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版人杂志,作者:白辑瑞,一审:赵冰,二审:亢姿爽,三审:黄璜,头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版人杂志,作者:白辑瑞,一审:赵冰,二审:亢姿爽,三审:黄璜,头图来自:AI生成
流量诱惑下,读书博主还有时间看书吗?
经过与部分密切对接达人的营销编辑的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不少读书博主随着知名度上涨带来更多的推广邀约后,渐渐丢失昔日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阅读的体量与深度上,已难复当初。这些曾经长久与书为伴、以分享阅读乐趣为己任的博主,在粉丝量的激增与合作邀约的不断涌现中,似乎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内容创作与社交互动的洪流之中。他们面临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挑战:是继续深耕阅读,还是追逐流量。
不可否认的是,除“读书博主速成班”所催生的少数“追风者”之外,很多读书博主,在踏入这一领域之前,便已拥有了令人羡慕的阅读量。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出于对图书的深厚热爱,才选择了这条道路。然而,当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的土壤,在流量的重压之下,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群体中,有多少人完整地读过自己推荐的大部分书?更甚者,还有几个人在坚持推广图书呢?
留给阅读的时间不多了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普通人能够纯享阅读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3.38分钟。从阅读数量上来看,2023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40本,累计8.15本。在大众的一般认知中,读书博主被视为阅读的引领者和阅读深度实践者,他们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理应远超这一平均水平。
但是,与新媒体平台刚刚兴起时相比,现在,读书博主这一赛道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对视频更新频率、直播场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抖音某人文社科类博主和某少儿类头部主播为例,新抖平台数据显示,该人文社科类博主近三个月平均每月发布视频105条,平均每天发布近5条视频。其中,带有商品链接的视频平均占到了视频总数的70%。直播场次方面,近三月平均每月直播达42场,直播平均时长在5—8小时。该少儿类主播近三个月平均每月发布视频59条,平均每天发布近2条视频。直播场次方面,近三月平均每月直播达53场,直播平均时长在2~5小时。
在这样的高强度内容创作与直播安排下,留给个人的阅读时间也严重被挤压。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筛选书籍、准备推荐语、拍摄及编辑视频,投入大量精力准备直播内容,还要考虑如何有效促进书籍销售,势必会压缩个人阅读时间。
他们工作中的这些必备动作虽都与书籍密切相关,却不等同于阅读。阅读需要相对连续且不受干扰的时间段。然而,频繁的内容产出和直播安排往往会扼杀这种可能性。短平快的内容输出与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冲突也是众多读书博主当下面临的困境之一。
可以批量上架,无法批量阅读
随着粉丝量的激增与合作邀约的不断增多,除了让各位读书博主们的内容输出频次加快以外,他们橱窗中的商品也逐渐充盈起来。上文提到的人文社科类博主目前抖音橱窗共上架503个图书音像类商品,其中9月份新上架商品共135种。另一位近期热度很高的博主目前抖音橱窗共上架175个图书音像类商品,其中9月份新上架商品共138种。而且,橱窗新上架的商品是经过主播筛选后的商品,他们在选品阶段接触到的图书可能会更多。一个月新上架百余种图书商品,可以预见的是,面对这样的上新数量,博主自己可能并没有时间和精力精读每一本书。这并非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质疑,而是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
某出版机构发行部达人业务负责人表示,“通常情况下,业内几个头部主播,出版机构找他们带货、开专场都是需要‘排队’的。一个出版社每次带来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书,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主播是无法认真翻阅每一本书的。可能会翻阅其中几本感兴趣的,再加上之前的一些阅读基础。就算无法全部看完,最后的销售效果也会很好。”
其实,无暇精读自己推荐的图书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这些头部达人中。有不少营销编辑反映,他们在其他平台上联系的一些中小博主,也都存在这种情况。据一位童书出版机构的营销编辑透露,她合作的博主中,至少有七成不会看样书。每次发送图书资料后,回收回来的读书笔记总有很明显的生涩的AI拼凑痕迹,“无非是把资料里的描述拆拆合合”。“真正能读书且能产出有价值推荐的博主寥寥无几。而且,当读书博主粉丝达到一定量级后,佣金也会水涨船高,有些出版机构因预算有限而难以合作。”然而,营销编辑对接博主的KPI压力却依然存在,无论博主读书与否,都要“广撒网”。
与此同时,平台算法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内容创作者追求爆款标题、精美配图以及固定的内容模型,使得一切都变得套路化。很多人即便不读书也能制造出华丽的数据,而营销编辑恰好需要这些数据来应对考核。“这种现状显然极不合理,但又令人无奈。”
读书博主该如何生存
如今在平台算法和流量的裹挟下,读书博主能否产出爆款与书本身的关系越来越弱。想在流量博弈中占得先机,比的不是谁推荐的书内容过硬、谁的书评更有思想,而是有冲击力的标题和有氛围感的照片;直播卖书比的也不再是对书的讲解是否有深度,而是谁更能切中读者的焦虑点。
某读书博主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评论,“我是因为主播讲了书中的一句话才下了单,可是我翻遍了整本书,都没有找到主播提到的那句话。”
有的读书博主一开始便接受流量算法的同化,而有的博主则是在与平台数次博弈后选择了妥协。此时,读书多与少,好像也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从投入精力的性价比来看,读书博主自己花时间读书好像并不划算。
面对越来越“卷”的短视频直播赛道,有些读书博主发现凭一人之力难以维系账号运转效率,便开始吸纳对图书和阅读有兴趣的伙伴加入团队。一位曾经在主播团队工作过从业者透露,她所在团队的这位主播所有的短视频文案及带货文案全是由团队成员撰写的,主播只需要调动情绪照本宣科地念出来即可。读书博主原本基于个人深厚阅读积累与独特见解构建的魅力,逐渐稀释为表面的情绪调动与机械念诵。这种在商业化浪潮中无奈采取的团队运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博主的活跃度与影响力,却也引发了对其本质价值的深刻批判——不仅削弱了博主与读者间基于真诚交流与共鸣的情感纽带,也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失去原有的深度与独特性。
长远来看,如果读书博主长期过度依靠团队力量贡献智慧而忽视个人成长与对内容的深度挖掘,恐将损害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让阅读推广变为空洞的商业行为,偏离了引导公众深入思考、享受阅读乐趣的初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版人杂志,作者:白辑瑞,一审:赵冰,二审:亢姿爽,三审: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