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酒TOP20透视产能“悖论”现象
2024-10-22 07:35

从白酒TOP20透视产能“悖论”现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名酒研究所,作者:名酒研究所团队,原文标题:《从白酒TOP20透视产能“悖论”现象》,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白酒TOP20企业逆周期扩产现象分析。

• 📉 整体产能下降,名酒企逆势扩产

• 📊 TOP20未来产能或增加近100万吨

• 📈 产能释放将改变行业格局,加速集中化

纵然行情疲软,白酒生产端的分化和集中也依然生动:


一边是产品过剩,加速内卷打价格战;另一边则是名酒企加码扩产计划。


缩量竞争的趋势下,行业产能为何呈现出这种堪称“悖论”的现象?


为此,名酒研究所将规模在50亿及以上的酒企作为研究对象,以14家上市酒企和习酒、剑南春、郎酒、西凤、白云边、仰韶6家非上市公司作为TOP20,观察其产能格局并进行推导。


经研究,作为参与竞争的主流品牌,TOP20当前的产能已占行业总产能的42%,而在未来,TOP20或将增加近100万吨产能,这正是加速产能“悖论”的核心动力。那么,站在全局和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产能结构的巨变会如何影响行业?      


加速的产能“悖论”现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上白酒的产量为449.2万千升,同比减少2.8%。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产量见顶以来,白酒的产能已连续7年下降,只有巅峰期的三分之一;而今年1~8月,白酒产量261.9万千升,同比下降2.1%。按照这个趋势,今年或将是“8连降”。   



行业整体产能在下滑,而名酒企的产能近年来却在扩张,进一步来说,就是白酒TOP20正在逆周期扩产。据名酒研究所统计,目前,白酒TOP20中的茅台、五粮液等15家酒企正在实施生产技改、包装、制曲等扩产项目,累计投资额超1000亿元。   



即使是今年“双节”的消费疲软叠加存量博弈,仍没有打破这种产能上的“悖论”现象。以今年酱香酒的下沙为例,当大多数中小酒企选择减产甚至停产时,酱酒头部企业仍在加速扩产。其中,郎酒的酱香酒投产7.2万吨,对比去年增加7000吨;珍酒投产4.4万吨,同比增加3000吨……可见,行业整体减产vs名酒扩产的产能“悖论”现象还在加速。     


TOP20或将扩产100万吨   


经统计,白酒TOP20的实际产能情况如下:  



不难发现,10万吨产能已是茅、五、洋、汾、泸等头部酒企的门槛;5万吨则成为了今世缘、西凤等“百亿俱乐部”的标配。分香型来看,酱香占比不足15%;浓香占比超六成;清香型占比超10%;兼香型的占比不足10%。整体来看,白酒TOP20的总产能达到了189.9万吨,占比行业约42.07%。



根据白酒TOP20的产能战略规划来看,贵州茅台的产能或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五粮液的在建产能有6万吨,未来的最大产能将达到23.56万吨;泸州老窖将新增产能8万吨,未来的最大产能将达到25万吨;古井贡在建产能达13万吨;此外,根据企业对外披露的情况来看,习酒、今世缘、舍得酒业、西凤、珍酒等多家酒企未来的规划产能都将翻倍。   



长远来看,如果上述酒企的产能战略规划全部落地,白酒TOP20的总产能还将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加近100万吨。届时,在总产量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白酒TOP20的产能占比或将提高到70%。



挤压出新竞争形态


当然,白酒TOP20实现规划产能会遭遇阻力。   


一是动销疲软的阻力。当下,茅台酒批价波动、名酒标品价格普遍“倒挂”、线上补贴“杀价”……经销商的利润困境让渠道端的库存“蓄水池”失效,反馈到厂家后,企业倘若以销定产,或将选择主动降速。


二是盘子缩量的压力。经济换挡叠加产业周期,白酒行业仍将维持缩量竞争,大盘不增长显然不利于生产端的扩产。


不过从长周期的视角来看,以白酒TOP20的品牌韧性及盈利能力,实现战略规划的产能是大概率事件,但要想在市场完全释放出这些增长的产能就很难。


从营收的层面来看,据名酒研究所统计,白酒TOP20的总营收已经超过4800亿元,占比行业63.85%。如果白酒的整体规模仅是微增或停止增长,在“大鱼吃小鱼”的挤压式行情下,头部酒企迫于增长压力,就会“吃掉”其他中小酒企业份额。但实际上,即使TOP20全部吃掉剩余的份额,也无法满足近100万吨产能的释放。


那么,对于大多数名酒来说,扩产的现实逻辑是增加高端的筹码,可以筛选出更多的优质基酒或者储存更多的优质老酒,以此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扩产带来的大量产能释放也会衍生出新的竞争形态:


①从酱香到浓香,产品端向上加码年份。今年,茅台1935、青花郎、红花郎等产品升级,经典五粮液系列上市及洋河推出高端年份酒皆是这种策略。在比拼老酒储量的趋势下,企业的储产比(注:储能/产能)或将成为评判竞争力的指标之一。名酒研究所统计了白酒TOP20的储产比情况:   



整体来看,TOP20的储产比普遍大于2;其中,口子窖、水井坊、洋河的储产比大于4,说明这些企业的基酒储量具有优势;而牛栏山、汾酒相对较低,这与香型、产品价位、产品销量等有关;同时,我们也看到汾酒正在加强产能建设,补齐这个短板。


②从高端到低端,价格端承压和向下挤压。在逆周期行情下,即使是头部厂家的放量也会倒逼行业价格向下。如果将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宏观环境没有改善之前,供大于求会进一步让市场价格持续承压,TOP20只能通过下沉市场或变相降低价格去抢夺份额,这在浓香和清香品类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当下名酒企大单品批价持续向下和推出副品牌占领中低价位的大众市场都是例证。 


综上所述,名酒的产能释放会逐步改变行业格局和加速集中化。同时,围绕产能的竞赛也会由供给端主导,演变出新的竞争态势,这值得全行业关注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名酒研究所,作者:名酒研究所团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