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作者:普通小夏
一盏明灯,闪耀至今
经过6个月的艰难抗争,收购皮克斯的决议得到了迪士尼董事会的批准。迪士尼计划太平洋标准时间下午1点整股市关闭后马上发出声明,然后举行媒体发布会,并与皮克斯的员工召开一次全体职工大会。
罗伯特·艾格和同事来到皮克斯在爱莫利维尔的总部。乔布斯找到艾格,把他拉到一边,“我们出去走走。”
乔布斯喜欢长距离散步,但是选在这个时机,不禁让艾格对此起了疑心,猜想道:他要么是想要退出,要么就是想要加码。
12:15,与乔布斯一起走出大楼时,艾格看了看自己的手表。
在皮克斯风景如画,修建精美的园区中心一张长椅上坐下,乔布斯把一只胳膊搭在艾格身后,这个举动很友好,同时也吓了艾格一跳。
“我要告诉你一件只有劳伦(乔布斯的妻子)和我的医生知道的事情。”在要求艾格绝对保密后,乔布斯说:“我的癌症又复发了。”
几年前,乔布斯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胰腺癌,并在术后宣布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但现在,癌症又回来了。
“史蒂夫,你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个?”艾格问道,“还有,你为什么要现在告诉我?”
乔布斯回答,“我就要成为你们最大的股东和董事会的一员了。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我的情况,你可以选择退出,我觉得我欠你这个权利。”
12:30,艾格又看了一眼手表,距离发布消息只剩下30分钟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刚才得到的信息。“我是不是必须通知董事会?能不能向法律总顾问求援呢?”
终于,艾格发话了:“史蒂夫,原定再过不到30分钟,我们就要宣布一笔70多亿美元的收购协议了。我该怎么跟董事会开口呢?说我临阵畏缩吗?”
乔布斯告诉艾格可以把责任推在他的身上。他癌症已经转移到了他的肝脏,也谈到了战胜癌症的概率。他说,为了参加儿子里德的高中毕业典礼,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当乔布斯告诉艾格毕业典礼还有四年的时候,他心里一沉。一边是史蒂夫面前即将到来的死亡,一边是原定在几分钟后就要敲定的协议,他无法把这两个话题放在一起同时进行。
最终艾格下定决心,拒绝了他取消协议的提议。收购皮克斯的消息于太平洋标准时间下午1︰05宣布。
史蒂夫和艾格站在皮克斯空旷中庭的讲台上,台下则是将近一千名的皮克斯员工。
在艾格讲话之前,有人送了他一盏跳跳灯,作为纪念这一时刻的礼物。艾格说,我将会用这盏台灯来照亮迪士尼城堡。这盏明灯,一直闪耀至今。
从乔布斯手中收购皮克斯是罗伯特·艾格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收购,同时也是他第一次重大收购。
当时的迪士尼正在泥潭之中。ABC收视持续下跌;一连串的票房失利使得民众对迪士尼动画失去信心;战略规划部掌权太多阻碍创新;前任执行官迈克尔和乔布斯之间的矛盾威胁着一段重大合作关系的未来。
艾格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收到了无数的质疑。媒体、投资群体、行业内其他人士、迪士尼员工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提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拯救公司?多快能够实施?
