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SHUDAN,作者:书单,题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SHUDAN,作者:书单,题图来自:AI生成
绝大部分女股民一开始进入股市,只是为了赚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也在股市中挖掘到了不一样的意义。
股市就像一个安全屋,能让女性和无聊的日常、繁杂的琐事隔绝开来,忘记自己妻子和妈妈的身份,在其中暂时找回只属于自己的感觉。
异类股民
10月8日,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31岁的北京国企员工圆圆从早上睡醒开始,就对这一天满怀期待。
9点25分,离开市还有5分钟,还在等待开早会的她,顾不得整理自己马上要在早会发言的内容,先掏出手机,点开炒股软件查看股票行情。
还没开市,只是开盘前集合竞价,手机就已经是满屏红色,圆圆忍不住截了个图,“真是活久见了”,她笑着回忆当时那一刻。
当天,沪深两市上涨个股超5300家,近千只个股涨停,涨幅10%以上的股票达到3237只,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从一开盘,股市就显示出强劲势头,交易持续活跃,开盘5分钟成交额就超过5000亿元,沪指创下2000年以来最大开盘涨幅,创业板指、北证50指数则创下历史最大开盘涨幅。
但股市暴涨,并没有让圆圆的好心情持续多久。
收盘后她沮丧地发现,她所持有的股票价值在2022年腰斩,8日这天的牛市只是让她略微回本,“从亏了50%变成‘只’亏40%。”她无奈地说。
圆圆之所以对股市有如此高的预期,源于政策面的巨大利好。
9月19日,美联储降息。9月24日,中国官方宣布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爆发期,连续6天上涨,突破了3500点大关,迎来了近几年的最高点。
9月最后一天,A股市场共5307只股票上涨,只有29只股票下跌,你想从一片通红的行情中找到一只下跌的股票,都变成极其困难的事情。
可以说,这个时期,A股就是一棵摇钱树,只要你能进场,闭着眼睛随便选一只股票,大概率能赚钱。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这样一个能够快速致富、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的地方,像圆圆这样的女性股民,始终是少数。
根据Mob研究院和《经济日报》的数据,2007年A股男性股民占比一度接近75%,女性占比只有25%,到了2023年,女股民占比略有上升,但也只有不到30%。
众所周知,股票投资是个“零和”甚至“负和”博弈的游戏,有人甚至把炒股称为“虎口夺食”,参与者必须承担巨大风险。作为传统视角下“更保守、更不愿意承担风险”的性别,女性股民算是股票市场中的异类。
社会对于女股民的印象也并不算好,湖南理工学院硕士方得军在一篇论文中,总结了普通人对于女股民的普遍看法:
“大部分女股民匆忙入市、半途入市,既没有钻研股票的想法,也没有吃透股市的决心……她们往往依靠听取的各路消息作为股票买卖的依据。然而在中国股市,最不缺的是消息,最靠不住的也是消息。”
但女股民的真实形象,真的是这样吗?
“离经叛道”
圆圆第一次听说股票,还是源自7岁时,她身边一位“离经叛道”的亲戚。
圆圆出生于天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身边的长辈都在体制内工作,偏偏她叔叔的老婆,也就是她婶婶选择全职炒股,还赚了不少钱。因此他们全家搬进了豪华的商品房,添置了价格不菲的电脑、空调等电器。
当时很多长辈都觉得,这位婶婶不务正业,赚了钱也只是暴发户,对她指指点点。但年幼的圆圆觉得婶婶很勇敢,“有一种‘能赶上时代步伐’的感觉”,一颗炒股的种子就此在她心中埋下。
2015年,圆圆大学毕业,恰逢那一年股票市场行情非常好,根据同花顺大数据,2015年A股股民人均盈利20222元,收益率为12.41%。
市场弥漫着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圆圆,她想起了童年时婶婶的经历——或许是为了赚钱,或许是为了向婶婶致敬,或许只是因为毕业后她下乡支教,平时工作不忙,闲得无聊——反正在种种因素驱动下,她进入了股市。
圆圆依然记得自己买的第一只股票,当时她对股市知识略胜于无,选择这个股票只是因为价格合适,不贵也不便宜,她刚好买得起。
她狠心砸了自己为数不多的2000元积蓄,仅仅两周就赚了600元,她用这笔钱买了一件漂亮的保暖羊绒衫,她也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股市真的可以快速致富。
股市起起伏伏,创富神话每年都有,越来越多像圆圆这样的女性股民,开始出现在股市——这个曾被男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领域。
