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终于有点实质性进展了
原创2020-07-08 07:41

5G终于有点实质性进展了

出品| 虎嗅科技组

作者| 张雪

封面| IC photo


7月3日,国际标准组织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这也标志着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该标准将进一步推动5G的大规模商用。

 

本以为,R16标准冻结后,包括运营商、设备商和手机厂商在内的产业链各界会跟着进行一系列动作,但现在看来,R16为5G行业带来的热度并不如想象中高。

 

好在,5G终于有点实质性进展了,虽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个实质性进展还是有点看不到,摸不着,甚至对大部分人来说,3GPP、R16和演进版本标准,分着看都认识,但连起来就看不懂了。

 

首先, 3GPP是国际组织“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简称,这个组织是负责制定3G以来的通信标准的。

 

其次,自3GPP于2001年冻结R4版本的3G标准后,持续以R+数字编号的方式发布新版本标准,数字越大,版本也就越新。

 

比较标志性的时间节点有:2008年冻结了4G第一版R8,2018年冻结了5G第一版R15。而本次冻结的版本为R15的增强版本,也是在R15基础上演进而来,所以被称为R16。

 

关于R16对于产业的意义,业界总结了一句话就是让5G从“能用”变成“好用”了,更为具体地,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徐晓东用了三个词来进行了总结,那就是“能力扩展”、“潜力挖掘”和“降本增效”。

 

R16标准究竟是什么?

 

犹记得2018年R15 SA标准刚冻结时,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个消息刷屏了。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R15背后的意义,但一个事实是,这个消息确实出圈了,并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作为5G的首个冻结标准,R15成了运营商、设备商前期建设5G基站,终端厂商生产终端的重要参考。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了R15,全球5G建设才能开始启动。

 

而如今的R16,看起来则只是为行业内带来了短暂的狂欢。究其原因,可能因为其新增部分,更多的是对企业级市场带来的改变。

 

众所周知,在5G概念兴起之初,业内就明确定义了5G应用的三大场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和mMTC(海量机器类终端通信)。

 

其中R15主要是对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的支持,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消费级场景,包括超高清视频、AR/VR等。而R16版本主要是对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的支持,即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

 

如果说,R15是整个5G建设的基础版本,那么R16就是5G建设的增强版本,具体来看:

 

能力拓展方面,R16支持了更高要求的URLLC能力,并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网络服务能力,面向车联网应用,支持V2V、V2X通讯能力以及面向行业应用支持空口定位的能力;

 

同时,据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孙滔介绍:“R16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超过60%的工作都与面向行业(B端)的能力有关,例如低时延高可靠的场景、企业本地局域网等。”

 

潜力挖掘方面,包括提升5G频谱效率,网络利用率,包括大规模天线增强、载波聚合增强、切片技术增强等。抛开这些专业名词,简单来讲,这些能力在R15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应用,R16只是将具体的功能进行了完善和增强。

 

降本增效方面,主要聚焦于如何减少人工介入网络运维、网络优化的可能性,从而有效降低运营商的人工成本和运维成本。

 

在孙滔看来,R16标准的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5G“能力三角”的完善。

 

“R15标准是定义5G的第一个版本,给出了5G的基础架构,主要关注5G最初期、最迫切的应用,即eMBB(移动宽带增强)和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中最基本的功能。但R16标准的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除了eMBB之外,对URLLC、mMTC这两类重要的场景和能力进行了补足,把ITU提出的5G‘能力三角’的另两个角补充完整。”


这样一来,R16标准冻结后,一些国外的运营商有可能直接跳过R15直接从R16开始部署。“这种现象肯定会有,这也是他们后发的优势。”一位5G行业专家如此笃定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从去年就开始部署SA(独立组网)网络了,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可能今年才算是5G SA部署的元年。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R16标准,那就是:5G最基础、最核心的标准已经完成。

 

与此同时,R16标准的冻结也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一,按照R15部署的网络和终端会受到哪些影响;其二,R16能为B端行业应用带来怎样的机会和挑战。

 

关于第一个问题,业内专家表示,R16不会影响现有5G建设和终端使用,但需要对原有系统升级改造,而系统升级主要以软件升级为主。

 

此外,R16对终端节能也有帮助。针对终端在实际网络中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切换性能,使5G终端更省电等。

 

行业应用或迎来爆发?

 

不可否认,R16标准的冻结,是5G应用从2C转向2B的一个转折点,但R16带来的改变究竟能有多大,并不好做预判。

 

早前在5G概念诞生之初,在各种5G相关的大小会议上,那些发言嘉宾都会不约而同地向外界传递同一个信息,即5G带来的巨大改变和机会,不在C端,而是在B端,在万物互联。

 

于是,人们也开始憧憬着远程医疗、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一切应用的可能,伴随着业界的不懈努力,一些诸如远程医疗示范案例,工厂部署5G网络示范区,智慧城市示范点等各个领域应用的报道也层出不穷。

 

让人遗憾的是,这些应用都迈不过同一个门槛——大规模商用。当然,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R15标准并未具备支持5G局域网和专网的能力。

 

5G应用,标准先行。

 

或许是因为缺乏标准可依,所以B端的行业应用一直不温不火。那么有了标准,行业应用就一定能快速发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5G在C端的应用现实。

 

当前的手机市场,5G版本的手机价格已经下探到了千元左右,据统计,第一季度,国内5G手机销量1406万部,占总出货量的28.7%。

 

在5G用户数方面,据运营商2020年5月经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5G套餐客户数累计达5560.9万户;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累计3005万户;中国联通虽未公布5G用户数据,但据行业人预测,国内5G用户或将已超1亿户。

 

一个事实是,虽然市场上5G手机越来越多,5G用户数也在逐月增长,但我们身边用5G手机的人却没有随之明显增加,就算是买了5G手机,大多数人还是依旧用着4G套餐,4G网络。这也就是说,5G在C端的普及还存在一定的阻碍。

 

至于5G在C端的应用,更是寥寥无几,即使各个厂商都在争相推出各种5G概念应用,但截至目前并没有一款应用是颠覆性的、爆发性的。

 

在很早之前,一位行业人士曾谈到:“我们预计5G应用会在C端率先爆发,但3G、4G的经验告诉我们,一般这样的预计都不会准的。”

 

没想到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在如今看来,竟然还有那么几分的道理。当下的5G市场,C端应用尚未兴起,B端的标准又大步赶来,到底哪个市场先爆发,倒是有点说不准了。

 

据介绍,R16标准的优化和增强,能够为丰富场景的5G产业化提速。

 

例如,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R16引入新技术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时延、99.9999%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

 

面向车联网应用,R16支持了V2V(车与车)和V2I(车与路边单元)直连通信等,实现V2X支持车辆编队、半自动驾驶、外延传感器、远程驾驶等更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

 

面向行业应用,引入了多种5G空口定位技术,定位精度提高十倍以上,达到米级。

 

但同时,挑战也比较明显,孙滔称,实际上R16是CT和OT融合的第一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也意味着里面的一些技术都会相对比较复杂,成本也会比较高。比如面向确定性能力的时延敏感网络,它本身在工业场景里面,就是一种新技术,在引入新技术时,不可避免地就会增加成本。

 

当然,总体来看,B端应用在技术和标准上面临的机会还是要比挑战多,所以,很大可能今年会掀起行业应用浪潮。


这样一来,C端应用与B端应用,倒是有点“龟兔赛跑”的意味了。


我是本文作者张雪,关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微信:zhangxue-0929,欢迎行业人士聊天爆料(加微信备注身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