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工作能为斜杠青年带来什么?
2020-06-18 14:59

斜杠工作能为斜杠青年带来什么?

斜杠青年是现代性社会发展和青年特质结合的必然产物。他们是直面社会对个人的消解、拒斥所有的“假定”,基于个人能力、专长而发展多重职业身份、获得多份收入的新型职业群体的代表。本文将斜杠青年产生和发展置于现代性社会发展中,立足青年职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问题,探究斜杠青年通过嵌入新的工作情境、表达真实自我、消解个人的无力感和价值感的迷失,并立足目标,将改造自我置于动态和持续的反思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最终实现自我的过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研究(ID:china-youth-study),作者:牛天、张帆,原文标题:《嵌入、表达、认同:斜杠青年的自我实现研究》,头图来自:@彭磊


引言


现代性社会发展下的个体化现象不断使个体成为个人,伴随着工业文化的发展,集体意义有枯竭的迹象[1],人们从稳定化社会关系和固定化生活模式中抽离[2]。个体化背景下,现代社会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一部分结构化组织和稳定性规范被打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结构性失业出现,消解了青年就业人群的工作安全感,也有学者将此称为青年人的“焦虑症候”[3]。青年人也面临自我实现的困境,包括职业中产生的无力感、迷失的价值感和缺失的自我认同,这迫使他们重新寻找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不稳定、可变的工作方式又为青年人选择兴趣化职业或者多元化职业以及自我实现提供了机遇和可能[4]


在这两种“迫力”下,一部分青年不再选择固定单一的工作方式和职业形态,而是拓展工作以外的领域,基于兴趣爱好或技能尝试从事其他职业,抑或运营以“我”为中心的身份资源衍生工作领域,这就是“斜杠青年”群体。斜杠青年概念最早来源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马奇⋅埃尔博尔(Marci Alboher),指一个倡导多元化职业、多元化体验、多元化生活的群体。


目前,“斜杠”已经成为一种超越国度的职场现象,2010年《野兽日报》估测,美国有近三分之一的劳动者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5],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88名18~35岁中青年的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6]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性社会下的斜杠青年在工作场所的自我实现有了一些新的特征。斜杠青年是如何通过斜杠工作获得自我实现?这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依据将斜杠青年的自我实现进程划分为三个维度,即嵌入、表达和认同,关注斜杠青年如何通过斜杠工作嵌入新的情境、完成真实表达,以及他们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中,如何规划反思实现目标获得自我认同[7],最终获得自我实现。


一、斜杠青年的内涵及分类



“斜杠青年”是具有多重职业身份、多份收入的青年群体。艾米丽提出的“多向分化潜能者”进一步阐释斜杠青年的行动意涵,认为他们是具有多种兴趣爱好和创意,通过跨界整合能力、快速学习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形成复合的、多元的、不断成长的个体[8]


有研究者认为“斜杠”工作形态是现代性发展下形成的一种新型职业理念,是现代社会与青年群体特征有机融合的结果[9]。也有研究者从工作体验角度解读,认为斜杠青年具有全新的人生观,多元化的人生体验,个体通过释放出多种潜力实现多种可能性[10]。结合霍尔提出的可变职业形态及亚瑟的无边界职业形态可以更好地理解斜杠青年的本质[11][12][13]他们具有心理和地理的双重流动性,个人对职业的主动性替代了工作组织,在工作中更加注重自主性的个人导向,以及自我认同的价值导向[14]


对斜杠青年的工作进行主职和副职的划分可以更好理解他们的工作动机。有学者指出一部分斜杠青年是完全迫于经济压力而从事多份职业,其职业形式多为体力劳动,由于其工作动机是被动的,工作体验是具有压迫感的,这就混淆了斜杠工作和兼职的区别[15]


马奇认为斜杠青年一般有一个固定的主职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副职是根据个人能力或者兴趣爱好衍生而来,她依据工作内容将斜杠青年将分为四类[一、左脑/右脑(计算机/戏曲导演);二、大脑/身体(科研工作/健身教练);三、写作/教学/演讲/顾问;四、公司CEO]。在这种理解基础上,斜杠工作(副职)是基于斜杠青年自身爱好和专长发展而来,被他们视为“工作”而非“上班”,视为“个性”而非“惯例”。


