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成为“何同学”,但最后有人泡面也吃不起
2020-08-25 09:41

人人都想成为“何同学”,但最后有人泡面也吃不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朱海,头图来自:微博“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时间自由,工作随性,数据光鲜,收入可观,时常能免费玩到最新的硬件,这是普通人对数码自媒体的认知。


实际并非如此。


自媒体月收入数据. 图片来自:艾媒网


除了头部数码自媒体,绝大多数个人或小团队数码自媒体如果没有其它收入,基本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还有不少人是“赔本自 high ”,设备买了,内容做了,时间花了,却没在市场上激起一点水花。


更让数码自媒体害怕的压力,往往来自于另外的方面:家人的不理解,亲戚的冷嘲热讽,周围人的变相歧视等等。


做数码自媒体,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一、632 人竞争 1 个产品做众测


bilibili 官方发布的月作品数据


数码自媒体相关人员有多少,没有人能精确说出,因为数据是动态的。


想做数码自媒体,开个账号就行,从几岁孩子到几十岁老人都可以做。不想做了,停更或者注销账号,马上就可以退出。


如此低的进入和退出门槛,再加上能低成本或者免费摸到很多新的东西,数码自媒体从业者多到超乎想象,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这一点在众测活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看到某众测平台最新推出了一款智能手表众测活动,共有 632 位用户参与竞争众测资格,最终只有 1 个幸运儿可以拿到产品,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象。


数码自媒体群里讨论众测难度


为了弄清楚众测忠实参与用户的情况,爱范儿采访了一位数码自媒体人小 D(昵称),他是一个粉丝总数约 5000 的数码自媒体,主要发布一些数码产品的图文测评内容。


“现在我还在上大二,之前试过拿生活费买硬件测评,但是后来发现连饭都吃不起了,这么玩玩不下去,现在金额高的东西靠众测,金额小一点的就自己掏钱买喽,从饭钱里面省。”小 D 向爱范儿展示了自己掏钱买硬件的金额,最高的时候占到了他每个月花销的 60% 左右。


“现在有点入魔,每天刷爱范儿糖纸众测等平台,看看有没有众测名额放出来,哪天不刷就感觉错过了什么,有时候出去玩的时候,突然想到好像今天有众测要放出来,马上打开手机看。”小 D 说。


即使是保持对各大数码平台的关注,小 D 仍然没有获得多少众测机会,今年以来他只抢到一个迷你的投影仪、一件智能 T 恤和一个快充头产品的众测名额,而且投影仪众测完了还要退回去,给下一个自媒体。后来小 D 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拿到产品的人,他的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前面拿到产品的人已经发布了众测文章。


现在我想测评红米 K30 至尊纪念版,最低配的也要 1999,买不起,只能看着那些大的数码自媒体第一时间上手。而且做数码自媒体的人也知道,就算我们能第一时间买到货,那些大的数码自媒体发布会前很早就拿到了产品,发布会一结束就发布做好的作品,(时效性)我们根本抢不过他们。我们这行你要是第一时间拿不到产品,发相同内容很难有效果。


从 B 站 Redmi K30 至尊纪念版视频发布时间推测,有不少自媒体可能在发布会前已拿到真机


为了能尽可能获得众测名额,小 D 加了很多平台众测负责人的微信:“我们这种小数码自媒体,必须要主动混混脸熟,这样才能多拿到众测的产品。”


二、裸辞转行数码自媒体,吃不起泡面半夜痛哭


我们经常能看到网上的信息,某某数码自媒体播放量几百万,某某账号变现接单一单 50 万收入等等。


做自媒体真的那么赚钱吗?


由于自媒体行业较为特殊,想要完整统计所有人的收入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于是我们在一个人数约 450 人的自媒体微信群里做了调查邀请,共有 24 个自媒体反馈了自己的收入情况,他们都是比较活跃的数码自媒体,平均粉丝数 5000 左右。


24 位数码自媒体提供的月收入数据


这份收入调查数据不具备代表性,但自媒体的收入分布基本呈现倒金字塔结构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而且由于大数据算法的普及,强者更强,头部自媒体往往是巨无霸的存在。


收入越高,人数越少,处于金字塔顶尖的自媒体收入可能占总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而更多人处于陪跑状态。


