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开发者idoubi:一年做11个产品,“也许砍掉一半会更开心”
2024-10-30 16:31

独立开发者idoubi:一年做11个产品,“也许砍掉一半会更开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under Park,采访:马多灵、Nico,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独立开发者idoubi辞职一年开发了11个AI产品,但希望减少项目数量,找到代表作。

• 🚀 一年开发11个AI产品,涉及多种应用场景

• 🛠️ 希望通过专注和优化现有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 🤔 追求产品的独特性和长期用户粘性,而非数量

独立开发者 idoubi,辞职一年,已经做了 11 个产品。


AI 红包、AI 壁纸、AI 虚拟试衣、AI 知识库、AI 群聊总结、AI 音频播放器、GPTs 聚合商店、AI 生成落地页,还有 AI 搜索和 AI 播客产品……


你可以用那些甚嚣尘上的行业热词来形容,“一人公司”“超级个体”,whatever。但在这个据说 AI 能释放个人生产力的时代,idoubi 是最典型的践行者之一。


没人会否定这份成绩,除了他自己。“也许砍掉一半(产品)会开心一些吧”,他在社交平台上说。被执行力的惯性驱动了一整年,他突然放慢了脚步。



Founder Park 找他做了个访谈,但 idoubi 太过坦诚,访谈变成了聊天。


产品粗糙半成品、做很多 Feature 但还没来及修 bug、不够克制、早期做的产品没有再维护、商业化困难、没找到对的用户人群……他口中自己的问题,比我们能想到的还要多。


在很多人看来,idoubi 是超强的独立开发大神,但对他自己来说,他还是个独立开发的“一年级生”,这件事比想象中难很多。


下一步,“我想摆脱大家对我做得多、做得快的认知”,他想有“代表作”,一个就够了。


一、AI 永远都是个辅助的角色


FP:数了下,你已经做了 11 个产品,都是自己一个人搞的吗?现在写产品,AI 能给你提供多少帮助?


idoubi:开发主要是我一个人。有用 AI,但只是辅助编程,很难说完全替代(人),可以提高效率,但很多时候还是得自己写。


AI 辅助编程只有一些单边的能力,帮你实现一些标准的代码,但没办法帮你做架构,还是得自己做。比如让它写个组件、页面,它可能一下就写出来了,但是我得去组织这个代码,它应该怎么划分?有前端、有后台,每个功能应该是哪个模块?很多东西需要架构的能力。


FP:如果专注做架构,让 AI 当变成编程助手能实现吗?


idoubi:我觉得不管迭代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完全替代程序员),AI 永远是个辅助的角色。有几个原因:


1. 你的想法它是 get 不到的,它只有标准的东西,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不能替代你产生最初的想法。


2. 审美不一样,比如一个需求它写得是对的,但我觉得不好看,也有可能你觉得好看,也有的人他可能觉得界面好不好看无所谓,我把功能给上了就行。我想要界面好看,这个时候 AI 不可能做出让我完全满意的东西,我还得自己去调。


3. 还有经验问题。做东西不只是要跑起来,经验能让代码跑得更好,开发者的经验还是非常重要的。


FP:对产品的审美有要求时,“标准”可能也很难定义,甚至会经常发生变化。


idoubi:对,我经常这样,所以我特别想重构。比如说 ThinkAny,前面两个版本的界面就看着很难受,但第三个版本改完之后,我觉得看着很简洁、很舒服。


但现在再看,我又觉得很难受了,最近又想把它重构一遍,下一个版本我觉得肯定会更好看一些。


二、就尽量不做新产品了


FP:你觉得哪个产品的完成度比较高?你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个?


idoubi:(笑)感觉都不怎么满意。很多想法都没有做完。现在只是纯粹地堆了很多量,但实际上都不是很完善,基本上就只有一个功能,可能还有一些 bug 也没有修。


所以我最近就一直在填坑,至少还是把一些想做的功能做了,不能再开新的坑了。很怕用户会觉得不负责,搞得挺难受的。


FP:“填坑”是你最近的主基调,这个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idoubi:一直都有。基本上属于不断地有新的想法或者热点出来,就控制不住想去做一些新的东西,在新的领域去尝试。至于没有做完的,或者没有修的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就会一直想修。


