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 (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秋露山,题图来自:AI生成
两个月前,一则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CEDAW)“劝告”日本女性政策改革的新闻,再次冲上日本热搜。
当日本以外的国家吃惊于“婚后姓名自由权”竟然不存在于日本时,事件当事国——日本则对联合国屡次三番的“劝告”感到不可思议且难以接受。
“顶着‘联合国’这个名字的集团,到底是一帮什么家伙?我们大多数现代日本人怎么可能盲目遵循他们的要求?为了这种试图‘改善’所谓‘落后’国家制度的活动,我们日本到底还有必要给联合国付钱吗?”
不少日本网友可不买账,剑指该委员会,表示要求日本退出联合国或不再缴纳联合国会费等。
那这条新闻到底说了什么,让他们如此愤懑?下面是新闻原文: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于29日公布了关于日本女性政策的最终意见,建议日本重新审视强制夫妻同姓的民法规定,并引入可选择的夫妻别姓制度。”
联合国建议日本通过制定婚后夫妻不同姓制度,尽力保障女性的姓名自由权。并且,这不是联合国第一次行使建议权,而是第四次。
联合国CEDAW多次向日本行使建议权却总是无疾而终。这一事实让本来心中坚信姓名自由权是无可辩驳的网友们,突然变得不明就里了:
日本政府为何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之下,仍然不实行“婚后姓氏自由选择制度”?
日本社会围绕“姓名自由权”的迷雾
如果扒开日本社会与历史的迷雾,实际上,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就要随夫姓”的简单问题。
这一制度背后有着坚实的法律依据。
日本民法第750条:“夫妻应遵循婚姻时所确定的规定,使用丈夫或妻子的姓氏”,强制实行夫妻同姓制度,并且不承认希望在婚姻后各自保留婚前姓氏的夫妻的婚姻。
虽然该条文规定了“结婚当事人可以自主使用丈夫或妻子一方的姓氏”,但根据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调查:在2023年,日本结婚件数为474,741件,其中选择妻子姓氏的却只有26,344对,占总数的5.5%。
对许多女性来说,事实上结婚就是等于改姓。如果利用“民法只规定了夫妻必须同姓,而没说女性必须改姓”的说法,其实是搪塞不过去的。
除了厚生劳动省之外,NHK、日本法务省、读卖新闻等多家企事业机构,在这数十年间不断地做世论调查。内容涵盖了日本结婚后改姓以及保留姓氏人员的数据等等。
在NHK对不同年龄层的调查中,超过60%的年轻人反对“同姓制度”,而60~70岁以上传统的中老年人仍然坚持“同姓”制度
而今年,日本东北大学吉田浩教授关于姓氏一项关于姓氏研究的结果显示:如果夫妻同姓制度继续存在,约500年后,日本所有人都将姓“佐藤”。
吉田教授推测,截至2023年,日本全国最多的姓氏“佐藤”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53%。他据此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夫妻同姓制度继续存在,“各种姓氏将逐渐减少,最终可能都会集中到‘佐藤’这一姓氏”。
基于人口动态统计数据分析,由于婚姻、离婚、出生和死亡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至2023年间,佐藤姓人口增长了0.83%。如果夫妻同姓制度维持不变,且佐藤姓的人口增长率每年保持这一水平,预测到2446年,日本人口中的50%将为“佐藤”,约500年后的2531年,日本所有人都将姓“佐藤”。
多年来,“夫妻别姓”议题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结果总是无疾而终。
朝日新闻再度报道“为何选择性夫妻别姓制度无法实行,石破首相仍表示慎重再慎重…”
其实“夫妻同姓”并不完全是日本各党派高层一拍脑袋就定下的规则,而是一种文化、制度、社会需求积累数十年、演变数十年的自然结果。
1. 从传统文化上看,近代日本才开始普及“平民拥有姓氏制度”。
“直到江户时代,日本只有公家和武士才配拥有姓氏。1870年发布的太政官布告法令才允许了普通民众公开使用姓氏,而这是因为兵役和征税等方面的便利所致。在次年的太政官指令中,强制规定了夫妇可以有不同的姓氏(别氏)。”——立命馆大学产业社会学部·筒井淳也教授
由于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封建时代家长制实际上持续了约680年,夫妇不同姓才是本源。
背后的原因是:当时的日本社会深受亚洲传统和儒家文化以及父系制的影响,即使是女性,仅仅因为结婚就改变姓氏被认为是对父亲的不敬,而且对于接纳女性的家庭来说,也认为不应该仅仅因为结婚就放弃重要的姓氏。
此刻,事件的真相似乎反转了:网络主流观点中的“夫妻强制同姓制是日本封建传统文化的糟粕”。
原来夫妻不同姓,才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遗产?
可为什么“夫妻强制同姓”这一违背日本传统文化的近代制度实施后,会有这么多的拥趸?