就任首席执行官后的第一场董事会在一个晚上举行。艾格浑身充斥着躁动不安,迫不及待地想要立马点到议题的核心,于是省去了寒暄客套,开口就说:“大家都知道,迪士尼动画真是一团乱麻。”
迪士尼动画在过去十年推出的一系列电影投射在屏幕之上,屋里变得鸦雀无声。其中有的影片在票房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有的简直就是灾难。而在口碑上广受赞誉的影片,更是一部也没有。
在这段时间里,迪士尼动画已经损失了将近4亿美元的成本。我们为了制作这些影片花费了十多亿美元,也在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到头来,这些投资所产生的业绩却少得可怜。
在同一时期,皮克斯却打造出一部接一部的精品,在创意和票房上获得双丰收。
艾格在上任首周列出了接下来六个月里最紧要的待办事项清单。第二项就是努力挽救与皮克斯和史蒂夫·乔布斯之间的关系。
“当时的皮克斯已经成为了动画界的标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把握迪士尼动画到底有多衰落,但我知道,任何程度的再次合作都对公司有积极意义。同时我也明白,像史蒂夫这样任性顽固的人能接受再次合作的概率小得可怜,但尽管如此,我也必须得做出尝试。
我对皮克斯的直觉非常强烈。我坚信这次并购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不仅挽救迪士尼动画,也能将堪称科技界最强音的史蒂夫带进迪士尼的董事会,还能把崇尚卓越和目标远大的企业文化注入我们的公司,进而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惠及公司的上上下下。”
罗伯特·艾格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整整45个年头,从ABC电视台周薪150美元的“打杂”主管,一路成长为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有人评价他是迪士尼历史上最成功的CEO之一。在他任职期间,迪士尼先后收购了皮克斯工作室、卢卡斯影业、漫威娱乐和21世纪福克斯,拥有了众多超级IP,钢铁侠、美队、金刚狼、万磁王、星球大战、神奇四侠等;并且迪士尼与中国政府展开了十年的漫长谈判,中国第二座迪士尼乐园在上海落地。
危机关头带领迪士尼一步步扭转颓势,成为现在的娱乐帝国。
当他回想起1974年7月1日入职ABC时候,自己是多么的手足无措。他在担任迪士尼首席执行官当日写迪士尼全体员工的电邮中写道:“我从未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可以领导这家为我打造了如此多童年最美好回忆的公司,我也想不到,我的职业旅程竟然最终把我带到这里。“
困难甚至悲伤的日子当然时有发生。但是对于罗伯特·艾格而言,这仍然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份工作。
迪士尼打造电影、电视剧、百老汇音乐剧、游戏、服装、玩具和书籍;建造公园、游乐设施、酒店和游艇;每一天,都会在遍布全球的14座乐园中组织游行庆典、街头表演和音乐会。
即便是在这么多年后的今天,他有时仍然会禁不住纳闷: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怎么会如此幸运呢?
来自奥欣赛德的小镇选手
艾格的童年是在长岛一个叫做奥欣赛德的小镇里度过的。他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还有一个小三岁的妹妹,一家住在一所错式房子里。
母亲和蔼而慈爱,直到艾格上高中之前,她一直是一位家庭主妇,后来在当地初中的学校图书馆找了一份工作。
父亲是一位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海军退伍老兵,之前在几只“不太知名的”大型乐团里吹小号,因为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靠着当音乐家立足,转而进入广告领域做市场营销。然而换了几家广告公司,但位置总是不降不升。
他的父亲总干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来得知,父亲被诊断患了躁狂症。作为长子,艾格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父亲情绪波动的影响。他从没有因为父亲的喜怒无常而感觉到危险,却能很敏锐地体察到他的阴暗一面,也为父亲感到揪心。艾格和妹妹永远猜不到晚上回到家的是哪一个父亲。
艾格考上了伊萨卡学院,大一和大二两年里,几乎每个周末的晚上他都在当地的必胜客做比萨。他在高中的成绩大多是B,也有几个A,但对学术研究却从来没有兴趣。然而上了大学后,却突然摸着了门道。
艾格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并尽力汲取更多的知识,这也与他的父亲有关——因为,艾格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体验与父亲同样的失败感。他下定决心,决不能度过抱憾的一生。在大学的一个晚上艾格告诉自己,无论人生如何展开,决不允许自己在绝望中苦干,也决不允许自己陷入缺少满足感的泥潭。
1974年7月1日,艾格在经过鲍勃叔叔病友的介绍进入ABC电视台担任演播总监,开启了在ABC 的职业生涯。
这份周薪150美元的工作在ABC的权利金字塔上几乎处于垫底的位置。艾格被分配在一批电视节目中担任打杂工作,哪里有需要,就要做到随叫随到。
处在食物链的最底端就意味着要偶尔遭受别人随意为之的侮辱。《ABC晚间新闻》的主持人在节目播出前让艾格跑回电视台,问问制片人情况如何。
他硬着头皮走进控制室,说道:“哈里让我来看看节目怎么样了。”
制片人一脸蔑视地看着艾格,然后拉下裤子拉链,掏出生殖器,问:“我不知道,你告诉我它看上去怎么样。”
45年后回想起这一幕,艾格仍然感到义愤填膺。
这份清晨4:30来到摄影棚打杂差事一点也不光鲜,却让他摸清了这些节目里里外外的门道。他学会了专业的术语,也认识了将一档节目搬上荧幕的每一个工种。同时他还学会了忍受电视制片高强度的工作时长和挑战极限的工作量,而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从那时起就一直伴艾格左右。这,或许是他最重要的收获。
直到今天,艾格仍然几乎每天都会在清晨4︰15起床,但我现在这样做是有私心的:这样我就能在白天的职责袭来之前腾出时间思考、阅读和锻炼了。