但是因为时间就那么多,比如今天只能做一件事,可能做新产品的热情要大于迭代老产品的热情,所以不自觉地就去做新的了,然后老的就一拖再拖,越拖越难受。现在就是尽量不做新的了,尽可能迭代维护一下现有的产品。


FP:为什么不搞个团队帮你一起?


idoubi:团队不好搭。我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自己很感兴趣的,闷头做,比较闭门造车,不会考虑很多商业化的方面。


因为我基本上不做用户访谈,不做市场调研,也很少去思考这个东西是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只要当下它特别有趣,或者我自己特别想做,我就做了。但是如果要让这个产品有商业化的成功,还是要考虑 PMF、有营收。在这个情况下有人加入,赚不到多少钱,白白浪费时间。


你招人得对别人负责,我不知道怎么让他们感到有价值或者收获什么。


而且有时候,我经常做着这个,突然又对另一个(产品方向)感兴趣,就去做那个。这样感觉对别人也挺不负责的。


(伙伴)属于可遇不可求,有一些目的不是赚钱,也有时间,有兴趣,会写代码,我们能一拍即合,去一起做一些好玩的事。


FP:产品的点子一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想要做一个产品?会有缺点子的时候吗?


idoubi:点子是从来不缺的,点子特别多。


点子主要从两个方面产生,首先就是自己的兴趣,比如经常用的软件,或者我觉得很多人会喜欢的一些方向;


还有就是一些热点,可能有一些新的模型发布、新的方向、赛道、产品。比如说 NotebookLM,我可能之前都没有想过要做,国庆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群里面讨论什么的,热度特别高,我看了一下好像还挺简单的,刚好能做,就去做了一个。每天从这两个方面会产生各种新的点子,但是做的速度跟不上想的速度。


想要创造一款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了解的产品——你就能很快发现它到底好不好用。


最棒的是,“解决你实际遇到的问题”会让你爱上你做的事情。你知道问题所在并且熟知解决它的价值。这是无法替代的。毕竟,你会充满希望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做。这甚至会占据你余生所有时间。所以,最好还是做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


——Jason Fried,37signals 创始人,《重来 Rework》


三、11款产品中的主线


FP:刚刚聊到 NotebookLM,看到以后你做了 PodLM 这个 AI 播客产品。你对这个方向怎么理解?NotebookLM 有哪些启发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idoubi:NotebookLM,如果多用几次,你会发现其实播客只是它出圈的一个功能而已。本质还是个 AI 问答产品,做个人知识库的管理和问答。


这里有一个问题,用户喜欢 NotebookLM 到底是为什么?是它满足了知识库问答的需求?还是最终播客的呈现效果?这其实是两条不同的路。


如果说往知识库问答方向走,我去年做的知了阅读,导入各种模态的内容进入个人空间,再进行检索、问答,那可能是一个知识库管理的系统。如果只是做播客的话,那有可能就会朝着播客创作、播客摘要、播客搜索这个路径去了。



FP:现在 PodLM 跟 AI 搜索产品 ThinkAny 结合在一起做,为什么?


idoubi:做播客,我的目的是想把一个知识点用听的方式分享出去,发到小宇宙或者别的地方。


但是我怎么样做出这个播客?其中搜集资料的环节中我会用 ThinkAny。因为我觉得“搜”只是一个过程,它是为最终导出一个播客的这个目标服务的。


通过 ThinkAny 我可以不断地搜、不断地追问,产生了很多轮的对话,每一轮对话有一些新的信息,再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上下文传给 PodLM,作为它输出的一个关联性很强的参考信息。所以我觉得,从搜到导出一个播客,它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FP:相比 NotebookLM,你自己觉得 PodLM 还有什么需要迭代的吗?


idoubi:还是有很多场景没有覆盖到,因为现在做得还比较简单,丢一个 URL 进去,它拿到内容生成对话。


现在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它生成的对话脚本不够有趣,会遗漏很多信息。比如一篇万字的文章丢给它,它最终出来的脚本只有两四五轮对话,加起来可能一两百字,内容太少了。所以我在想办法增加内容丰富度,能差不多精准覆盖文章主旨。


