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作者:闰然,编辑:江江,视觉:诺言,原文标题:《高考最容易的城市,爆发抢人》,头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作者:闰然,编辑:江江,视觉:诺言,原文标题:《高考最容易的城市,爆发抢人》,头图来自:AI生成
“低调”“被误解”“被忽略”“被严重低估”,天津虽贵为直辖市,但经常与这类词捆绑在一起。
归根结底,天津处于困局。
比如,提到天津的产业,一般人很难想到特别知名的公司。在城市经济排名中,天津也落于下风。
就连想来天津落户的人,最大考量不是就业,而是天津的高考分数低。
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天津想破局。
生猛夺人
有人口支撑力,城市才会有发展。
近期,天津发布了《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新市民安居乐业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涵盖了就业、购房、落户、医疗等33条。
其中,有不少重磅表述:
在就业补贴方面,“对毕业2年内从事个体经营或新就业形态的本市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在购房支持上,天津提出,向北京、河北户籍居民和就业人员“定向”放开限购,首套、二套商品房贷款首付比例分别降到15%、25%等。
《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新市民安居乐业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中的购房政策 / 图源:天津日报
对天津这座城市而言,维持人口增量一直是一个大的课题。因为,它已经是直辖市当中,常住人口降幅最大的城市。
在2016年达到巅峰的1443万人后,天津人口自2017年开始下降。2017年,天津常住人口总量跌去了5.2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9.31万人。
仅2017年这一年,天津便跌去了2014年至2016年三年人口增幅,可谓“慢涨急跌”,震荡下滑。从2017年到2023年的六年间,天津常住人口总共减少了80万。
另有一些城市,人口依然保持着相对强劲的正增长,比如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合肥、西安等。
与常住人口的下滑趋势不同,天津的户籍人口却在稳步上升,主要依靠的是外来人口落户。落户条件宽松,让十年间天津的户籍人口增加了157.3万。
天津市各区常住人口数及比重 / 图源:天津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切都是因为天津的户籍具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外地人来天津,基本都是冲着天津的教育。
天津本身教育资源就非常丰富,内地大学10强城市,天津榜上有名。有些上榜城市,只有学校数量优势而无质量优势,而天津拥有6所双一流大学,其中包括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这两所老牌985院校。
且天津被称作是国内高考最容易的区域之一。天津的本科录取率在国内遥遥领先,2024年天津本科率64%,一本率为30%。985录取率也是天津、北京、上海这三座直辖市最高,且天津在其中拔得头筹。
北京、上海的教育优势无须赘述,但是这两座城市对外地人落户的要求非常高。可天津不一样,同样具有教育优势,环京但房价低于京,容易落户,实实在在地吸引了一大批外来人口。
2018年,全国城市曾打响过一轮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当年,天津发布的“海河英才”计划引起了巨大关注。
2018年5月22日,为吸引更多人才,天津发布“海河英才”计划
一纸户口,门槛极低,既不用缴社保,也不需要居住证。
当时的“海河英才”计划提出,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研究生45岁以下,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都可以直接办理落户,不需要其他任何条件。
新政发布不到1天,天津就收到了30万人办理落户的申请。
各个负责办理落户的行政服务中心挤满了天南海北的人,他们彻夜排队,只为成为新天津人。作为档案存放地点的北方人才市场,甚至都没有足够多的地方存放档案了,不得已停止接收。96小时内,天津户籍政策也经历了数次细化,防止有人落空户。
更火爆的是,在“海河英才”计划颁布之前,不少未获得北京户籍的在京工作者选择通过“中介代办”的方式落户天津,当时还要花费数万元中介费。
不过,这些年,在天津参加高考的难度发生了一些调整。以前,在天津参加高考的学生,只要有户籍就行了,自2022年起,天津高考报名条件开始要求“户籍+学籍”。
截至2023年11月底,“海河英才”共引进47.7万人,抢人大战,很有成效。
2023年,全国人口减少208万,天津人口终于在这一年止跌回正。北方城市中,只有北京和天津是正增长。
人口增量见顶,必须要更大力度竞争存量人口了。2023年底,天津的“海河英才”再度升级,不但扩大了奖励范围,还增强了对留学及海外人才的支持。
落后的北方第二城
人才争夺战,首先从吸引人才落户开始。这一点,天津做得不错。
但人能不能真正留住、用好,仍有待市场检验。
天津这座城市的经济数据,对于全国人才来说,并不算具有吸引力。
在2020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作为北方第二大城市的天津首次跌出了TOP10,在当时引发了巨大关注。
2020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中,天津跌出前10 / 图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这导致北方城市只有北京一城上榜,其余九个城市都在南方。2021年天津的GDP为1.57万亿,排在了南方四座省会城市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之后。
今年上半年,中国26座万亿城市,天津排名第12,落在了宁波的后面。
天津作为直辖市,这些年和南方强省会,以及宁波这样的计划单列市相比,显现出了明显的颓势。
前面我们也提到,省会城市人口虹吸效应可谓明显,对全省要素的吸附能力也十分强劲。另一类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无一不是产业重镇。
回溯过去,1978年的时候,全国城市排名前10的,有6个城市在北方。
但20世纪80年代末,广州超越了天津,然后重庆在20世纪90年代也一度超越天津(后又被天津反超),2000年之后,深圳与苏州也超越了天津。
近年来,历史与机遇,似乎都站在了南方这边。北方工业重镇逐渐褪色,南方创新城市强势崛起,“南北差异”逐渐比“东强西弱”更加醒目,成为当今最令人关注的区域问题。
其实,天津的“基因”相对别的北方城市来说比较特殊,它是北方的开放之城,曾是北方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天津拥有刻在骨子里的开放基因。追溯天津最早的建城史,主要职能就是作为“京畿门户”保障漕运畅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让这座城市成为了南北货物的集散地,贸易十分发达。
接受了工业与商业文明的洗礼后的天津,也催生了天津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近代史上有一句话叫“近代百年看天津”,现在还有许多游客会特意去到天津打卡百年老牌西餐厅。
许多游客会特意到天津打卡必吃的百年老牌西餐厅 / 图源:小红书
作为北方城市的引领者,天津工业基础扎实。但与北京近在咫尺,天津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灯下黑效应”的影响。为了寻求突破,天津以开放的姿态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1984年,国务院同意天津市政府关于实行进一步开放政策的请示报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建立,成为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当时的开发区提出“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方针,大力招商。