艾格所在小部门的负责人是个挪用公款,仗势欺人的小人,他对此反感到了极点,负责人得知后威胁艾格之后晋升无望。也正是因此,艾格跳槽到ABC体育部担任演播运营总监。
喜怒无常的上司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鼎盛时期,ABC体育部是整个电视网最能赚钱的部门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周一橄榄球之夜》和《体育大世界》的超高人气。体育部的工作人员是公司里的“酷孩子”,他们总是到异域风情浓厚之地出差旅游,经常乘坐协和式飞机到在巴黎的欧洲分部,然后再从那里出发到世界各地去报道当地的盛事。
艾格在部门得到了晋升,也终于在协和式飞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出差的经历,尤其是在ABC《体育大世界》节目期间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之前从未出过国的艾格,眨眼之间便成了环游世界的空中飞人,就像吉姆·麦凯(Jim McKay)在每周的节目开场白中低声吟诵的一样,“跨越全球,给您带来新鲜多样的体育盛事”。
对一个在纽约奥欣赛德错层式房子里长大的孩子而言,这一切都让人有些恍然若梦。但实际上,这份工作的意义要远远超出其带来的奢华享受。
而位于这轨道中心的人,便是鲁尼·阿利奇。20世纪60年代初,鲁尼受到委任管理ABC体育部,到我入职的时候,他已然成了电视圈的贵族。在广播历史上,他对人们体验体育电视节目的方式,产生了无人能及的颠覆性影响。
在艾格刚进入《体育大世界》节目组不久,一天早晨,鲁尼走进会议室里,对整个团队厉声痛斥,责备大家错失了英国伟大中跑运动员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Coe)在挪威奥斯陆田径赛中打破男子800米世界纪录的画面。
一般来说,这样的新闻事件他们是不会错过的,但这次遇到了突发情况,艾格没能及时获取赛事的直播许可,因此没有来得及播出。他隐约感觉到这件事会在周一招来麻烦,但还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着整件事能悄无声息地糊弄过去。
然而艾格可没那么幸运。鲁尼环视了一圈坐在桌旁的高管团队,想要知道这件事是谁的疏忽所致。坐在外圈的艾格举起手来,表示错误在他。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二十多张脸都朝他转了过来。没有一个人吱声,会议继续进行,但在会议之后,很多人都走到我身边低声告诉艾格说:“我真不敢相信你敢那样做。”
“我做什么了?”
“主动承认错误呀。”
“你什么意思?”
“从没有人主动认过错。”
鲁尼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但艾格感觉,从那一刻起,鲁尼对自己的态度有了转变,仿佛对他更加重视了。
这段经历中只包含着一条显而易见的经验,在犯错时敢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避免犯错虽说不可能做到,但能够认识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在数年以后,艾格真正踏上领导岗位后,才完全理解这次事件中的另一层经验。那就是以善待人,用公平和同理心对待每一个人。
这并非让你放低期望,也不是让你传达犯错无足轻重的信息,而是让你打造出一个环境,让人们知道你是一个会倾听他人讲述事情原委、情绪稳定而处事公平,且会在别人犯下无心之过时给他们第二次机会的人(但如果对方不愿承认错误,把问题归咎于别人,或是因为违反道德之举而招致错误,那就是另一码事了,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被容忍的)。
每位领导者都有自己的缺点。鲁尼虽然专业能力极强,无所不及的追求完美。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上司,有的时候,他会让你感觉自己是整个部门最重要的人;但一转眼,他又会用尖刻的批评来打击你,或是出于并不太明确的理由在你背后捅刀。
有的时候,他也会把艾格逼到下定决心辞职不干的绝境。艾格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过这种念头的人。
然而,艾格最终还是没有辞职。他选择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努力工作上,而不是去关注鲁尼喜怒无常的情绪。
冬奥会的紧急救场
1985年,34岁的艾格刚刚升任ABC体育部副总裁,便接到一个措手不及的消息。
ABC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伦纳德·戈登森(LeonardGoldenson)同意以36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卖给规模要小很多的大都会通信公司。
幕后推手,便是汤姆·墨菲和丹·伯克。通过几年间的多次并购,他们将从纽约奥尔巴尼的一家小型电台起步的“大都会”公司逐步扩大。在汤姆的密友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帮助下,两人通过35亿美元的并购将这家大出许多的公司吞并于旗下。
他们是两位严肃正经的商务人士,专注于工作,对光鲜浮华毫无兴趣。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运营如此体量的娱乐公司,是两人从未有过的体验。
两人接手公司后,便立马告知鲁尼他们不希望体育和新闻部两个部门都由他兼顾。他们让鲁尼作出选择,鲁尼选择了新闻部,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把1988年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播报的制片总监一职交给他。
但是顶替鲁尼位置的却是一位从未在电视网或者体育广播领域有过一分钟经验的人。之前团队的员工纷纷离开,艾格也觉得自己在公司里已经没有什么机会了。前任上司吉姆邀请艾格加入ICM的体育部门。
第二天,艾格带着向丹尼斯提出辞职通知的打算来到了办公室。
在丹尼斯的办公室,他对艾格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准备把你升任为节目高级副总裁。我希望你能为ABC体育部的所有节目制订一份策划蓝图。”
一阵不知所措后,艾格终于开口:“我本来是打算来告诉你我准备离职的。”
“离职?”