第二个问题是它最终的音频效果。因为我现在只接了两个音频,一个是  OpenAI,一个是 MiniMax 的 TTS。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好,因为播音腔听多了之后你就会觉得很腻。大家对于 NotebookLM 第一印象就是,它跟两个真人似的,语气、语调、情绪,非常充分,这个点特别能感染用户。PodLM 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效果。前段时间上海交大开源了一个 F5-TTS 的一个模型,我想把这个东西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在情绪表达和音色克隆方面给它做深一点,最终让这个播客呈现的效果更动听一点,用户就会想去传播。


这两个方向是我接下来的重点。



FP:我们聊之前在说,idoubi 开发这么多产品,是不是能把产品都连起来?搞一个“idoubi 宇宙”!


idoubi:有过联动的想法。从去年开始,我的大方向是信息处理和信息摘要,这是一个大的赛道。


知了阅读是针对文章的一个快速总结,ThinkAny 是主动地搜索去获取信息,PodLM 是转成播客,Pagen 是把给到的参考信息快速转成一个落地页,然后用它把你的产品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用户。


本质上这些产品都是属于信息摘要类、信息处理类的产品。


关于如何联动,我之前的一个想法就是以 ThinkAny 作为出发点。搜索要么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要么是为了产出某个产物。也就是说 search 是过程,after search 是目的,我想更多地去做 after search 的事情。


因为 search 这个赛道太卷了,很多大厂都是他们的战略的方向,我肯定卷不过他们。After search 可以把我的其他产品联动起来,在 ThinkAny 搜完,一键转到播客,转到摘要,把搜索的内容快速导出成网页,规划中还有思维导图和 PPT 的功能,最近一段时间做了些技术方案的调研。我能在 after search 面板挂很多产品,承接搜索的结果。


四、“克制”其实非常难


FP:面对一个产品的不同方向,比如刚才说的 PodLM 的两条路,一个是知识库问答,另外一个是 AI 播客,你一般会怎么做选择?


idoubi:这种情况我一般就会很纠结。假设有 a、b 两个方案,我往 a 走还是往 b 走?可能想了半天,最后决定 AB 都做。


这个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很难舍弃,决定不做什么这件事对我来说特别难。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总是乐观地认为是能做到的,但现实情况就是时间和精力确实不够,还没想明白该怎么舍弃。


抽象才能化繁为简。


所谓“抽象”就是如果我们有 100 个需求,而我们能把这 100 个需求汇总成 10 个需求,从而派生出 100 个需求,那我们就做了一个很好的“抽象”。如果能汇总成一个需求就更好了,一个需求就代表了所有的需求,而其他只是一些“颗粒”。


——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FP:有没有哪个产品人,或者身边的朋友擅长做减法,让你觉得做得很好的?


idoubi:比如 Owen(沉浸式翻译开发者),有很多“舍弃”。沉浸式翻译不支持划词翻译,但是我们以前用网易或者有道的词典,都支持划词翻译,但 Owen 觉得划词的用户是学习型用户,沉浸式翻译是工具型产品,不需要做这个功能。如果要我做,我肯定要做划词翻译,但是他们就直接舍弃了这个功能。还挺克制、挺厉害的,反正我做不来。


他们就很明确想服务哪些用户,但我以前总想着,我可以服务任何人,不想为了服务这个放弃哪个。


FP:你可是之前在微信的。


idoubi:道理都懂,听了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哈哈。之前听少楠、白光他们的分享,Flomo 也是非常克制,别人都 all in AI,加了很多功能,他们不,慢慢加甚至不加。我做不到他们这样,如果我做 Flomo,肯定尽可能把能加的 AI 都加了。


其实我自己会觉得,这种所谓的“大道至简”是非常正确的一条路,确实能找到非常精准的一部分用户,我也非常认可。


但是回到个人选择,你知道这个是对的,但要你马上按照这种方式去做,真的很难很难。我真的每天都在反省自己,梳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属于想得很明白很清楚,但要改变,目前还没有很快改过来。