传统文化中“家长制”仍是主要原因。在国家快速发展的上升期以及之后的社会文化、法律制度渐渐混乱的困难期,日本国内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家长制价值观开始转型,旧家长制已无法有效庇佑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姓氏。
因此,当时的女性强烈倾向于与原生家庭保持距离,进入新的家庭,新家庭的“家长制”逐渐强有力地代替了旧家庭的“家长制”。因此,姓氏则成为了同一家庭中共同生活的人的“标签”。
2. 社会需求
①涉及姓氏文件的处理太麻烦
在日本主流舆论界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如果夫妻同姓,孩子的姓氏自然也是完全确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证明的开具是极其方便的。
在日本,现场文件的递送是较为麻烦的,在各种官方文件上都需要按印,而此印一般由姓氏组成。当然,按印只是夫妻姓氏制度的现实基础的一个微小体现。
除了文件手续之外,还有隐藏在日本社会中的两大原因:
②植根日本社会的“家庭制度”的保留
日本对“家制度”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所谓家制度,是在家长制下家族被统一管理的旧制度。
③“家族一体化”可能会变弱,继而引起整个社会的不安
在日本,认为使用相同姓氏象征家族的人也不在少数。夫妇同姓是支持这一传统家族观念的重要元素。此外,如果承认夫妇别姓,将产生如何处理孩子的姓氏这一新问题,这也可能导致家族内部的对立。
日本怎么看?
面对这一场议题,来看看各方都有啥看法?
目前,世界各国中确实只有日本法律规定夫妇必须同姓。
日本法律界对此看法则基本保持一致:夫妻同姓自由权是必要的。
2021年,山梨县律师协会发表声明:改正民法750条,实施选择性夫妇别姓制度!而今年6月,日本律师协会联合提出决议,抛出一篇雄文:让大家自由选择姓名吧!札幌、爱知县、神奈川等等地区陆续参加进这场姓名自由权的保卫战里。
不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事实来看,似乎还不太行。
那日本政界怎么看?
几十年间,一直都有日本民间进步人士因无法忍受姓名自由权被剥夺,而纷纷上诉到法庭。面对扑面而来的舆论压力,日本政府自然是敏锐感知到了。
2002年,小泉纯一郎手下法务部长就准备了“别姓法案”,但自民党内部势力直接给否决了。
2010年,法务部长柳田稔看社会舆论实在太强,又准备了一套“夫妻别姓法案”。结果联合执政党内意见不一,又未能提交该法案。
而对于真实地置身其中的日本女性们,她们也有不一样的声音。
首先是支持男女别姓制度,姓名自由化的女性们:
“我想被人尊重我的姓名自由。”
“如果改姓的话,结婚离婚时,我的隐私都会被知道的。”
“如果改姓的话,手续会很麻烦。”
“如果改姓的话,我的身份怎么办?我在这个社会里该如何存在?”
作为社会里一股坚定保守的力量——夫妻别姓的反对派,声量其实并不算小。对于“夫妻同姓”,她们有自己的考量。(来源:日本Domani杂志调查)。
1. 有孩子时不方便
“如果全家都使用同一姓氏,在孩子出生时和上学后的手续办理方面,都会比较方便,全家会比较有团结感。”——30岁,千叶县,有一个孩子。
2. 结婚没有意义
“历经苦难终于结婚了,但如果还坚持别姓的话,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40岁,神奈川县,有两个孩子
3. 制度尚未成为主流,有些麻烦
“与其说是反对,不如说是因为这种制度在社会上还不是主流,所以感觉会有很多麻烦”——40岁,新潟县,有两个孩子
4. 因为是传统所以同姓
“关于家族制度、户籍等,我觉得日本的这些传统应该继续保持”——30岁,东京都,有一个孩子
上述调查的对象基本都是有孩家庭,可以看得出来社会上的压力切实地传达到了她们身上。
由于该制度数十年的持续存在,夫妻同姓制度早已给日本社会埋入了吸附力极强的“根”。
这也导致了许多日本现实社会议题经常会面临的一大悖论:如果强行改变制度,势必给所有人添“麻烦”;如果不改变制度,外界和内部支持夫妻别姓的压力又不得不回应。
“麻烦”是日本各界上下,坚决遵循的第一原则。
虽然激烈讨论的声音不断激荡在整个日本,但目前日本政界却仍然没有向前一步的打算。
石破茂首相最近发声:(将会)在国会进行建设性讨论,以便(就夫妻姓氏制度)形成更广泛的国民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如此一来,这个问题仍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不断地被搁置、被搁置、被搁置。
究其根本,支持夫妻别姓的群体在日本国内可能并不具备网友普遍想象的那般压倒性和无可辩驳的影响力。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文化、社会乃至制度结构的相互纠缠,你对当前日本的夫妻同姓制度有何看法?你认为这一制度是否会持续至联合国发出第五次劝诫为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本通 (ID:ribentong-517japan),作者:秋露山