“说实话,我不觉得这里还有我的发展空间。”
丹尼斯回答:“我觉得那条路是错误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不太确定公司会允许艾格就这样解约。“这对于你来说是个重大的机遇,鲍勃,我觉得你不该就这么放弃。”
他给了艾格24小时的时间考虑。
晚上回到家,艾格与当时的妻子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留下了。因为ABC体育这些年待他不薄,而艾格还不想太早放弃。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转折点,但在当时,这些转折点往往并不会显得非常显眼或举足轻重。当时的艾格并不确定所作的决定是否正确。
事实证明,接受丹尼斯的邀请是艾格在职业生涯中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他很快就发现,之前对他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丹尼斯是个既友善又有趣的人,拥有极具感染力的热情和乐观,最重要的是,他对自己所不懂的事情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个特质,在高管身上非常罕见。
在播报冬奥会的准备阶段,丹尼斯委任艾格在汤姆、丹以及公司最高层管理者面前演示策划方案。这对于艾格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也是丹尼斯从来不抢他人风头的完美例证。
1988年2月,艾格来到卡尔加里进行冬奥会的播报。如事先的协商,制片总监由鲁尼担任,而他则是高级节目总监。这就意味着,在冬奥会漫长的筹备过程中,所有赛事转播时间的复杂安排、与奥运组委会和全球各地政府的沟通和协商,还有赛前播报内容的规划的协助工作,都要由艾格负责。
开头的几天毫无差池地顺利度过,然而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一股强大的钦诺克风袭来,使得气温直升至16℃以上。高山滑雪道上的积雪和雪车滑道上的冰层纷纷融化,比赛一个接一个地取消,而事实证明,那些按原计划举办的比赛也是个挑战,因为摄像机隔着大雾什么也拍不到。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早晨来到控制室时,艾格对于当天晚上到底该播放些什么内容几乎都是眼前一抹黑。
这是个彰显乐观的必要性的绝佳例证。毋庸置疑,情况非常糟糕,但艾格不能将眼前的情况当作一场灾难,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谜语,他要向团队传达:我们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智,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创造出优秀的内容来。
原来安排给重磅奥运比赛项目的黄金档,现在只剩下一个个巨大的空缺,而团队面对的重大挑战,就是寻找节目将空缺填上。
由于可播的比赛少得可怜,艾格想出了一个主意,每天都会派出一批制片人去寻找引人入胜而富有人情味的故事。接下来,他们会把这些故事片拼凑在一起,塞进当晚的节目空当中。牙买加的雪车队可谓是上天送来的福音,在70米和90米比赛中双双垫底的异想天开的英国跳台滑雪运动员“飞鹰艾迪”艾迪·爱德华兹,也是一场及时雨。这无异于铤而走险,但也趣味无穷。
唯一的出路,便是保持精神高度专注并在团队面前尽可能地表现出镇静,带着这样的认识去面对每天的挑战,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就这样,艾格的方法竟然奏效了。节目收视率创造了历史高点,汤姆和丹也很满意。
在被逼无奈下临时拼凑如此多的内容,由此而来的紧张刺激,也为鲁尼在体育广播界的辉煌事业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这也是ABC在持续了42年的“长跑”后所直播的最后一届冬季奥运会。
选择冒险的路
几周之后,艾格被通知与汤姆和丹会面。“我们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你。”汤姆说。他告诉艾格,两人在卡尔加里对我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我在压力下的表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想让你先在这个职位上待一段时间,”丹说,“我们有更长远的计划。”
艾格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计划是什么,但他们刚刚给的职位执行副总裁——ABC电视台的二把手——听起来并不太靠谱。
当时的艾格已经37岁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体育节目,而现在不仅要运营日间、深夜以及周六早晨的电视节目,还要管理整个电视网的商业事务。
艾格觉得自己在这一方面完全一无所知,但是汤姆和丹却表现得很自信,相信他在这个岗位上能够学习成长。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艾格的直觉一直告诉他去接受每一个机遇。其中一部分原因,只是普通的野心使然罢了。他想要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因此不愿错失任何能够达到目标的良机。
在周一的晚上,艾格正在给女儿做晚饭,突然接到丹打来的电话:““我们想让你明天早上飞到洛杉矶来,你能过来吗?”