很多人认为我们在微信产品里很克制,但其实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有一点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袋里面出现过,如果说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话,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那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的决定时要自我压制,或者说自己切割掉我们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张小龙,2016 年微信公开课演讲


FP: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你是怎样的状态?还没来得及想太多就已经做好了?


idoubi:我肯定会第一时间去做,但也会想很多,我是做的时候就想到了它可能非常完整的样子。所以不是没有想,而是想了,我觉得我全都要。


FP:满足感是它(产品)非常完整的样子。


idoubi:是的。


FP:听起来很纠结。


idoubi:(笑)我感觉我都快抑郁了,真的。


FP:但产品也不是只有克制这一条路径。很多产品功能做得很丰富,用户量也很大。


idoubi:这可能就是我最大的矛盾点了。其实不是说 all-in-one、不做减法、全都要,这种一定是错的。我最大的问题是确实全都想要,但一下子做不完。


我做的速度可能还算快吧,但还是有很多想法做不完,很多功能没时间去做。如果 a 和 b 都要,第二天就能把 a 和 b 都做完,那就没问题,但问题就是,其实做不完。


五、独立开发比想象中更难


FP:独立开发者这个圈子,在过去一年里受到行业很大的重视,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变化?


idoubi:变化挺多的。以前了解到的一些独立开发,有一些做的都是周期比较长的传统应用,比如经典的三件套,记账、日记、to-do list,或者做 iOS 的一些产品。那种应用一般都是以审美好看为主,基本需求都饱和了,很多人就会为了好看买单,比如做各种壁纸、小组件之类的。


现在感觉独立开发以 AI 为主的越来越多,很多产品都是围绕 AI 的某方面。比如赵纯想的胃之书,没有 AI 可能会觉得这个产品比较常见,已经有很多卡路里记录产品了,但是加上 AI 一键帮你分析问答,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大家也挺认可的。AI 就让很多独立开发的产品方向有了特别大的变化。


另外我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做 SEO 的这群人,但这一年我接触的人里有一大半是做出海 SEO 的,跟着哥飞老师做出海的流量。


FP:你之前提到过,在腾讯的 5 年,对你能全栈很关键。很多独立开发者也都是从大厂走出来的,大厂经验很重要吗?


idoubi:平台很重要,在腾讯接触的项目会比较多,对个人技能的完善很有帮助。其次跟个人兴趣也有关,我在腾讯做后台开发,但业余时间我很关注前端,经常去做一些前端的东西,学习很多知识。还有一个方面是机会。我在微信的时候,有一些新的项目需要从 0 到 1,就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型。我做架构,其他人按照我的设计来开发,那么我需要了解的东西肯定就很多。所以也有一些运气的问题。


FP:除了产品,你还有一个付费社群,做了快一年了,通过做开发者社群,对这个人群有怎样的观察?


idoubi:我觉得大家似乎对独立开发这个事有一种滤镜,感觉很酷很轻松。很多人会想着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独立开发者?但是我觉得要做一个东西出来真的很简单,但是你要把它做好,能够达到你的一些目的,或者实现世俗意义上的一些成功,还是非常难的。


就比如说我做这个社群,我的初衷就是想把我会的技术多分享出去,基本上我做过的每一个项目我都去分享了,我希望其他人也能够学习我分享的知识,做一些他们自己真正想做的。有一些零基础的产品经理或者其他转行的朋友按照我讲的一些项目去复刻,也做出了一些自己的东西。但是我感觉可能仅限于做出来了,不是那种特别好,或者能够赚到钱的。


六、收入主要来源于付费社群


FP:这个社群现在有多少人?


idoubi:两百多人了。


FP:那收入是不是比你做产品还多?


idoubi:是的,算是我主要的收入了。


FP:做付费社群之外,你还做了付费的分享,估计很难避免,会有很多人会觉得你在割韭菜吧?


idoubi:在做社群之前,我就专门想过这个事情。我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想让别人觉得我割韭菜。所以当时搞这个社群之前,我特意在我公众号里写了一篇文章:我搞这个社群的初衷目的是什么?我会交付哪些内容?我准备怎么去搞?我希望来的人也要有哪些条件、哪些门槛,我都写得很清楚。


