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砸死路人,AI监控能否根治?
2024-10-25 20:25

高空抛物砸死路人,AI监控能否根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 (ID:vittimes),作者:沈毅斌,编辑:郝俊慧、孙妍,原文标题:《死刑!高空抛物砸死路人 AI监控能否根治?》,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AI监控高空抛物面临技术、成本和隐私挑战。

• 🏢 高空抛物成为城市隐患,常引发事故

• 📷 AI监控技术进步,但成本高昂,普及难

• 🕵️‍♂️ 专家建议流动摄像头,形成威慑效应

死刑,立即执行!


时隔一年,听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受害人家属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被永远困在失去亲人的痛苦“旋涡”中。


2023年6月22日,来到长春的周某花光身上所有积蓄后,爬上万达广场1号公寓天台,先扔了半杯奶茶和两块砖头,但都没砸到人,随后确认好投掷位置的他又一口气拿了六块砖头,连续从高楼抛下。楼下,来到长春找朋友游玩的娄青,倒在了血泊中。


2023年12月13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高空抛物致死案一审宣判,周某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今年10月21日,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宣判,周某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一案,经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死刑,立即执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高层住宅(10层以上)数量已经达到35万栋,且数量还在不断上涨,高空抛物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因其带来的伤害也愈演愈烈。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AI监控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区,监控高空抛物也成为典型场景。然而,《IT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厨房抓老鼠无忧的AI监控,要想完全对高空抛物做到监控无死角,面临技术、成本、隐私等多道门槛。


面对越来越高的楼,越来越智能的AI,要如何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AI之眼”呢?


一、城市上空“阵痛不断”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丛林中,一扇窗户突然打开,紧随其后的是一个物体急速下坠,在重量加速度的影响下,“砰”的一声,与地面发生激烈碰撞。这一场景并非电影中的惊险镜头,而是现实中令人揪心的高空抛物事件。


前不久,上海松江佘北派出所接到一通关于高空抛物的报警电话,来到现场发现被砸车辆天窗破损,地上还有一台被摔坏的空调扇。街坊居民反映,8楼住户俞某一直有向窗外扔东西的习惯,有很大的嫌疑。


随后民警上门调查得知,俞某当时正在睡午觉,家中的壁挂式空调扇突然掉落下来,觉得被耽误了睡觉,一气之下就将空调扇扔出窗外,没注意到下方车辆,更没想过可能会有砸中路人的风险。目前,俞某因涉嫌高空抛物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上海双山路的甘泉公寓小区也有许多市民反映,经常发生高空抛物事件,不仅有纸巾、可乐瓶、烟头等生活垃圾,还有哑铃、砖头等重物。其中,7号楼高空抛物现象最为严重,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已经有六七辆车被砸损坏。业主群中的陈女士表示,自己的女儿就曾被扔下的烟头烫伤。


同样在4月,昆明广播电视台报道,家住昆明市安宁万辉星城蓝山郡小区一楼的钟师傅也饱受高空抛物困扰许久。楼上住户经常将各种生活垃圾扔下,落到钟师傅的院子里,镜头中可以看到,摔得四分五裂的垃圾袋和满地的碎纸巾,十余个烟头散落一地,一旁的花盆上,还粘上袋子破裂时溅出的污物。


在这些案件中,尽管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但高空抛物的危险程度依旧不能小觑,即使很小的物体从高处坠落,也可能造成巨大冲击。


测试显示,一个30克的鸡蛋如果从18楼抛下,可以砸破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


二、AI算法成熟,受限于摄像头


早在几年前,AI视觉识别便被用于城市治理,比如自动识别垃圾,智能实现垃圾分类,或者安装在厨房,监控夜间是否有老鼠出没,高空抛物AI监控项目也频频出现在一些小区的智慧化建设项目中。


位于闵行区马桥镇的飞碟苑二期7幢高层交付后,曾发生过多起高空坠物事件,后征得居民一致同意,在每幢高层建筑下,都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视角覆盖建筑整个立面,画面可以实时传送到后台,一旦有高空抛物等情况,程序就会自动分析、报警。


马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曾介绍说,这套设备启用后,高空抛物行为有了显著减少。


然而,像飞碟苑这样安装高空抛物AI监控的小区并不多,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甚至告诉《IT时报》记者,小区改造方案里原本提出要装,但最后评估没通过,放弃了。