由于斜杠青年副职的动机来源于主动性,相比于主职工作,他们更愿意主动地付出时间和精力。因此,区分主职和副职的意义在于,主职是限于客观条件和社会压力下维持物质生存、维系社会属性的方式,而副职则来源于个体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的基础又来源于他们的兴趣或专长,或者其在以往工作岗位资源的积累,这导致了副职中斜杠青年的自我实现机制与主职存在区别。


此外,还有一部分斜杠青年完全脱离工作组织,在兴趣或者以“我”为中心的身份资源基础上,衍生多种工作领域,即自由职业者,他们的工作同样具有兴趣爱好型斜杠青年的特征。本文从职业形态上将斜杠青年分为主职-副职型和自由职业型两种斜杠青年。


二、研究方法和设计



本文主要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获取数据。访谈对象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青岛、成都、保定等城市的14名斜杠青年(女性9人,男性5人)。每次访谈时间为60~90分钟。数据收集的时间为2019年6~10月。


在开始数据收集前,研究者会告知受访者研究的目的,并确保信息安全,受访者表达知情同意。访谈分为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两部分,结构访谈分为四个维度:一、个人基本信息;二、主职及斜杠工作的内容及环境;三、主职和斜杠工作的关系;四、主职和斜杠工作的体验等。在完成规定问题之后,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或者根据访谈过程中个案呈现出的特点进一步提问以保证数据的客观说服力。研究者之一也是斜杠青年,长期生活在斜杠青年周围的参与式观察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


三、斜杠青年的自我实现



现代社会中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和结构失业的风险导致个体对此几乎毫无控制可言,固化工作组织中有限的上升空间和“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晋级规则使青年人缺乏安全感。为规避风险和限制,思想开放、掌握多元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的青年开始拓展职业边界,成为一人多职的斜杠青年,以寻求多种自我实现的可能。他们通过嵌入新的工作情境、表达真实自我、消解个人的无力感和价值感的迷失,并将规划自我置于动态和持续的反思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获得自我认同,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1. 嵌入新的工作情境:消解无力感


斜杠青年通过发展核心能力、兴趣爱好、发挥资源优势,主动拓展主职之外的副职,增加了职业角色。但是,工作角色的增加并未成为青年人的负担,而是消解了现代风险社会,包括不确定的工作环境以及个体主职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紧张等带来的无力感,也促进了主职和副职之间的积极溢出。


我们发现,斜杠青年嵌入新工作环境的方式有两种:水平嵌入和垂直嵌入。水平嵌入是在水平方向上探索自己的宽度,重新整合个人的资源和核心能力、迁移能力素质和跨界发展两种以上不同的领域,因此这部分斜杠青年的不同职业具有相关性。垂直嵌入则是探索自己特长或兴趣的深度,追求某些专长在某个领域达到极致,实现自我深度塑造,这部分斜杠青年可能重新开辟与主职完全不同的职业。


受访者01(电台主播/播音老师)是一位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地方电台主播,收入稳定,上升空间有限。面对不稳定的经济形势,他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他整合电台工作经验,衍生了播音主持艺考教师一职,属于跨界的水平嵌入。他说:“我们台里你业务再好也不会有质的飞跃,得给自己多找路子。艺考老师,是把专业和事业融合的最好应对方式,可能缓解了压力,并且某些主持上播过的新闻通过与学生互动又产生新的角度”。受访者01通过核心能力拓展职业边界,缓解缺乏晋升空间的主职带来的无力感。


受访者02(建筑师/健身教练)的斜杠工作和主职并不相关,属于基于兴趣的垂直嵌入,她也提到了副职给她带来的变化,“我是个画图狗,天天对着电脑,接触人也不多,原来我不敢当众说话,还要天天看甲方的脸色,自从有健身教练这个职业后我变得阳光开朗了,不抵触跟别人交流和展示自己,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基于兴趣发展的副职是斜杠青年采用的一种生活方式,消解了封闭单调的主职带来的限制和无力,丰富了个人生活。职业角色的增加促使斜杠青年嵌入新的工作情境,在此获得的技能、情感、态度和行为溢出到主职、生活中,增加实现其他角色的能力,产生积极角色溢出效应。