首先我做产品,绝对不是为了去卖课或者吸引人过来才做的这些产品。我真的想做这个产品我就去做了,做完了之后我会每周三给社群里面的人分享这个项目,如果这个项目知名度比较高,或者大家对这个方向比较感兴趣,我就会把它做成一次公开的付费分享。


我搞了三次付费分享,因为腾讯会议名额有限,只有 100 个人。如果搞成免费分享的话,我自己群里可能都占了几十个名额了,来不了几个人。所以我希望加一点门槛,让真正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的、愿意付费的人来。本质上我觉得我不是在割韭菜,我是在真正传递一些对大家有价值的信息。


可能在一些公共网络上,很多人看到我的动态,看我不断地做新项目,可能有些项目烂尾了或者做得也一般般,看我搞过几次付费分享,他们可能会觉得我割韭菜,肯定会有人私下讨论或者是这么认为的。但根据我的社群成员,还有我认识的人反馈,他们觉得这个群其实是有价值的,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所以我后面慢慢就调整心态。我觉得只要自己真心地去做一些交付就好。其他人如果有“割韭菜”的想法,以前我会很在意,虽然现在也还是很在意,但我觉得没必要内耗,就不太去想那么多了。


FP:我很好奇你运营这个付费社群的策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它对于你和群里其他人的帮助有哪些?你之后会考虑价格上的调整吗?


idoubi:这个价格我觉得一直都不会变。有些人劝我去搞分销,比如说我让他去邀请人进来就给他返佣多少。我不想搞分销,因为我本质不是为了卖课。这个社群是为了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的人,或者愿意认识我跟我交朋友的人,他愿意进来,就交这个钱,其他的不会让他多交一分钱。另外,我这个群是一次性的门槛,只要进来了,后面不会有任何其他收费。有任何问题我会在群里面答疑。每次如果有付费活动,这个分享社群里的人肯定全部都是免费的,绝对不会在任何地方做二次收费。


我对这个社群的帮助有三方面理解:


1. 对我自己来说有一个稳定分享的地方。因为我每天可能看了很多东西,想分享但是容易分散。有了这个付费社群,本着为他们提供信息差的原则,只往这里分享。对于其他人的好处,就是有一个能够帮他多多少少提升信息差的渠道,群里会有很多新的内容是他们可能(平时)接触很少的。


2. 我充当技术顾问的角色。因为他们基本上遇到的任何问题,我大部分都能够解决。所以只要有问题在群里面一发,我就随时给他解答,相当于请了一个技术顾问,24 小时的。


3. 我会给到很多项目从 0 到 1 的完整构建的过程。如果你真的要学全栈开发,跟着这个走一遍,只要自己有点基础或者愿意去学的话,绝对能上手了。所以我自己觉得在交付方面做得其实还是可以的。


七、要不还是别打视频了


FP:看你在推特和即刻上表达欲挺强的。你是一个 enjoy 公开表达的人吗?


idoubi:我应该是辞职之后才发得比较多一点。去年这个时候,即刻跟 Twitter 可能也就 100 多个粉丝,处于基本上没怎么发的状态。也是因为离开公司了,没有太多压力,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以前要发的话还会在乎,害怕领导看到我又做新东西了,本职工作还有好多活,就开始搞自己的。就觉得不太好,不敢太多表达。


辞职之后才开始多说话的,也就不到一年时间,讲讲工作、生活什么的,还有想法、产品的东西。我觉得可能更多还是自我表达的需求。做了很多东西,想被别人看到,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把这些当朋友圈一样发,有想法就第一时间发上去了。倒不会想着要涨多少粉丝,获得多少用户。



FP:今天感受很不一样,从你的公开发言,会觉得你是个高冷的开发大佬。


idoubi:不是,我是社恐啊。社交平台上大家有很多评论,我都会很认真看,很在意,但很少去回复评论。我不是想表现高冷什么的,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别人。大部分人跟我私聊,我只会用表情包回复。


