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星球,作者:图拉,原文标题:《来斯坦福的第二年,每天忙着造火箭!这才是读名校的意义》,头图来自: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星球,作者:图拉,原文标题:《来斯坦福的第二年,每天忙着造火箭!这才是读名校的意义》,头图来自:AI生成
大家好,我是小Y,目前在斯坦福读计算机专业大二。
有人说,“世界的创新看硅谷,硅谷的创新看斯坦福”。
如果说哈佛、耶鲁代表着美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斯坦福则是21世纪科学精神的象征,校园里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想法和新项目,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国梦:
只要努力,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新星就是你。
■斯坦福的地理位置,被知名高科技公司包围。
给大家三秒钟的时间,猜一猜斯坦福最大的社团是什么吗?搞金融?想赚钱?计算机?人工智能?
不不,这里最大的社团就是在造火箭的,还能发到国际空间站的那种!
来了斯坦福两年了,我仍然每天都处于巨大的兴奋中,如今年我面试了五轮后拿到了Apple暑假实习机会,还加入了被称为“AI教母”李飞飞教授的实验室,也差不多休完了大学的学分,希望孵化自己的创业项目……
到底在斯坦福求学是什么样的体验?斯坦福鼓励什么样的学生?应谷雨星球的邀请,我试着理了理。
一起造火箭!
坊间传闻,斯坦福想招的就是“对世界满怀热情的实干创新者”,入校后我发现事实就是如此!
大一的时候,我所在的社团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在沙发底下装了个马达,搞了个移动长椅在校园里开,谁有兴趣就可以搭个“沙发车”,在校园里横着走。
相关视频发在油管上,全网有几百万的播放量。而这就是校园里的日常,充满着奇思妙想的创意。
斯坦福最大的社团Stanford SSI,竟然在造卫星、造火箭。
我也参与过这个社团的项目,模拟了火箭发射的过程,把一个回收的火箭自己喷漆,发射到太空,再降落到地面。
是不是就像是马斯克的SpaceX星舰的校园版?很多项目很怪很好玩,也很酷。
在斯坦福求学的日子里,并不只是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上课,甚至有时觉得上课都是“最次要的事”,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点子,几个人聚在一起攒一攒,讨论好了就马上干,执行力特别强。
我大一的室友就已经做了天使投资,很多学生自己也做投资人。我见过很多一天到晚跟外面投资者吃饭的同学,也见过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给别人拉项目的,咖啡馆里都在谈生意聊事情,感觉大家都在搞副业。
“聊个项目”都算是斯坦福文化的一个缩影了。
与大家想象中规规矩矩去上课比起来,这些听上去有些不务正业,但也许这就是硅谷的魅力吧,我非常享受其中,看见了自己脑海里的想法也可能成为有影响力的项目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斯坦福和硅谷产学研一体的环境,也让好点子变成现实。如“人工智能教母”李飞飞教授在斯坦福的实验室就吸引了大批学生加入,在企业的资助下进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中。
我有幸也是其中的一员,经常接到李教授发来的“需求单”。
这样的大牛教授在斯坦福比比皆是,本科生都有机会加入。
除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外,斯坦福成为世界创新中心也跟校友网有很大的关系。
互联网2.0时代科技领军人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毕业于斯坦福,两人是舍友,在大学宿舍就开始“攒事情”。
互联网3.0时代的代表人物当属OpenAI创始人奥特曼,他也是斯坦福的校友。
在这样强大的资源网中,斯坦福成为了硅谷和全世界的创新中心,且随着一批批学生毕业的加入,网络随即变得越来越强。
你说这不算学习吗?比起只呆在象牙塔里的埋头苦读,这种学习更让我受益:
我们不再为了几分的差距内卷去超越同学,而是选择与优秀的人一起攒事共赢。
课程广度与深度
在斯坦福,我就像鱼儿遇见了水,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支持和资源,都兴奋地汲取着这片超级肥沃土地的养分。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人工智能,在高中时参加了很多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和活动。但进入大一后,我发现单纯的CS专业对我的挑战性不够,所以我选了GPU(图形处理器)和AI的交叉课程。
没想到误打误撞,在大厂裁员的当下,单单懂软件已经不够了,还得软硬件都懂才行。
于是,在五轮面试后,我靠这个优势获得了苹果公司暑假的实习,因为是斯坦福学生,暑假我还可以住在校园里,非常方便。
同时,我还充分享用了斯坦福前两年广泛的课程体系进行探索。
在大二前,我们课程选择权非常自由。虽然热门课也经常需要抢,但好课程非常多,大牛教授也非常多,所以有很多机会跟授课教授在课上互动,私下交流。