我们发现在新的工作情境中,不同嵌入途径带来斜杠青年不同的职业认知和工作体验。


通过水平嵌入的受访者01主职是一名电台主播,副职是播音老师。电台主播的实战经验是他打开副职的钥匙,“很多培训学校比较看重我主持人的职业,我的实战经验对学生应试很受用,现在我也尝试在做自己的教育机构,主持人认识的人脉资源都是很好的支持”。


受访者03(作家/节目策划/咨询顾问)认为斜杠工作是自身能力以更好的方式运用到不同的领域的表现。“写专栏、做电视节目策划、机构顾问,看起来好像都不一样,但其实我在做一件事情—组织讯息的技术能力。”


可见,水平嵌入的基础是斜杠青年能从思维、行业中提炼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行业领域,从局部的精深建立一种有主有辅的多重身份,为跨界提供出发点。通过水平嵌入增加多元职业身份的背后是斜杠青年的核心能力,他们跨界整合个人能力和资源,打通了工作边界,促进斜杠青年嵌入了相互关联、优势互补的工作领域,再次优化个人核心能力,使其获得能量。因此,这部分斜杠青年的每一次拓展和跨界都可以理解为潜在水平嵌入之可资利用性,每一次职业角色的增加都是对核心能力的加持。同时,他们不断通过市场检验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修正嵌入方式。


受访者04(护士/手作人)以垂直方式嵌入新工作环境。她在主职中工作压力很大,身体长期疲倦,特别是她感受不到主职的乐趣,因此她开始利用下班时间发展她的手工爱好。


“小时候有一点画画基础,后来我特别喜欢做手工,每天下班后都会空出两三个小时做手工,节假日甚至一天都在做,不觉得累,反而每次坐在手工桌前特别享受,我主职挣的钱都用来买手工和画画的材料了。”


除了时间和行动的投入,斜杠青年不断学习,专业化爱好,使其具有变现的能力。受访者02工作之余是一名搏击操教练,从大学至今七年时间里,深耕健身并获得从业资格认证。她说:“健身是我的爱好,大学期间就在健身房跟团课,一直坚持也不断进步,后来有教练说我动作不错鼓励我参加了专业的培训。”培训之后,她经常跟着专业教练在台上模拟代课,逐渐成长为一位会打拳的建筑设计师。可见,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学习让斜杠青年逐渐专业化,使斜杠青年获得进入新工作领域的资格,也在新的情境中感受到了快乐的工作体验。不过,由于是“半路出家”,这部分斜杠青年想要在新的领域有所发展,也需要有所取舍。


比如受访者02已经获得注册建筑师资格认证,她选择保持专业水准而让渡绩效,留给自己更多空间发展副职;而受访者04选择让渡周末休息投入到手工制作中。此外,兴趣驱动导致这部分斜杠青年的工作自主性极强,从受访者02的朋友圈记录可以得知:


“在交图迫在眉睫,大家连续刷夜的日子,我一节课也没有请假,更从来不滑水(不偷懒),别人2倍多工作量,1/2多工作时间,我只有拼命提高效率,很充实。虽然看似不正经的画图狗,但也算是个敬业的教练员。”


由此可见,“专业化爱好”是斜杠青年垂直嵌入的具体方式,相比于消费爱好,他们为之付出专业的投入,并选择让渡出主职一部分时间和空间,专注学习积累并尽快嵌入新职业场景。在嵌入过程中,内在兴趣让个体的努力充满能量和乐趣,消解了主职中不可控和限制因素带来的无力感,正如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理论所阐释,人们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感到能控制自己的行动时,会充满动机[16]


可见,“斜杠”工作不是斜杠青年一时兴起的职业选择,而是他们对风险社会认识下采取的精细化决策。基于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增加职业角色,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嵌入新的职业领域,建构了自我职业情境,使个人能力、特质、人生经历、理想、目标等多维度要素具有一致性,获取了将工作惯例和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的热爱相互结合的方式,推动他们在多个职业角色中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消解风险社会和固化的主职带来的无力感,从而获取正向能量。