“可以。”
然后他告诉艾格:“你上飞机之前,我有话想跟你说。我们想让你来运营ABC娱乐。”
“你说什么?”
“我们想让你来担任ABC娱乐的总裁。你来洛杉矶吧,我们聊聊。”
第二天早晨,艾格乘飞机去往洛杉矶,抵达后立即与两人见面。他们告诉艾格,与前任ABC娱乐总裁布兰登的周旋已经让两人忍无可忍了,汤姆上周五解雇了布兰登。
艾格受宠若惊,但同时也知道,这个决定对于两人来说风险很大。让一个并非出身于娱乐圈的人来掌管ABC娱乐,这还是公司历史上的首例。
艾格对他们说:“听我说,我很感激你们对我的信任。但自从大学的影视剧编剧课之后,我连一个剧本都没有读过。我对这方面的业务一无所知。”
两人一如既往用慈父般的口吻回应。汤姆说:“哎哟,鲍勃,你肯定会做得很棒的。”
丹补充说:“鲍勃,我们想让你在这儿立足。我们希望,激战之后,你能带着你的盾牌离开战场,而不是搁在盾牌上被人抬出去。”
回到纽约后,艾格与妻子坐下商讨,这份工作意味着他要搬到洛杉矶,但是他们刚刚装修好的公寓,女儿的学校,妻子的工作,以及亲密的朋友都在纽约。这个决定十分艰难。
妻子却给予了艾格巨大的支持。“生活就是一场冒险,”她告诉艾格,“如果不选择冒险的那条路,那就没有真正地活过。”
周四,汤姆和丹宣布了由艾格担任ABC娱乐新总裁的消息。三天之后,他坐上了飞往洛杉矶赴任的飞机。
当时,ABC的黄金档节目中有几部很受欢迎的作品——包括《成长没烦恼》《成长的烦恼》《罗斯安家庭生活》《纯真年代》以及《三十而立》。但是作为第二名与行业巨兽NBC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艾格的任务,就是缩小这个差距。
“拼死创新“是艾格从鲁尼那里学到的。在他管理黄金档节目的5年任期中,ABC的收视率在颇受关注的18~49岁观众群中4年夺冠,就连让NBC在尼尔森排行榜榜首连续稳坐了68周的布兰登·塔奇科夫(Brandon Tartikoff),也被挤下了王座。ABC居首的榜单发布后,布兰登给他打电话表示祝贺。
1992年的感恩节周末,丹·伯克打来电话,告诉艾格ABC的总裁马上要退休了,汤姆想让他搬回纽约,继任总裁。
这件事并非完全出乎艾格的意料。汤姆和丹让他担任娱乐公司总裁时曾经建议说,“如果他干得好,他们希望最终让艾格掌管整个电视网”。
就这样,在1月1日,43岁的艾格成为ABC电视网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
迪士尼出场
1995年春天,汤姆告诉艾格,他想跟董事会讨论由艾格担任ABC首席执行官。
没过多久,短短几周之后,迈克尔便找到汤姆,开始正式商讨迪士尼收购ABC广播公司的事宜。
有人告诉艾格,迈克尔决定签订五年协议把他留在合并后的公司。
从1984年起,迈克尔一直担任迪士尼的首席执行官,1994年春天,他的首席运营官弗兰克·威尔斯(Frank Wells)在一次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在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一直在没有二把手的情况下独挑公司大梁。
如果合并谈成,迪士尼的规模便会扩大将近一倍,而迈克尔知道,独自运营这两家公司融合后的新企业,这是无法做到的事。
对于艾格来说,这则消息却难以消化。前一天还在排队等待升任为大都会/ABC广播公司的下一任首席执行官,第二天却被叫去运营迪士尼的传媒部门,一干就是至少五年!客观来说,这虽然是个很诱人的职位,但在当时的他看来,却是一件难以接受的苦差。
迈克尔·艾斯纳一度把汤姆·墨菲拉到一边,请求他出面让我同意迪士尼给出的条件。过了一会儿,迈克尔亲自出面跟艾格理论,他说:“鲍勃,谈拢这笔195亿美元的案子还没有把你搞定困难。你能不能就答应了呀?”
