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表情包,连00后都看不懂
2024-11-17 15:03

现在流行的表情包,连00后都看不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草莓脆,编辑:L,题图来自:AI生成


当代年轻人的奇妙精神状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身困“早八”的大学生集体“阴暗爬行”、打工牛马换上“让老板失去沟通欲望”的奇葩头像,被“平静的疯感”席卷的互联网世界大观日常,向来如此朴实无华。


不过,再命苦的吗喽,在属于自己的主场时间,也从不舍弃天命人的尊严。首先,从拿上趁手的本命法宝——表情包开始。


在如此抽象的2024年,年轻人的狂欢节日不能漏掉这一个:世界表情符号日(World Emoji Day)。这个由Emoji搜索引擎创始人杰里米·伯奇在2014年提出的节日,今年刚好走完第一个10年。


没有表情包就不会聊天的年轻人,在10周年这个重大节点也身体力行地送上了祝福:在抽象这个赛道,表情包已经发展到了next level。


流水的表情icon,铁打的精神内核


曾经拿“我不是真的人,但你是真的狗”当成阴阳金句的人,可能不会想到有一天,在虚拟世界放弃人类身份的网民,不仅真的愿意当“狗”,更乐意当猫猫、吗喽、卡皮巴拉甚至粉红淀粉肠。


如果要总结今年以来的互联网表情包使用现况,直接套用《动物世界》也毫不违和。“鼠鼠我呀”“吗喽的命也是命”“卡皮巴拉”“玛卡巴卡”……小动物们以各有特色又遥遥领先的精神状态,一跃成为当代年轻人最好的互联网嘴替,又被称为“古希腊掌握情绪的神”。


今年走红的表情包巨头之一“猫meme”,单是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就高达7.5亿次。起初,一位日本博主@ねこのつぶやき(猫的自言自语)使用猫meme形象创作的系列Vlog——“日本单亲妈妈去中国后,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故事”——在中文互联网走红,Vlog中的小猫咪生动讲述各种生活细节反差,幽默又真实地展示了偏见被打破的过程。


这种巧妙化解现实冲突和负面情绪,同时又不失真实理性的叙事方式,迅速俘获了无数网友。而这只抠图粗糙潦草、分辨率低到自带电子包浆的猫猫形象,也火速成为年轻人的情绪代言人,无数人使用猫meme制作各种版本的表情包Vlog。


使用“表情包+精神状态”作为关键词,在小红书上搜索近一年的笔记,高频出现的表情包IP前三名是海狸loopy、罗文姬和章鱼哥,分别出自韩国动画《小企鹅Pororo》、高分家庭韩剧《搞笑一家人》和世界级动画片《海绵宝宝》。


和现实小动物不一样,这些影视形象IP通常都有原著作品作为支撑。新晋顶流“三小只”Chiikawa也如是,在日本漫画家Nagano笔下,三只“小可爱”(日语中“Chiikawa”就有小可爱的意思)以最萌的外貌,过着被生活拿捏、反差极大的生活。他们不仅要起早贪黑地打工赚钱,也时常陷入无意义工作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沮丧,但幸好他们还有彼此的坚固友谊。


Nagano曾经在某次采访中提及创作动机,她认为这些荒诞的故事并没什么深意,只是因为她会被“雌螳螂吃雄螳螂这种生物无情的本质所吸引”。而沉Chiikawa表情包的大部分年轻人,同样也不会去挖掘可爱吉祥物背后的沉重本质。这种“无意识”的双向奔赴,谁说不是一场抽象的大型互联网集体行为艺术呢?