FP:确实。


idoubi:甚至对面是个“大佬”,肖弘(Monica.im 创始人,是 idoubi 的创业偶像)给我发消息,我有时候也只是回个表情,主要是不知道回啥。


FP:他会觉得你高冷吗?


idoubi:有次他说要聊下,打了一个视频电话过来,我给他转成了语音,我说我不想开视频……最后没有开视频。我说我挺社恐的,我不太喜欢视频交流……


(FP 注:这是个线上访谈,他也没开视频。)


FP:到现在不知道你长啥样。


idoubi:是吧,哈哈,是有点闷骚。在线表达还行,但要真的跟人交流的话,我觉得我就……前几天赵充老师(AiPPT 创始人)说打个视频认识一下,我说算了……不要打了……我下次去北京找你。我没有针对任何人啊,就感觉不太习惯。


FP:你的 MBTI 是啥?


idoubi:INTP,好像是逻辑学家,我看讲的跟我还挺符合的。



FP:我们看了你所有的社交平台和博客,你经常会说,“有逻辑的脑子万里挑一”。这是一个自我勉励还是看人看事的标准?


idoubi:我觉得对我自己的要求和认知就是属于逻辑驱动的。我喜欢把一个东西讲清楚、想清楚,或者给它做明白。在做这个东西之前,我会把它完整的链路过一遍,包括我写文章也是,我也会反复地修改,一篇文章我可能最慢的写一周,快的也要写一天或者两天。我希望表达得非常清楚,不喜欢模棱两可的东西。所以我会对于逻辑这个事情看得特别重。


不管写代码也好,写文章也好,我都是属于逻辑驱动型的。跟人打交道我也会比较喜欢特别有逻辑的,表达很清晰,不是讲不清楚的。


FP:你经常在简介上写的是“全栈开发者,爱好造轮子”。挺反常识的感觉。大家常说不要重复造轮子,为什么还有人就是把爱好造轮子作为一个自己的标签呢?


idoubi:我觉得造轮子和想实现软件自由是一个意思。我经常用的软件,或者别人可能会用的一些软件,只要是我能写得出来的,我都想自己写一遍,


一方面我用别人的软件遇到问题,给别人提意见的话也不一定会被认可,或者有些人我不认识我也不好意思提(意见)。如果自己写的话,我会按照它怎么样用起来更好(的方式)去写。


造轮子肯定是希望能够满足自己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是想实现自由的心态吧,只要是我经常用的,我写得出来的,基本上都想着去写一遍。


我以前刚入行的时候,会去 fork 一些开源的项目,改一改别人的项目,做二次开发。随着我自己会的多了一些,就慢慢地就不喜欢改别人的代码了,能自己写的就尽量都自己写。


所以还是个人的想法,倒没有说造轮子要比不造轮子好。很多人觉得时间宝贵嘛,有能用的东西你直接用就好了,没必要自己去搞一遍。我是觉得我自己能搞的,尽量还是自己搞。


FP:像是 What I can 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凡我不能创造的,我便无法真正理解。费曼。)


idoubi:对,有这个原因。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八、成为“某个产品”的开发者


FP:对熟悉这个领域的人来说,可能看到 idoubi 这个名字,就会想到开发能力很强,产品做得很快做得很多,但感觉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你可能更想成为某个产品的开发者,而不是 30 个产品的开发者。


idoubi:对,我其实很想摆脱大家对我做得多、做得快的认知。我真的希望有一个比较知名的产品,它在那个领域是最好的,用户会每天去用,他们不在乎我的其他产品多不多。


FP:对独立开发者来说,改变状态靠自己会比较难吧?可能最好能有人,在你每次抄键盘开始做的时候按着你的手说,等下,别急。


idoubi:是的哈哈,三五天做出的(产品)肯定很难是什么精品,还是需要多打磨。我觉得有些性格上的原因,我性子比较急,做一个东西,就想着赶紧把它发了,让别人第一时间看到,如果闷头做太久,可能也会比较难受。


FP:有没有考虑过先重点做一段时间社群,毕竟是个不错的收入来源,然后用这个时间调整下产品开发的状态?