虽然艾格本想开辟一条可能通往首席执行官的路,但他明白现在不是争取的时机。
于是与迪士尼195亿美元并购ABC一起发布的,还有艾格继任5年的消息。
接下来两天,艾格为迈克尔详细接受了ABC的方方面面。迈克尔或许本以为自己购买的是一家电视公司,然而实际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很多。迈克尔被错综复杂的难题搅得心慌意乱。
艾格告诉他说:“需要减负的负担要比你所知的沉重许多,而且其中一些问题要比你想象的更加刻不容缓。”
但是在艾格从洛杉矶飞回纽约后一周,迈克尔打来电话,告诉他:“你对公司情况的介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毫无疑问,管理这家新的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他直截了当地转到了二把手的问题上。“签订合约的时候,我留出了在我们之间安排另一个人的余地。我想要告诉你的是,我决定雇佣迈克尔·奥维茨,由他来担任你的上司。”奥维茨是CAA的联合创始人,将公司发展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
奥维茨是一位经纪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艺人经济,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管理者。他的创意在迪士尼的层层决策的流程中难以实施,并且时间管理太过糟糕,虽然认识众多好莱坞名流但难以在迪士尼做出实质性的成绩。
迈克尔·奥维茨和迈克尔·艾斯纳关系的快速瓦解。
1996年4月,迈克尔·艾斯纳到艾格在纽约的办公室。他走进来,关上门,然后对艾格说:“我知道奥维茨在公司干不下去了。把他招进公司,真是场灾难。”
“我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迈克尔对艾格说,“但我必须解雇他。”
那年12月,在告知艾格计划采取行动八个多月之后,迈克尔·艾斯纳终于解雇了迈克尔·奥维茨,也为公司历史上这一沉痛的章节画下了句点。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迈克尔在没有副手的情况下独自运营公司。他们的关系在奥维茨离开之后变得更加紧密,但艾格也能偶尔感觉到迈克尔的警惕,迈克尔觉得艾格一直在觊觎着他的宝座,因此从来不能完全信任艾格。
之所以在并购后选择留下,一部分原因就是艾格觉得自己在未来有可能执掌公司的运营大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现在一心谋求迈克尔的职位。
艾格只是想尽自己的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并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公司的方方面面。就像他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奉行的态度一样,如果恰逢迈克尔从岗位上退下,他希望自己在机会来临时已经做好了准备。
首席执行官与其接班人之间的关系则充满了矛盾。两者都愿意相信自己是不可取代的,诀窍就在于拥有足够的自知之明,不要沉溺于你是唯一一个能做这份工作的人选的执念之中。
过去已逝,未来才是重点
从本质上来说,杰出领导力的重点并不在于你的不可取代,而是要帮助他人做好有一天继任你的职位的准备——也就是给予他人与你一起制定决策的机会,辨识出他们需要开发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实现进步。
1999年末,孤身一人运营公司的重任开始让迈克尔身心俱疲。他变得越发孤立和不安,对周围的人也越来越多疑和挑剔。他知道自己需要有个人来一起分担重任,董事会也向他施压,他毕竟在公司的头把交椅上坐了16年,至少也该有些开始寻找接班人的计划了。这件事对他而言并不容易。在奥维茨一事尴尬收场之后,迈克尔对于任命副手非常谨慎。
几个月以来,迈克尔对艾格一直保持忽冷忽热的态度,让艾格十分不确定迈克尔是否会任命他为首席运营官。
8月,艾格正在和妻子孩子度过入职以来的第一个两周假期。汤姆·墨菲打来电话,说在前一晚刚与迈克尔和其他几位迪士尼董事会成员在洛杉矶吃完饭,谈到继任问题时,迈克尔说,你是没有机会成为他的接班人的。
“兄弟,”他说,“我真不想给你坏消息,但你必须离开迪士尼了。迈克尔不相信你,还在董事会面前表示你不能做他的接班人。你非得辞职不可了。”