多位建设者表示,相较其他生物识别监控,高空抛物监控对于设备和成本的要求,都要高很多。


监控高空抛物的摄像头清晰度最好是4K,有些要达到8K。”一位上海电信的解决方案经理告诉《IT时报》记者,从算法层面来看,电信的高空抛物监控方案不仅可以识别飞鸟、落叶,对台风天刮落的物品也能进行判断,“比如可以判断物体在空中是否为自由落体,如果被风吹到发生位置偏移,就会排除高空抛物的可能”,但困难在于,由于要识别烟头、石子等细小物品,需要购买高端摄像头。


不同楼层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也不同。一家智慧场景方案提供商视频AI监控行为负责人赵诚(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高空抛物摄像头最好安装在距地面3米的架子上,距楼房20米以外(30米最佳,不超过40米),无遮挡物;还要根据楼层高度选择不同仰角。这就意味着,楼间距太窄或楼层高度不够,即便安装了高空抛物摄像头,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上述电信人员还告诉记者,他们的方案融入了电信的能力,比如识别出抛物点位后形成告警工单上传至保安处和居委,并结合社区系统给出住户信息和联系方式,从而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但这需要双方系统做好前期的对接磨合,也要求社区具备一定的数字化能力。


三、一个单元成本至少万元,居民买单意愿不高


高成本挡住了高空抛物AI监控的普及。


正如前文所言,要想将算法能力发挥完全,必须有高清晰度的摄像头提供高质量画面,理想状态下,一栋住宅楼仅一个单元就需要配备至少3个高空抛物摄像头,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如果不是并排连号式的楼栋需要安装更多。


另一位智慧社区建设方告诉记者,他在设计方案时,往往会根据楼层高度选择不同焦段的变焦镜头,一般低楼层用2.7mm~12mm的镜头,高楼层用8mm~32mm的镜头,每十层就要配置一台高空抛物摄像机。以常见的20~30层的住宅为例,也至少需要三个摄像头。


目前,一套完整的高空抛物AI监控方案售价不菲,而价格与摄像头息息相关。一位建设方告诉记者,一台高清摄像头的建设、安装、维修成本至少在2000元以上,如果是4K高端AI摄像头,价格可能更高,再加上系统、安装、后期维护等费用,每个摄像头点位的成本甚至要5000元~10000元,这意味着一个单元的成本轻易便可能过万元。


赵诚给出的另一套方案是让社区安装一台AI算法一体机,可以使用社区原有的摄像头,将AI算法一体机与前端摄像头部署在同一局域网下,最多可以连接8个左右400万像素的摄像头,但清晰度比不上4K摄像头,一台AI算法一体机的价格为29800元。


所有成本加起来,仅三栋高层住宅的系统就可能需要十万元以上,这些费用是居民筹钱,还是物业费里出,是很有争议的。”一位居委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高空抛物终究是属于小概率发生的事件,若为这小概率事件让居民或物业来承担巨大成本,双方意愿都不高。


上海市物协第六届特聘专家、多个街镇物管专家黄友健告诉记者,物业公司一般只承担维护人员的费用,不支付任何设备的购买和维修费用,“成本由居民们自发自愿自费承担”。


不过,黄友健也表示,一旦发生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在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责任人时,物业公司也需要承担案件20%~30%的责任,后期找到责任人之后,物业公司再向责任人追回赔偿。


四、隐私门槛也要小心跨过


低楼层住户的反对,也往往会导致高空抛物摄像头无法安装。


有居委工作人员便向记者坦言,由于高空抛物摄像头安装方位较低,且需要正对房屋窗户,导致许多居民为了维护隐私不愿安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包括进入、拍摄、窃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四川善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小燕表示,为了规避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安装之初需要征得居民同意,签署相应合同,并向所有人员公开安装的原因、范围、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使用时也要尽量避免拍摄到居民的私人行为及信息,并明确使用范围,最好能标明清楚是用于监测高空抛物,以此避免居民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在数据管理方面,需要采取一定的隐私保护措施,只允许具有相关职能的人员可以看到社区视频,确保不发生不良的信息泄露。


因此设计方案时,上述解决方案经理非常注意设置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范围,确保只针对可能发生高空抛物的区域进行监控,避免拍摄到住户的私密空间和生活场景,“比如可以将摄像头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公共区域,只拍摄窗户、阳台等可能抛出物品的位置,而不是直接对准住户的室内空间”。


五、专家建议:设置流动摄像头,形成“威慑效应”


想要解决“悬在城市上空的痛”,需要从法律、社区治理、物业管理、居民素质等多方面“止痛”。


“让每栋楼、每个单元都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是不现实的,但不可否认高空抛物摄像头的威慑力。”黄友健建议,可以采用流动摄像头的方式,将有限的摄像头安装在高空抛物事件发生率较高的楼栋,一段时间内让居民形成习惯后,再默默更换至下一个案件高发点,以此来实现技术层面的有效治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