idoubi:我之前在微信上班的时候,每天工作也挺闲的,给的钱也挺多,但是抑制不住每天有太多的想法,辞职的初衷就是想自己把它快速地做出来,觉得上班很耽误我做事情。在副业没有什么收入的情况下,我就选择裸辞了。


如果把赚钱的社群作为主业,副业做产品,可能还是会很难受,或者很难调整好。我觉得那样会又回到以前的状态,每天脑子里想的是别的事情。现在我就是要专注在这个事情(产品开发)上。


有群友建议过我,把社群好好做一下,做到五六百人,能赚更多钱,但我就觉得,一方面我的兴趣还是产品,不是很想去录课。第二点,我觉得可能人多了,负面评价肯定会很多,不太想给别人一种要割韭菜的感觉。反正我就比较在意别人的一些看法,不想把这个事情作为主业去做。


FP:实现软件自由,想创造想写一个东西,这个(冲动)不太好压制。


idoubi:对,但短期内不再做新的东西,先把以前的产品好好地优化一下,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状态,这个会容易一些,应该能做到。


我总觉得还有很多很多想法没有完成,比如搜索这个(ThinkAny),它是一个长期的产品,而且并不是大厂做了就没搞头了,不要跟 Perplexity 之类特别大的 AI 搜索竞争,靠自己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做一个小而美的产品,还是很有机会的。现在我已经有一批比较稳定的用户,每天都在用,每个月续费,我打算先面向他们,完善一下产品,让他们不要走,之后再做一点推广,让稳定使用的人变多一些,付费的比例再提高一些,让这个产品能赚到钱,它就能长期活下去。


如果不想着一定要做得特别大,一定要跟谁谁去比,只是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做了,满足一部分用户的话,还是可以做到的。


还有一些方法可以抵制想要让产品变得万能或者变得完美的诱惑。


每次想要再创造新东西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四个问题。


1. 我能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完成并交付吗?(大部分方案的初版都能够而且应该在两到三天内完成原型设计)


2. 它能让我用户的生活改善一点吗?


3. 有没有用户愿意为此付费给我?(生意从第一天就开始盈利非常重要,所以打造价值足够让人付费的产品是关键。)


4. 我能快速得到反馈吗?(确保产品的目标用户能让你了解产品做得好不好。越早得到反馈,就会越早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值得花钱购买的东西。)


——Sahil Lavingia,Gumroad 创始人,《小而美》


FP: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


idoubi:我觉得驱动力主要是两点: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要求。比如改版产品,页面特别好看或者特别简洁,自己看上去会特别舒服。我会为了改颜色这么一点东西,可能改一个小时,改到半夜我都不会睡觉,会一直改下去。这是个人的要求,别人看起来可能觉得神经病,认为这个东西实际上只要能用就行,没必要太纠结颜色深浅。但是我没有把颜色深浅改到我很满意,我就会特别难受。这种致命的强迫症特别特别严重。


另一个方面就是有时候会有很多幻想,想得很远。比如说我这个产品它会不会爆啊?会不会我一发上去它就能拿到 Product Hunt 第一名,一下子就传播开来,很多人用?就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一些幻想,想着要让人看到第一眼就爱上,所以会想还有没有什么能改得更好的地方。


FP:理想中,这种以独立开发为生的生活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idoubi:首先,世俗方面肯定也会希望成功。比如 Pieter Levels(独立开发大神),他一个月收入好几十万美金。我可能要求不高,一个月如果有一万刀的收入都非常完美了。


所以经济方面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产品有稳定的收入,至少不会因为不上班就压力很大。最近一年虽然搞社群是赚了一些生活费,但比起上班肯定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为我也有房贷,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压力。


另一方面就是,我希望可以真正有一些代表作。不是那种别人看了一眼后边就不用的那种,而是有持续的用户来用,持续地反馈或者形成一定用户粘性的这种产品。当别人在某个场景的时候,能自然地想到你是这个领域做得最好的。这是我想要追求的一个目标吧。


FP:最近还有什么在思考的问题?


idoubi:怎么改变现状吧,也想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离职一年,现在这种状态,是真的自由,还是为了自由而自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under Park,采访:马多灵、Nic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