在女性用户为主的小红书,无数以“女大学生炒股”“27岁女性辞职炒股”“家庭主妇炒股”主题的帖子成为热帖,底下有几百上千条评论,不少女性用户刷屏交流炒股心得。
29岁的@海马噗噗就以“29岁全职炒股女孩”的形象,在全网积累了近20万粉丝。
她每条笔记都有近千条点赞、数百条留言,粉丝关注她炒股日常、盈亏情况,每天就像追连续剧一样追更,活跃度比一些上百万粉丝的博主还要高。
还有爆红的北京“股神奶奶”刘京新,曾放言“股票市场就是我的提款机,股票市场就是我的印钞机,在我眼里没有牛市、熊市,只有牛股和熊股”,也获得了数万粉丝的追捧。
当然,圆圆炒股的热情也几经起伏。2015年,首次进入股市就获得开门红后,圆圆并没有在股市上趁热打铁,她在往后几年选择读研,由于学业繁忙,她便把股票清空。
直到2019年,圆圆已经硕士毕业并工作,一天在通勤路上她无聊刷手机,看到茅台股票已经到了800多元一股。她记得四年前茅台一股才100多元,当时她打算购买,只是因为资金不足再加上要考研,这才作罢。
在她离开股市的这4年,她刚好错过了通过股市让财富大量增值的机会。“我那个时候还挺感慨的,就觉得我还是错过了很多,我已经浪费了三四年的时光,我现在要好好学习股票知识。”
圆圆下定决心,她要重回股市。
找回自己
女性为什么要炒股?
43岁的茉莉跟圆圆不一样,她不是单纯地想要靠股市积累财富,某种程度上说,她是想借由炒股摆脱自己的中年危机。
那几年,她简直四面楚歌:她当过教培负责人、开过公司,但行情不好,工作很不顺利;两个孩子到了不省心的年纪,需要大人照顾;老公也总是和她意见不一,和她吵架;连她最亲近的妹妹也得了癌症,急需治疗。
在现实的压力下,她选择辞职在家,先照顾孩子和妹妹,但她不甘心只做摊手向老公要钱的全职妈妈,于是想着找点副业。
什么副业不用加班、时间自由、周末双休,还方便照顾家人?那就唯有炒股了。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茉莉并不快乐,她总是试图控制老公和孩子,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在对方一再抗拒后,家庭氛围也变得非常紧张。
但进入股市后,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对她来说,股票其实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寻找自己的框架,在自己的框架中做事”。
在全职炒股的日子中,她也慢慢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年轻时她压根没办法接受生活的走向不如自己的预期,对老公和孩子都有很大的期待,但在股市打滚了一段时间,她也学会看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她用自嘲的口吻解释:“或许是因为亏麻了,平常心修炼出来了吧。”
茉莉分享自己的炒股见解
本来股票只是她面对生活为数不多的无奈选择,没想到却成为她对抗庸常世界的法宝。
作家韩松落写过一本书《为了报仇看电影》,他认为看电影是为了报仇,为了向庸常的世界报仇,能在电影中兑现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梦。这个观点,其实也可以放在股市中,不少女性炒股,就是“为了报仇去炒股”。
38岁的英子,炒股之初也是因为看到姐妹炒股赚了钱,心痒难耐,便被姐妹拉进了股市。
但在股市折腾了几年,她对股市的态度改变了,从一开始“赚钱的工具”变成了“爱好”,每天看行情、看股评、做交易,钱没赚几个,人倒是忙得不亦乐乎。
她也想得很明白:“咱们这个岁数了,做啥都没激情了,但人还是得找点事情做做,不然以后的日子怎么熬下去啊。”
29岁的童童是真的为了“报仇”。一开始她炒股只是为了报复出轨的丈夫,她不懂股市,只是听说不少人炒股亏了钱,她便把夫妻共同账户中的几万块投入股市,想着亏光后能让丈夫肉疼。
但没想到,她瞎选的几个股票居然飙升,她的钱不仅没亏还赚了10%,她就由此开始研究股市,最后越研究越入迷。
“我只有在股市里才能获得尊严。”在她看来,炒股不需要拍马屁,不需要拼爹妈,不需要有高学历,完全靠个人的本事赚钱,“这是十分公平的游戏”。
绝大部分女股民一开始进入股市,只是为了赚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也在股市中挖掘到了不一样的意义。
股市就像一个安全屋,能让女性和无聊的日常、繁杂的琐事隔绝开来,忘记自己妻子和妈妈的身份,在其中暂时找回只属于自己的感觉。
比如,对茉莉来说,在炒股之外,她也有了更多直面自我的时间。她觉得自己过去逼老公逼孩子逼自己,弄得鸡犬不宁,但人到中年,她明白家人平安孩子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只是锦上添花。
她分享自己的感悟:“为什么中年人爱炒股?因为总在不断沉重打击你的同时,又源源不断给你希望!”
