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立遗嘱
2024-10-30 20:17

90后的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立遗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蜂鸟,作者:江舟,编辑:李固,原文标题:《那些给自己立遗嘱的年轻人》,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文章摘要
90后开始立遗嘱,涉及财产分配与家庭关系。

• 💼 90后年轻人开始关注遗嘱,涉及财产与虚拟资产。

• 🏠 主要财产留给父母,保障家人未来生活。

• ✉️ 遗嘱包含温情嘱托,提供幸福慢递服务。

当发现有一些90后的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立遗嘱后,“新浪蜂鸟”找到两个已经完成过流程的女孩。


她们年龄相仿,工作与生活也均与急救和临终关怀相关,一个通过相对正规的渠道,一个还未进行公证。


在交流中,她们对于遗嘱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的研究,甚至虚拟财产也被列入清单。


她们希望尽量不产生争议,并且能对未来的变化有一定的保障和应对。


此外,两个女孩均将主要遗产留给了父母,即便她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其中一位女孩说:“写遗嘱的过程,就是把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排序一遍。”


另一名女孩则告诉“新浪蜂鸟”,当需要对着镜头一遍遍说出“我去世后”时,她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


给东西的人,我要归还给对方


我出生于1992年,今年32岁,上海人,职业是一名急救培训师,主要是教心肺复苏。


从大学毕业开始,我做这行已经快十年,期间经常看到一些生离死别,也时常感受人生无常,于是对死亡这件事看得比较开。


埋下立遗嘱这个种子,起因是我要结婚了,父母在婚前全款给我买了一套房。


去年11月份,我从一个律师朋友那里听说了可以立遗嘱这个事情。


当时我在跟他闲聊,他跟我说了他最近在处理的一个遗产纠纷案子,涉及家里许多远房亲戚,比如下一代人先去世,自己的老母亲还在,后来老母亲又去世了。


就相当于,老母亲在我的房子里本可以分到一半,但她去世以后,按照她的遗产来分配的话,老母亲的子女配偶又有机会分,那么再分到后面,你们家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莫名其妙有1/16、1/32,然后这个房子你想要别人来放弃继承权的话,要凑齐非常多人的签名,可能有的人已经在国外定居了,根本找不到人,这种情况非常复杂。


当我看到人死后,财产会被这样一份一份地去分割,我就产生了一个愿望,就是我能不能把某一样东西完整地给到我家人。


我不想让我的房子最后也变得四分五裂,如果将来我走得比父母早,那么这个房子要完完整整还给我父母。


去年我在迪士尼完成一场梦幻婚礼,人在自己过得幸福的时候,就会格外地想传承下去。


哪怕自己不在了,也希望家人可以丝滑地完成财产继承房产过户等一系列手续,也不会有纠纷。


今年3月份,我开始联系中华遗嘱库。


我没有对比过其他的机构,但我有了解过律师公证立遗嘱、公证处立遗嘱等一些其他手段,感觉都不太靠谱。


首先是律师公证立遗嘱,现在好多律师是不会来帮你见证你的遗嘱的。


他可以给你提供咨询服务,你的财产可以怎么分,但他不会具体地干预你立遗嘱这个事情,因为对他们来讲风险非常大,万一这个遗嘱败诉,谁当年帮你立的遗嘱,他们是要赔钱的,很多这样的案例,所以现在好多律师不会直接帮你签遗嘱见证。


公证处立遗嘱,可能从法律效力上讲不需要怀疑,但遗嘱可能不会特别严谨,因为立的不是“法言法语”。


从这个层面来看,我觉得立遗嘱这件事还是要专业的机构去操作。因为自书遗嘱最后去公证的话,还是会面临真实、有效性等各方面的问题,打官司的话是有概率会被推翻的。


而中华遗嘱库的遗嘱是律师来拟的,不是自己写的,他们是根据你的想法,帮你把遗嘱翻译成“法言法语”。写完以后,还会送到北京一个专门保存文档的地方,全部保存好,这样我觉得相对来讲更专业一些。


