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竺晶莹
头图|《国土安全》海报
因为《国土安全》,我在伦敦政经选择读了国际关系。今年它迎来结局,我也已经毕业。
美国中情局(CIA)特工凯莉(Carrie)奔跑在巴格达、柏林、喀布尔街头的年月缓缓落幕;布洛迪(Brody)、奎恩( Quinn),当你以为最适配的男主已经离去之后,没想到更好的爱还在前面等。尽管,你依旧常常面临分离,你被迫孤独,但其实你喜欢这种矛盾,弥漫在异国他乡漂泊与危险的气息。所以你一次次回到前线,无法停顿。十年反恐,这就是《国土安全》迷人的配方。
尽管没有特工梦,但战地记者梦似乎从未离我而去。当然我曾经在一杯啤酒下肚后,豪气万千跟朋友谈过这个想法,仿佛一说起,眼前就浮现出——身为记者的我在摄像机前急速地做现场连线,背后是双方火拼,战火连天,子弹扫过耳边,倏忽黑屏,摄像机断线……经典到成为CNN现场报道宣传片片头。
我紧接着说,但是战地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没有条件洗澡。他看着我,沉默了一会儿,笑说,那你能接受野营吗?我突然泄气,耳边是梦想碎了一地的声音——可不是,连野营都将将就就,何谈战地?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吧,总借屏幕上的“别人”来成就我们的英雄梦想,而特工不就是最神秘难捕捉那个。
过气的干马提尼
全世界最家喻户晓的谍战片主角左不过007,詹姆斯·邦德无疑马提尼行家,倚在吧台前,声线淡淡来句——“一杯干马提尼,摇匀,不要搅拌!” 这一配方成为全球佳话。从最合身的西服里拔枪还不带一丝褶皱的,四两拨千斤解决世界危机的,无疑就是历任优雅的007们,经久不衰。然而步入千禧年,一丝不苟的萨维尔街西服依旧不被厌倦吗?间谍根本不是007的本职工作,而是让这个英国男人释放魅力的人设吧。
图片来源: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
于是,孤独寻找自己身份的杰森·伯恩(Jason Bourne)成为了新一代特工的代言人——沉默寡言,逻辑缜密。懂得放冷枪惊飞一群鸟从而判断狙击手在旷野的位置,这些智商含量极高的剧情令直男狂欢,远胜枯燥的马提尼配方。马特·达蒙塑造了杰森·伯恩,这个丢在人群中都不会被打眼的普通小伙儿,却是身怀绝技的前中情局特工,一个人便是一支队伍,简单的T恤牛仔裤轻松赢下上个世纪精致的英式谍战风格。
图片来源:电影《谍影重重》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显然是政治正确大行其道的时代,大女主剧在美国轮番上演,政治谍战题材自然也不能免俗。Me too运动以后,凯文·史派西难逃被编剧“死亡”之命运,在《纸牌屋》第六季甫一开始,就和第五季结尾断层一般毫无预兆地被消失。
我耐着性子看克莱尔(Claire)演成了女版下木总统,时不时对着镜头来段伪纪录片形式的自我独白。直到有一幕,我彻底失去了兴趣——克莱尔敞开内阁大门,清一色女阁员齐刷刷站在会议桌前,整齐划一的灰黑铅笔裙。我语塞。好像,是也不必这样矫枉过正。这,真的不是伪女主剧吗?