男女有别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炒股的女性仍然有点“偷偷摸摸”。
哪怕已经炒股10年,圆圆至今不敢告诉家人自己正在炒股,小时候家人对于婶婶的非议,她依然记忆犹新,她不愿意成为家人口中那种不务正业的人。
她的家人始终觉得,炒股并不是正经人做的事情,女孩就更不该这么做了。
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对于女性来说,似乎永远有比炒股更重要的事情,学习很重要、嫁人很重要,所谓的“人生大事”一到,股票就必须让路。但社会舆论很少对男性有这样的需求,总觉得男人炒股赚钱无可厚非。
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说的那样,在一个女性他者化的社会,男性处于有利地位,因此男性可以自由自在地追求和享受自己的事业,不会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事业会和自己作为情人、丈夫和父亲的幸福冲突。
但女性必须放弃自己的“主体性”,也就是说,她们不能拥有对自己生活的理想愿景,不能随心所欲地去追求自己想要成就的事业,因为这一切都被认为是没有女性气质的。
而股市这种地方,被视为不适合女性进入的禁区,那些进入股市的女性,不仅进入了这块禁区,还不惧激烈的竞争,展现着自己对于财富的欲望,在赚到钱之后,还得到了金钱和精神的自由。
可以说,女股民不怕竞争、忠于欲望、勇敢寻求财富的做法,和大部分人心目中传统女性形象相背道而驰。
打开搜索平台,以“女股民”作为关键词,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女股民3季度亏损25万”“女股民炒股10年还是亏货”“决心离开股市的女股民再次被收割”等充满负面评价的文章。
可以说,社交平台上的“女股民”就像“女司机”那样,更像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噱头,众人都以看到她们出洋相为乐。
湖南理工学院硕士方得军,曾在论文《中国当代股市小说中的女股民形象研究》中,发现在当代股市小说中,女股民和男股民的形象,有着天差地别。
绝大部分的股市小说中,男股民面对股市的挫败,往往会勇往直前不服输,最后结局则以男股民大获全胜结束。但在塑造女股民时,则以表现女股民失败的故事居多,以展示她们的脆弱和敏感。
比如杜卫东在《右边一步是地狱》中塑造的女散户辛怡,她性格软弱,毫无主见,因为运气好在牛市赚了钱,结果屡买屡赔,挪用400万公款后,股市暴跌,她精神崩溃,选择自杀。
哪怕其中偶尔有女股民赚钱的情节,作家也必定把情节设置成“靠肉体换来男人的帮助,才得以成功”。《股市中的悲欢离合》中的闻黎瑛,就是靠出卖自己的身体,跟随强总坐庄建老鼠仓积累财富。
方得军认为,股市小说其实是当代社会文化的缩影,这些情节的设置,其实暗含了现实生活中,股市对于男性的支持和欢迎,对女性的歧视和阻挠。
22岁的女大学生小婷,趁这次股票大涨,投了几千块到股市凑热闹,没想到一天亏了好几百。她把这一事情分享到社交平台,没想到下面有人评论:“亏麻了,快去擦边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另外一位女大学生小言,也是凑热闹投了几千块,因为运气好赚了两三百。她同样把这件事分享到社交平台,没想到评论区根本不关心她炒股赚了钱,只对她的身材和颜值感兴趣,她还收到不少私信问她:美女,交朋友吗?
27岁的紫雨是炒股老手,经常活跃在某炒股群。一天群里来了好几位新人,紫雨一看这几位完全没有炒股知识,不懂开户要求,不知道资金限制,就好心提醒了几句,没想到对方来了句——这群里居然还有女的?