成效在数据上体现得十分漂亮,1994—2003年,天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排名连续10年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所以天津在20世纪90年代,半导体和汽车产业就已实力雄厚,当时吸引了摩托罗拉、三星等一大批全球巨头前来投资。
2006年对于天津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这一年,天津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0年,作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的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5030.11亿元,一度超过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一时风头无两。在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2011年天津跨入了 “万亿俱乐部”。
可惜高光短暂。天津滨海新区挤出GDP“水分”后,2016年的天津GDP从10002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缩水了三分之一。
北方大地的“浦东奇迹”消失了。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发现,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虚报率高达56倍。
2017年,天津的经济排名也从全国第5,跌到了第6。
从产业结构来看,天津的重化工业占比很高,包括河北、山西在内的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进出口都需要在天津进行中转。2017年的环保风暴,也让长期依赖重工业的天津不得不关停了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直接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动荡。自此,天津人口也开始大规模流出。
一系列的经济重创,有诸多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导致了天津经济增长遭遇困境。
天津还有机会吗?
这些年,北方城市在创新活力方面一直颇为人诟病。它们给人的一贯印象是,计划经济色彩比较强,国有经济占比较高,习惯于按照传统的行政资源分配或者非市场的方式处理问题。
天津也是如此,开发区和滨海新区整体发展都依靠大型国有企业支撑,整体活力不足。
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中,天津缺席;在新能源时代,天津也没能进入第一梯队。无论是服务业的占比,还是对接资本市场的劲头,都可以折射出天津的困局。
一方面,是重化工业难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民间社会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上,虽然天津曾经引入过摩托罗拉这类大企业,但其失败也直接导致天津的半导体相关产业下滑,人才流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跟时代脱节的天津没能推动本土知名手机品牌的崛起。
事实上,第一块国产手表、第一台国产照相机、第一台国产电视机,都诞生于天津。20世纪90年代后的20多年里,中国家电产业、数码电子产业发展步入黄金时期,但天津并没有在这一充分竞争的行业发展起来。这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其市场化改革的不足。
在企查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存量城市分布TOP100”榜单中,四大一线城市民营企业存量最多。其中:
上海现存267.5万家民营企业,排名第一;
深圳现存240.2万家民营企业,排名第二;
天津则以72.2万家排在第14,位于郑州、青岛、东莞之后。
此外,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以42家企业数量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天津则有7家企业上榜。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部分) / 图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经济领域要增长,就要解决民企的活力问题。无论是民企的数量还是规模,天津都有比较大的空间。
天津的目标现在很清晰——错过了上一轮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口,天津依然渴望抓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毕竟,发展和创新才能让一座城市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
为此,天津提出了“1+3+4”产业体系,也就是:智能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石油石化四大优势产业。
身居北京之侧,天津在市场资源上的吸附能力难以与北京相比并论,但也并不是没有机会。
2023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16737.30亿元 / 图源:天津市统计局
天津工业基础有多雄厚?工业全部41个大类中,天津市规上工业占了39个。并且在区位、人才、科教等方面,天津依然具有强大优势,依然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核心城市。
正如放开户籍这类政策一样,加大开放力度,利用制度差距,天津可以争取将北京等地的部分外流人才吸引过来。
目前来看,天津加大了对智能制造和智能科技产业的投入力度 。2017年以来,天津出台了支持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还开始举办了世界智能大会。
正是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正式对外公布吸引人才的“海河英才”计划。其实当时天津还宣布了两件事:
一是设立1000亿级AI基金,重点扶持机器人和软硬件;
二是财政拿出100亿元扶持智能制造,鼓励企业落户,补贴人才。
只不过,当时所有人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海河英才”计划上。在“海河英才”计划提出后的2019年,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毅然宣布全部取消行政事业编,实行员额制。
坚持企业化管理,以业绩为导向,天津当时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突破性的。
此前有专家论断,天津经济未来数年内出现节节败退的可能性并不大,理由是天津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它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是整个京津冀的出海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经济底蕴仍在,但天津的拐点尚未到来。
4.5%左右,这是天津为2024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对比2023年的4%,这一目标上调了,但依然是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目标增速的最低值。
天津这座城市的辉煌,应归功于“开放”二字。用历史远观未来,处于底部修整的天津,镌刻了开放基因的天津,需要重建北方开放之城。
如此,“抢人大战”最终会回归到一种市场行为,而非对人才的过度补贴。
至于大家关心的楼市,更是离不开大规模人口流入的支撑,尤其是年轻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盐财经,作者: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