2. 表达真实自我:“去表演化”的工作


斜杠青年并不以获得收入和赚取利润作为发展斜杠的主要目标,这也赋予其打破组织规范的制约与束缚的能力。


斜杠青年非常关注个人的满意感、价值实现等非物质层面的个体体验,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斜杠工作是青年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一种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是个人劳动时间与物质的交易,在交换过程中,个体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且不断调适适宜的心理状态换取工作的价值,这导致个体依据不同工作情境“表演”出符合规范的自我,但这不一定是个人真实感受和自我认定价值的体现。


斜杠青年期待通过工作表达个人真实的价值和体验,打破组织规则和规范的束缚,在斜杠工作中,他们将工作惯例和个人真实表达相互结合,我们称之为“去表演化”的工作。斜杠青年通过打破工作的“表演性”规则,表达真实的自我价值,同时依据“个人时区”[个人时区是针对社会时钟(social clock)而言,大部分人都在由时钟和统一测量标准所主宰的社会时钟下生活工作,比如朝九晚五的固定时间,按照时间和资历排序的升职等],将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相融合,获得真实的成长体验。


受访者05(设计师/插画师)和受访者06(文创品牌联合创始人/插画师)更注重副职中自由选择的权利和不受限制的创作,受访者05说:“设计需要根据甲方要求不断调整,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插画我会根据时间以及是不是合眼去接,我不会让它成为我的包袱。”


受访者06认为主职是表演的生存,副职是真实的生活。“之前我们接了某个活动项目,按照要求设计的形象我很不喜欢,但是也得笑着调整,我真的不擅长,很多时候都让我合作伙伴去谈,但是插画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即便挣得少。”


斜杠青年的主职是生存的基础,因此,他们在主职中遵守组织规则,通过恰当的“表演”赚取利润,正如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所指出,人们在被定义的场景下,倾向于依据情境调整前台和后台呈现理想化的表演,迎合并体现那些在社会中得到正式承认的价值。然而他们发现“表演化”的工作所付出的代价是自我跟习惯于从事工作的自我相疏离或异化[17],从而限制了真实的表达,弱化了个体真实的体验,不能完全实现自我,这也是他们探索副职真实的道德线索。


因此,斜杠青年在感受到主职中因价值交换不断表演的自我逐渐被异化,转而在斜杠工作中寻找真实的自我,于是他们调整斜杠工作目标,让渡物质奖励,打破表演外壳,培育个人真实体验和工作价值的契合点。


比如受访者06在衡量是否做插画的时候有两个标准:其一他很享受去做,其二他可以完全实现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访谈中,我们发现工作内容以艺术为主的斜杠青年对于真实性的追求尤为凸显,当艺术退去物质的外衣成为斜杠工作的时候,则重新唤起了个人真实的艺术源动力,实现了个人真实价值。


受访者07(瓷器师/动画师)原本的主职是一名动画师,但是当下的市场环境对动画的要求不太符合她的期待,于是她将动画调整为副职,成为斜杠青年。她说:“我真的很喜欢动画,我希望按照自己的审美和意愿去创作,不愿意妥协市场价值。当客人对我的瓷器提出意见的时候,我愿意去修正,但是于动画而言,我不想去迎合。”


斜杠工作增加了斜杠青年的选择权,他们不急于兑换市场价值,而是通过副职的方式成长、积累,同时也让他们在疲惫的生活中仍然保有实现真实意愿和理想的表达空间。


受访者06说:“没有市场因素和其他的杂念,我可以安心创作,也会吸引有共鸣的顾客,在交互交流中会有很大的进步。”


此外,斜杠青年不以普遍标准和准则约束自己,依据“个人时区”[18],将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融合,获得真实的自我成长体验。


