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停牌一周里的混改变数
2020-07-21 16:45

绿地停牌一周里的混改变数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点(ID:guandianweixin)


因免税概念、海南自贸港等,绿地股价近期一路飘红,讨论不断。


据上交所7月20日早间消息显示,绿地控股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全天停牌。事发突然,市场投资者均在猜测这起“重要事项”指向,有猜免税牌照、分拆基建或贸易港板块上市,也有猜测是增发获通过、混改收购等等。


当晚接近八点,神秘面纱终于揭开。绿地控股公告称,公司于7月17日收到公司股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上海地产集团及上海城投集团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结构有关事项。


同时,鉴于该事项存在不确定性,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绿地股票自2020年7月21日开市起连续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5个交易日(包含2020年7月20日紧急停牌一天)


这也是绿地继五年前混改整体上市后,再次发布有关控制权结构变化的消息,只是这起消息似乎没有比免税牌照来得更让投资者激动,市场上出现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正在筹划的控制权结构事项,估计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股权划转,集中到一家,上海国资委成为实控人,方便获取免税牌照等。


另一种声音则表示,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合计持股约46%,大概率会是两者通过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这部分持股比例再次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二次或深度混改。


不管是哪种声音,绿地股东所进行的控制权结构筹划事宜,或许能为绿地控股的下一阶段发展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挑战也并存。


绿地混改变数


刚刚过完28岁生日的绿地控股,在一片议论声中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外界或许也可以借此观察绿地停牌背后,股权将进行重组这一事件。


在国企混改这件事上,董事长张玉良最有发言权。绿地通过国企混改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张玉良认为这是最成功的混改样本。


他以前曾表示,国有资本的绝对控股容易“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1%以下,从而让社会资本和员工持股保持一个相当的比例。国资比例会下降到30%左右。


目前绿地股权结构中,以张玉良管理层为首员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兰持有绿地35.45亿股份,持股比例为29.13%;上海城投及上海地产作为上海国资委一方,合计持股数量为56.43亿股,持股比例为46.37%。


此外,剩余社会资本合计持有绿地股份约29.8亿股,持股比例为24.5%。此次绿地或许想通过改变国资委持股比例,形成更牢固“金三角”股权关系。



业内人士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表示,以目前信息披露来看,大概率是这两个股东方(上海城投及上海地产)要在这些股权里面“做文章”,即二次混改或深度混改。


“上海城投及上海地产通过某种方式再为绿地引入一家或两家战略股东方,这对上市公司而言,会带来更多的资源和雄厚的资本,这是混改的本意,也是股东多元化和市场化的表现。”该名业内人士如是称。


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不无道理。政策层面上,国新办于7月16日表示,下半年,将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预计10月底前出台。


国新办也表示,如何实现混改“升级版”,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强调在国有企业层面的改革,即通过股权结构的优化来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比起五年前,国企混改似乎要走得更远。对于这一消息,不少市场分析师表示,加大国企改革,有利于对冲下行压力。


国企引入战投的目的之一是为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企业而言能够缓解一时之急,但绝非“一劳永逸”。若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控制权倾斜,亦可能缺乏对战投的激励或约束措施等。


另有业内人士否认此次绿地混改将导致控制权发生变化,而是认为这次股东方筹划引进战投,绿地借由新一轮混改政策红利,站在一个新的起点。“是好的机会,相当于五年等一回。”


沿用这一“金三角”股权关系的混改模式,绿地还参与过不少基建领域的大型国企混改,如天津建工、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西安建工等。


混改上市路


五年前,绿地控股通过借壳金丰投资在上交所实现整体上市被人津津乐道,彼时以超过3000亿元的市值,超越万科登顶中国房地产板块第一。


回顾走过来的这一路,绿地实现混改上市并非易事。2014年初,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格林兰投资”)由绿地集团管理层43位成员作为自然人股东成立,当时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玉良。


随后,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吸收合并由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设立的32个小有限合伙企业,总共出资额为3766.55万元。


其中,格林兰投资出资6.8万元,32个小有限合伙企业合计出资3459.74万元,而这32个小有限合伙的管理控制权全部集中在唯一的普通合伙人格林兰投资手中。


2014年6月,绿地公布重组方案显示,上海格林兰(职工持股会)的持股比例为28.79%;上海国资委旗下上海地产及上海城投持股分别为18.2%及20.55%。


彼时,上海地产透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星集团持有绿地7.62%的股权。据此,上海国资委一方持股比例为46.37%,持股比例不超过50%,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合共为24.83%。


换言之,国资委不能对绿地集团形成控制,因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为两家相互独立的主体,其作为财务投资人并未实质性介入绿地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至此,张玉良旗下的格林兰团队掌握着绿地的控制权。


2015年8月18日正式上市,绿地控股开盘市值即超3000亿,这也意味着张玉良带领的管理层和股东方持股明朗化,各方资本博弈更加清晰。


只是上市这一天,A股大盘跌幅超6%,股市不佳的情况下,绿地控股上市首日跌停,收盘报18.36元/股,较开盘价降2.64元/股,市值跌至2670亿元,随后这几年股价波动中走低。


之后遇上最严房地产调控周期、业务调整与债务见长等困难,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给予绿地控股的反馈平平,到2018年绿地股价低至4.85元/股,只有2015年上市开盘价格的1/6左右。


但上市打开了绿地的融资渠道,不论是大基建还是地产主业,亦或是大消费领域,绿地在扩大布局的同时总资产也在不断增厚,在2019年总资产突破万亿规模。


近期,因免税概念和海南自贸港,让绿地控股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网红股”,自今年6月30日涨停后,绿地控股收获数个涨停板,年内股价最高达9.49元/股。截至上个交易日,绿地股价回到7.69元/股,目前总市值935.73亿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点(ID:guandianweixi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