接受收入调查的硬水(昵称)就属于陪跑者之一,他和爱范儿详细讲了裸辞做数码自媒体的“教训”。


“脑子进了水,一开始就花了几万块积蓄买设备开始干。”看着屋子里堆在角落落灰的拍摄硬件,硬水说自己肠子都悔青了。


刷 B 站看到何同学,觉得很酷,数据也很诱人,我觉得自己应该做得不比他差。前前后后考虑了不到一个星期,裸辞买了设备做数码自媒体。


何同学的 B 站数码自媒体视频相关数据


硬水说之所以自己有这个自信比何同学做得好,是因为自己在之前的公司也是做视频创作的,脚本、拍摄和剪辑都做,“这些都懂,做起来没什么难度”。


“第一个视频传到 B 站播放量只有 500 多,那个时候我还安慰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谁也不可能马上出名赚钱。”硬水表情略带落寞。


现实狠狠打了硬水的脸,随后接近 3 个月,他发布的数码视频在 B 站上的观看量普遍在 500-1000 之间,没收入,更不会有合作方找上门。


硬水主动讲起了最艰难的那段时光:“最后那一个星期交完房租,支付宝和微信里面加起来只剩不到 30 块钱,为了点中午的外卖,我把微信里面的钱全部转到银行卡里面才够付钱,吃完倒头就睡,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硬水说自己是睡梦中哭醒的,梦到自己被一群凶猛的动物追,至于具体是什么动物已经不记得了,最后一下被吓醒,抬手一摸枕头湿了一大半,醒来之后硬水的第一感觉不是害怕,而是饿,饿到烦躁的那种。


想买一桶泡面,到楼下便利店拿了泡面,一张卡,支付不成功,换另一张卡,支付又不成功,这才反应过来我早就没钱了。我跟老板娘说突然不想吃了,老板娘虽然嘴上说没事,但是神情出卖了她,她知道我没钱。


最后硬水走了两条街,找了一家可以用花呗的便利店买了一袋泡面,“回来路上我一边走路一边啃泡面,啃着啃着就哭了,到家刚好啃完泡面,人也不哭了。”


第二天,硬水开始投递简历,一周后找到了新的工作,公司预支了半个月工资,他终于熬了过去。


“不做了,真的不做了……不过可能还会偶尔玩一玩。”当我问硬水如果继续做,数据还是不好也没有收入的时候怎么办,硬水的眼神有点闪躲,“以后只当兴趣爱好,不会全职做了。”


三、被亲人当众讥讽,被亲戚暗地嘲笑


有时候面对家人不理解,其实挺难受的……家人觉得我每天对着电脑,好像没什么事情,又不出去走走。


为了深入了解自媒体的工作状态,爱范儿采访到了做自媒体的郭栩鹏,他的自媒体账号也叫郭栩鹏,运营渠道有哔哩哔哩、微博和公众号,主要输出科技数码类内容,全网大约有 10000 粉丝,在圈内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自媒体。


郭栩鹏创作的三星 Note 20 短视频截图


郭栩鹏说自己很怕和亲戚一起吃饭:“最可怕是那种有意没意一群亲戚吃饭,然后(家人对亲戚)说,你看我家儿子,天天买电子产品,浪费钱。”


在饭桌上被家人当众贬低的感受不少人都体会过,郭栩鹏说,他不怕家人不理解和不鼓励,怕的“就是这种不经意的话,特别伤人”。


为了找回面子,郭栩鹏尝试过努力:“可能你跟他们(亲戚)说,我有十几万播放量,他们会反问你一句,有多少钱?”可想而知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亲戚,得到一句“没多少钱”的回答时,表情有多么耐人寻味。


郭栩鹏说,亲戚只会关注你有没有赚到钱,把每个人的成功都用金钱衡量。


“不过我是广州本地人,的确有这方面(租金)的收入,我觉得这个给我的稍微好的优势是,我不会因为生存问题随意接广告。”郭栩鹏表示,绝大多人数码自媒体看重的不是收入,而是一种认同感。


我看过太多,很多人进入自媒体真的不是为了大钱,尤其数码圈,但又是因为赚不到钱(保证生存)而退出。钱也不要求很多,几千就够了,真的,大部分不出名的自媒体能赚到几千元,就会非常非常开心了。


四、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数据的“天堂”和“地狱”


比方我 B 站试过只有 4 个粉丝,但那期魅族 17 Pro 视频有 15 万多播放量,然后,iPad Pro 我也有 8 万播放量,我以为自己能成了,但后来 OPPO 的播放量只有 3000。


现实就是如此的捉弄人,郭栩鹏说数据让自己有点摸不透,陷入了一种反复迷茫和自我怀疑的怪圈:“我经常有阅读量偶尔很大,下一次又很少的情况,时常会在自己适合做好像又不适合做(数码自媒体)的氛围中徘徊。”