斜杠青年有较为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自我规划,他们不苛求与社会时钟同步,专注个人发展,依据个人职趣进行人生规划,自由型斜杠青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受访者08(风光摄影师/撰稿人)说:“车子房子一直不是我奋斗的目标,我不希望在一个地方工作就可以看到退休的自己,我一直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做事情”。尊重职趣让他们在以“我”为中心拓展的职业中感受到个人真实的需求和成长,自由型斜杠青年在职业进程中始终保有对适合自己工作状态的预期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比如受访者09(独立编剧/自由撰稿人)和受访者10(英语老师/健身教练)很早就发现弹性工作制能激发最大效能,获得真实的自我成长。受访者10表示好的工作状态能够让她成长得更快,“英语老师和健身教练都需要给别人带来知识和能量,所以我的状态很重要。目前寒暑假,主要是做英语培训,健身教练就在日常,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让我可以做自己,切实体验到自己按照自我规划下真实的成长”。


受访者09工作一段时间后毅然重回学校深造,提升编剧能力,她说:“我的工作需要不断积累学习,因此我需要自行掌握工作时间和节奏。”截止到2019年,她已经接到了4个剧本项目,每个月还会花5天时间给自媒体平台撰稿。


可见,当代青年人通过与同代人进行社会比较以获得一种参照系的可能性已逐渐弱化,个体化进程导致青年的生存和工作呈现去结构的特点,个体生命周期的特征演变为个体独有的生命历程[19],如吉登斯所言,当今时代,个体生命周期中可预测的标志性事件已经被个体独有的生命历程所替代[20]。因此职业发展中真实的成长体验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追求,斜杠青年个人时区的建立则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斜杠青年追求去表演化的工作状态,将真实的表达和成长体验孕育到斜杠工作中,通过调整斜杠工作的目标,打破表演框架;建立个人时区,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在偏离当下标准化、包装化的价值中寻求真实价值表达,为自我规划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而获得真实成长的内在体验。


3. 获得自我认同:基于目标的动态规划反思


斜杠青年的自我认同来自个人目标实现的成就感。他们动态地自主规划和改造自我职业发展、持续反思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接近和达成目标中增强自我认同感。


因此,斜杠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兴趣、乐趣或职趣,也成为斜杠青年在摆脱了职业束缚和身份捆绑之后,聚合起积极向上的职业动能和自信豪迈的前程憧憬。并且,斜杠青年能够依据个人能力的增长,有规划地、动态地调整职业前进的方向,逐渐实现目标。


受访者05(设计师/插画师)立志成为“插画很厉害的设计师”,这是她的一个人生目标。她说:“现在每完成一幅作品,收到正面反馈都特别有成就感,以前回家都是打游戏,现在一有空就想多画几幅画儿”。


受访者11(作家/影视剧制作)认为,多种领域让她不断感知到了作家和影视剧创作之间的内在逻辑,接近了她理想的创作状态。她说:“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写作和影视剧制作极大调动了我个人能力,包括整合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和个人经验,如果是单独发展,可能难以达到我的理想目标。”


此外,一部分斜杠青年面对流动的社会,移动、连接职业优势资源,突破职业束缚,通过斜杠工作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呈现出极大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自我认同。


比如受访者12(运营顾问/互联网营销)通过主职进入了互联网的圈子找到了自己擅长并喜爱的职业。“以战养战,主职上的很多资源让我的兴趣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找到了很多喜欢行业的app去学习,挺有成就感的,现在慢慢开始转向营销方向,我发现这是我擅长的领域,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斜杠青年持续反思和监测工作的状态,不断调整目标和实现目标。受访者05在7年的设计师经历后,通过开辟插画师的副职,逐渐向目标靠近。她说:“设计师水准在行业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今年我想提升综合能力,比如带小组作业,公司规模有限可能带不来太多机会,所以我通过插画职业想学习更多的策划和自我经营的能力。”工作之余,她注册米画师平台向外发布插画任务,获得自主规划职业发展的权力,随着插画技能和经营水平的提高,她逐步实现设计和插画的双赢发展。