3月初,我第一次去中华遗嘱库咨询。当时他们公众号有一个留言的板块,我就留言说我想来了解一下关于立遗嘱的事情,然后工作人员给我回电了,我就说了下我的情况,对方说你可以见面聊,于是我就选择了一个下午去现场。


中华遗嘱库的大厅人数不多,三三两两的。布局有点像银行,分为很多柜台,但其实具体也不会在柜台办事。


我到了后,没有排队,有人来接待我,直接把我带到一个小房间。然后我就把我的婚姻情况、家庭情况,就是我家有多少健全人、我有多少财产,跟咨询师说了一下。


咨询过程是不收费的。咨询师也不是律师,是工作人员。沟通过程中,对方会给我普及一些继承法知识,第一继承人都有哪些人,他们会怎么来进行分配等,主要作用其实就是普个法,具体怎么去配置财产,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能写进遗嘱里的只有财产的分配,那种真实的、涉及利益的资产,比如房子、股票、债券、现金、存款等。


如果你家里还涉及到更复杂的财务状况,比如你房子的产权非常复杂,已经超出了咨询师的范畴,那他们会有专业的律师来提供咨询服务。我没有涉及到,因为我的房子产权比较干净。


咨询过程大概花了半个多小时,后面就是估价流程。他们估价有一套自己的算法,主要是以房产来估价,有一个专门的测算系统,能估出你的房产值多少钱,然后算出一个你现在立遗嘱他们要收取的费用。


并不会因为你年轻,就给你特别便宜。当时我预估出来需要收取的立遗嘱费用是7000多块钱。


估完价之后,我觉得可以接受,就当场购买了服务。购买服务过了大半个月后,我才实际去立遗嘱,中间只需要等他们通知。


等待的过程,我也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等对方准备好立遗嘱的所有材料,然后给我看一眼就好了。


房产证我在咨询的时候就已经带过去给他们复印了,银行卡的话,只需要提供卡号就行,这里面有多少钱都无所谓,也不需要你提供存款证明之类的,只需要指定那张银行卡就可以。


到了3月底,一切准备就绪,我就开始去现场立遗嘱。那天我也选择了下午,大概一两点钟的样子。


在我去之前,工作人员已经把电子版的文件先发给我过目了,就让我看一下,这个内容是不是我表达的意思。


最开始看到我自己的遗嘱的那一刻,是有点恍惚的,因为他们措辞有点沉重,每一句话的开头都是“我去世后”,而且文本看着确实不太熟悉。


那个时候,本以为自己已经接触过很多生死,对这些已经很淡然了,结果真正要一遍一遍说出“我去世后”的时候,那种心情还是会不一样。


立遗嘱那天,他们把我带进一个房间,坐在背景墙前,面向摄像头和电脑屏幕。


立遗嘱的全过程都需要录像。


他们会先带我把所有流程,在不录像的情况下彩排一遍,因为怕到时候录错。等到我把这个过程记清楚了以后,才正式开拍。


首先要做精神的评估,这个过程大概不超过十分钟。


有人在对面问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记忆力,他会先随机告诉你三样东西的名称,什么地球树木国旗之类的,你要记,他会在所有其他问题问完以后再来问你,我刚才最早告诉你的三个东西的名称是什么?


他还会考数学题,100减7等于几,77再减7等于几,就让你口算。


还会让你用纸笔在纸上画一个他指定的图形,或者在纸上写一句话,就各种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全方位地考察一遍。


精神评估结束后,就要开始立遗嘱。


立遗嘱之前,他会先问你一些问题,是不是本人自愿、你清不清楚遗嘱内容等,包括一些法律风险提示,因为他们不能保证所有的遗嘱都胜诉,但他们能保证的是,在他们经历过的所有案件中,目前还没有败诉过。