图片来源:美剧《纸牌屋》
女性主义,也许不该刻意强调女性的身份,而是不把她的性别与工作能力挂钩,以示平权。不过现实通常是,女性要不借用女性魅力上位,要不就彻底隐藏女性魅力跟男性同场竞争。克莱尔、凯莉多数时候是后者,但她们仍时不时犯规地使用了第一项技能。可我突然发觉,第一项技能也许无关性别,更关乎颜值。毕竟,冷战东德剧《同样的天空》可是教科书般呈现了男色间谍的功用。
克莱尔与凯莉,亦是美国政治的两面,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而通常只有白宫与中情局的完美配合才可以让美国在国际关系的谈判桌上无往不利。大国永远需要一个精密运转的情报机构扶大厦之将倾,就像军情六处之于英国,克格勃之于俄国,神秘的摩萨德之于冲突不断的以色列。而在美利坚,为白宫争取到更多的谈判筹码,这就是中情局执勤于海外的使命。
当克莱尔手戴棕色表带的卡地亚路易坦克端坐在车后座用法语同联合国大使谈判的时候,凯莉无需战袍,她背着黑色售货员同款卖票包奔跑在风沙俱下的德黑兰街头,裹着头巾在追逐中回眸露出警惕惊恐神经质的眼神。优秀间谍所获得的珍贵情报,就是外交谈判桌上最好的利器。
图片来源:美剧《国土安全》
然而,当总统不懂外交,白宫决策错误,以世界和平为使命的凯莉,该如何“爱国”?这才是《国土安全》最大的提问。正如第八季,白宫鹰派当道,总统毫无决断,被幕僚牵着鼻子走,快要毁坏一切中东的谈判成果之际,凯莉和索尔(Saul)选择了非常规方式来迫停失控的官僚机器。
美国陷于中东始末
中东,是美国最难解的结,也是《国土安全》的制作野心所在。
有评论认为,阿富汗战争是另一场耗费人力财力却所获甚少的越战。根据国防部统计,美国在阿富汗战争每日平均花费近1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已有超过2400名美军士兵在阿富汗阵亡。尽管2011年在击毙本拉登后,美军主力已逐步撤出阿富汗。但是,“帝国坟场”阿富汗的时局至今仍晦暗不明——由美国扶持的现政府政令不出喀布尔,塔利班随时有可能在美国撤军后攻下首都。
在剧中,塔利班青壮派好战,暮年派主和;巴基斯坦摇摆不定;俄罗斯伺机而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每当和平曙光再现之际,意外总会打破这种均衡。
剧情与现实暗合。今年2月29日,美国政府与塔利班签订撤军协议。
全面撤兵发生在特朗普任内,并不奇怪。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路线接近于杰克逊主义(Jacksonism)——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是谨慎的,出兵只能是为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比如石油或地缘战略优势,而不是为了改变他国制度而战。同时,“美国优先”是要义,通过国际组织实现共赢的机会微乎其微。
在杰克逊主义的指导下,无怪乎特朗普要求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且修改伊朗核协议。特朗普并不在乎撤军以后的中东乱局,因为至少这一纸撤军协议已是未来特朗普总统博物馆中的陈列品了。
而事实上,美国深陷中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也许一切可以从老布什在联合国发表演讲的那天说起。
1991年1月16日,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五个月后,老布什在联合国慷慨陈词——经济制裁已然无效,联合军队势在必行。他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过去多年我们致力于结束冷战已卓有成效,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铸造全球新秩序的机会。在新世界里,法律将统领各国行为,联合国将真正发挥维和作用以期达到它成立之初的目标。”
演讲发表完毕,第二天,以美国为首的34国部队在联合国授权下征讨伊拉克,42天空袭辅以100小时陆战,萨达姆的部队不得不在漫天黄沙中节节败退。
图片来源:Greg English / 美联社
美国成功了。这次试验证明,美国的确有能力联合他国进行军事行动,所谓的“世界警察”形象至此深入人心。此时,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摇摇欲坠,苏联解体也不过是那一年12月的事。没错,老布什的漂亮话背后,是美国在冷战快要结束之际对于能否号召全球的试探。伊拉克刚好赠送了一次机会,而美国也就此奠定了全球霸主的地位,老布什借海湾战争一役建立了冷战后的新秩序。
然而,美国在中东的故事并未完结。十年以后,911震惊全球——双子大厦被毁,曼哈顿灰头土脸,那些在火灾中一跃而下的身影刺痛了每个人的视觉神经。彼时,萨达姆还是萨达姆,但发表演讲的已是小布什。
2003年3月19日,小布什在白宫西厢发表电视演说,“美国及其盟国不会让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当局的威胁继续存在下去……战争已经来临了,一支意志坚定的军队是缩短战期的唯一途径。我向你们保证这不会是一次半途而废的行动,我们可以接受的唯一结果是打败伊拉克。”
图片来源:2003年3月19日,小布什对伊拉克宣战,视频截图