受访者13(职员/健身教练)期待可以在健身领域有更专业的发展。她说:“真正入行后,健身就不能随心所欲了,我时刻调整自己靠近更专业的状态,比如我今天很累,这时候我会调整音乐,或者把大套路都换成小套路,消除疲惫,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而受访者14(图书编辑/音乐人)毕业之后没有直接独立从事音乐行业,他根据现阶段作品和团队反思未来发展目标。他说:“目前还没有到完全独立的时机。以前做的专辑更多是学生时代的一腔热血,自己觉得好听就可以,通过把专辑放在市场里,我发现融入市场,经营品牌更重要。图书、音乐都是内容行业,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图书运营的逻辑,让自己的音乐产品更有章法。”


斜杠青年自我认同感的获得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消解之后的持续反思,这促进了他们对目标实现过程的实时修正,每一次修正都再次赋能目标,增强自我认同。


因此,斜杠青年具有清晰的个人目标,多重的职业身份和领域有助于其不断靠近目标。基于目标,他们将规划和改造自我置于动态和持续的反思过程中,从而获得自我认同。正如贝克、吉登斯等人所指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具有自反性,即个体在自我消解和对抗中反思总结,获得本体性的安全感和认同感[21]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将斜杠青年置于现代性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阐释。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脱离标准化的功能主义[22],和从固定组织中抽离的个性化进程,思想开放、掌握多元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的青年开始拓展职业边界,寻求更多自我实现的可能,因此本文认为斜杠青年是现代性社会发展和青年特质结合的必然产物。


他们是直面社会对个人的消解、拒斥所有的“假定”,不满足被“稳定”束缚,基于个人能力、专长而发展多重职业身份、获得多份收入的新型工作群体的代表。斜杠青年从外在身份形态来看,一人多职,然而从内在指向来看,他们通过嵌入新的工作情境、表达真实自我、消解个人的无力感和价值感的迷失,并将规划和改造自我置于动态和持续的反思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本文发现斜杠青年主要通过嵌入新情境、表达真实自我和获得自我认同三种途径完成自我实现。


首先,嵌入新的工作情境,消解现代风险社会带来的无力感。斜杠青年整合已有能力和资源,或者专业化爱好,通过水平和垂直嵌入两种方式,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增加职业角色,完成积极角色溢出,消解了风险社会和主职带来的无力感,获取正向能量。


其次,表达真实自我,实现“去表演化”的工作。斜杠青年在挣脱了收入束缚的基础上,追求“去表演化”的工作。他们打破工作中的表演规则,依照个人职趣建立个人时区,培育真实体验,将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相融合,获得真实的自我价值表达。


第三,获得自我认同。斜杠青年在斜杠工作中获得了成就感,他们通过建立清晰的个人目标,并将计划和改造自我置于动态和持续的反思过程中,重新寻找到对自我和社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21]乌尔希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色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9-11,18-19,10-12.

[3]朱慧劼,王梦怡.阶层焦虑症候群:当代青年的精神危机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73(11):78-83. 

[4][11]Hall D T.Protean Careersof the 21st Centu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0(4),8-16.

[5][10]SusanKuang.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6]孙山.民调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N].中国青年报,2017-10-31(7). 

[7]敖成兵.斜杠青年:一种“互联网+”时代的职业身份解码[J].中国青年研究,2017(12):80-84.

[8]Emilie Wapnick“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TED年演讲视频,2017. 

[9]吴玲,林滨.“斜杠青年”:“多向分化潜能者”的本质与特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8,471(6):101-107. 

[12]Hall D T. The protean career:A quarter-century journey[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1-13.

[13]Arthur M B,Rou s seau D M. (Ed s.). The boundaryless ca reer:A new employment principle for a new organizational era[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4]K Övgü Çakmak-Otluoğlu. A cluster analysis of protean and boundaryless career orientations:Relationships with career competencie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2018(3):127-136.

[15]王玉香,玄铮.“斜杠青年”职业选择的本体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7).

[16]Ryan R M,Deci E L .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

[17]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71.

[18]Janette Rainwater . Self-Therapy[M].London:Crucible,1989:9. 

[19][22]沈杰.后现代语境中青年概念的重构[J].中国青年研究,2018(6):26-32.

[20]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研究(ID:china-youth-study),作者:牛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帆(北京化工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