而且,斯坦福的学生从大一时就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教授看过简历后会进行面试,符合要求的话就会分配一名PHD博士带着我们在项目组工作。
说说我的选课逻辑:如果我对某些不大了解的领域、行业感兴趣,我先听相关课程,有了大概了解后,再思考是否要去深入研究或走这条路,这个是广度上的拓展,比如我就选了一门比特币的课,不仅可以了解到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也因此跟这个领域的人搭上线。
在深度上,对于那些在高中已经涉及或研究的领域,我会去挑战一下难度。
斯坦福的课程并没有对年级进行限制,如大一我选了两门人工智能的课,信息安全的课,而这些都是大二、大三年级的网上课程。我现在大二已经快修完毕业所需的学分了。
■斯坦福的学院设置。
我很幸运,因为从小就喜欢人工智能,又长在了行业最火爆的时代里,不存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常会怀疑要不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去转码,斯坦福的学生第一年不需要确定专业,也给了机会多尝试,多听课,去听针对专业的先导课,多与教授和同学们聊聊,这样就可以大概对相关行业有所了解。
说不定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但也不能盲目跟风,就像学习并不是为了绩点一样,工作也不只是为了收入,热爱是永远装不出来的,而且对于一件事来说,如果不喜欢就很难做到卓越的,也不可能在真正喜欢的人中脱颖而出。
我问过我自己,如果人工智能不那么火,赚不到什么钱,我还会喜欢吗?答案是yes。
斯坦福鼓励成为什么样的人?
毋庸置疑,前沿又踏实的斯坦福现在已经是全球最热门的学校之一了,每年的录取率也低得不行。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斯坦福“偏爱”的学生,在学术成绩外,那就是社交强,执行力也强。
第一点,特别擅于与人交往,懂得建立连接汇集更多的资源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做成一件有影响力的事情,一起为了一个理想敢想敢干。
我在上大学之前就把领英好好更新了一番,用好几个月专攻上面的社交网络,现在已经500多个联系人了,熟悉后可以就某个感兴趣的领域出来聊聊,一起谈谈项目,进入大二后,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更多了。
而且,想要有创造力,就得勇敢,不要给自己设限。
就像造火箭一样,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马斯克的事,与自己无关,但在斯坦福不是的,我们永远有机会亲身参与想要做的事。
就好比上面提到的最大社团Stanford SSI,就做过一个实验设备被送进了国际空间站。前一阵子它被送回来了,现在正在进行数据分析,这个项目最终的宗旨是研究一套可再生的,易于在火星上建造的建筑材料。
斯坦福非常鼓励创业家一样的实干精神。
在这片创意无限的硅谷热土,又背靠学术过硬拥有硅谷资源的学校里,我一定要把握住一切可以主动争取的机会,这是我最大的感触之一。
对我来说,我不会再因为自己年龄小或者没有准备好而觉得就做不成,与其有时间空想不如做事,与其想一步到位不如慢慢去试,总要先做小项目才能做成大项目。就像马斯克说的,当你愿意不断尝试一件事10次,你的成功率就比别人多得多。
斯坦福也非常鼓励“不走寻常路”、极具热情的实践者。
大家可能想不到,斯坦福的退学和休学率在全美名校里算很高的,不少学生选择去创业,这种敢为不同的酷劲儿也是这里的独一份。
身为年轻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想有所不同的闯劲,想做一些酷的事情。
我们的初衷可能没有那么伟大,也没有那么长远的思考和结果,事情的结果往往不是功利的,它没有必要非是一个了不起的研究,或一定要得到很惊艳的社会评价,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回应,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
斯坦福将这样的声音保护得很好——谁知道学生们那些奇思妙想和积极实干结合,会不会诞生下一个影响世界的项目或人呢?
近些年来,很多人都在讨论“大学无用论”、“文凭无用论”,我想,其实无用的从不是大学,而是狭隘的求学思维。
同样在硅谷的吴军博士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求道”的教育越来越少。而“求学”的教育正在变得越发趋同,没有竞争力,或许在未来会逐渐消亡。
斯坦福为什么这么热门,我想正是因为在做符合这个时代潮流,又创新又实干的“求道”教育。
现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会主席,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约翰·亨尼斯说过,创新需要几类人:有远见的预言者、探索者、无畏的执行者。
我很开心在斯坦福大家都是这样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雨星球,作者: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