多年以后,我在课堂上听教授再度讲起这段历史,他说恐怖主义分子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西方国家用战争书写历史,那他们就用汽车炸弹来改变历史。
后911时代,没有人是无辜的
从2011年至今,《国土安全》聚焦后911时代——美国如惊弓之鸟甚至实施全民监听,欧洲恐袭频发,全球笼罩在恐怖主义阴云之下。
然而,仇恨加之于仇恨,是正确答案吗?911恐袭发生后,小布什代表美国向“恐怖主义”宣战,并称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1年,针对策划911事件的本·拉登,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反恐战线由美英等国联军进一步扩大到伊拉克战争。不过,直至2011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旧不见踪影。
正如《国土安全》中的塔利班首领哈卡尼所说,“四十年战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没有人是无辜的。”
2013年,斯诺登在香港向英国《卫报》记者曝光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监控全民。他至今无法返回美国。剧中结尾,凯莉在俄国出版的自传与斯诺登近期出版的《永久记录》封面图一模一样,编剧致敬斯诺登之心昭然若揭。
图片来源:英国《卫报》
斯诺登正是后911时代的一个标志。他代表着——许多人回首过去发现,他们错了。例如,《纽约时报》向公众道歉曾尽信华盛顿说辞,误导了战前舆论。
又比如,今年六月,小布什时期的国务卿鲍威尔公开为拜登站台,称特朗普近期行为违宪。特朗普立刻在推特上反击,称鲍威尔是当年将美国拉入中东泥淖的“罪魁祸首”之一,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存疑的情况下,美国却发动了战争。
图片来源:2020年6月7日,特朗普推文
塔利班不无辜,本拉登不无辜,小布什政府不无辜,连《纽约时报》在引导公众舆论时都成了不无辜。
奥巴马政府呢?原来也难免最具争议的“科技监控”这一出。后反恐时代,国家难以负担一丝消息的错漏,铸成大错。然而这种全民监控的方式一来为了国家安全,二来又时刻损害着国民的隐私权。斯诺登在挣扎中选择让大家知情,并且不得不“远遁”俄罗斯,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同样,《国土安全》结尾,凯莉不得不留在了俄国,与最终季男主叶夫根尼(Yevgeny)相爱相杀。
尾声
蓝色灯光混合着爵士乐打在凯莉和叶夫根尼身上,她的手指在他腿上轻轻敲着拍子,两人相视一笑。可是,俄国资深间谍叶夫根尼果真没有发现女伴去过洗手间以后换了个手袋吗?
图片来源:美剧《国土安全》
蒙太奇镜头一切,美国日间,索尔收到凯莉在俄国出版的自传,颤抖着用镊子在书脊里夹出了一张小纸条,果不其然,凯莉成为了他在俄国的新线人,用索尔喜欢的老派方式传来了第一条有关俄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情报。
当凯莉在两年前“背叛”索尔供出那位俄国线人以后,她自己代替成为了这颗棋子。
图片来源:美剧《国土安全》
《国土安全》最不按牌理出牌的一点就是——铁打的凯莉,流水的男主。这些人里,最意难平的是奎恩。奇怪的是,他们之间其实从未发生。奎恩的爱是远远观望。直至最后,他的绝笔蓦然菲茨杰拉德笔法,写道,“把我当作海角的一束光,一座灯塔,照耀着你避开所有的礁石。”
图片来源:美剧《国土安全》
奎恩离开以后,我总觉得不会有更好的爱在前面等了。直到叶夫根尼出现,你必须承认,这个像北极熊一样的俄国间谍就是男版凯莉,一样没有底线,一样业务能力高超。过于登对的两位,最后演成了史密斯夫妇,一起听爵士乐演奏会的时候,谁对谁又有几分真心呢?
凯莉常让我想起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当别人问起玛丽在哪里时,她的朋友会轻描淡写说一句——哦,她又回去了,回到了前线。2012年,她在一起疑似阿萨德政府策划的爆炸案中牺牲于叙利亚。
关于玛丽的传记电影《私人战争》有一幕,她回到伦敦接受新闻奖,在斯里兰卡失去一只眼睛的玛丽通常以戴着眼罩的形象示人。在颁奖礼晚宴,她被掌声簇拥着发表了演讲,而她的男伴却和另一个女人调情。回家进门前,他们大吵,男伴指向眼角脱口而出——你以为这样真的很好看吗?
图片来源:电影《私人战争》
尴尬的沉默。
女战士真的不可爱,是吗?事业上的勋章,在男人眼里只是不够美丽的疤痕,是吗?
凯莉与玛丽回到前线的冲动是一样的,只是现实中的子弹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用慢动作避开她的周身。就像玛丽说的,“在经历了战争、炮火和逃亡以后,我真的很难跟别人谈论什么住房贷款或内衣的流行款式。”
CNN主播安德森·库珀(Anderson Cooper)亦有同感,他认为自己在战场找到了身为记者的使命,回到纽约置身于超市听到那些城中八卦,往往令他觉得分裂,因为千里之外正在食不果腹。
所以,拥抱你的本质吧,无论你的爱在厨房还是远方。
《国土安全》结尾就非常凯莉,她在双面间谍的身份中拥抱了自己的天性——与谎言为伴,注定伪装。这是句点,却像另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