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是怎样炼成的?
2024-10-26 08:23

商圣范蠡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慈子(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绍兴市稽山书院院长),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范蠡从贫寒出身到成为商圣,因其智谋、经商智慧和慈善行为。

• 📚 范蠡天资聪慧,师从计然,学富五车。

• 💡 范蠡辅佐勾践,实施《灭吴九术》,助越国复国。

• 💰 范蠡三致千金,散财济贫,被尊为中华第一文财神。


绍兴古城又称蠡城,是范蠡于公元前490年为越国修建的都城,到明年将迎来2515周年的建城史,而且城址至今未变。


范蠡是春秋时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生于公元前536年(和孔子是同时代人),今年是范蠡诞辰2560周年。


毫无疑问,对绍兴而言,今明两年应该是属于范蠡年。为纪念范蠡这位越国先贤及中华商圣,绍兴市人民政府重新修缮了位于绍兴府山的“范大夫祠”,并即将于2025年1月1日落成开放。


范蠡是何许人?为何能够在古越绍兴建立如此的丰功伟业,而且还被称为“中华商圣”,去世后还被中国民间信仰尊为“文财神”,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膜拜。


我们还是先从范蠡的经历说起。


范蠡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扶养成人。但范蠡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年轻时拜宋国的落难贵族计然为师。计然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范蠡苦读了寒窗十年,学会了文韬武略、平定天下、治国安邦的方略。


纵使范蠡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胸怀天下,但无奈此时的楚国政治腐败,讲究门第,非贵族不得入仕,平民出身的范蠡也只能落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境地。


苦闷的范蠡便放浪形骸,乡邻们喊他为“范疯子”,他成了有名的“楚国狂人”。


所幸的是,范蠡遇到了生平第一位伯乐——楚国名士文种。公元前516年,才高八斗的文种也是仕途不顺,被派遣到宛地做了个小官——县令。


他听说宛地有个叫范蠡的疯疯癫癫的年轻人,很有才能,便不顾身份,几顾茅庐,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疯子”。两人交谈后,相见恨晚,便结为终身知己,共谋发展。


公元前511年,范蠡和文种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他们如果继续呆在楚国,此生肯定没有出头之日,人生若要有所成就,就得离开楚国。


那么,该去哪里呢?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去吴国发展,但是后来考虑如果去吴国,那里已经有个伍子胥这么强大的人物在,去了也没有他们什么事,于是决定投奔当时还比较弱小的越国。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范蠡25岁。


刚到越国,范蠡和文种并没有得到重用。公元前494年,因不听范蠡劝诫,勾践兵败被围于会稽山,至此危难之际,范蠡和文种才得到勾践的重用。


范蠡通过计谋与贿赂,巧妙利用了吴王夫差的弱点以及伍子胥和伯嚭的矛盾,让吴国退了兵,给越国带来一线生机。


第二年,范蠡陪勾践夫妇入吴为奴,留文种监国。三年后,通过范蠡的计谋及运作,勾践获得了夫差的信任,被获许离吴归越。勾践回国后,开始了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历程,在范蠡、文种的协助下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范蠡向勾践推荐了自己的老师计然,帮助越国发展经济。计然为越国复国献出了《计然七策》,范蠡和文种在《计然七策》的基础上,制定出了《灭吴九术》作为基本国策。


这九术便是:


一是祭拜天地鬼神,以获得神灵的护佑与提振民心;


二是行贿吴国君臣;


三是先向吴国借粮,再用蒸过的大颗稻谷作为谷种献给吴国,导致吴国来年稻谷颗粒无收;


四是施美人计,赠送越国美女西施和郑旦给吴王让其迷恋美色不理政事;


五是赠送能工巧匠,引诱吴王大搞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耗空吴国的财力民力;


六是贿赂吴国的奸臣让他们去败坏朝政;


七是离间吴王与忠臣伍子胥,让吴王逼伍子胥自尽;


八是搞活国内经济充实国力;


九是铸造武器,训练士卒。


同时,范蠡还利用纵横之术,煽动吴国与晋国、齐国等诸侯中原争霸,使吴国无暇顾及越国。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力大增,军队人数达到5万人,这在春秋时期已经是一支庞大的军队了。


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临了。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尽率主力北上中原争霸,越国乘吴国国内空虚进攻了吴国,俘虏了吴国监国太子,夫差匆忙回救也被击败,吴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476年,在范蠡和文种、计然的帮助下,经过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后的越王勾践,终于灭掉了吴国,范蠡、文种、计然这些外来人才,在帮助勾践复国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永载史册的人生。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便功成身退,带着西施乘着一叶扁舟悄悄地离开了越国。


《史记》对范蠡离开越国后的经历有记载,说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


在齐国,化名“鸱(chī)夷子皮”的范蠡运用从计然那里学到的经商知识经商置业,不久就富甲一方。


齐国人广为传说他的贤能,齐王便请他做了齐国的丞相。不久范蠡便感慨地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相,物极必反,这不是好事!于是,范蠡归还了相印,悄悄地把财产分给周围乡里的穷人,只带少量财物与家人一起离开了齐地。


