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阿肯,头图来源:《青春派》
今年的高考比以往推迟了一个月,这几天,全国各地终于陆续出分,各位准大学生们要在七月炎热的盛夏,等待高考结果的最终宣判。
在一些地区,到过高考考场的朋友可能有这样的印象:一群身穿统一“校服”的考生来到考场,他们的“校服”不属于本地任何一间高中,眼神也不像大多数“高考菜鸟”那样不安彷徨,仿佛身经百战的老将。
他们多是来自各补习机构的“社会考生”,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复读生”。
复读生在每年的高考考生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智研咨询的一份报告指出,2017年的高考中,兰州的往届生比例占到了17.14%,宝鸡、宁夏更是达到了20.94%和19.86%。
早晨的毛坦厂中学复读班/《高考》剧照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近年来的复读大军之中,本身的成绩不差、为追求更高层次名校而主动选择复读的“高分复读生”占了不小比例。
“复读”,早已不是当初很多人眼中的“差生”才会选择的路。
高分复读的人,越来越多
2018年,深圳,复读班招生进行时,有近十位成绩超过高分投档线(文科550,理科500)的考生报名复读。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冲着“985”名校去的。
而在广州的卓越复读学校,接受广东广播电视台采访的复读生小王也承认自己复读的目标是中山大学。
“去年的成绩没有达到我平时的水平,为了在大学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未来更好的就业机会,我决定再努力一年。”
“主动”、“追求”是这些高分复读生们的关键词。
目标中山大学的复读生小王/bilibili截图
有复读的需求,自然就有人响应。
自2008年国家严打公立高中开办补习班起,复读生想要上课就只能找机构。现如今连优等生也加入复读大军,补习班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复读机构也是纷纷涌现。
这些复读机构不仅收费高,不少还是“非高分复读生不收”。
去年高考刚放榜的第二天,湛江市某复读学校就开放招生,不少家长凌晨三点便到门口排队。孩子成绩不理想,去晚了可就挤不进“高分复读班”了。
这些在机构复读的孩子们,自嘲是在“上高四”。
特别是农村地区,复读人数大,复读班尤为抢手。/《高考》剧照
其实,复读的人数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早就有人建议过,既然那么多人喜欢复读,既然读了“高四”就能考过只读过高三的,那不如把高中改成四年制算了。
当然,现如今的高中都是三年制的,只有少数国际学校会出现四年制高中的情况,但这所谓的“高四”确实早已出现在了各大复读机构中。
明明考得不差,为什么要复读?
年初,清华、南大、上海交大等985名校发布了《2019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其中,上海交大本科生平均年薪为13.51万元,南京大学本科生平均年薪更是高达14.62万元,平均月薪基本在万元以上。
BOSS直聘发布的《2019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8月底,2019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仅为5610元。
名校出身和普通本科的差距,显而易见。
各大高校毕业生薪资排行,排在前列的几乎都是985、211。/来源于中国薪酬网
若是放在30年前,一个“重本”的头衔,就足以说明此人确乃真才实学之士。但在经过了无数次扩招的今天,当年的四五流大学都纷纷晋升一本,能考一本的学生满大街都是,普通“一本”也早已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有人或许会觉得,本科学校不好那就考研呗。可现实是,不少企业更注重的是第一学历。
如此骨感的现实摆在面前,那句复读生中广为流传的“天王盖地虎,全考985”,看来也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而已。学霸们不甘心进入普通一本,想要追求985名校,也算是情理之中。
差距大的不仅是学校,还有专业。
专业本身不分高低,但毕业后的前景却是大相径庭。
同样是出自985名校,拿着计算机文凭的毕业生,想要在大城市月薪上万轻轻松松。但“生化环材”等劝退专业的学子们光是找一份offer便已焦头烂额,更别谈薪资与工作环境了。
这些冷门专业的学子们要不跨专业就业,要不就挤破头去考研。与其去遭这份罪,复读看起来还更干脆利落些。
名校与专业的重要性,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对于已经扎根城市的家庭来说,孩子学历的好坏影响的只是“前程”,至少生存问题是不用担心的,更不用说还有“留学”这一条后路。只要付出足够的金钱,在国外宽进严出的高校制度下就不难入读一所名校。
但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留学不是一件现实的事。
王艋2015届的湖南考生,他高考发挥失常,以高出一本线40分的成绩被重庆一所大学录取。不甘心的他把录取通知书锁进抽屉,报名进入“高四”复读班。