我觉得能理解,这跟打官司一样,没有哪个律师能保证是百分百胜诉的。


这一步骤结束后,他们就把我的遗嘱打在屏幕上,把字放大,让我对着屏幕念一遍遗嘱的内容。


我当时没啥别的想法,满脑子就是我要好好念,我要认真看着这个题目,我不能念错,我不能念串。


念完了遗嘱之后,我就在上面签字。然后还会有两位见证人,是在他们现场工作人员中随机挑的两位,也在我的遗嘱上签名,因为见证人必须是跟你没有利益关系。


签字结束后,我需要把签完名的文件举起来展示一下,然后就结束录像。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直到这一刻,我才拿到遗嘱证,当时是有点如释重负的。遗嘱证分为正本和副本,上面会有我的照片、我个人信息、他们的电话等。


遗嘱会被永久保存到北京一个专门处理机密文件的仓库里,那个仓库规格比较高,相当于国家机关保管档案的仓库,据说上海都没有。


还会发几张卡片,这个可以分发给我的家人,万一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可以根据这张卡片上的提示,去找中华遗嘱库拿遗嘱。


立完遗嘱,后续就不需要再付任何费用了。如果后续我需要变更遗嘱,就要重新要再录一遍,然后再付一次变更的费用。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后来我跟家人聊起立遗嘱这个事,一开始,我父母还是有点避讳的,说你年纪轻轻怎么干了这么晦气的事情?


我就给他们讲了个案例,因为我奶奶还在,我就说我们家这个房子现在是你们的吧?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你们先不在,那这个房子里面有我奶奶的份儿和我的份儿,但如果我奶奶再走了,将来我的大伯、姑姑什么好几家亲戚每一家都有份儿,到时候让我怎么办?他们就说,你说得也有道理。


后来在6月份的时候,我爸也去立遗嘱了。


不过我爸不用跟我一样付7000那么多,他只需要付600块钱的精神鉴定费。


没有这个鉴定,以后如果碰到诉讼是很容易败诉。


另外我爸还交了一笔520块的售后服务,就是在你走了之后,把遗嘱交到你的家人手里,帮你去办理之后的手续等。所以我爸当时总共是交了1000多块钱。


两次去到中华遗嘱库,我看到大多数都是老人,好像在里面没有见过年轻人。


有些可能路都走不太动了,扶着拐杖过来的。就连我陪我爸去的时候,我爸都在里面都算个年轻人,他刚过68岁。


对于我立遗嘱这件事,我先生没有什么态度。


我跟他说了我要去立个遗嘱,说谁给我的东西我要还给谁,他没有什么话可说。


我能理解,因为毕竟这房子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其实我还是有一点期待的,希望他听到以后,也可以去做些什么,但是他没有任何的反应。


我的遗嘱里面,其实只有我父母拿的这套房子,市价现在是300多万。


但我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给我先生留。我有一些保险,在我结婚以后,把受益人改成了他。就相当于,将来我房子归父母,保险归我先生。


立遗嘱的过程,其实有种总结自己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的感觉。


我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生活丰富,喜欢潜水等各种极限运动,立完遗嘱之后,安全意识还是会比较强,不会说我立完遗嘱了,所以我玩起来就无法无天了,因为本身职业属性也让我十分注重安全。


立遗嘱这件事情带给我最大的变化是,我可能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有一种理清身后事的感觉。


现在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我走了,我家人可以很快地渡过这个事情,他们会活得很清楚,我觉得我父母是可以感受到我这个想法的。


关于死亡,我其实每天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把今天当成是我活着的最后一天。


因为其实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的人生过得还挺好,挺幸福的,没有什么遗憾。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会立遗嘱的有两大类人。


一种是生活比较幸福,希望把自己的幸福传承下去;还有一类是家庭背景比较复杂,家里都是鸡零狗碎不开心的事,他们就会倾向于,我死了以后,我的东西什么都不给,那些以前对我不好的人就不能分给他们。


作为有过经验的人,我会建议年轻人可以去了解下立遗嘱这件事。


中国家庭就是很害怕谈这个东西,大家对生死特别避讳,我还是期待有一天大家能坐下来,正式的聊一聊死亡这件事情,它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它?