艾格即震惊又难过,但是他并不打算辞职,因为在年末还有一笔年终奖,不会这样白白放弃。“如果迈克尔打算解雇我,我需要他亲口告诉我。”艾格挂上电话,整理好情绪。
从那之后,艾格便等待着水落石出的一天。
9月的一天,迈克尔让正在伯班克公司总部的艾格去见他。艾格很确定自己的任期就要结束了,他一边走进迈克尔的办公室,一边努力让自己做好接受接下来这一记重创的准备。
艾格在迈克尔对面坐下,等着他发话。“你有没有做好长期搬到洛杉矶来的准备,帮我一起运营公司?”迈克尔问道。
过了一会儿,艾格才听懂迈克尔在说什么。艾格先是迷茫,然后如释重负,后来又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相信他的话。
当年12月初,迈克尔终于发布了让艾格成为公司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并加入董事会的提案。
迈克尔任命艾格为二把手后,两人对职责进行了分配。由迈克尔来负责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以及乐园和度假村的主要监督工作,而艾格则重点关注媒体网络、消费产品以及华特迪士尼国际部门。迈克尔不让艾格插手动画部门的事宜,除此之外,他让艾格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策划和决策。
迈克尔是一位令人窒息的完美主义者和微观管理者。迈克尔对他的微观管理引以为傲,但在表达这股自豪感以及提醒别人他所关注的细节之时,或许会给人留下锱铢必较和固执己见的印象。
2001年初,所有传媒和娱乐公司都感觉到脚下的局势正在变化,但没有人确定该往哪里跑。科技瞬息万变,由此而来的颠覆效果越发彰显,也引得人们越发焦虑。
迈克尔和史蒂夫之间的矛盾威胁着一段重大合作关系的未来;一连串的票房失利使得民众对迪士尼动画失去了信心;ABC的收视率持续下跌;而迈克尔的领导也开始引起了董事会的关注和质疑;911事件导致迪士尼股票大跳水,短短几天1/4迪士尼的市值蒸发不见。
对于迪士尼和迈克尔而言,这也标志着一段陷入争议和冲突之中的漫长过程的开始。从很多方面来说,迈克尔处理之后出现困难的态度,都可以用可钦可敬和坚韧不拔来形容,但随着压力的进一步加剧,悲观主义和妄想多疑的窠臼逐渐变得难以规避。
“9·11”事件后的几年里,董事会的两位重要成员罗伊·E.迪士尼及其律师斯坦利·戈尔德(Stanley Gold)公开提出,他们对迈克尔管理公司的能力抱有怀疑。两人花了大半年时间努力说服董事会罢免迈克尔。并展开“拯救迪士尼”运动,积极游说迪士尼股东在即将举行的会议上投“保留票”,把迈克尔从董事会里挤出去。
在股东大会代理投票统计结果显示,43%的股东都保留了对迈克尔的支持票。这样的结果将股东的不信任暴露无遗。
股东大会一结束,董事会便进行了一次内部会议。他们知道自己必须对投票结果采取行动,并决定免除迈克尔的董事长职位,但仍保留他的首席执行官一职。
3月的股东大会和董事长头衔的丢失,标志着迈克尔由此踏上了末路,而他也渐渐意识到了这个事实。2004年9月初,迈克尔给董事会发了一封信,宣布他将在2006年合同到期时卸任。
乔治在会后找到艾格,说他们准备举办一场媒体发布会,宣布迈克尔在合同到期后将不会续约,公司会立刻开始寻找人选,以期在2005年6月之前找到继任者。
他还告诉艾格,一旦找到人选,他们便会推动过渡期的加速完成——换句话说,他们打算在距离迈克尔合同到期还有一年的2005年秋天把他替换掉。
艾格问他,大家打算怎么宣布寻找人选的消息。“就说我们打算从内部和外部寻找人选。”乔治说。
“除了我之外,还有什么内部人选?”
“没有了。”他说,“你是唯一一位。”
“那你就必须这样写。”
艾格觉得,那是至关重要的一刻。如果公司的其他人不相信他是一个严肃的候选人,他就不会拥有实质的权力,也就会跟迈克尔一样转眼沦为跛脚鸭。
摆在艾格面前的挑战是:该怎样才能说服迪士尼董事会相信他就是他们所寻找的改变,而又不在此过程中把迈克尔拉下水呢?迈克尔的一些决策的确是他所不赞成的,面对重重噪声,艾格也认为公司需要有所改变。
斯科勒·米勒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顾问和品牌经理,他协助艾格准备竞选。
他问了艾格一连串的问题:“有哪些董事会成员是一定会站在你这边的?”
“我不确定有任何人站在我这边。”
“好,那有谁是绝不可能给你机会的?”
艾格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三四个名字和面容。
“好的,那么谁是不确定的投票者?”
