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WeLens(ID:we-lens),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微信支持修改ID后,很多人第一时间就忙乎起来了。
有的ID是藏着自己的年纪,当年放上去还是年轻傲娇,如今只让人觉得“哦,前浪”。
有的ID里是手机号,这些年没少因此被各种催命电话骚扰。
但这都是小烦恼——很多人火速修改,是因为ID里有前任的生日或者名字缩写。
这个小小的Bug,带来的麻烦可不小。
用“微信号+前任”的组合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很多此类“深重的怨念”。
有些情侣分手后早已不相往来,但看到微信ID上的缩写,还是能触发不想面对的回忆。
知乎上有个匿名用户上说,“哪怕你删除了所有的照片删除了好友,但你还会认得那一串熟悉的号码,还会想起从前的事。”
所以,这个修改,也算是一次“后悔权”的大赦,让人老泪纵横。
@咩啊咩啊港咩嘢 :终于改了,我为我年少无知的恋爱脑承受了太多…
@Ad1LL:年轻不懂事的时候犯下的错终于可以弥补回来了
@李潤芝:感谢马哥给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低调的板绿根:这下许多人要彻底和前任断联啦
有人言之凿凿,以后就是和神仙姐姐谈恋爱,也绝不把对方名字写进ID里去了。
不过,既然有了一年一次的“后悔权”,谁又说得准“以后”呢?
而且,有了“后悔权”的ID,也就没有那么金贵了。
当初,有那么多情侣在微信ID里玩这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字游戏,某种程度上正因为那个名字是不能更改的。
ID恒久远,一个名字永流传。
正好适合用来期许彼此的爱情,在云端签下一份不能毁弃的约定。
一旦它能够“后悔”,就不再有价值了。
但有了后悔权,才是更正常的事情。
用形式上的宣示来捆绑的爱情,并不真的可靠。
在今天,爱情之所以脆弱无比,就是因为我们对它期许甚多:希望它是解决孤独的灵丹妙药,是抗衡生活的变动与不确定的堡垒。
伴侣得是家人,是情人,还要是知己。
尤其当年轻一代普遍远离本来的大家庭,更让爱情成了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虽然爱情减轻了我们的孤独感,但也加剧了我们对爱人的依赖。它本质上是脆弱的。我们倾向于通过加强控制来减轻焦虑……然而,有些人过度抵御爱情的不确定性,结果让爱情变得单调乏味。”爱情专家埃丝特·佩瑞尔说。
为什么人们常说“秀恩爱会见光死”,大概就是因为宣示其实一种隐形的控制,背后是一种想要追求确定性的不安。
越是不安,越是把爱严封密堵,就越会让生活走向无聊无趣。
爱,也就很快消失了。
爱情本质上不稳定的。于是,就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个“前任”。越是用力的爱,越是难以翻篇。有些前任,也就成了梦魇。
我们之前做过一期《梦到前任》,梦里翻江倒海,梦醒一片空白,让人不禁疑心:梦境和现实,哪一个更真实?身体和大脑,哪一个更诚实?
有些梦,还会像连续剧一样,一点点走到剧终:
“刚分手的那段时间,我经常梦到自己打他。
第一次,梦到他站在我面前。我抬起手想扇他耳光时,却怎么也用不上力气。那种感觉非常疲惫,在疲惫中醒来了。
第二次,梦见我和他在马路边。我出手打了他,但用力太轻了。他走了。
这样的梦又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我都能再用力一点。最后一次,我梦到他在和别的女人吃饭。我走上前去,掀了桌子,他倒在地上,我边哭边用力地打他,
他浑身上下都是血。 我醒了。后来就不再做这样的梦了。 ”
前任在梦里纠缠,多半是因为没能放下。
这种情况下,毁掉多少信物,或是改掉微信ID这样的遗迹,都是表面动作,触及不了根本。
修改ID功能推出前,有个匿名评论说,“既然微信号改不了,其实也不错,提醒自己还有过这么一回,最重要的是你从这段感情里学到了什么,你要做的只是放下。”
不能走进这一步,多少修改都只是欲盖弥彰。
有个挺鸡汤的说法叫:如果爱是所学校,前任就是最好的老师。
当然,没有人保证这个老师是良人还是禽兽。就像现实中的学校一样。
单身了一辈子的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说:“如果你在和我的交往中有过一点快乐的话,就请感谢我之前的男朋友吧,因为是他们,教会了我该如何同你相处。”
上野自己年轻时是一个性格各色、整天阴着脸的女生,而且长得很不漂亮,但爱情和时间让她成长,她直言从两个人相处中学到很多。
这是知乎一位匿名用户发的图和配文:感谢我的前任,我曾经像个仙人掌一样,锋芒毕露地活着。从未相信自己会爱上谁,也不知道谁会爱上我。是你那时无惧我的锋锐,化开了我的心墙。而我则在爱情中成长,慢慢懂得了一个女孩子的心理,学会了如何去关心一个人。或许有天,我会以更成熟的心态去呵护一份爱情,但也无法原谅自己昔日偏执任性带给前任的痛苦。
我们都是从经验中学习。但这并不容易。因为那个经验可能有害,是个阴影,让人对今后的关系建立重重防备,甚至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害怕再受到伤害。
还有的时候,我们会抱持着某种完美的爱情标准,刻舟求剑。如果那个标准来自某个前任,这个求剑的过程,可想而知,会是一番伤人伤己的惨烈。
有人追求从一而终的爱,如果它存在,也是因为彼此都能够在变化中成长。
你已与去年的你不同,你的爱人自然也如是。怎么可能总以老方式去爱。
哈佛教授Robert Kegan曾经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们进入婚姻,你们都会‘再婚’几次,要么跟同一个人,要么和不同的人。”
这样的爱,其实是不断重新爱上的过程。否则,就会撕裂,或者平淡下去犹如僵尸。
那种情况下,用再多的网络ID或是文身之类的来“宣示主权”,也是没意思的。
我们的伴侣并不属于我们。没有退出权的契约,也多半是耍流氓。感情如此。很多事情亦如此。
但这话说易行难,我们一路上都是这般伤痕累累地学习着走过来。
所以,最后就来聊聊:你从前任那里,都收获了什么?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WeLens(ID:we-lens),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题图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