因为遗嘱里面只能提及财产的分割,不能说太多跟自己生活相关的话语,比如你要照顾好我养的植物、我的宠物等,这种对家人的嘱托是遗嘱里所没有的,所以中华遗嘱库就提供了一个幸福慢递的服务,你可以把你对家人最后想说的话写在信纸上,投入邮筒,最后跟你的遗嘱一起送到你家人手里。


我觉得这项服务特别让人感动,就是觉得,遗嘱也不完全是冰冷的财产分割,它还有很多温情的部分。


后来我立完遗嘱,就带了几张信纸回家写,写的过程还忍不住哭了。我里面跟我爸说,你要多听听妈妈的话,要按时吃药,因为他有糖尿病,老是不吃药,还喜欢吃甜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嘱托更像写给家人的一封信。以前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说过的话,这次都写在了幸福慢递的信纸上。


立遗嘱的全程,我还请了一位摄影师跟拍,他也是我婚礼的摄影师。


记得在我录完所有流程后,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很荣幸参与你人生的每一个重要的节点。


希望葬礼上能放周杰伦,摆满向日葵


我出生于1992年,今年32岁,来自浙江衢州,在上海一家母婴上市公司做运营管理,同时每周在做临终关怀志愿者。


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许多临终病人,以及许多死亡的案例,加上身边人的故事,让我有了提前给自己立遗嘱的想法。


我第一次有立遗嘱的念头是在2024年7月份。当时我跟我朋友聊到发小意外猝死的事情,就觉得人生无常,一个在身边的那么鲜活的人突然离去。在惋惜的同时,也有点心有余悸。


因为我现在的工作强度也还蛮大,从宁波调到上海后,分公司合并,我跟着领导有将近450多家门店需要管理,而且工作很杂,基本上除了工作日,周末也是随时在岗的状态。


有的时候自己就想,如果哪一天我也怎么样了,其实还是有蛮多遗憾的。


让我真正开始立遗嘱,是经历了我们志愿者团队服务的两位病人的离世。


我平时是在上海浦东一家医院的安宁病房做临终关怀,一周去一次,时间固定在周六下午14点到17点。


安宁病房住着的人,说白了就是医生诊断无药可治了的人,基本上是癌症晚期的人,或者机体衰退的老人,即便有呼吸也得插氧气管的那种。


我们临终关怀的方式,就是给一些有意识的病人唱歌、带他们做手工,和一些其它的互动小游戏;


对没有太多意识的病人,就在旁边放歌给他们听,或者帮他们做身体按摩,偶尔说一两句话尝试唤醒他们的意识。


这种相处的日子久了,彼此之间其实会有一些情感的链接。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比如我们服务的一位范奶奶,以前很喜欢玩麻将,上周六我去看她的时候,就专门从家里带了些麻将过去,她平时不跟我说话的,结果当我把麻将拿出来,她就很开心地跟我说,每一张牌她都认得,后来她还跟我说了谢谢,这是她除了认麻将之外,跟我说的唯一两个字。


我们还服务了一位因脑梗住院的老年对象,平时基本没什么意识了,但在我们跟他聊天之后,他会跟你笑,当听到我们在旁边唱歌的声音时,他的眼睛会流下泪水。


有些病人就是会用这种微小的回应,让你感受到温暖,让你觉得你的服务是有意义的。


只不过8月初,我再去看这位老人,一进病房,突然发现那个床空了,映入眼帘的只有一片白床单,后来一问才知他转院抢救结果没救过来,当时这对我冲击非常大。


这位老人之后,我还服务过一个军医,第一次服务他时,他还跟我聊天,给了我许多回应,我说我下周再来看你。


那天我还记得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我的愿望就是希望下一次还能再见。结果一周时间不到,我就收到医院的通知,某某床没了。就这么一句话,宣告一个人的终结。


经历这两次死亡冲击,我意识到人生的变化无常,决定给自己立遗嘱。


这件事其实没有准备很长时间,就是想法来了,直接开始做。那是8月15日,一个大晴天,我没有跟任何人说,一个人在房间里完成了这个仪式。


下班后,给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吃完洗锅,下楼倒垃圾,然后坐到书桌前,亮起台灯,拿出一张我在网上买的信纸,起笔先落下两个字:遗嘱。