在艾格看来,有那么几个人或许愿意在他身上赌一把。
“这些就是你要优先专攻的人。”斯科特说。
斯科特明白艾格对于迈克尔和过去有些不宜讲的话,其实,这一点他早已预料到了。
“你不能以在任者的身份赢得这场竞选,”他说,“如果处于守势,你就赢不了。你的唯一关注点是未来,过去已经过去了。”
这话听起来或许浅显,却让艾格醍醐灌顶。不必一味重复过去,不需要为迈克尔的决策做辩护,也不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抨击他,未来才是艾格唯一的关注点。
斯科特告诉艾格:“你必须像个暴乱者一样思考、计划和行动。”他还说,艾格应该带着一个清晰的理念来制订计划:“这是一场捍卫品牌灵魂的战争。你要探讨品牌本身、如何提高其价值以及该如何保护它。”然后,他又补充说:“你需要有几个战略上的优先项才行。“
与斯科特会面之后,艾格很快得出了三个明确的战略优先事项。从他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的那一刻起,这些事项便一直引导着公司的发展:
1. 我们需要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资本投入在打造高质量品牌内容上。在一个被创造和传播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的时代,我们需要把赌注押在质量会变得越发重要这个趋势上。
2. 我们需要在最大限度上拥抱科技,先是利用科技为打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创造条件,然后再通过更先进和精确的途径来触及更多的消费者。
3. 我们必须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企业。迪士尼涉及的领域广泛,也在全球众多市场有业务分布,虽然如此,我们仍需要更深入地渗入某些市场,尤其是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就是艾格的愿景。重点是未来,而不是过去——而所谓未来,就是要围绕这三个优先事项来规划整个公司的使命、公司所有的业务以及迪士尼的13万员工中的每一个人。
现在,艾格只需让那10位对他几乎没有什么信心的董事会成员相信,这才是公司正确的道路,而他则是这个职位的合适人选。
艾格的第一次多对一董事会面谈,于一个周日的晚上在公司位于伯班克的董事会议室举行。他们向艾格提了两个小时的问题,虽然没有明显拿出腾腾杀气,但也并不怎么和蔼友善。这些人已经承受了很长时间的压力,而现在肩上的担子甚至更沉重。
第一次董事会面谈后的那六个月,是艾格职业生涯中挑战最大的时期。他从未在智力上被如此激荡过——至少从商务智能上来说,艾格从未对公司的运营方式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过如此深刻的思考,也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处理过如此多的信息。所有这些,都是他在协助公司运营的日常工作之外完成的(迈克尔虽然在位,但他的注意力却常常在其他地方,这也是情有可原的),长日漫漫,重压在身,艾格也逐渐开始身心俱疲了。
对于艾格来说,应对来自公众的审视以及那些公然表明他不应该当选下一任首席执行官的呼声,才是迄今为止他经历过的最艰难的考验。商业分析师和评论员们得出的共识与那些反对艾格的董事会成员的见解基本契合:迪士尼需要注入新血液和新视角。选择艾格,就等于选择了一个对迈克尔·艾斯纳言听计从的傀儡。
整个过程下来,他一共进行了15次面谈:先是第一次的多对一面谈;然后是与董事会的每位成员进行的一对一面谈;再接着是跟提出要求的董事会成员进行的后续面谈;最后,则是与一位名叫加里·罗奇(Gerry Roche)的猎头面谈,此人负责运营一家名叫海德思哲的知名国际咨询公司,而这也是艾格职业生涯中最为受辱的一次经历。
2005年3月的一个周六,董事会召开决策会议。绝大多数的成员都通过电话参加了会议,迈克尔和乔治·米切尔则是在纽约ABC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一起通过电话参会的。
早上醒来时,艾格觉得自己或许已经说服了足够多的“不确定”董事会成员把票投给他,但想到过程中经历的所有跌宕起伏和反复审查,他却感觉如果这些人做出相反的选择也完全有可能,一些怀疑者或许已在极力主张换血,而董事会已从公司外部定好人选的可能性也一样大。
会议一结束,乔治·米切尔和迈克尔就给艾格家里打了电话。他们说,首席执行官的职位是艾格的了,翌日就会公布消息。
2005年9月30日,迈克尔在这家他掌管了二十一载的公司度过了作为首席执行官的最后一天。这是既伤感又难堪的一天。离开的时候,他切断了与迪士尼的一切联系——没有在董事会留一席之地,也没有担任任何荣誉退休或咨询顾问的职位。
三天后的10月3日是周一,罗伯特·艾格正式成为了华特迪士尼公司的第六任首席执行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作者:普通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