郭栩鹏在接受采访中,特别提到了他的文章《聊聊 iPhone SE 假如我是盲人》,因为这篇文章“据说王自如在朋友圈也转发过”,是他觉得今年感到最自豪的一篇文章。


不过做数码自媒体就像坐过山车,绝大多数人永远不知道上一个阶段是爬坡还是俯冲的前奏。


郭栩鹏说,他最近花费时间最长的是《三星 Note 20 Ultra 》视频,这个时长 1 分钟的视频,他前前后后弄了一个月,但是数据并不理想,甚至还被腾讯怀疑是他搬运了三星官方广告而不允许提交,最后提供了工程文件才申诉恢复成功。


同样感到迷惑的还有文章开头的小 D:“迷茫是一个常态,可能早上看到某个作品的数据还可以,觉得自己马上就要逆袭了,下午可能就因为另一篇内容数据不好开始怀疑人生。看到一个用户的夸赞会很有干劲,不到几分钟看到另一个用户喷我,我又难受了。”


小 D 的内容主要发布在今日头条,“之前我精心做的一篇内容,又是拍图片,又是想文案,又是反复修改,花了很多天,发出去展示量只有不到 1 万,但是之后我发的一个微头条,讲小米手环的,随便写了一段话,3 分钟不到吧,配了几张图,曝光量有两百多万。”小 D 说他现在的心态平和多了,发布内容听天由命,“数据你急也急不来,别搞到最后数据没做起来,自己先神经衰弱了。”


五、一盆冷水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数码自媒体的从业人数相当多,竞争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探寻根本原因,除了这行门槛低等客观原因,对市场认知方面产生了偏差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太多人选择挤入数码自媒体这个年轻受众越来越少的行业。


移动互联网变革的下半场,我们仍然能听到有人说一个观点 —— 做的东西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挤进年轻人喜欢的赛道,只要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方向就是正确的,就能实现数据或者营收方面的成功。


这种认知总体是对的,因为市场天然喜欢“新”的东西,而且有不少行业的确需要不断产出“新”的东西,才可以符合自身定位,但在整个市场宏观数据的维度面前,这个观念显得很“老”。


中国 2017 年不同年龄人口分布情况,其中约  60% 的人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


内容消费随着移动互联网延伸到国内的每个角落,广大二三四五线城市以及县城乡村的人群,还有由青年逐渐迈入中年、中年迈入老年的人群,他们才是主导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内容需求可能不仅仅是“年轻”和“新”,还有更重要的实用、有效和有价值。


而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人的收入被房租等支出项目吞噬后也所剩不多,也就是说,愿意掏钱高频率鼓捣数码产品的人群越来越少了,还会越来越少。


看看我们身边奔三的人群,大部分人已经不再像五年前十年前那样一年一换旗舰手机了,很多人在数码产品方面都追求实用和高性价比,畅销的 iPhone SE 就是最好的例子。


例如,抖音上有一位长相憨厚的麻辣德子,主要创作在家庭厨房里做家常菜的短视频,如今已有 3882 万粉丝,视频总点赞数 3 亿。



这个账号数据刚起来的时候,一位自媒体人嗤之以鼻:“红不长的,不新潮,不贴近玩抖音的年轻人,拍摄不讲究,画面又不精美,做的菜大家都知道,还直接在视频里求赞,太 low 了。”


说这句话的自媒体现在已经销声匿迹,反而是麻辣德子越活越滋润。


麻辣德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精准抓住了主要人群的主要需求,很多用户在家里做菜时不知道做什么菜和怎么做,所以即使麻辣德子只是将家常菜聚合起来并且加上了一些创新,也能获得大量粉丝关注。


用户主要需求是模仿短视频做出相同的家常菜,并不想看做菜的画面多精美,滤镜多高端,剪辑技巧多么前卫。这也是为什么小清新美食自媒体始终做不火的原因 —— 这种情境下吸引的很多观众根本不做菜,浮于表面的精美画面被观众看腻了之后,观众自然选择和无法给自己提供价值的自媒体说再见。


bilibili 知名 UP 主部分合集. 图片来自:哔哩哔哩


不少人见到自媒体光鲜亮丽的一面就“押上全部赌注”,最终可能摔得“头破血流”,不妨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先把自媒体当作爱好来试一试。


如果真的决定全身心投入去做,为了从红海中脱颖而出,必须时常自我“灵魂五问”:我的目标受众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的体量够不够,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应该怎么满足他们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只片面地追求“新”和“年轻”单一维度,忽略用户更想要的“有价值”,真的能成吗?


正如郭栩鹏对爱范儿说的那句话一样:“如果你想入自媒体这行业,我的建议是……别被固定思维固定人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朱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