这是我在网上搜的模板,尽管我是自己私下立,但也担心乱写会没有法律效益,所以特意搜了相关格式。


当时写的第一段话是我的自我介绍,后面列上我的身份信息。接下来是遗嘱的内容,主要是给我的财产做个分配。


首先是我的固定存款,大概有十几万,其中5万多给我爸爸,10万多给我妈妈。


第二,我有一笔定投的费用,这部分都给我爸;还有一张银行卡,里面钱都留给我妈。


我会把所有的银行卡都罗列上去,有哪几张、卡号多少、密码多少,写清楚这些钱怎么分配。


第三,未来收入。因为我也没有马上死掉,后续还会有一些收入,这部分我写了给我生命中那些支持我、陪伴我的人,就是我对象。


第四,我的固定资产。车子和房子,前者买来的时候十几万,现在大概只值几万,还有我在老家的房子,虽然也不怎么值钱,但也值几十万。


第五,虚拟资产。我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账号、密码全都罗列出来,如果我不在了,里面的信息交由我对象保管。


第六,保险。前几年我给自己买了重疾险和意外险,每个月1700,一个连续交15年、一个连续交10年,未来会有返还,这两个保险受益人都是我爸妈,这是法律规定的,我没法儿改。


如果我比我爸妈先走了,那他们就会收到一笔保险赔偿,刚好给他们度过晚年。


立遗嘱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罗列遗嘱继承人的顺序。


比如说我的法定继承人是父母,如果他们在我之前就没有了,那这部分遗嘱就会给到我身边那个陪伴我的人,如果这个人也在我之前去世了,就会留给我表弟。


我表弟跟我年纪相仿,从小一起长大,关系特别好,如果他也不在了,那这部分钱就会给我的侄子。最后如果我侄子也没办法继承,那我就捐掉。


写遗嘱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排序了一遍。


你人生的关系网,会明明白白呈现在你面前。你会去主动回顾你的一生,以及你到目前为止所拥有的一切。你要如何去做分配,如何指定给你人生画上句号的人。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我目前的情况是,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未来我大概率也不太会结婚生小孩,所以我的法定继承人基本就是我的父母。


在遗嘱中,我给我父母的部分是比较固定、不会额外增值的,因为我父母从小对我关心也不是那么多,我能做到的也只是让他们后半生稍微好过一点。


其他部分,我会考虑留给未来陪伴我的人,比如说我对象、我表弟、我侄子,因为他们本身对我的人生就比较支持,所以我会把更多的部分留给他们。


我是在离异家庭长大,父母在我8岁的时候就分开了,然后各自重建家庭。


从小我就一直跟随我奶奶生活,上初中的时候,奶奶高血压犯了,不小心翻下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于是我又被寄养在姑姑家,直到后来出去上学,开始一个人生活。


工作后,我更是常年在外,很少跟家里联系。


对于奶奶的死,我一直觉得是个遗憾。那时候还小,父母因为不想耽误我的学习,没有告诉我,所以我连奶奶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会选择做临终关怀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现实原因是,我的外婆、外公,还有姑父,他们年纪已经很大了,70 多岁。按照现在老年人78岁的平均年龄,他们现在差不多就踩在这个坑里,我会觉得他们其实已经接近或者正在走向生命的末期。


我特别喜欢我的长辈们,也非常担心会留下跟我奶奶一样的遗憾。


很早以前我是有些怕死的,这种怕并不只是害怕我突然之间离开这个世界,更多的是我怕身边的人会受不了,我怕她会很孤单,会担心她的状态。


比如我在跟我伴侣聊死亡话题的时候,就一直说我希望我死在你后面。


我很多的死亡焦虑都来源于,我不想我的死亡对别人造成麻烦。


我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会把我自己的未来都设置好,比如我已经给自己买了意外险、重疾险等。我会觉得,如果有一天我生病了,我不用靠他们。


就像我给自己立遗嘱一样,我提前安排好了我的人生结局,不用别人替我操心。


关于立遗嘱这件事,我只告诉了我对象和我表弟,我对象得知内容后哭了,她说她不要我这些东西,到时候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办。