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他说,像他一样来自教育水平不高省份的孩子,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拥有更多保送、出国留学的机会,高考是实现自我价值、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最直接的方式。
的确,如果能拥有一份拔尖的学历,农村的孩子就有机会走出大山原野,实现阶层的跨越,可现在这条路却越来越难走。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庞大的学历压力让这些农村的家庭们焦虑不已,在这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孩子能否成龙成凤全仗着高考,这一仗他们输不起。
失败了又不甘心留在农村?那么复读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可不仅是为了自己。/《高考》剧照
其实,并非所有人都是出于被迫才选出复读这张牌,也有的人是为了理想。
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张克,因对专业实在无感,在大二时选择退学再战。
二战的成绩虽然不如第一次,但他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他并不后悔。“90后面对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不像以往要对组织、单位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来源:中国青年报)
对自己负责,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算是一种进步。
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或许,这些高分复读生们正是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后,才做出了选择。
高分复读的暗潮,正在涌动
高分复读,确实给不满高考结果的学霸们一个翻身的机会,这是好事。但它对学校教育、学生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也不可忽视。
“过度应试”的问题,由来已久。
现在中国的高中教育,“应试”二字是绝对的大头,高中生们花一年半的时间学习课本新知识,再花一年半复习学过的知识,然后参加高考。
换句话说,原本一年半就能读完的高中,为了高考被强行延长了一倍时间。而还有人为了备考,把时间拉长到四年或更久。
在这些时间里,机械地重复占据了绝大比重,这样的教育越来越沦为应试的手段,而非“培养人”、“使人成长”的过程。
应试是为了学历,学历是为了未来,这就是现实。/《高考》剧照
不仅如此,在每年高考季,越来越多高分复读生的加入会严重影响应届生们升学资源的分配平衡。
早年的复读生们,大多只是“不想读专科”、“争个二本学位”,普通的二三本大学多如牛毛,即便复读生人数不少,也不会对应届生产生什么影响。
当复读生个个都是冲着985、211而去,加上名校名额本来就少,应届生们不仅要和同级生竞争,还要跟比自己多读一年的复读生们争。
考名校的“独木桥”,进一步升级成了“走钢丝”。
更令人担忧的是,若是这种“考不好就再来一年”的思想成为一种风潮,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复读大军。反正高考可以不止一次,为什么不多准备一年?
而对于失利的考生来说,他们也有了复读的充分理由:“高四”生们比我多读一年,我考不过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既然这样,那我也多读一年好了。
如此一来,“高四”或将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恶性循环也将愈演愈烈,难以阻挡。
“高四”生们的心理问题,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有豆瓣用户谈到自己的“高四”经历时写道:“邻居鄙视,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回家过年。一年不愿意说话,一年像机器不知疲倦地做完一本又一本的题目,不知疲倦地做完一套一套试卷,最后堆了满地的资料,累了就一个人走在校园里流泪。”
社科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曾致力于研究复读生群体,他的一项调查结果称:复读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占总数的47.1%,情绪不稳定的占62%,有焦虑倾向的占49.4%;而应届高三生则分别占28%,35%和33.2%。
高考给学生们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是氛围如高压锅炉的“高四”复读班?
虽然批判“高考大熔炉”、“一考定终身”的声音早已有之,有学校也开始注重素质教育,但高考竞争之激烈却从未改变。
对于年轻人来说,想要完全摆脱“学历”寻找出路,依然难上加难。普通毕业生想拥有更多选择权,获得更好的薪金待遇,学历仍是重中之重。
没有学历就无路可走了吗?也不是,但路会艰难不少。
实际上,素质教育年年都在提,近年来职业教育也被呼吁要重视和推广,看起来,年轻人面前的条条道路都宽敞。
但只有大家真正愿意不仅把目光放在那座独木桥上,迈往不同的方向,条条道路才算真正光明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阿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