一身布衣的范蠡从齐地迁徙到陶地继续经商治产,没出几年,又成巨富,便自号陶朱公。


陶朱公做生意讲究薄利多销,赚钱只赚十分之一二的利润,于是,陶朱公的美名远播天下,各诸侯王公争相与他交往。


盛名之下,范蠡又急流勇退,散尽家财给天下穷人,从此归隐,销声匿迹。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记述说——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又三散家财给贫苦之人,这就是所谓“富而有德”。故此,范蠡又成为中华慈善的鼻祖,提倡“共同富裕”(天之道)的第一人。


范蠡的经商思想经后人记录整理传世的有:《陶朱公理财十二则》《陶朱公经商十八法》《陶朱公商训戒律》《陶朱公经商谋略》等。


  • 《陶朱公理财十二则》主要讲天时、用人及做事;


  •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主要讲做生意要勤快,用度要节俭,价格要明白,用人要方正,说话要规矩,工作要精细等。


  • 《陶朱公商训戒律》主要讲天时、地利、仁义、神勇、灵活这五大商训以及致富十二戒。


  • 《陶朱公经商谋略》主要讲三谋(人谋、事谋、物谋)及三略(货略、价略、市略)



有这么几个小故事就很能说明范蠡的经商思想:


1. 诚实守信:范蠡举家搬到齐国后,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垦荒种田,近海捕鱼,开挖盐田。在年初,范蠡会同当地及周边的农民和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就会按照到时的市场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仍会严格履行合约价格,故范蠡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


2. 薄利多销:《史记》记载范蠡经商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仅“逐十一之利”,从不盘剥百姓、无损于民,故范蠡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3. 仁义立德:据说有一年,范蠡的资金周转不灵,故向一个富户借了十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的借据出门讨债时,包裹不慎掉入江中,几十万钱的借据和路费都没了。


当他焦急万分找到范蠡时,范蠡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额外赠送一笔路费给这位遭受损失的富户。由此,范蠡的仁义守信之名更加远播天下。后来,凡是需要资金扩大经营时,富户们都会纷纷送钱上门,帮助范蠡抓住商机。所以范蠡三散家财后都能快速募集资金重新创业,从而再次富甲一方。


4. 授人以渔:范蠡成为首富时,遇到齐国灾荒,范蠡便开仓赈灾,千里之外的灾民都来投奔范蠡。但范蠡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故范蠡便毫无保留地向灾民们传授生财之道。陶地低洼多水,范蠡因地制宜,亲自示范教导百姓凿池养鱼,说“致富之法五,养鱼第一”,还专门写作《养鱼经》一书,指导百姓如何养鱼。定陶县城内如今仍留存有一个大池塘,传说就是范蠡当年教灾民养鱼的地方。


5、范蠡造秤:范蠡为了交易公平,发明了杆秤,用红木镶嵌金星、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禄、寿三星,合十六两为一斤,并告诉使用者,使用中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于是,范蠡发明的杆秤一用就是两千多年。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后世之人赞美范蠡:“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而且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功成身退,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为后人处世的楷模——商圣。



圣人是儒家追求的终极人格,就如同佛家追求成佛、道家追求成仙一样。不同于佛、道,儒家圣人是有具体标准的,那就是要“立德立功立言”,要“三不朽”。


具体来说,就是要为国建立卓越功勋,要自利后利他并成为道德楷模,而且还要有思想智慧的结晶流传后世。在这三个方面,范蠡堪称“古今第一完人”。因此,范蠡才能够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作为“士农工商”最末等的商人身份脱颖而出成为儒家圣人,这是绝无仅有的。


范蠡由于生前的经商智慧、忠信仁义、富甲天下又三散家财等事迹,去世后成为了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文财神、道教中的财神爷范真人,受到了历代善男信女、经商人士普遍的顶礼膜拜,被尊为“中华第一文财神”。


在中国的文武财神信仰中,只有文财神范蠡和武财神关公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最值得人们学习和供奉的。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财神信仰,而且财神队伍庞大,有文武财神、正横财神、五路财神、方位财神等等。但在诸多财神中,只有文财神范蠡(商圣)和武财神关公(武圣)在中国历史上被封为“圣人”而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的普遍膜拜。


而范蠡作为凭智慧立身的文财神,在各个财神谱系中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范蠡是文武财神信仰中的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增福财神,是道教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是正横财神中的正财神、是五路财神及方位财神中的南方财神(浙商的财神)、还是掌管中年人(三十岁到六十岁)福禄的财神。


范蠡作为文财神的形象通常是一位雍容华贵、头戴珍珠冠,身穿锦衣玉带、手持玉如意和元宝,微胖和善并笑口常开的中年富贵男人。


中国的财神信仰还体现在丰富的供奉财神的文化和习俗上,主要表现在“供财神”和“接财神”。“供财神”是在道教及民间信仰场所的财神殿供奉财神像,或在家里的财神位及店铺供奉财神像。


“接财神”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五一大早,在店铺齐鸣爆竹,高挂彩灯,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开市营业。还有很多人还会在正月初五的一大早,携带香烛及供品去财神殿祭拜财神爷,以示财神到家大吉大利。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就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由上述记载可见,范蠡盛名天下可不是浪得虚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顶礼膜拜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慈子(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绍兴市稽山书院院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