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坑道与虫子(ID:Crissie_explore),作者:半截周,原文标题:《废弃标本馆|潜入破败之地,去了解那未曾到过的世界。》,头图来自:作者拍摄
拍了些片段
正在拍摄的自己 photo by 张一方
进入时间:2019年10月
这应该是2019年最期待的点之一了。
自从第一次在ins上看到关于这个点的照片后便对它心心念念,觉得今年就该找到它并去一次。
许久未擦的柜台玻璃
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本以为今年不会有机会去了。感恩队友。
连着一周多都在路上奔波,有时晚上才到达目的地,于是干脆一直拍到凌晨回去睡觉,中午再起床继续跑下一个点。
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此处时,天已黑了,建筑周围没有一丝光源,不太好分辨情况,小心地绕了一圈确认基本安全后翻窗进入。
第二天再去才发现其实建筑旁边就住着个人,应该是看门人,但似乎并不怎么管事。
墙留下的绿色眼泪
我们穿过走廊,摸索着上了楼,直到手电筒的光照亮了标本,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同时也开始兴奋:
“终于找到你了。”
“由于海洋大型生物体形太大,想让它们的软组织完全腐烂,只能通过自然掩埋方式。”
上世纪90年代,一头幼鲸不知什么原因被冲上了中国的某处海滩,搁浅死亡。
鲸鱼标本向来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当地相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立马派人开始将其制作成标本。
由于海洋大型生物体形太大,做一个标本很费时、很费工,没个两三年做不成。皮标本半年可以做成,而骨骼需要三年才行。想让它们的软组织完全腐烂,只能通过自然掩埋方式。
黑暗中的标本
几年后,幼鲸被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与观赏。或许就在这栋建筑里,讲解员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讲解这位鲸鱼宝宝的构造,习性等。填补了那些孩子对于海洋生物的知识盲区。
废弃之后,没有了游客,不知这位鲸鱼宝宝是否有些寂寞,还是心想终于可以退休了。
大概唯一的游客就是我们这些探索者吧。
我们不是第一个来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标本的白天与黑夜
标本的保存情况很差,原本的制作工艺看上去就很粗糙,二楼标本的周围摆满了杂物。拍照时行动起来有些困难。
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
海豚静静斜躺在地上,我们用蓝色的光在博物馆照射他们,仿佛身处海底博物馆。
看着地上的粉末突然脑海里画风突变,就像喷射的血液,仿佛发生了一起深海谋杀案。
或许人类的社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杀戮的世界。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海豚的表情总是显得有些狰狞。
靠墙橱窗里的小标本
上到二楼,与刚才的贝壳类标本不同。都是哺乳类动物标本。
好喜欢手电打在福尔马林中的光线。
透过玻璃还在橱窗里面看到了脚印。
海龟爷爷被随意地扔在里面,它以看似十分不舒服的姿势斜靠在里面,没有任何固定。
全身也已被蒙上了一层灰。
许多标本盒里的福尔马林只剩一点,被泡得发白的鱼每条长得都一样,还好有标牌来告诉我们他们其实是不同的品种。
而标本柜的旁边便是鲸宝宝的骨骼标本了。
白天与黑夜。
photo by 张一方
其实楼下的那具标本是假的,摸上去是木头的质感,里面的牙齿也由木片制成。
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得知,鲸鱼的皮肤实在不易保存下来,根据这具标本的制作情况来看,当时的条件应该是没能把皮保存下来,只好做了个一比一的模型吧。
尾巴多处用泡沫来填充,看来当时的保护措施也并不怎么样。
室外还有一头,简单的亭子并不足以为她挡风遮雨。
全身开裂露出里面的钉子与木板,身上还有不知名粘液流下,不知是后面房屋的油烟熏的还是自身油脂。
已无法辨别表面是否有真正的皮肤。
被抛弃的事物下场总是有些可怜,摆在台面上的也总是干净整洁光鲜亮丽的物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坑道与虫子(ID:Crissie_explore),作者:半截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