这件事对我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我捋清楚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然后思索,哪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好。


在写人物关系的时候,我就纠结了很久,到底放谁来继承这些。


因为我生命中出现了很多人,有些人是过客,有些人是朋友和家人,但是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能被放在你生命末期里照顾你、把后事和未来一切也交给TA的那个角色上,需要仔细考量。


我没有将遗嘱做公证,其一也是因为这件事是个变数,现阶段我立的遗嘱更多是针对目前的生活,说白了就是捋一捋我的人生关系,它更大的一个作用是让我去认清自己,以及认清身边的一些事情。其二是法定监护人在的情况下,国内申请意定监护比较困难。


目前为止,我的意定监护人是我的对象。


但我也了解过,即便我这个遗嘱没有公证,但这个东西是我自己手写的,上面所需的材料我都有,所以它也具有法律效力。


只是真到那个时候,需要去证明遗嘱的法律效力,可能会稍微麻烦一点。


比如要去证明这个遗嘱是在立遗嘱人有意识的状态下写的。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有一个契机,让我可以把立遗嘱这件事情做得更为正式一点,只是现在还充满变数。


其实我把我立遗嘱的事讲出来,初衷也是希望有更多年轻的伙伴们,不要排斥死亡这个话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身边一定会遇见死亡,比如你路边会看到小动物离世,生活中偶尔会听到来自身边的同事、朋友的朋友的讯息。


我学生年代就做了很多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以前一直很想献血,但因为体重达不到 90斤一直没办法献血,直到2022年终于达标,于是我在生日的时候去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献血。


当时抽了200cc,抽完直接晕了过去,最后护士给我掐醒了。后来每年我都保持着献血的习惯,时间也一般选择在我生日前后。


到今年,已经是我献血的第三年。


2024年5月,我开始做临终志愿者,至今已经有5个月。


在接触了更多的死亡教育,接触了更多临终的病人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现在的生活,关于日常的三餐,关于睡眠质量,关于体检,关于心情,都开始做细微的调整,我开始不管多晚都要自己烧饭吃,开始减少熬夜,开始一年一次体检,以及做一些开心的事情。


在写完遗嘱后,我对人生的态度也比以往更加乐观了,也开始去体验生命中那种珍贵的部分,工作之余,我会经常去音乐节,学会更勇敢大胆地去表达。


北京有一个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可以填写生命末期最后的愿望。


今年8月6日,立遗嘱的前一周,我在这个公众号上填了我的五个愿望,不要插管、不要心肺复苏、不要切喉等。


到了生命的末尾,我只想好好地跟身边的人告别,把想说的话说完,想做的事情做完。癌症死亡基本在我的时间预期里,至少这期间,我可以好好告别。


我现在唯一的死亡焦虑,就是不想让自己的死亡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大的哀伤。


如果要选择死亡的方式,癌症死和猝死,我希望是癌症死。


尽管癌症死会非常痛苦,癌细胞会逐渐侵蚀你的身体,让你痛不欲生。猝死的确让人感受不到太多痛苦,但是太突然,第一你没办法跟身边人好好告别,第二这属于非正常死亡,等到别人发现的时候,我的器官很多都没办法用了。


2019年5月31日,我曾做了遗体捐赠。一旦猝死,我的心脏、眼角膜、肾脏等器官很容易失去活力。


我觉得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其实挺圆满的,因为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创造的。


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了,我去过全国很多地方,看了世界很多美好的东西,所以在人生最后阶段,我不希望我的离去会让别人觉得是一个遗憾,或者有一个很凄惨的标签。


我曾设想过我的葬礼要办成什么样?


它一定不要放哀乐,要是快乐的歌,比如周杰伦的或者我爱听的乐队的歌。氛围一定要温馨,不要放白色的花,最好放向日葵。


现场一定要是快乐的,不会特定邀请谁,谁都能来,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意安排,如果我的朋友要讲我的故事,我希望他们讲一些跟我在一起比较开心的瞬间,不要哭得很伤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蜂鸟,作者:江舟,编辑:李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