茉莉的老公也不赞成她全职炒股,经常劝茉莉找份工作。但茉莉觉得,这年头工作本来就不好找,炒股能有时间照顾家庭,享受生活,还能赚点生活费,已经是最优解。
两人吵了好几次,最后选择“相互嗤之以鼻,你不接我的盘,我不抄你的底,大家互不干涉”。
这一切都印证了方得军的一个观点,股票市场的兴起给了当代女性一个新的活动空间,但也使得掩盖在“男女平权”假和谐表象之下的“男强女弱”观念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不要赌博”
那么,在股票市场,女性和男性在操作上,有什么不一样?
或许是因为错过茅台的经历过于深刻,圆圆觉得男性炒股最大的优点就是胆子大、够果断。
她有一位前同事,据说2020年拿着仅有的积蓄all in,在股市赚了大钱,之后干脆辞职炒股。她敬佩这位男同事的果断,也觉得很多女性的确缺乏这种勇气。
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女性比较谨慎是一个优点,在2022年之前,她一直玩长线,从来没亏过一分钱。
但在2022年,她因为情感出了问题,心情不好,开始不断换手,反而亏了一半钱。
圆圆的感觉,其实和科学家的调查数据不谋而合。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一组数据,2018年女股民平均持股天数为27天,比男股民多6天;平均买卖股票数量15只,比男股民少9只,而女股民的平均收益率比男股民高2.86%。
但圆圆认为,炒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准自己的节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炒股方式,有人喜欢长期持有,有人喜欢短线投资,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适合的方式,而她自己就最适合长期投资。
她觉得,新手进场,最快的入门的方式就是准备几万块,先在股市摸爬滚打一段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炒股节奏,钱亏光了就当交学费了。“你不知道怎么亏钱,那你肯定也不知道怎么赚钱。”
圆圆校友群有一位师妹,刚进入股市,经常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动态。圆圆发现师妹前几天刚把一只白酒股票抛掉,过了几天又把这只股票买了回来。
她一看就知道,师妹压根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只是听了某个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稀里糊涂这么做了。她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觉得可惜,没有自己的炒股逻辑,最后终究要吃亏的。
“打造自身的框架+一点儿运气”,这是不少女股民都信仰的真理,她们认为理性思考固然重要,但一时的感性,也是不可或缺。
比如在北京某大厂工作的女股民书颜,她投资股票的风格就是厌恶风险,稳定为主。
2020年她进入股市,第一次投资13万就赚了1万,但她并没有继续,而是赶紧撤出,把所有钱投入了指数基金。
她认为,投资股票要看大势,纠结几只股票的起落没有意义,她相信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那就把钱砸在指数基金,自己也省心。
但今年国庆假期,她刷着朋友圈,看到一位猎头姐姐呼吁大家去买股票。
这猎头是她之前添加的,两人没见过面,也没多少交流,可以说完全就是陌生人,但书颜心底就涌起一股冲动,想要跟着这位猎头买股票。
事后书颜回忆起这一幕,依然觉得很荒唐,“怎么我当时就这么相信一个陌生人?”
她试图分析原因,可能是她对猎头这行业有滤镜,觉得能做这一行的都是人才;可能是这个猎头是女性,让她有安全感;也可能是她本来就想进场投资,这个猎头只是给了她一个借口。
反正当时的情景就是,她主动和猎头联系,对方给她推了一只股票,她用仅剩的2万块余钱全砸了进去。持股1天后,猎头姐姐又让她赶紧出手,她也乖乖听话,最后在高点套现,2万块钱净赚2000。
书颜给猎头发了200元红包,以示感谢,虽然侥幸赚钱,她也不敢再进场了,因为她觉得这钱赚得毫无逻辑,她不知道下一次还有没有这么好运。
问起炒股的秘诀,她只是一再重复:“不要赌博!不要赌博!”
还是那句话,股票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哪怕是在股市历练了几年的茉莉,也忍不住经常吐槽:“除了炒股第一天想赚钱,其他时候都想着回本!”
不管女性们到底怀着什么样的目的进入股市,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股市所存在的风险。
毕竟正如圆圆说的那样,“股市是公平的,不管你是男还是女,赚了钱就是有本事。”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部分参考资料
[1]《中国当代股市小说中的女股民形象研究》,方得军;
[2]《我,90后,错过的发财机会不少了丨谷雨数据》,公众号-谷雨数据-腾讯新闻;
[3]《入股市一周后,00后老了10岁》,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4]《疯狂筹钱进股市的人,已经亏麻了》,公众号-每日人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SHUDAN,作者:唐一,主编:宋函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