总有看走眼的时候。
张健也在回收时栽过跟头。有一次,他原本准备回收一批铜圈光缆,初看时没问题,翻开底下一看全是木头,可全款已经打了过去,只能认栽,赔了好几十万。“水不仅混了,还变深了。”
玩流量、看研报,回收商的自我修养
市场饱和、毛利下降,当餐饮设备回收不再躺着赚钱,从业者思考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把货卖去哪?通过哪种方式把货卖出去?怎么卖价钱更高?
“二手回收的魅力在于,别人卖不出的你能卖出,别人卖六折你能卖七折。至于如何拿到溢价,就各凭本事了。”一名回收商如是说。
流量成了现阶段解决仓储库存的最好“良药”。行业群里,回收商们的讨论焦点已经从哪里能找到货源,转向视频怎么拍画面好看、怎么表达更有爆点、哪种题材更吸睛。
“互联网能让回收商直接找到客户,流量就是即时销售。”
在众多回收商中,清仓哥是较早接触互联网的。2022年,当时的市场还未真正泛红,他已经拿着手机,拍遍了重庆县城大大小小的餐饮店。
清仓哥拍摄的视频。(图/采访对象供图)
起初,身边传统回收商都很疑惑:这个年轻人为什么放着钱不赚,整天不务正业?只有清仓哥自己知道,在互联网干二手回收,卖货速度究竟多恐怖。
一个餐饮店,老板找店面要一个月、装修要一个月。而回收商从进店开播、成交卖掉设备、关店锁门,最快只要15分钟。“快进快出的周转率,恐怕没有哪个行业可以轻易做到。运气好的话,货能当场清空,省去搬运和仓储成本。”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同时也消除了信息壁垒。
过去,回收交易主要在线下进行,最多只能覆盖5—10公里范围内的生意。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他们能更快地找到目标用户和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群体。
视频火了之后,清仓哥最远曾把货卖到非洲刚果——在那里,国内1800元的二手四门冰箱,能卖出4000元起步的高价。
仅半年时间,在常住人口50万的小县城,清仓哥进账1000万,一下子成了当地名人。
“不懂互联网,成不了优秀的二手商。”张健和清仓哥是老乡,两人一起从西南小县城来到珠三角,创办了奇荐二手回收公司。
得益于早年开办游戏MCN工作室的经历,张健喜欢研究互联网和短视频。
开头就必须要反差爆点,“一夜清空300万二手火锅店”“东莞00后投资230万,4个月倒闭”,说话时情绪得高昂,表情要到位。
直播也讲求策略,先用“极致性价比”爆款单品吸引客流,亏点钱也没关系,只要把流量导向整个“私域”货盘,就能快速周转实现薄利多销。
回收商也深谙流量之道。(图/受访者社交账号截图)
有时候,他们还会帮同行卖货,用互联网黑话叫“赋能”。与大多数互联网回收商一样,清仓哥账号后头紧跟四个大字——“全国收徒”,“拜师费”1万元起步。“我们每天有1000条客户咨询,可以把线索筛选,分发下去。”
除了研究流量外,看研报也是这些回收商的必修课。回收商们要知道卖货的方式,更要对行业发展有洞察,知道接下来哪些设备会好卖,哪些可能会滞销。
做餐饮设备回收后,龙哥对于各家品牌信息极为关注,特别当某个行业传出“破万店”的喜讯时——在回收商看来,这可能是市场饱和、应该提前离场的信号。
近年极度内卷的咖啡行业,就是前车之鉴。
两年前,不少同行靠着买卖二手咖啡机,在深圳买豪车、换豪宅。但风水轮流转,在某品牌“破万店”后,回收商们仓库里的半自动咖啡机开始成堆滞销,不得不卖掉车辆换取现金流。
“除了众所周知的火锅、新茶饮、咖啡外,现在最不能做的还包括零食店。”连锁量贩零食店在中国县城高歌猛进的当下,清仓哥今年已经回收了不下十家。在他眼里,零食店是最不值钱的。“以店里摆满的铁皮货架为例,老板从品牌方拿货价是1000—5000元/组,回收商最多给到50元/组。”
这些经验,都来自最真实的商业失败故事。“做二手回收的人,你问他哪些行业好做,他不知道。但如果你问他哪些行业不好做,他肯定知道。”他说。
失去回收商,餐饮店的终点是废品站
餐饮设备回收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行当。
清仓哥见多了餐饮“小白”的满腔热情:35岁从大城市回县城创业,刚向清仓哥添置二手设备准备大干一场;两个月后,又来电询问能否将二手设备再次出售;半年过去,重新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朋友圈也设置成仅三天可见。
“只要你是个正常人,很难不被触动。”清仓哥说。
更何况,大多数回收商也曾是落难的创业者。在入行前,清仓哥刚刚经历了人生的滑铁卢,投资的零食、烘焙连锁、白酒生意全部打了水漂,半年背上200万债务。
二手回收给过他的机会,如今已很难给予更多的入局者。
有时候,面对角落里抹眼泪的老板,清仓哥也会偷摸加点钱。可这点钱对十几万打水漂的老板来说几乎杯水车薪,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份善意。
干设备回收的三年里,清仓哥被问到的最多一句话是:“为什么我从品牌十几万买来的设备,到你这儿只能卖这么点?”
“按废品收当黄金卖”“黑心商人”……在各个回收商的账号评论区,总会看到这样的留言。一开始,清仓哥还会反驳几句,到后来也懒得解释。
“老板很难理解,自己的投入到底去哪了。”按照清仓哥的说法,加盟品牌想要赚钱,都会在加盟费里绑定机器设备,这意味着新开的加盟店不会购入二手,而杂牌餐饮市场又消化不了如此体量的设备。
卖不出去的货,在回收商眼里就是一堆废铁。“市面上几家耳熟能详的新茶饮品牌,不加空调,整店回收价就几千。”
但卖不掉的设备,真就无用了吗?
张健曾见过崭新锃亮的定制灶台,被送入废品站后,经由工人拆解,放在液压机下,轧成一张薄薄的铁片。在他看来,这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仅是餐饮行业,回收商群体就是所有行业的兜底环节。”
按照张健的说法,在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留下的基建残留、产能过剩等问题,回收商们需要用3到5年的时间做整体的消化。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消化一直处于“水面下”:
某房地产公司暴雷前夕,是张健联合三家公司,悄摸地收拾了十几栋楼的物资;某连锁电器品牌一夜裁掉了整栋大楼的员工,也是清仓哥签了保密协议,进楼把电脑搬走;甚至连城市里废弃多年的商业广场、游乐园,都是这帮人在默默消化里面的机器设备……
在大众视角之外,这是回收生意的另一面。
二手仓库的墙上红色横幅,隐约戳破消费时代泡沫的真相。(图/郭草莓 摄)
回收商们吃下被社会“淘汰”的门店和设备,消化和吸收当中大量残渣,再把还能用的商品重新流转到各行各业。毫无疑问,这是一条良性循环的通道。
“可一旦这个中间环节出了问题呢?”
“餐饮店的归属要么是废品站,要么是垃圾场,设备变成9毛钱一斤的废品,老板面临真正意义上的血本无归,普通人的创业成本则会越来越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郭梓昊,编辑:徐达荣,校对: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