若要选出年度最抽象的表情包代言人,2005年诞生的国产动画片“猪猪侠”系列必然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以颜艺绝活占领无数00后聊天框的网络猪猪男神,只用网友一句似真亦假的吹捧就足以终结比赛——“初代猪猪侠的原型,是孙悟空和普罗米修斯的结合。”


在这里,有人发展抽象,有人挖掘幽默,也有人找到了最能表达自我的理想形象。如果非要致力于探求搞抽象的年轻人究竟想要搞些什么,“猪猪侠”系列的这句台词也许是恰当的回答:“人们都在假装正经,只有我在假装不正经。”


40岁的表情包,仍是年轻人的社交密码


1982年9月的某天,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尼尔·斯沃茨在学校电子公告板上提出一个问题:当电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固定的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与地板上的一滴水银会发生什么?


问题发布后,另一位计算机科学家霍华德·盖尔基于自己的笑点出发,“幽默”发布了一条电梯故障的通知作为回应。尽管不少人指出盖尔在开玩笑,却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信以为真,大家这才意识到,人类的幽默感原来并不相同。于是接下来几天,大学教授们围绕“键盘上哪个字符最为有趣”展开了激烈讨论。


最终,时任助理教授的斯科特·法尔曼以无懈可击的答案获得一致认可,他提议用“:-)”和“:-(”这两个符号来区分发言是开玩笑的还是严肃的——世界上第一对表情符号就这样诞生了。


1988年,日本电信从业者栗田穰崇设计创作了第一套Emoji表情,以172个只有12像素的Emoji表情为起点,表情包正式开始了在互联网世界的奇幻漂流。


2003年,QQ首次推出了表情。2010年,上百个表情符号通过了标准化处理,表情符号的广泛普及成为现实。2011年6月,苹果新发布的iOS 5.0系统中搭载的Emoji,带领表情包迈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新世相”曾经发起了一项“24小时不用表情符号”挑战,在5307名参与者中,超过30%的人失败了,而成功坚持了24小时的人中,一半以上觉得煎熬难忍,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原因是:尴尬。


从颜文字、Emoji到动图,从原创IP到自制梗图,经过40余年发展,表情包除了作为聊天时文字的补充,更是年轻人之间自成一套的社交语言密码。


今年5月底,Doge表情包的原型柴犬Kabosu去世,无数网友纷纷悼念。这只最有梗的小狗和因此延伸创作的无数表情包,见证着一代人的网络冲浪史。小狗Kabosu告别了现实世界,但Doge仍将长久地活在无数人的电子设备中。表情包早已不仅仅传递单一情感,在无数的二创和颠覆中,这套庞大复杂的交流系统映射出日常,揭下抽象外露的第一层,还有年轻人复杂交织的心绪。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治医师马银珠曾指出,使用抽象表情包可以起到一定的自我疗愈的作用。“表情包的出现本身就是表达我们当下的感受、心情和想法,一些难以在现实中表露出来的情绪状态也会用这种方式表述。”


“而自我疗愈的方法中就包括消化情绪、表达情绪、转移情绪等。”马银珠说。


在语言还没诞生的时候,刚学会直立行走的人类也许只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沟通。后来,人们虽然学会用纸笔写字,但在有重要的话要说的时候,依然会选择走到对方面前,直视对方的表情,也让对方感知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变化。


如今,我们在键盘上敲击一切,在面对面的时刻仍然选择低头沉入手机,不过情感的传达并没有离场,轻触即可发送的表情包,变成我们情绪的另一种诠释。


在一个混合通信的时代,图像亦成为语言的一部分,甚至比文字更温柔、更万能。日常生活中各种无解的局面,无法逃离的年轻人通过抽象表情包从中抽离,这也是一种别样的坚持与顽抗。


“抽象”不仅是“具体”的反义词,在当下网络文化中,它亦是一种理解成本。一个愿意接受抽象的年轻人,也会乐意向前一步,走近抽象的他者。


“我再也不玩抽象了,第一是没人懂我的幽默,第二是真有人把我当傻子。”如果解构这句抽象名台词,其本质就是:“搞抽象”需要预设一个对话共同体,只有在其中的双方,才能分享难得的默契与笑容。


爱上抽象表情包的年轻人,何尝不是一种以魔法打败魔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草莓脆,编辑:L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